可调节等高线的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49685发布日期:2021-03-30 19:3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等高线的投影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等高线的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自三维人体表成像设备在人脸识别、整形美容外科广泛应用后,目前人们着重探讨的是面部五官位置、长度、角度、比例关系等,并试图从线距、角度、比例关系等平面几何数据分析中获得形态学及美学的信息。然而对于人体体表复杂的曲面轮廓,这些平面几何甚至立体几何数据都不足以描述人体体表器官或轮廓形态特征,以至于出现明显的体系误差。

目前,通过结合三维体表成像技术、无实物光栅摩尔云纹直投技术能够精确捕获人体面部、躯干部体表器官或轮廓的全息坐标、曲线、曲面、凸凹结构相关关系等形态特征,可更加全面地评估人体体表形态学特征,大大降低系统误差。但是投影设备在使用时,其对于投影角度以及光栅位置均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投影设备无法做到全方位调节,使得产生光栅的位置和角度不能满足手术需求。因此,一个可在任何场地、任何体姿、不接触人体、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可全方位调节、实用性强、可于术中及随访使用的莫尔云纹投射装置亟需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等高线的投影设备。

上述可调节等高线的投影设备包括:

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可升降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支撑杆;

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杆顶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转动设有第一转体,所述第一转体的侧面延伸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部转动设有第二转体,所述第二转体上穿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转动设有第三转体,所述第三转体上连接有安装支架;

投影装置,用于产生光栅条纹和十字线,所述投影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体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转体上穿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开口尺寸的第一调节杆。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一螺孔,另一侧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体的第一阶梯孔,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一阶梯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一阶梯孔,且所述第一调节杆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螺孔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段,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有用于抵靠在所述第一阶梯孔的大孔部的底面的第一挡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的端部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体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转体上穿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开口尺寸的第二调节杆。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两侧的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内设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支撑轴上贯穿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盲孔和所述第二螺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盲孔内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调节杆的端部设有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槽内的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调节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螺孔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段。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轴的端部设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体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三转轴上,所述第三转体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转体上穿设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三开口尺寸的第三调节杆。

可选的,所述第三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三螺孔,另一侧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螺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三调节杆穿过所述第三螺孔和所述第三通孔设置,所述第三调节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螺孔相匹配的第三螺纹段,所述第三调节杆上设有用于抵靠在所述第三转体侧面的第三挡板。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转体连接,另一端设有辅助板,所述第三转体与所述辅助板平行设置,所述辅助板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杆上;

安装板,与所述安装座螺栓连接,所述投影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

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为三脚支架,所述三脚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三割座,所述支撑杆穿设在所述第一三割座内,所述第一三割座上设有第四螺孔,所述第四螺孔内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的端部支撑在所述支撑杆的外周。

可选的,所述投影装置包括投影仪本体以及用于产生十字线定位光栅和竖直定位光栅的光栅发生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将投影装置架设在调节装置上,使得投影装置能够全方位转动,以满足不同体位下在术中和随访时的等高线投射需求,满足当下精准化、个性化医疗特点,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可调节等高线的投影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支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投影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光定位装置在面部产生十字线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投影装置在人脸产生均匀等高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支架;11、支撑杆;12、第一三割座;13、支腿;14、第二三割座;15、连接杆;16、摇柄;20、调节装置;21、底座;22、第一转体;221、第一开口;23、第二转体;231、第二开口;232、第一支撑轴;233、第二支撑轴;24、第三转体;30、投影装置;31、投影仪本体;32、光栅发生器;33、把手;34、散热孔;35、左相机;36、右相机;40、第一调节杆;41、第一手柄;50、第二调节杆;51、第二手柄;60、第三调节杆;61、第三手柄;70、安装座;71、辅助板;72、安装板;80、第一盖扣;81、第三盖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等高线的投影设备包括支架10、调节装置20和投影装置30。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支架10包括支架10本体和可升降设置在支架10本体上的支撑杆11。其中,支架10本体为三脚支架,三脚支架的顶部设有第一三割座12,支撑杆11穿设在第一三割座12内,第一三割座12上设有第四螺孔,第四螺孔内穿设有螺杆,螺杆的端部支撑在支撑杆11的外周。具体地,三脚支架包括三个支腿13,三个支腿13的顶部均与第一三割座12铰接。调节时,旋拧第四螺杆,此时,支撑杆11与第一三割座12分离,手动将支撑杆11调节到合适位置后,反向旋拧第四螺杆,使得第四螺杆的端部抵在支撑杆11的侧面,完成定位。

