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37404发布日期:2020-12-29 09:35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直播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使用的支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播支架。



背景技术:

网络直播是现代逐渐兴起的一种网络娱乐、销售的方式,目前,因为手机等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发展,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使用也越来越方式,因此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网络直播越来越受到欢迎。

在直播时,往往需要将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支架支撑至一定的高度,以方便对直播者进行拍摄,但是,现有技术中,对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支撑的支架的结构都极为复杂,安装夹紧或拆离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操作极为复杂繁琐,也非常费力。而且,上述支架夹紧后的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朝向也是固定不可调整的,经常需要对支架进行整体的转动调整,使用非常不方便。再者,上述支架的高度也是固定不可调整的,不能满足不同身高的直播者的使用需求。

因此,急需要一种直播支架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播支架,该直播支架具有结构简单、装拆移动终端省力便捷、自动调整移动终端朝向及自动调整高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提供了一种直播支架,包括底座、固定管、升降管、升降驱动机构、顶板、支撑臂、转动驱动机构、摆动臂、承载板、第一夹紧臂、第二夹紧臂、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及开闭驱动机构,所述固定管竖直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管竖直滑动设于所述固定管上;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管与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驱使所述升降管竖直上下移动;所述顶板固定于所述升降管的顶端,所述支撑臂竖直枢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转动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顶板上,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转动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机构驱使所述支撑臂转动;所述摆动臂绕一水平轴心线呈可转动调整的铰接于所述支撑臂的顶端,所述承载板垂直固定于所述摆动臂上,所述承载板的下端向形成有承载台;所述第一夹紧臂水平移动于所述承载板的左侧,所述第一夹紧臂的左端形成有第一夹紧抵触部;所述第二夹紧臂水平移动于所述承载板的右侧,且所述第二夹紧臂与所述一夹紧臂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第二夹紧臂的右端形成有第二夹紧抵触部;所述第一夹紧臂、所述第二夹紧臂及所述承载台之间形成一承载夹紧移动终端的夹紧区,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承载台用于承载所述移动终端的顶面上,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一夹紧抵触部用于抵触所述移动终端的侧面上,所述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夹紧抵触部用于抵触所述移动终端的侧面上;所述开闭驱动机构设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及所述第三传感器均与所述开闭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夹紧臂及所述第二夹紧臂均与所述开闭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开闭驱动机构驱使所述第一夹紧臂与所述第二夹紧臂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固定管的内壁形成有至少两竖直延伸贯穿的导向凸条,所述升降管的外壁形成有与所述导向凸条一一对应的导向凹槽,所述导向凸条一一对应的竖直滑动卡合于所述导向凹槽内;所述固定管的内壁还形成有至少两竖直延伸的限位凹槽,且所述限位凹槽的顶端呈封闭的结构,所述升降管外壁的底端水平凸伸有与所述限位凹槽一一对应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一一对应的竖直滑动卡合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可选地,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含第一旋转驱动器、第一螺杆及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螺杆竖直枢接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第一螺杆传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螺母固定于所述升降管的底端,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杆上。

可选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含第二旋转驱动器、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主动齿轮固定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从动齿轮固定于所述支撑臂的底部,所述从动齿轮啮合配合于所述主动齿轮。

可选地,所述支撑臂的顶端设有第一定位齿,所述第一定位齿绕所述摆动臂的转动的圆周方向排布,所述摆动臂上设有第二定位齿,所述第二定位齿绕所述摆动臂的转动的圆周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定位齿与所述第一定位齿呈可转动定位的啮合配合,且所述第一定位齿及所述第二定位齿均呈弹性结构。

