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龙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46008发布日期:2021-05-07 19:3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龙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龙头结构,龙头主体通常都是采用铜铸造而成,铸造用的铜材质含铅量高,水流经过铜材质形成的水路,使用过程中会析出铅,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为了避免铜铸造的龙头析出铅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采用在龙头主体内单独设置一个出水管用于形成水路,从而使得出水管的材质可以与龙头主体不同,比如采用塑料,从而避免龙头主体的铅析出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出水管与龙头主体的固定通常采用螺钉进行固定连接,安装较不方便,并且螺钉通常会外露而影响龙头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龙头结构,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不需要采用螺钉进行固定,可以避免螺钉对龙头外观造成的影响。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龙头结构,包括:

龙头主体,包括两端开口的主管和连接在所述主管的侧壁上的支管,所述支管沿所述主管的径向方向延伸;

出水管,套设在所述支管内,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延伸至所述主管内,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至所述支管的外端;

阀芯座,设有与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相接通的出水孔,所述阀芯座由所述主管的顶端开口装入所述主管中并与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限位配合以将所述出水管限位在所述龙头主体内;

阀芯,设于所述主管的内腔中并与所述阀芯座相配合以控制所述出水孔出水;

驱动件,设于所述主管的顶端并与所述阀芯联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主管内设有一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主管的内腔沿轴向分隔为第一腔和位于所述第一腔之上方的第二腔,所述阀芯座和所述阀芯设于所述第二腔中,所述第一腔中设有进水管,所述隔板上设有过水孔,所述进水管经由所述过水孔与所述阀芯座上设有的进水孔相连通,所述阀芯控制所述进水孔与所述出水孔相连通或相切断。

优选的,所述阀芯装入所述第二腔中后对所述阀芯座进行轴向限位,所述阀芯座与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可拆卸地限位配合。

优选的,所述阀芯座上的进水孔和出水孔均沿所述主管的轴向开设,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孔之间通过端面密封的方式相密封连通。

优选的,所述出水孔的边缘设有沿所述主管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套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二套管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套管的根部处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用于端面密封的密封垫;或者,所述第二套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套管的根部处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用于端面密封的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龙头主体与所述出水管之间设有定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主管内的第一定位部和设于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的第一定位配合部,和/或,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支管上的第二定位部和设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的第二定位配合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部二者之一为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一定位配合部二者之另一为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嵌合的第一定位块,和/或,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部二者之一为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配合部二者之另一为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嵌合的第二定位块。

优选的,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阀芯一体成型或分立成型。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所述龙头主体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龙头结构将出水管独立于龙头主体设置,并且出水管通过阀芯座限位在龙头主体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不需要采用螺钉进行固定,可以避免螺钉对龙头外观造成的影响。

2、将主管的内腔通过隔板分隔为轴向布置的第一腔和第二腔,阀芯和阀芯座设置在第二腔中,通过阀芯控制阀芯座上的进水孔与所述出水孔相连通或相切断,结构简单、紧凑。

3、出水管的进水端与阀芯座上的出水孔之间通过端面密封的方式相密封连通,这样能够承受的水压更大,密封效果更好,使得产品具有耐高压性。

4、龙头主体与出水管之间设有定位结构,从而使得出水管更稳固,方便阀芯座装入主管后,阀芯座上的出水孔能与出水管的进水端对准连通,产品性能更稳定,安装更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出水管和阀芯座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出水管、阀芯座和密封垫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阀芯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阀芯座和密封垫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将出水管装入龙头主体的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将阀芯座装入龙头主体的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芯座装入龙头主体后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为:

10-龙头主体;11-主管;111-隔板;1111-过水孔;1112-第一定位槽;112-第一腔;113-第二腔;12-支管;121-第二定位槽;

20-出水管;21-第二套管;22-第二定位块;

30-阀芯座;31-进水孔;32-出水孔;33-第一套管;

40-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请查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龙头结构,包括龙头主体10、出水管20、阀芯座30、阀芯(未图示)和驱动件(未图示)。

