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前置可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5506发布日期:2021-05-07 19:3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箱前置可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前置可变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重型卡车分为快箱的重型卡车和慢箱的重型卡车两种,快箱的重型卡车主要适用于高速路段,行驶速度快,但扭矩较小,当需要上坡或路面坎坷时,快箱的重型卡车经常因扭矩不足而出现无法继续行驶或熄火等情况,即损伤了发动机,也容易使变速箱出现故障;慢箱的重型卡车主要适用于工况路段,低速扭矩高,由于本身运行速度慢,在一些高速路上无法高速行驶,且更难超车,影响运输效率,耽误运送时间,由此可以看出,速比单一的变速箱不能满足重型卡车的路面行驶需求。由于为了方便变速箱批量生产和保证生产质量,通常会使用模具与设备,因而现有的变速箱的结构基本定型,因此不方便对现有的变速箱进行改进,但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十分需要一种辅助配件,既不改变现有变速箱的生产,又不破坏原有变速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速比的变化、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的变速箱前置可变速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箱前置可变速装置,包括箱体、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的箱盖、设置在所述箱盖上的第二轴、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第一轴、后齿轮、前齿轮、滑套、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换挡机构和作用在所述滑套上的拨叉,所述滑套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轴的外齿圈啮合,所述前齿轮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一轴的外齿圈啮合,所述后齿轮套设在所述第二轴上,且所述前齿轮的内齿圈和所述后齿轮的内齿圈均能与所述滑套的外齿圈啮合,其中,还包括分布在所述第二轴两侧且位移相差180°的两组过渡齿轮组,所述前齿轮的外齿圈与两组过渡齿轮组的两个第一过渡齿轮啮合,两组过渡齿轮组的两个第二过渡齿轮与所述后齿轮的外齿啮合,其中,所述换挡机构采用545-841h前后副顶盖。

进一步地,所述箱盖上具有若干个沿所述第二轴的轴线环形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与位于主变速箱上的对应的安装孔连通,所述通孔可作为固定孔或润滑孔使用。

更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六个。

进一步地,所述箱盖上具有两个安装孔,所述箱盖的内侧面上设有两个圆环凸台,所述圆环凸台的内腔与对应的安装孔贯通形成轴承孔,两个齿轮组轴的对应端通过封闭轴承安装在对应的轴承孔上,所述过渡齿轮组固定设置在对应的齿轮组轴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圆环凸台的外侧面上环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沿轴向延伸的半圆缺口,所述半圆缺口与位于所述箱盖上的对应的螺栓固定连接孔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外周面上设有多处筋板,所述筋板延伸至所述箱体的外边缘上。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和箱盖采用qt500-7球墨铸铁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采用45号钢精锻制造。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两组过渡齿轮组分布在所述第二轴两侧,且位移相差180°,因而使后齿轮和前齿轮的受力均衡,避免第二轴和第一轴长时间使用后弯曲变形,使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由于箱体上设有多处筋板使箱体不易破损、开裂,使用寿命大幅提高,且箱体和箱盖采用球墨铸铁制成,使强度也进一步加强;由于拨叉采用45号钢精锻制造,金属密度进一步加强,避免拨叉长度过长出现断裂等严重后果;由于换挡机构采用545-841h前后副顶盖,形状大幅缩小,重量进一步减轻,但是工作行程和推进力没有发生变化,保证换挡顺畅自如;由于箱盖上的通孔可作为固定孔或润滑孔使用,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方便;由于箱盖的安装孔处设有圆环凸台便于封闭轴承的安装,确保封闭轴承安装处的强度的同时能够大幅下降箱盖毛坯重量,由于箱盖厚度缩小,因而能够降低加工难度;由于位于圆环凸台外侧面上的半圆缺口与位于箱盖上的对应的螺栓固定连接孔同轴设置,安装后的螺栓头也能够增加圆环凸台的刚度。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方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箱体的侧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箱盖的侧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箱盖的主视图。