可选地,所述开闭驱动机构包含第三旋转驱动器、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传动带、第二螺杆、第二螺母及第三螺母,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固定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及所述第三传感器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螺杆水平枢接于所述承载板上,所述主动带轮固定于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从动带轮固定于所述第二螺杆上,所述传动带传动连接于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从动带轮之间;所述第二螺杆上形成有第一螺纹段及第二螺纹段,且所述第一螺纹段的螺纹方向与所述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呈相反设置;所述第二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夹紧臂上,所述第一螺纹段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螺母上;所述第三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夹紧臂上,所述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螺母上。

可选地,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t形导向槽及第二t形导向槽,所述第一t形导向槽与所述第二t形导向槽呈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第一夹紧臂的竖直截面及所述第二夹紧臂的竖直截面均呈t形结构,所述第一夹紧臂滑动设于所述第一t形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夹紧臂滑动设于所述第二t形导向槽内。

可选地,所述承载板的前侧开设有容置凹槽,所述第一t形导向槽及所述第二t形导向槽均连通于所述容置凹槽,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所述主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所述传动带及部分的所述第二螺杆均位于所述容置凹槽内;所述直播支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遮盖固定于所述承载板的前侧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夹紧抵触部的前端向右凸伸成型有第一阻挡凸片,所述第二夹紧抵触部的前端向左凸伸成型有第二阻挡凸片,所述承载台的前端向上凸伸形成有第三阻挡凸片。