龙头主体10包括两端开口的主管11和连接在主管11的侧壁上的支管12,支管12沿主管11的径向方向延伸。出水管20套设在支管12内,出水管20的进水端延伸至主管11内,出水管20的出水端延伸至支管12的外端。阀芯座30设有与出水管20的进水端相接通的出水孔32,阀芯座30由主管11的顶端开口装入主管11中并与出水管20的进水端限位配合以将出水管20限位在龙头主体10内。阀芯设于主管11的内腔中并与阀芯座30相配合以控制出水孔32出水。驱动件设于主管11的顶端并与阀芯联动配合,驱动件可以与阀芯一体成型或分立成型。

请查阅图5至图7,本实施例中,主管11内设有一隔板111,隔板111将主管11的内腔沿轴向分隔为第一腔112和位于第一腔112之上方的第二腔113,阀芯座30和阀芯设于第二腔113中,第一腔112中设有进水管(未图示),隔板111上设有过水孔1111,进水管经由过水孔1111与阀芯座30上设有的进水孔31相连通,阀芯控制进水孔31与出水孔32相连通或相切断。

本实施例中,阀芯装入第二腔113中后对阀芯座30进行轴向限位,阀芯座30与出水管20的进水端可拆卸地限位配合,从而方便对龙头结构进行维修。

请查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阀芯座30上的进水孔31和出水孔32均沿主管11的轴向开设,出水管20的进水端与出水孔32之间通过端面密封的方式相密封连通。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出水孔32的边缘设有沿主管1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套管33,出水管20的进水端设有第二套管21,第一套管33套设在第二套管21内,第二套管21的端面与第一套管33的根部处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用于端面密封的密封垫4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第二套管21套设在第一套管33内,第一套管33的端面与第二套管21的根部处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用于端面密封的密封垫40。

为了使得出水管20的安装更方便、稳固,产品性能更稳定,请查阅图5至图7,龙头主体10与出水管20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可以包括设于主管11内的第一定位部和设于出水管20的进水端的第一定位配合部,和/或,定位结构包括设于支管12上的第二定位部和设于出水管20的出水端的第二定位配合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为设于隔板111上的第一定位槽1112,第一定位配合部为与第一定位槽1112相嵌合的第一定位块,第二套管21的底端凸部形成该第一定位块,或者,也可以替换为第一定位部为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配合部为与第一定位块相嵌合的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部为第二定位槽121,第二定位配合部为与第二定位槽121相嵌合的第二定位块22;或者,也可以替换为第二定位部为第二定位块,而第二定位配合部为第二定位槽。

本实施例中,出水管20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比如:pp、hdpe、ppa、pps等可过水塑料材质。龙头主体10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比如锌合金材质或铜材质等。阀芯座30采用塑料或不含铅或含铅量低的铜材质等,这样与水流接触的部件都不会有铅析出,从而确保水质健康。

装配时,如图5所示,首先将出水管20经由支管12伸入龙头主体10中,使得出水管20进水端的第二套管21与隔板111上的第一定位槽1112定位配合,与此同时,出水管20出水端上的第二定位块22与支管12上的第二定位槽121相嵌合,从而使得出水管20与龙头主体10定位配合。接着,如图4所示,将密封垫40套入阀芯座30上的第一套管33的根部处的台阶面上,密封垫40与第一套管33之间密封紧配合。再如图6所示,将阀芯座30由主管11的顶端开口装入主管11的内腔中,并使得阀芯座30上的第一套管33插入出水管20进水端的第二套管21中,从而实现阀芯座30对出水管20的限位。与此同时,阀芯座30上的进水孔31与隔板111上的过水孔1111相对应连通,此时如图7所示。接着,将进水管伸入第一腔112并穿过过水孔1111与阀芯座30上的进水孔31接通,将阀芯装入第二腔113中并与阀芯座30相配合,最后将驱动件安装在主管11的顶端,以供人手进行操作,驱动件可以是旋钮或扳柄或按钮等。由此完成龙头结构的安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