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9764发布日期:2021-09-18 00:39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车辆作为代步工具,行车的便捷和节能是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关注焦点,这样,自动挡的车辆成为消费者购买的首要选择。
3.自动挡车辆在驾驶过程中,挡位的切换是通过自动变速器实现的,然而,自动变速器的发热量较大,通常是通过变速器的冷却系统来实现冷却的效果。目前,常用的冷却系统包括水冷油冷器和风冷油冷器,风冷油冷器入口通过第一油道连接自动变速器出油口,风冷油冷器出口通过第二油道与水冷油冷器入口连通,水冷油冷器出口通过第三油道与自动变速器回油口连通,自动变速器油经过水冷油冷器和风冷油冷器冷却后返回自动变速器。
4.现有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只要自动变速器工作,任何时候自动变速器油都要经过水冷油冷器和风冷油冷器冷却,冷却模式单一;并且,在车辆内占用的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冷却模式单一、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所述发动机包括用于传送冷却水的冷却水路和传送机油的机油油路,包括:水冷油冷器、油冷油冷器、第一温控阀和第二温控阀;
7.所述水冷油冷器和所述油冷油冷器设置于所述发动机中,所述水冷油冷器与所述冷却水路耦合连接,所述油冷油冷器与所述机油油路耦合连接;
8.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温控阀与所述水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温控阀与所述油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回油口分别与所述油冷油冷器的出口和所述水冷油冷器的出口连接;
9.所述第一温控阀的通断状态和所述第二温控阀的通断状态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运行模式对应。
10.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设置于所述车辆内;
11.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控阀和所述第二温控阀电连接;
12.其中,所述发动机的运行模式包括冷启动模式、正常运行模式和超负荷运行模式,所述第二温控阀的打开状态与所述冷启动模式对应,所述第一温控阀的打开状态与所述正常运行模式对应,所述第一温控阀的打开状态和所述第二温控阀的打开状态与所述超负荷运行模式对应;
13.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冷启动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二温控阀打开,在所述正常运
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温控阀打开,在所述超负荷运行模式下,控制所述第一温控阀和所述第二温控阀同时打开。
14.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出油道和回油道;
15.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出油口通过所述出油道分别与所述水冷油冷器的入口和所述油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回油口通过所述回油道分别与所述水冷油冷器的出口和所述油冷油冷器的出口连接;
16.其中,所述第一温控阀和所述第二温控阀设置于所述出油道上。
17.进一步地,所述出油道包括主出油管、第一分出油管和第二分出油管,所述回油道包括主回油管、第一分回油管和第二分回油管;
18.所述主出油管通过所述第一分出油管与所述水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分出油管与所述油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温控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出油管上,所述第二温控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分出油管上;
19.所述主回油管通过所述第一分回油管与所述水冷油冷器的出口连接,并通过所述第二分回油管与所述油冷油冷器的出口连接。
20.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管;
21.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出油管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出油管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分出油管连通。
22.进一步地,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管;
23.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一端与所述主回油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分回油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分回油管连通。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控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分出油管靠近所述水冷油冷器的入口处;
25.所述第二温控阀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分出油管靠近所述油冷油冷器的入口处。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控阀和所述第二温控阀均为电动温控阀。
27.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
28.再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发动机总成。
29.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30.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将水冷油冷器和油冷油冷器设置于发动机中,通过将水冷油冷器与发动机的冷却水路耦合连接,以利用发动机中的冷却水对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通过将油冷油冷器与发动机的机油油路耦合连接,以利用发动机中的机油对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这样,可以减少油冷油冷器和水冷油冷器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由于自动变速器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温控阀与水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并通过第二温控阀与油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第一温控阀的通断状态和第二温控阀的通断状态分别与发动机的运行模式对应,也即,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模式选择通过水冷油冷器,或,油冷油冷器,或,水冷油冷器和油冷油冷器进行冷却,可见,该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模式丰富,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灵活选择冷却模式,以使自动变速器油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提高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0