可选地,所述承载台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凹槽,所述承载板上还设置有usb供电接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的固定管竖直固定于底座上,升降管竖直滑动设于固定管上;升降驱动机构设于底座上,升降管与升降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升降驱动机构驱使升降管竖直上下移动;顶板固定于升降管的顶端,支撑臂竖直枢接于顶板上,转动驱动机构设于顶板上,支撑臂与转动驱动机构传动连接,转动驱动机构驱使支撑臂转动;摆动臂绕一水平轴心线呈可转动调整的铰接于支撑臂的顶端,承载板垂直固定于摆动臂上,承载板的下端向形成有承载台;第一夹紧臂水平移动于承载板的左侧,第一夹紧臂的左端形成有第一夹紧抵触部;第二夹紧臂水平移动于承载板的右侧,且第二夹紧臂与一夹紧臂左右对称布置,第二夹紧臂的右端形成有第二夹紧抵触部;第一夹紧臂、第二夹紧臂及承载台之间形成一承载夹紧移动终端的夹紧区,第一传感器设于承载台用于承载移动终端的顶面上,第二传感器设于第一夹紧抵触部用于抵触移动终端的侧面上,第三传感器设于第二夹紧抵触部用于抵触移动终端的侧面上;开闭驱动机构设于承载板上,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均与开闭驱动机构电性连接,第一夹紧臂及第二夹紧臂均与开闭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开闭驱动机构驱使第一夹紧臂与第二夹紧臂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移动。结构更为简单合理,则,当将移动终端放置于夹紧区承载于承载台上时,移动终端的底部触发于第一传感器,再由第一传感器将感应到有移动终端放置的信号传递给开闭驱动机构,然后由开闭驱动机构驱使第一夹紧臂与第二夹紧臂相互靠近移动,直至移动终端的左右两侧均触发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此时,移动终端刚好夹紧抵触于第一夹紧抵触部与第二夹紧抵触部之间,则开闭驱动机构收到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两者均感应到抵触有移动终端的信号,则开闭驱动机构停止驱使第一夹紧臂与第二夹紧臂继续相互靠近移动;当需要将移动终端从夹紧区拆离下来时,直接通过开闭驱动机构驱使第一夹紧臂与第二夹紧臂相互远离移动,从而松开对移动终端的夹紧,即可将移动终端向上提起拆离于夹紧区;即可实现移动终端的自动安装拆离操作,而无需人工手动大力的掰开,操作更为省力便捷。而且,转动驱动机构驱使支撑臂转动,即可实现自动调整夹紧后的移动终端的朝向,无需人工手动对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进行整体的转动调整,使用更为方便。再者,通过升降驱动机构即可驱使升降管竖直上下移动,来实现自动调整高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直播者的使用需求,也无需人工手动操作,使用也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的底座、固定管、升降管、升降驱动机构及顶板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线的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的支撑臂、转动驱动机构、摆动臂、承载板、第一夹紧臂、第二夹紧臂、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开闭驱动机构及盖板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的支撑臂、转动驱动机构、摆动臂、承载板、第一夹紧臂、第二夹紧臂、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及开闭驱动机构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为图6于又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100包括底座11、固定管12、升降管13、升降驱动机构14、顶板15、支撑臂16、转动驱动机构17、摆动臂18、承载板19、第一夹紧臂21、第二夹紧臂22、第一传感器23、第二传感器24、第三传感器25及开闭驱动机构26,固定管12竖直固定于底座11上,升降管13竖直滑动设于固定管12上;升降驱动机构14设于底座11上,升降管13与升降驱动机构14传动连接,升降驱动机构14驱使升降管13竖直上下移动。顶板15固定于升降管13的顶端,支撑臂16竖直枢接于顶板15上,转动驱动机构17设于顶板15上,支撑臂16与转动驱动机构17传动连接,转动驱动机构17驱使支撑臂16转动。摆动臂18绕一水平轴心线呈可转动调整的铰接于支撑臂16的顶端,承载板19垂直固定于摆动臂18上,使得承载板19能够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定位于不同的倾斜角度位置。承载板19的下端向形成有承载台191,承载台191用于支撑移动终端(图中未示)的底部。第一夹紧臂21水平移动于承载板19的左侧,第一夹紧臂21的左端形成有第一夹紧抵触部211;第二夹紧臂22水平移动于承载板19的右侧,且第二夹紧臂22与一夹紧臂左右对称布置,第二夹紧臂22的右端形成有第二夹紧抵触部221,移动终端的左右两侧可夹紧抵触于第一夹紧抵触部211与第二夹紧抵触部221之间。第一夹紧臂21、第二夹紧臂22及承载台191之间形成一承载夹紧移动终端的夹紧区,第一传感器23设于承载台191用于承载移动终端的顶面上,以检测是否有移动终端放置于承载台191上。第二传感器24设于第一夹紧抵触部211用于抵触移动终端的侧面上,以检测第一夹紧抵触部211是否夹紧抵触于移动终端的左侧。第三传感器25设于第二夹紧抵触部221用于抵触移动终端的侧面上,以检测第二夹紧抵触部221是否夹紧抵触于移动终端的右侧。开闭驱动机构26设于承载板19上,第一传感器23、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均与开闭驱动机构26电性连接,以将第一传感器23、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检测所产生的信号传递给开闭驱动机构26。第一夹紧臂21及第二夹紧臂22均与开闭驱动机构26传动连接,开闭驱动机构26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移动。结构更为简单合理,则,当将移动终端放置于夹紧区承载于承载台191上时,移动终端的底部触发于第一传感器23,再由第一传感器23将感应到有移动终端放置的信号传递给开闭驱动机构26,然后由开闭驱动机构26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相互靠近移动,直至移动终端的左右两侧均触发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此时,移动终端刚好夹紧抵触于第一夹紧抵触部211与第二夹紧抵触部221之间,则开闭驱动机构26收到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两者均感应到抵触有移动终端的信号,则开闭驱动机构26停止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继续相互靠近移动;当需要将移动终端从夹紧区拆离下来时,直接通过开闭驱动机构26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相互远离移动,从而松开对移动终端的夹紧,即可将移动终端向上提起拆离于夹紧区;即可实现移动终端的自动安装拆离操作,而无需人工手动大力的掰开,操作更为省力便捷。而且,转动驱动机构17驱使支撑臂16转动,即可实现自动调整夹紧后的移动终端的朝向,无需人工手动对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100进行整体的转动调整,使用更为方便。再者,通过升降驱动机构14即可驱使升降管13竖直上下移动,来实现自动调整高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直播者的使用需求,也无需人工手动操作,使用也更为方便。其中,移动终端可以选择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4,固定管12的内壁形成有至少两竖直延伸贯穿的导向凸条121,升降管13的外壁形成有与导向凸条121一一对应的导向凹槽131,导向凸条121一一对应的竖直滑动卡合于导向凹槽131内,以对升降管13的竖直升降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防止升降管13发生周向转动,使得升降管13的竖直升降滑动更为顺畅稳定。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管12的内壁优选为形成有两导向凸条121,升降管13的外壁对应形成有两导向凹槽131,但并不以此为限,故,在此不再赘述。固定管12的内壁还形成有至少两竖直延伸的限位凹槽122,且限位凹槽122的顶端呈封闭的结构,升降管13外壁的底端水平凸伸有与限位凹槽122一一对应的限位凸块132,限位凸块132一一对应的竖直滑动卡合于限位凹槽122内,以防止升降管13在竖直方向过度移动而脱离于固定管12,结构更为安全可靠。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管12的内壁优选为形成有两限位凹槽122,升降管13外壁的底端对应形成有两限位凸块132,但并不以此为限,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及图4,升降驱动机构14包含第一旋转驱动器141、第一螺杆142及第一螺母143,第一旋转驱动器141优选为电机,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旋转驱动器141固定于底座11上,第一螺杆142竖直枢接于固定管12内,第一螺杆142传动连接于第一旋转驱动器141的输出端,第一螺母143固定于升降管13的底端,第一螺母143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杆142上。则,通过第一旋转驱动器141驱使第一螺杆142转动,即可驱使第一螺母143带动升降管13竖直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升降驱动机构14驱使升降管13竖直上下移动的结构,来实现自动调整高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直播者的使用需求,也无需人工手动操作,使用也更为方便。

