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除清管器的清管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77652发布日期:2021-06-08 17:1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除清管器的清管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管阀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便于拆除清管器的清管阀。


背景技术:

2.清管阀是一种作为清管器(清管球、皮碗清管器、泡沫清管器等)发射或接收装置的新型阀门,它同时也具有通用两位式截断球阀的功能。它广泛应用于水、石油、天然气等长输管线,是对管道进行施工、清洁、保养维护、检测及管理必不可少的专用设备,使用清管阀并配合相应的清管器,可以更轻松地完成管道清洁、排空、格里和按序输送介质等工作。
3.清管阀在取出清管器的过程中,需要将位于阀体一侧的堵头取下,再将清管器从阀芯内取出,最后将堵头装回阀体上,如此操作较为复杂,清管器位于阀芯内且底部平整,清管器不易被取出阀体,且清管阀内的介质的温度高时,停止通液后,工作人员若直接手动去取会烫伤手,则需要等其冷却后才能取出,如此影响清管阀的工作效率,需要设计一款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易于将清管器取出的清管阀。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且易于将清管器取出的清管阀。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除清管器的清管阀,包括阀体、位于阀体内的阀芯、可拆卸连接于阀体一侧的堵头和用于清理管道且能装入阀芯内的清管器,所述堵头包括有旋转连接在一起的外盘体和内盘体以及用于带动清管器运动的拉杆,所述外盘体朝向内盘体的端面上同轴开设有圆弧槽和旋涡槽,所述圆弧槽的槽底由其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高,所述旋涡槽的一端与圆弧槽槽底最高的一端衔接在一起且旋涡槽的槽底与圆弧槽槽底最高的位置等高,所述内盘体设置有供拉杆贯穿且沿内盘体径向延伸的长孔,所述内盘体内设置有用于将拉杆端部始终与圆弧槽的槽底或旋涡槽的槽底相抵触的弹簧,所述清管器朝向堵头的一端上设置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的小端位于清管器的端面上,所述拉杆伸向清管器的一端上设置有沿清管器径向延伸的卡件,通过拉杆的端部由圆弧槽的低端移动至高端使得卡件移动入阶梯槽的大端内,弹簧形变,通过拉杆的端部沿着旋涡槽移动使得拉杆沿长孔直线移动致使卡件往阶梯槽的槽壁移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盘体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遮盖长孔的挡板,所述挡板与内盘体滑移连接,所述拉杆贯穿挡板,当拉杆带动挡板沿内盘体径向移动时,挡板始终遮盖着长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套设于拉杆上且弹簧限位于挡板和拉杆之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限位于内盘体朝向阀芯的端面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和拉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堵头设计成两个相互旋转连接在一起的外盘体和内盘
体,在外盘体上设计圆弧槽和旋涡槽,圆弧槽的槽底由其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高,旋涡槽的一端与圆弧槽槽底最高的一端衔接在一起且旋涡槽的槽底与圆弧槽槽底最高的位置等高,将拉杆的一端伸入圆弧槽和旋涡槽内,拉杆和内盘体之间设置有弹簧,在清管器上开设阶梯槽,拉杆另一端上设置有卡件,通过拉杆的端部先后在圆弧槽和旋涡槽内移动使得卡件先进入阶梯槽并与阶梯槽相卡,弹簧形变,从而拉动堵头的同时能带动清管器一起移动,如此设计相比现有技术先拆除堵头再伸手将清管器从阀体内取出的方式相比可避免人体与阀体内的物质进行接触,提高了安全性,保障人身安全,同时操作简便,可在高温情况下便于取出清管器。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1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3.图3为图2中拉杆与清管器相卡的时的状态图;
14.图4为外盘体上的圆弧槽和旋涡槽摊平时的示意图;
15.图5为堵头的立体图;
16.图6为堵头的爆炸图;
17.图7为外盘体上有两组圆弧槽和螺旋槽时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阀体;2、阀芯;3、堵头;4、清管器;5、外盘体;6、内盘体;7、拉杆;8、圆弧槽;9、旋涡槽;10、弹簧;11、阶梯槽;12、卡件;13、长孔;14、挡板;1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20.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拆除清管器的清管阀,包括阀体1、位于阀体1内的阀芯2、可拆卸连接于阀体1一侧的堵头3和用于清理管道且能装入阀芯2内的清管器4,堵头3和阀体1之间密封连接,通过定位销或是螺栓穿插于阀体1和堵头3上使得堵头3和阀体1相互固定;