进一步优化地,为了使得支撑杆11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增加投影装置30调节的准确性,可在支撑杆11上设置用于导向的第二三割座14。具体地,三条支腿13的中部均铰接有连接杆15,三个连接杆15的另一端均与第二三割座14铰接。通过连接杆15和第二三割座14,可将支腿13的展开角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增加支架10本体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支架10的收纳,增加使用的便利性。通过连接杆15将第二三割座14支撑在一定的高度,第二三割座14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与支撑杆11同轴设置,支撑杆11穿设在通孔内。调节过程中,第二三割座14可为支撑杆11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增加调节的准确性。

进一步优化地,为了增加支架10使用过程的便利性,可在第一三割座12上设置摇柄16。具体地,摇柄16的端部设有齿轮,支撑杆11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齿排,齿轮与齿排相啮合,通过齿轮的转动带动支撑杆11沿竖直方向移动,使用方便。

其中,三个支腿13均可沿自身的长度方向伸缩,以此增加整个装置的高度,增加使用范围。具体地,支腿13包括与第一三割座12铰接的内管和与内管滑动配合的外管,通过改变内管和外管的相对位置改变支腿13的长度。其中,内管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外管上设有第二通孔,当第二通孔与其中一个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时,穿入销轴,完成定位。可通过将销轴穿入在不同的第一通孔内改变支腿13的长度,结构简单,调节方便。

如图2所示,调节装置20包括设置在支撑杆11顶部的底座21,底座21的顶部转动设有第一转体22,其中,第一转体22沿水平方向转动。第一转体22的侧面延伸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端部转动设有第二转体23,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转体22的转轴所处的方向相互垂直,使得第二转体23的旋转轴与第一转体22的旋转轴相垂直。第二转体23上穿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上转动设有第三转体24,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相垂直,使得第三转体24的旋转轴与第二转体23的旋转轴相互垂直,且第三转体24上连接有安装支架,投影装置30设置在安装支架上,同时,投影装置30能够产生光栅条纹和十字线。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装置30包括投影仪本体31以及用于产生十字线定位光栅和竖直定位光栅的光栅发生器32。且光栅发生器32可发出任意颜色的光,优选蓝光、白光、红光、绿光等。进一步优化地,投影仪本体31上设置有散热孔34,用于散发设备产生的热量,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且投影仪本体31上还设有把手33,把手33固定在投影仪本体31的上部,可在调节投影仪本体31的角度时,手握把手33,防止投影仪本体31掉落,增加实用性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投影装置30包括投影仪本体31和光定位装置,其中,光定位装置为激光产生器,激光产生器可产生十字激线。

投影装置30还包括相机,相机和投影仪本体31之间通过伸缩线连接,相机用于拍摄人脸图片。其中,相机又可分为左相机35和右相机36,用于全方位拍摄,进而得到理想的照片。

如图4所示,使用过程中,在人体两端各放置一台投影设备,通过三脚支架调整设备的基础高度,通过调节装置20调整投影装置30的位置。具体地,如图2所示,可通过第一转体22的转动带动投影装置30沿着z轴转动,通过第二转体23的转动带动投影装置30沿着x轴转动,通过第三转体24的转动带动投影装置30沿着y轴转动。实现投影装置30的全方位调节,当两个投影装置30打出的十字线的水平线在人体两端重合时,位置校准准确,然后使投影仪产生竖直光栅。其中,光栅条纹的宽度可根据需求进行设定,以满足在体表产生不同高度差的等高线,医护人员可根据需求进行照片拍摄或者手术,优选的,在面部使用的等高线的高度差为1mm或2mm。

具体使用流程如下:

在随访室或手术室,将左侧投影设备、受试者位置、右侧投影设备依次放置,并处于一条直线水平。以面部为例,在面部的左边和右边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光线重合时,可以面部特征点为基准进行对齐。如图5所示,使用水平方向的光线对齐双侧眶下点及耳屏点,然后调整投影高度,将竖直光线与垂直光线交叉点定于耳屏点,通过上述操作使得面部标志点相对固定,面部frankfurt平面位置固定,即面部处于标准位置。其中,操作者也可通过规定光定位十字线的其他面部标志点,从而将面部固定于其他角度的标准位置,便于手术及术后随访的标准化数据管理。如图6所示,使用光定位装置定位面部后,被采集者保持不动,然后使投影装置30产生竖直光栅,在人体脸部产生均匀的等高线,然后医护人员可根据需求进行照片拍摄或者手术。