请参阅图7及图8,转动驱动机构17包含第二旋转驱动器171、主动齿轮172及从动齿轮173,第二旋转驱动器171优选为电机,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二旋转驱动器171固定于顶板15上,主动齿轮172固定于第二旋转驱动器171的输出端,从动齿轮173固定于支撑臂16的底部,从动齿轮173啮合配合于主动齿轮172。则,由第二旋转驱动器171驱使主动齿轮172转动,主动齿轮172即可驱使从动齿轮173带动支撑臂16绕竖直的轴心线转动,从而实现转动驱动机构17驱使支撑臂16转动,即可实现自动调整夹紧后的移动终端的朝向,无需人工手动对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100进行整体的转动调整,使用更为方便。

请继续参阅图7及图8,支撑臂16的顶端设有第一定位齿161,第一定位齿161绕摆动臂18的转动的圆周方向排布,摆动臂18上设有第二定位齿181,第二定位齿181绕摆动臂18的转动的圆周方向排布,第二定位齿181与第一定位齿161呈可转动定位的啮合配合,且第一定位齿161及第二定位齿181均呈弹性结构。当通过较大的作用力操作驱使摆动臂18绕水平轴心线转动调整时,因第一定位齿161及第二定位齿181均呈弹性结构能够容忍第二定位齿181与第一定位齿161之间的相对转动,当移除外界较大的作用力而仅在承载板19承载有移动终端时,第二定位齿181与第一定位齿161能够维持啮合配合相互定位而不发生相互转动,即可实现摆动臂18绕一水平轴心线呈可转动调整的铰接于支撑臂16的顶端的结构,使得承载板19能够带动移动终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定位于不同的倾斜角度位置,操作更为方便,也不需像传统的螺栓锁紧的结构繁琐的反复拧紧或拧松锁紧螺栓,使用更为方便。