21.基于上述现有技术,堵头3包括有旋转连接在一起的外盘体5和内盘体6以及用于带动清管器4运动的拉杆7,外盘体5朝向内盘体6的端面上同轴开设有圆弧槽8和旋涡槽9,圆弧槽8的槽底由其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高,旋涡槽9的一端与圆弧槽8槽底最高的一端衔接在一起且旋涡槽9的槽底与圆弧槽8槽底最高的位置等高,内盘体6设置有供拉杆7贯穿且沿内盘体6径向延伸的长孔13,内盘体6内设置有用于将拉杆7端部始终与圆弧槽8的槽底或旋涡槽9的槽底相抵触的弹簧10,拉杆7的杆身上设置有与弹簧10一端相抵触的凸片,清管器4朝向堵头3的一端上设置有阶梯槽11,阶梯槽11的小端位于清管器4的端面上,拉杆7伸向清管器4的一端上设置有沿清管器4径向延伸的卡件12,在堵头3的组装过程中,将拉杆7的一端插入圆弧槽8内且拉杆7的端部与圆弧槽8的槽底相抵触,将弹簧10的一端与拉杆7的凸片相抵触,再将内盘体6通过长孔13套接在拉杆7外并与外盘体5连接在一起,弹簧10的另一端与内盘体6的端面相抵触,这里弹簧10可与拉杆7固定连接且可随着拉杆7相对内盘体6的端面滑移,或是弹簧10的一端与内盘体6的端面固定连接且在拉杆7移动时,弹簧10相对
拉杆7的凸片滑移,前述两种弹簧10连接的方式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而定,内盘体6与外盘体5安装到位后,弹簧10限位于拉杆7的凸片与内盘体6之间且弹簧10处于自然拉伸状态或是压缩状态,将堵头3置于阀体1上,内盘体6与阀体1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内盘体6无法相对阀体1转动;
22.当需要将清管器4从阀芯2内取出时,先对阀体1进行泄压,再将外盘体5相对内盘体6转动,拉杆7位于圆弧槽8内的端部相对圆弧槽8的槽底滑动并由圆弧槽8槽底的低端移动至高端,弹簧10受力而压缩,拉杆7设置有卡件12的一端伸入清管器4的阶梯槽11内,随着外盘体5相对内盘体6继续转动,拉杆7位于圆弧槽8内的端部进入旋涡槽9并相对旋涡槽9的槽底滑移,拉杆7沿着长孔13直线移动,卡件12向阶梯槽11的槽壁移动并最终与阶梯槽11相卡,将内盘体6与阀体1解除定位,将堵头3向阀体1外拉动的同时拉杆11带动清管器4向阀体1外移动,通过相对内盘体6逆向转动外盘体5使得拉杆7复位,弹簧10恢复形变;
23.如此设计相比现有技术先拆除堵头3再伸手将清管器4从阀体1内取出的方式相比可避免人体与阀体1内的物质进行接触,提高了安全性,保障人身安全,同时操作简便,可在高温情况下便于取出清管器4;
24.进一步说明,参照图7所示,圆弧槽8、旋涡槽9、弹簧10和拉杆7可为两组,两组互不干扰,两个拉杆7对称设置,相比只有一组圆弧槽8、旋涡槽9和拉杆7的情况能避免堵头3移出阀体1外后因重力作用导致卡件12与阶梯槽11分离而致使清管器4未完全拖出阀体1时不发通过堵头3再对清管器4产生拉力。
25.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和图3所示,内盘体6的端面上设置有用于遮盖长孔13的挡板14,挡板14与内盘体6滑移连接,在安装上,先将拉杆7与卡件12分开两个独立的零件,将拉杆7贯穿挡板14后,再将卡件12固定连接于拉杆7的端部上,当拉杆7带动挡板14沿内盘体6径向移动时,挡板14始终遮盖着长孔13,如此设计能够避免阀体1内的介质进入内盘体6和外盘体5之间而影响拉杆7的端部与外盘体5之间的滑移以及介质从内盘体6和外盘体5两者之间的缝隙泄露出去的情况,也避免了弹簧10被介质腐蚀而影响其功能的情况。
26.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和图3所示,弹簧10套设于拉杆7上且弹簧10限位于挡板14和拉杆7之间,弹簧10随着挡板14和拉杆7一起移动,弹簧10两端无需与挡板14或是拉杆7固定连接,如此设计相比将弹簧10设置于拉杆7一侧的情况能够避免弹簧10相对内盘体6或是拉杆7移动时发生弯曲致使弹簧10失效的现象,利于延长弹簧10的使用寿命,简化弹簧10的安装。
27.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5所示,挡板14限位于内盘体6朝向阀芯2的端面上,弹簧10的一端穿过长孔13并与挡板14相抵触,如此阀体1内充满介质时,介质推动挡板14使得挡板14与内盘体6的端面更加紧密贴合,提高了密封性。
28.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图3和图6所示,挡板14和拉杆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5,密封圈15采用橡胶制成,具备弹性,将密封圈15固定连接于挡板14的通孔内,拉杆7穿插在挡板14内时,密封圈15与拉杆7的杆身相贴合,如此设计能提高挡板14与拉杆7之间的密封性。
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
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