图中标记为:箱体1、筋板101、箱盖2、圆环凸台201、半圆缺口202、通孔203、螺栓固定连接孔204、第二轴3、后齿轮4、第一轴5、前齿轮6、过渡齿轮组7、第一过渡齿轮71、第二过渡齿轮72、滑套8、拨叉9、换挡机构10、齿轮组轴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5,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变速箱前置可变速装置,包括箱体1、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的箱盖2、设置在所述箱盖2上的第二轴3、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的第一轴5、后齿轮4、前齿轮6、滑套8、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的换挡机构10、作用在所述滑套8上的拨叉9、及分布在所述第二轴3两侧且位移相差180°的两组过渡齿轮组7,所述箱体1通过多根螺栓与发动机箱固定连接,多根螺栓分别穿过位于所述箱盖2上的对应的螺栓固定连接孔204与汽车主减速箱的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5与发动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3后端外花键与汽车主减速箱的输入齿轮的内齿啮合连接,所述滑套8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二轴3的外齿圈啮合,所述前齿轮6的内齿圈与所述第一轴5的外齿圈啮合,所述后齿轮4套设在所述第二轴3上,且所述前齿轮6的内齿圈和所述后齿轮4的内齿圈均能与所述滑套8的外齿圈啮合,所述前齿轮6的外齿圈与两组过渡齿轮组7的两个第一过渡齿轮71啮合,两组过渡齿轮组7的两个第二过渡齿轮72与所述后齿轮4的外齿啮合,由于两组过渡齿轮组7分布在所述第二轴3两侧,且位移相差180°,因而使后齿轮4和前齿轮6的受力均衡,避免第二轴和第一轴长时间使用后弯曲变形,使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

如图3所示,所述箱体1的外周面上设有多处筋板101,所述筋板101延伸至所述箱体1的外边缘上使箱体1不易破损、开裂,使用寿命大幅提高,且所述箱体1和箱盖2采用qt500-7球墨铸铁制成,使强度也进一步加强。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箱盖2上具有若干个沿所述第二轴3的轴线环形分布的通孔203,所述通孔203与位于主变速箱上的对应的安装孔连通,当本申请与汽车主减速箱的连接刚度不够时,所述通孔203作为固定孔使用,当本申请与汽车主减速箱的连接刚度足够时,所述通孔203作为润滑孔使用,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方便。

优选地,所述通孔203的数量为六个。

所述箱盖2上具有两个安装孔,所述箱盖2的内侧面上设有两个圆环凸台201,所述圆环凸台201的内腔与对应的安装孔贯通形成轴承孔,两个齿轮组轴11的对应端通过封闭轴承安装在对应的轴承孔上,设置圆环凸台201便于封闭轴承的安装,确保封闭轴承安装处的强度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箱盖2的厚度,进而降低箱盖2的毛坯重量,由于箱盖2厚度缩小,因而能够节约能源、降低加工难度,所述过渡齿轮组7固定设置在对应的齿轮组轴11上。

所述圆环凸台201的外侧面上环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沿轴向延伸的半圆缺口202,所述半圆缺口202与位于所述箱盖2上的对应的螺栓固定连接孔204同轴设置,因而安装后的螺栓头位于所述半圆缺口202内也能够增加圆环凸台201的刚度。

所述换挡机构10采用545-841h前后副顶盖,形状大幅缩小,重量进一步减轻,但是工作行程和推进力没有发生变化,保证换挡顺畅自如。

所述拨叉9采用45号钢精锻制造,金属密度进一步加强,避免拨叉9长度过长出现断裂等严重后果。

主减速箱的速比不需要改变时,拨叉9驱动滑套8移动使所述滑套8与前齿轮6啮合,所述第一轴5带动前齿轮6旋转,前齿轮6带动滑套8旋转,滑套8带动第二轴3旋转;主减速箱的速比需要改变时,拨叉9驱动滑套8移动使所述滑套8与前齿轮6脱离,且滑套8与后齿轮4啮合,所述第一轴5带动前齿轮6旋转,前齿轮6与第一过渡齿轮71啮合进而带动第二过渡齿轮72旋转,第二过渡齿轮72带动后齿轮4旋转,后齿轮4通过滑套8带动第二轴3旋转,所述第二轴3后端外花键与汽车主减速箱的输入齿轮的内齿啮合连接,进而使汽车主变速箱的速比发生改变来满足路面的行驶需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