请参阅图6及图7,开闭驱动机构26包含第三旋转驱动器261、主动带轮262、从动带轮263、传动带264、第二螺杆265、第二螺母266及第三螺母267,第三旋转驱动器261优选为电机,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三旋转驱动器261固定于承载板19上,第三旋转驱动器261与第一传感器23、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均电性连接。而且,第三旋转驱动器261与第一传感器23、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三者之间的具体电性连接结构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第二螺杆265水平枢接于承载板19上,主动带轮262固定于第三旋转驱动器261的输出端,从动带轮263固定于第二螺杆265上,传动带264传动连接于主动带轮262与从动带轮263之间。第二螺杆265上形成有第一螺纹段2651及第二螺纹段2652,且第一螺纹段2651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纹段2652的螺纹方向呈相反设置。第二螺母266固定于第一夹紧臂21上,第一螺纹段2651螺纹连接于第二螺母266上;第三螺母267固定于第二夹紧臂22上,第二螺纹段2652螺纹连接于第三螺母267上。则由第三旋转驱动器261驱使主动带轮262带动从动带轮263转动,再由从动带轮263带动第二螺杆265转动,因为第一螺纹段2651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纹段2652的螺纹方向呈相反设置,则转动的第二螺杆265能够驱使第二螺母266与第三螺母267同步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移动,从而实现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移动,结构简单合理。其中,可选择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23、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均选择为压电式传感器,但并不以此为限,故,在此不再赘述。再者,第一夹紧臂21及第二夹紧臂22内均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避让通道(图中未示),第二螺杆265的两端均呈可转动的容纳于两避让通道内,不但可以避免阻碍第二螺杆265转动,而且结构更为合理紧凑。

请继续参阅图6及图7,承载板19上开设有水平布置的第一t形导向槽192及第二t形导向槽193,第一t形导向槽192与第二t形导向槽193呈左右对称布置;第一夹紧臂21的竖直截面及第二夹紧臂22的竖直截面均呈t形结构,第一夹紧臂21滑动设于第一t形导向槽192内,第二夹紧臂22滑动设于第二t形导向槽193内。使得第一夹紧臂21及第二夹紧臂22水平移动于承载板19上的结构更为稳定牢固,能够防止第一夹紧臂21及第二夹紧臂22意外脱离于承载板19。

请暂用图5及图6,承载板19的前侧开设有容置凹槽194,第一t形导向槽192及第二t形导向槽193均连通于容置凹槽194,第三旋转驱动器261、主动带轮262、从动带轮263、传动带264及部分的第二螺杆265均位于容置凹槽194内。而且,直播支架100还包括盖板27,盖板27遮盖固定于承载板19的前侧面上。外观更为美观,而且能够更好的保护第三旋转驱动器261、主动带轮262、从动带轮263、传动带264及第二螺杆265,结构更为合理。

请参阅图5至图7,第一夹紧抵触部211的前端向右凸伸成型有第一阻挡凸片212,第二夹紧抵触部221的前端向左凸伸成型有第二阻挡凸片222,承载台191的前端向上凸伸形成有第三阻挡凸片198,以阻挡承载夹紧于夹紧区内的移动终端意外向前倾倒脱离出夹紧区,结构更为安全合理。

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7,承载台191的中部开设有避让凹槽199,以方便外部的数据线与承载夹紧于夹紧区内的移动终端插接。承载板19上还设置有usb供电接口195,以方便供承载夹紧于夹紧区内的移动终端连接充电,使用更为方便。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当将移动终端放置于夹紧区承载于承载台191上时,移动终端的底部触发于第一传感器23,再由第一传感器23将感应到有移动终端放置的信号传递给第三旋转驱动器261,然后由第三旋转驱动器261驱使主动带轮262带动从动带轮263正向转动,再由从动带轮263带动第二螺杆265转动,因为第一螺纹段2651的螺纹方向与第二螺纹段2652的螺纹方向呈相反设置,则转动的第二螺杆265能够驱使第二螺母266与第三螺母267对应的带动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相互靠近移动,直至移动终端的左右两侧均触发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此时,移动终端刚好夹紧抵触于第一夹紧抵触部211与第二夹紧抵触部221之间,则第三旋转驱动器261收到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两者均感应到抵触有移动终端的信号,则第三旋转驱动器261停止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继续相互靠近移动。

