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5226发布日期:2021-04-09 12:3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放散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



背景技术:

在燃气输配气领域,针对地下调压箱其常年埋于地下,调压箱内会产生一定量的潮气,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调压箱内泄漏微量的燃气,同时燃气调压箱中的放散阀会因输配气系统压力超过预定值时,排放一定量的燃气。为了给调压箱内设备的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满足正常生产需求,需要将调压箱中的这些气体及时排出。而现有技术中的放散塔仅能现实超压放散,或者通过非助力式的自然通风给调压箱进行通风换气,但是自然通风动力不足,不能有效的将调压箱内的燃气及潮气及时排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布设方便,可以自动通风,增大通风量,对调压箱内有害气体进行及时放散的自动通风式放散塔。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包括管状的放散塔体,放散塔体分为上管段和下管段,所述上管段的顶部设有阻火帽,所述上管段的上半部设有旁路支管,所述旁路支管的上端设有无动力风帽,所述上管段和下管段之间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上设有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与上管段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管接头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另一端与阻火帽连接,所述下管段内设有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放散软管,所述进气软管连接至第一管接头的下端,所述出气软管伸出下管段的管壁与大气连通,所述放散软管连接至第二管接头的下端,所述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放散软管均从下管段的下端开口处穿出。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下管段的下端开口处设有汇管箱,所述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下放散软管分别通过三通接头各自形成两条分支管路,每条分支管路均从汇管箱的侧壁穿出。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下管段的上半部设有开口,所述下管段的开口处设有封闭其开口的操作箱,所述操作箱上设有第一箱盖。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下管段的底部焊接有安装板,所述汇管箱固定在安装板上。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旁路支管一段呈u形结构,所述旁路支管的u形结构底部钻有排水孔。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上管段的外表面涂有高吸热涂料层,所述下管段的外表面涂有低吸热涂料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其中,所述汇管箱顶部设有第二箱盖,所述第二箱盖通过螺栓与所述汇管箱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包括管状的放散塔体,放散塔体分为上管段和下管段,上管段顶部设有阻火帽,上管段的上半部设有旁路支管,旁路支管上端设有无动力风帽,上管段和下管段之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上设有第一管接头和第二管接头,第一管接头与放散塔体的上半部内腔连通,第二管接头上端连接有连接软管,连接软管另一端与阻火帽连接,下管段内设有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放散软管,进气软管连接至第一管接头的下端,出气软管伸出下管段的管壁与大气连通,放散管连接至第二管接头的下端,进气软管、出气软管和放散软管均从下管段的下端开口处穿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布设方便,可以自动通风,并增大通风量,对调压箱内有害气体进行及时放散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通风的放散塔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管状的放散塔体,放散塔体分为上管段1和下管段2,上管段1的顶部设有阻火帽3,上管段1的上半部设有旁路支管4,旁路支管4的上端设有无动力风帽5,上管段1和下管段2之间设有分隔板6,分隔板6上设有第一管接头61和第二管接头62,第一管接头61与上管段1的内腔连通,第二管接头62的上端连接有连接软管7,连接软管7另一端与阻火帽3连接,下管段2内设有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放散软管23,进气软管21连接至第一管接头61的下端,出气软管22伸出下管段2的管壁与大气连通,放散软管23连接至第二管接头62的下端,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放散软管23均从下管段2的下端开口处穿出。

通过以上结构,就构成了一种结构简单,布设方便,可以自动通风,增大通风量,对调压箱内有害气体进行及时放散的放散塔。在实际使用时,放散塔体中的进气软管21和出气软管22分别与燃气调压箱的内腔连通,通过无动力风帽5的离心力和负压效应,将调压箱内的潮气和外溢的少量燃气加速排出;气体排除后,调压箱内形成负压,使得大气中的空气通过进气软管21进入燃气调压箱内,从而形成自动循环,相对于传统的自然通风,动力更足,风量更大,更有利于燃气调压箱通风换气。放散软管23与燃气调压箱内的放散阀连接,当放散阀动作时,多余的燃气由放散软管23流向连接软管7,最终排入大气。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的下管段2的下端开口处设有汇管箱8,进气软管21、出气软管22和下放散软管23分别通过三通接头各自形成两条分支管路,每条分支管路均从汇管箱8的侧壁穿出。在实际使用时,放散塔可以连接至两个调压箱,其具体连接方式为:进气软管21和出气软管22分出的一条支路与一调压箱内腔连通,另一条支与另一调压箱内腔连通;放散软管23分出的一条分支管路与一调压箱内的放散阀连接,另一分支管路与另一调压箱内的放散阀连接,通过以上设计预先将现场布管操作在汇管箱8中完成,减少了现场管线布设操作,大大减轻了现场接管施工的难度。其中,汇管箱8的顶部设有第二箱盖81,第二箱盖81通过螺栓与汇管箱8固定连接,在检修时,方便打开第二箱盖81对汇管箱8的管线进行检测。为了便于安装,在下管2底部焊接有安装板10,汇管箱8固定在安装板10上。安装板10长埋于地下,安装板10用于与地下水泥地基固定,方便放散塔安装及固定。

作为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下管段2的上半部设有开口,下管段2的开口处设有封闭其开口的操作箱9,操作箱9上设有第一箱盖91。通过以上设计,在打开第一箱盖91时,第一管接头61和第二管接头62便能暴露在操作箱9内,方便接管操作,同时在某个软管出现问题时方便更换。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控制箱11内安装rtu模块和给rtu模块提供电能的蓄电池。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上管段1的外表面涂有高吸热涂料层(例如深颜色的漆层或涂料层,比如黑色),下管段2的外表面涂有低吸热涂料层(例如浅颜色的漆层或涂料层,比如白色)。通过以上设计,在同样的阳光照射下,上管段1吸收的热量大于下管段2吸收的热量,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使上管段1形成负压,调压箱内的气体加速排出,进而调压箱内的压强降低,外部空气通过进气软管21流向调压箱,进而加速了调压箱内气体的循环流动。

作为优化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旁路支管4一段呈u形结构,旁路支管4的u形结构底部钻有排水孔41。设计以上结构是为了适应雨天或者雾天,利用u形结构设置的排水孔41提前将水排除,防止雨水或者雾水从无动力风帽5直接进入到放散塔体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