以躯干为例,在躯干的左边和右边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光线重合时,可以以躯干特征点为基准进行对齐,如乳尖、肚脐、膝盖、胯骨等为基准进行对齐。调节出左右重合的水平线。然后使投影装置30产生竖直光栅,在人体脸部产生所示的均匀的等高线,然后医护人员可根据需求进行照片拍摄或者手术。

本申请将投影装置30架设在调节装置20上,使得投影装置30能够全方位转动,以满足不同体位下在术中和随访时的等高线投射需求,满足当下精准化、个性化医疗特点,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优点。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底座21的顶部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转体22转动设置在第一转轴上,优选的,第一转体22为圆盘状。第一转轴的顶部扣合有第一盖扣80,通过第一盖扣80限制第一转体22的位置,防止第一转体22脱离第一转轴。第一转体22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221,第一转体22上穿设有用于调节第一开口221尺寸的第一调节杆40。即可通过第一调节杆40调节第一开口221扩大或缩小,当第一开口221扩大时,第一转体22和第一转轴之间的间隙增加,第一转体22围绕第一转轴转动;当第一开口221缩小时,第一转体22和第一转轴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第一转体22和第一转轴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第一转体22的位置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221的一侧设有第一螺孔,其中,第一螺孔可以为盲孔或者通孔,第一开口221的另一侧设有贯穿第一转体22的第一阶梯孔,第一螺孔和第一阶梯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一调节杆40穿过第一阶梯孔,且第一调节杆40的端部设有与第一螺孔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段,第一调节杆40上设有用于抵靠在第一阶梯孔的大孔部的底面的第一挡板。使用时,第一调节杆40的端部穿过第一阶梯孔并插入到第一螺孔内,转动第一调节杆40,第一螺纹段逐渐旋转进入到第一螺孔内,直至第一挡板抵在第一阶梯孔的大孔部的底面。继续转动第一调节杆40,第一挡板推动第一阶梯孔的大孔部的底面,使得第一开口221的尺寸减小,固定第一转体22的位置。调节时,反向旋转第一调节杆40,第一开口221在第一转体22本身弹性的作用下增加,可推动第一调节杆40带动第一转体22转动。为了增加使用的便利性,第一调节杆40的端部设有第一手柄4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螺孔设置在第一开口221的一侧,第一开口221的另一侧设有第一盲孔,第一盲孔与第一螺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一盲孔内设有第一环形槽,第一调节杆40的端部设有转动设置在第一环形槽内的第一环形板,第一调节杆40上设有与第一螺孔相匹配的第一螺纹段。由于第一环形板始终在第一环形槽内转动,因此,第一调节杆4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变,随着第一调节杆40的转动,第一螺纹段反向推动第一螺孔,使得第一开口221尺寸减小,而在反向转动第一调节杆40的过程中,第一开口221增加。

该种设计方式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第一转体22的调节和定位均可通过第一调节杆40实现,简化结构,增加使用的便利性。且本申请的第一调节杆40的设置方式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满足通过第一调节杆40的转动,改变第一开口221的尺寸大小即可。