当需要调整夹紧后的移动终端的朝向时,由第二旋转驱动器171驱使主动齿轮172转动,主动齿轮172即可驱使从动齿轮173带动支撑臂16绕竖直的轴心线转动,即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动调整夹紧后的移动终端的朝。而且,通过较大的作用力操作驱使摆动臂18绕水平轴心线转动调整,使得承载板19能够带动移动终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定位于不同的倾斜角度位置。

再者,通过第一旋转驱动器141驱使第一螺杆142转动,即可驱使第一螺母143带动升降管13竖直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自动调整至所需的支撑高度。

当需要将移动终端从夹紧区拆离下来时,直接通过第三旋转驱动器261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相互远离移动,从而松开对移动终端的夹紧,即可将移动终端向上提起拆离于夹紧区。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100的固定管12竖直固定于底座11上,升降管13竖直滑动设于固定管12上;升降驱动机构14设于底座11上,升降管13与升降驱动机构14传动连接,升降驱动机构14驱使升降管13竖直上下移动;顶板15固定于升降管13的顶端,支撑臂16竖直枢接于顶板15上,转动驱动机构17设于顶板15上,支撑臂16与转动驱动机构17传动连接,转动驱动机构17驱使支撑臂16转动;摆动臂18绕一水平轴心线呈可转动调整的铰接于支撑臂16的顶端,承载板19垂直固定于摆动臂18上,承载板19的下端向形成有承载台191;第一夹紧臂21水平移动于承载板19的左侧,第一夹紧臂21的左端形成有第一夹紧抵触部211;第二夹紧臂22水平移动于承载板19的右侧,且第二夹紧臂22与一夹紧臂左右对称布置,第二夹紧臂22的右端形成有第二夹紧抵触部221;第一夹紧臂21、第二夹紧臂22及承载台191之间形成一承载夹紧移动终端的夹紧区,第一传感器23设于承载台191用于承载移动终端的顶面上,第二传感器24设于第一夹紧抵触部211用于抵触移动终端的侧面上,第三传感器25设于第二夹紧抵触部221用于抵触移动终端的侧面上;开闭驱动机构26设于承载板19上,第一传感器23、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均与开闭驱动机构26电性连接,第一夹紧臂21及第二夹紧臂22均与开闭驱动机构26传动连接,开闭驱动机构26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移动。结构更为简单合理,则,当将移动终端放置于夹紧区承载于承载台191上时,移动终端的底部触发于第一传感器23,再由第一传感器23将感应到有移动终端放置的信号传递给开闭驱动机构26,然后由开闭驱动机构26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相互靠近移动,直至移动终端的左右两侧均触发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此时,移动终端刚好夹紧抵触于第一夹紧抵触部211与第二夹紧抵触部221之间,则开闭驱动机构26收到第二传感器24及第三传感器25两者均感应到抵触有移动终端的信号,则开闭驱动机构26停止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继续相互靠近移动;当需要将移动终端从夹紧区拆离下来时,直接通过开闭驱动机构26驱使第一夹紧臂21与第二夹紧臂22相互远离移动,从而松开对移动终端的夹紧,即可将移动终端向上提起拆离于夹紧区;即可实现移动终端的自动安装拆离操作,而无需人工手动大力的掰开,操作更为省力便捷。而且,转动驱动机构17驱使支撑臂16转动,即可实现自动调整夹紧后的移动终端的朝向,无需人工手动对本实用新型的直播支架100进行整体的转动调整,使用更为方便。再者,通过升降驱动机构14即可驱使升降管13竖直上下移动,来实现自动调整高度,从而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直播者的使用需求,也无需人工手动操作,使用也更为方便。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