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质灾害监测仪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1253发布日期:2021-02-20 19:1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监测仪安装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地质灾害监测仪安装架。


背景技术:

[0002]
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评估,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防止或减轻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0003]
目前,使用监测仪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是有效的防治手段之一,但在实际使用监测仪时,由于市面上的监测仪会有型号和规格的不同,导致安装架在固定不同的监测仪时会不匹配,并且一般的安装架的结构较为固定且整体偏长,在收纳时占用空间大,因此设计一种新型地质灾害监测仪安装架来解决这种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一般的安装架在安装不同规格的监测仪时会不匹配,且在收纳时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地质灾害监测仪安装架。
[0005]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监测仪安装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铰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使活动支架可以转动和收缩的活动组件,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中心处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支架进行转动的调节组件,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监测仪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铰接有用于夹紧固定监测仪的夹块,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块进行转动的夹紧组件。
[0007]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架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圆形孔,所述活动组件包括对称开设在安装支架底部的两个空槽,两个所述空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一,两个所述弹簧一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圆形孔相适配的圆弧卡块。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套设在转动杆上的环型块,所述环型块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所述转动杆的表面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环型块通过螺纹配合与转动杆相连接,所述环型块的周向表面铰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连接支架,每个所述连接支架远离环型块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于其相对应的安装支架上,所述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组件包括铰接在限位槽内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动块的一端与夹块相铰接,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二,且所述弹簧二与夹块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
[0010]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活动支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针脚。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的夹块和活动支架,在使用本装置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夹紧组件驱动夹块在限位槽内转动,从而将监测仪放置在安装板上的限位槽内并完成固定,通过夹块将监测仪在限位槽内夹紧固定的方式,使该装置能够固定不同型号规格的监测仪,提高对监测仪的兼容性,在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收纳时,通过调节组件使每个安装支架呈竖直设置在安装板的底部,并通过活动组件将活动支架进行收缩,使该装置的长度缩短,减少了该装置在收纳时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本装置的便携性。
[0013]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活动支架上设置的固定针脚,地址灾害的监测常在山区内进行,而山体上主要以泥路为主,并且路面一般崎岖不平,一般的支腿无法在山上固定平稳,通过固定针脚的设置,可以将固定针脚直接插入泥土内完成固定,这样的设计会方便该装置在山区内的使用,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a-a方向剖面示意图;
[0018]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支架结构收缩状态示意图;
[0019]
附图标记:1、安装板;2、安装支架;3、活动支架;4、活动组件;41、空槽;42、弹簧一;43、圆弧卡块;5、转动杆;6、调节组件;61、外螺纹;62、环型块;63、连接支架;64、把手;7、限位槽;8、夹块;9、夹紧组件;91、转动块;92、握把;93、连接杆;94、弹簧二;10、固定针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1]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4]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地质灾害监测仪安装架,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底部铰
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安装支架2,安装支架2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支架3,安装支架2上设置有用于使活动支架3可以转动和收缩的活动组件4,安装板1的底部中心处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转动杆5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支架2进行转动的调节组件6,安装板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放置监测仪的限位槽7,限位槽7的内部铰接有用于夹紧固定监测仪的夹块8,限位槽7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夹块8进行转动的夹紧组件9。
[0025]
本实施方案中,在使用本装置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夹紧组件9驱动夹块8在限位槽7内转动,从而将监测仪放置在安装板1上的限位槽7内并完成固定,通过夹块8将监测仪在限位槽7内夹紧固定的方式,使该装置能够固定不同型号规格的监测仪,提高对监测仪的兼容性,在监测仪固定好后,可以通过调节组件6使安装支架2进行转动,使安装支架2在安装板1底部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使监测仪的高度得到调整,在需要对该装置进行收纳时,通过调节组件6使每个安装支架2呈竖直设置在安装板1的底部,并通过活动组件4将活动支架3进行收缩,使该装置的长度缩短,减少了该装置在收纳时所占用的空间,提高了本装置的便携性。
[0026]
具体的,活动支架3的顶部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圆形孔,活动组件4包括对称开设在安装支架2底部的两个空槽41,两个空槽41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一42,两个弹簧一4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圆形孔相适配的圆弧卡块43。
[0027]
本实施例中,活动支架3是空心的,将活动支架3从安装支架2内拔出,当活动支架3移动一段距离后,通过安装支架2上的弹簧一42弹力的作用会将圆弧卡块43卡接进活动支架3上的圆形孔内,从而实现活动支架3铰接在安装支架2上的效果,当需要收纳该装置时,将活动支架3与安装支架2竖直成一条直线,然后把活动支架3向安装支架2方向挤压,此时弹簧一42会通过自身弹性进行收缩,使圆弧卡块43与圆形孔脱离,使安装支架2插接在活动支架3的内部,减少了该装置收纳时所占用的空间。
[0028]
具体的,调节组件6包括套设在转动杆5上的环型块62,环型块62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转动杆5的表面设有与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61,环型块62通过螺纹配合与转动杆5相连接,环型块62的周向表面铰接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连接支架63,每个连接支架63远离环型块62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于其相对应的安装支架2上,转动杆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把手64。
[0029]
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可以用手握住把手64并转动,然后通过转动杆5的转动,可以使环型块62通过螺纹配合在转动杆5上进行上下移动,环型块62可以带动连接支架63进行相应的活动,从而达到带动安装支架2在安装板1上转动的目的,实现了调整安装支架2角度效果。
[0030]
具体的,夹紧组件9包括铰接在限位槽7内的转动块91,转动块91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93,连接杆93远离转动块91的一端与夹块8相铰接,限位槽7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弹簧二94,且弹簧二94与夹块8固定连接,转动块9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握把92。
[0031]
本实施例中,在将监测仪放置在限位槽7内前,可以用手握住握把92转动转动块91,弹簧二94会通过自身弹性拉伸,同时夹块8会进行活动,从而方便监测仪的放置,在放置好监测仪后,松开握把92,此时弹簧二94会通过自身弹性进行收缩,从而带动夹块8向监测仪方向活动,使夹块8与监测仪的表面相抵触,并通过抵触力对监测仪进行夹紧固定。
[0032]
具体的,每个活动支架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针脚10。
[0033]
本实施例中,地址灾害的监测常在山区内进行,而山体上主要以泥路为主,并且路面一般崎岖不平,一般的支腿无法在山上固定平稳,通过固定针脚10的设置,可以将固定针脚10直接插入泥土内完成固定,这样的设计会方便该装置在山区内的使用,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