第一支架沿着垂直于第一转轴的方向设置,第一支架的端部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体23转动设置在第二转轴上,优选的,第二转体23为圆盘状。第二转轴的端部扣合有第二盖扣,通过第二盖扣限制第二转体23的位置,防止第二转体23脱离第二转轴。第二转体23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231,第二转体23上穿设有用于调节第二开口231尺寸的第二调节杆50。即可通过第二调节杆50调节第二开口231扩大或缩小,当第二开口231扩大时,第二转体23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隙增加,第二转体23围绕第二转轴转动;当第二开口231缩小时,第二转体23和第二转轴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第二转体23和第二转轴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第二转体23的位置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架沿着垂直于第一支架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支架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开口231两侧的第一支撑轴232和第二支撑轴233,第一支撑轴232内设有第二盲孔,第二支撑轴233上贯穿设有第二螺孔,第二盲孔和第二螺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二盲孔内设有第二环形槽,第二调节杆50的端部设有转动设置在第二环形槽内的第二环形板,第二调节杆50上设有与第二螺孔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段。由于第二环形板始终在第二环形槽内转动,因此,第二调节杆50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位置不变,随着第二调节杆50的转动,第二螺纹段反向推动第二螺孔,使得第二开口231尺寸减小,而在反向转动第二调节杆50的过程中,第二开口231增加。为了增加使用的便利性,第二调节杆50的端部设有第二手柄5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轴232内设有第二螺孔,第二支撑轴233内设有第二阶梯孔,第二螺孔和第二阶梯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二调节杆50穿过第二阶梯孔,且第二调节杆50的端部设有与第二螺孔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段,第二调节杆50上设有用于抵靠在第二阶梯孔的大孔部的底面的第二挡板。使用时,第二调节杆50的端部穿过第二阶梯孔并插入到第二螺孔内,转动第二调节杆50,第二螺纹段逐渐旋转进入到第二螺孔内,直至第二挡板抵在第二阶梯孔的大孔部的底面。继续转动第二调节杆50,第二挡板推动第二阶梯孔的大孔部的底面,使得第二开口231的尺寸减小,固定第二转体23的位置。调节时,反向旋转第二调节杆50,第二开口231在第二转体23本身弹性的作用下增加,可推动第二调节杆50带动第二转体23转动。

该种设计方式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第二转体23的调节和定位均可通过第二调节杆50实现,简化结构,增加使用的便利性。且本申请的第二调节杆50的设置方式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满足通过第二调节杆50的转动,改变第二开口231的尺寸大小即可。

第一支撑轴232的端部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沿着第一支撑轴232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转体24转动设置在第三转轴上,优选地,第三转体24为长方体状。第三转轴的端部扣合有第三盖扣81,通过第三盖扣81限制第三转体24的位置,防止第三转体24脱离第三转轴。第三转体24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第三转体24上穿设有用于调节第三开口尺寸的第三调节杆60。即可通过第三调节杆60调节第三开口扩大或缩小,当第三开口扩大时,第三转体24和第三转轴之间的间隙增加,第三转体24围绕第三转轴转动;当第三开口缩小时,第三转体24和第三转轴之间的距离减小,使得第三转体24和第三转轴之间的摩擦力增加,第三转体24的位置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三螺孔,另一侧设有第三通孔,第三螺孔和第三通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三调节杆60穿过第三螺孔和第三通孔设置,第三调节杆60上设有与第三螺孔相匹配的第三螺纹段,第三调节杆60上设有用于抵靠在第三转体24侧面的第三挡板。其中,第三挡板抵靠在设有第三通孔的一侧,使得随着第三调节杆60的转动,第三挡板支撑在第三转体24的侧面,进而调节第三开口扩大或缩小。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开口的一侧设有第三螺孔,其中,第三螺孔可以为盲孔或者通孔,第三开口的另一侧设有贯穿第三转体24的第三阶梯孔,第三螺孔和第三阶梯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三调节杆60穿过第三阶梯孔,且第三调节杆60的端部设有与第三螺孔螺纹配合的第三螺纹段,第三调节杆60上设有用于抵靠在第三阶梯孔的大孔部的底面的第三挡板。其使用方式和原理与第一调节杆40和第二调节杆50相同,因此,此处未作过多描述。且为了增加使用的便利性,可在第三调节杆60的端部设有第三手柄6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螺孔设置在第三开口的一侧,第三开口的另一侧设有第三盲孔,第三盲孔与第三螺孔的中心线重合,第三盲孔内设有第三环形槽,第三调节杆60的端部设有转动设置在第三环形槽内的第三环形板,第三调节杆60上设有与第三螺孔相匹配的第三螺纹段。其使用方式和原理与第一调节杆40和第二调节杆50相同,因此,此处未作过多描述。

该种设计方式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第三转体24的调节和定位均可通过第三调节杆60实现,简化结构,增加使用的便利性。且本申请的第三调节杆60的设置方式不受限制,只要能够满足通过第三调节杆60的转动,改变第三开口的尺寸大小即可。

本申请的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座70和安装板72。安装座70的一端与第三转体24连接,另一端设有辅助板71,第三转体24与辅助板71平行设置,且第三转体24和辅助板71均设置在安装座70的一侧,辅助板71转动设置在第二调节杆50上,增加安装座70的稳定性。安装板72与安装座70螺栓连接,投影装置30设置在安装板72上,结构简单,便于拆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