发动机,20

自动变速器,21

出油口,22

回油口,30

水冷油冷器,31

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2

水冷油冷器的出口,40

油冷油冷器,41

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2

油冷油冷器的出口,50

第一温控阀,60

第二温控阀,70

控制器,80

出油道,81

主出油管,82

第一分出油管,83

第二分出油管,90

回油道,91

主回油管,92

第一分回油管,93

第二分回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6.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可以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内设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用于传送冷却水的冷却水路和传送机油的机油油路,具体可以包括:自动变速器20、水冷油冷器30、油冷油冷器40、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水冷油冷器30与冷却水路耦合连接,油冷油冷器40与机油油路耦合连接;自动变速器20的出油口21通过第一温控阀50与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1连接,并通过第二温控阀60与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1连接,自动变速器20的回油口22分别与油冷油冷器的出口42和水冷油冷器的出口32连接;第一温控阀50的通断状态和第二温控阀60的通断状态分别与发动机10的运行模式对应。
37.在实际应用中,车辆内固定设置有发动机,发动机自带冷却系统,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水冷却系统和机油冷却系统。水冷却系统主要通过冷却水路传送冷却水,流动的冷却水在发动机外包裹的水套里循环流动,从而实现冷却的效果。机油冷却系统主要通过机油油路传送机油,流动的机油可以从机油油路的各分支口流入发动机内的各个部件上,从而实现冷却的效果。
38.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具体组成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本技术实施例不在赘述。基于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将水冷油冷器30和油冷油冷油冷40器设置在发动机10中,水冷油冷器30与冷却水路的耦合连接具体为:将水冷油冷器30设置于发动机10的冷却水路中,可以被水套包裹,通过循坏的冷却水对水冷油冷器30中的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油冷油冷器40与机油油路的耦合连接具体为:将油冷油冷器40设置于发动机10的机油油路中,可以让从机油油路分支口流出的机油在油冷油冷器40的表面流动,从而实现对油冷油冷器40中自动变速器油的冷却。
39.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包括自动变速器20、水冷油冷器30、油冷油冷器40、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自动变速器20与发动机10连
接,由于水冷油冷器30与冷却水路耦合连接,油冷油冷器40与机油油路耦合连接,自动变速器20的出油口21通过第一温控阀50与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1连接,并通过第二温控阀60与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1连接,自动变速器20的回油口22分别与油冷油冷器的出口42和水冷油冷器的出口32连接,这样,自动变速器油从自动变速器20的出油口21流出可以经过第一温控阀50流入水冷油冷器30进行冷却,冷却后再从自动变速器20的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自动变速器油在流经水冷油冷器30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发动机10中的冷却水再次进行冷却,从而可以使自动变速器油快速地冷却;自动变速器油从自动变速器20的出油口21流出可以经过第二温控阀60流入油冷油冷器40进行冷却,冷却后再从自动变速器20的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自动变速器油在流经油冷油冷器40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发动机10中的机油再次进行冷却,从而可以使自动变速器油快速地冷却。
40.现有技术中,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与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是两个独立的冷却系统,也就是说,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中的水冷油冷器和风冷油冷器设置在发动机外,会占用车辆内的空间。而本技术实施例中,将水冷油冷器30和油冷油冷器40设置在发动机10中,利用发动机10的水冷却系统对水冷油冷器30中的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利用发动机10的机油冷却系统对油冷油冷器40中的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这样,与现有技术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相比,本技术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可以减小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
41.具体而言,第一温控阀50的通断状态和第二温控阀60的通断状态分别与发动机10的运行模式对应,也就是说,第一温控阀50的打开和关闭的状态与发动机10的运行模式对应,第二温控阀60的打开和关闭的状态与发动机10的运行模式对应。具体地,在第一温控阀50打开且第二温控阀60关闭的情况下,可以与发动机10的一种运行模式(例如,冷启动模式)对应,自动变速器油从出油口21流出经过水冷油冷器30冷却后,再通过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在第二温控阀60打开且第一温控阀50关闭的情况下,可以与发动机10的另一种运行模式(例如,正常运行模式)对应,自动变速器油从出油口21流出经过油冷油冷器40冷却后,再通过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在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同时打开的情况下,可以与发动机10的再一种运行模式(例如,超负荷运行模式)对应,自动变速器油从出油口21流出分别经过水冷油冷器30和油冷油冷器40冷却后,再通过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模式丰富,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灵活选择冷却模式,以使自动变速器油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提高自动变速器20的工作效率。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还包括:控制器70,控制器70固定设置于车辆内;控制器70分别与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电连接;其中,发动机10的运行模式包括冷启动模式、正常运行模式和超负荷运行模式,第二温控阀60的打开状态与冷启动模式对应,第一温控阀50的打开状态与正常运行模式对应,第一温控阀50的打开状态和第二温控阀60的打开状态与超负荷运行模式对应,控制器70用于,在冷启动模式下,控制第二温控阀60打开,在正常运行模式下,控制第一温控阀50打开,在超负荷运行模式下,控制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同时打开。
43.具体而言,当发动机10的运行模式为冷启动模式时,控制器70可以控制第二温控阀60打开且第一温控阀50关闭,自动变速器油从出油口21流出经过油冷油冷器40冷却后,再通过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自动变速器油在经过油冷油冷器40的过程中,还可以
利用发动机10中的机油再次进行冷却。由于发动机10冷启动时,发动机10机油的油温比自动变速器油的油温上升的快,这样,发动机10内的机油可以提高自动变速器油的油温,从而提升自动变速器20的传动效率,当自动变速器油的油温上升到90℃时,控制器70可以控制第二温控阀60关闭,发动机10的运行模式变为正常运行模式,控制器70可以控制第一温控阀50打开,自动变速器油从出油口21流出经过水冷油冷器30冷却后,再通过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自动变速器油在经过水冷油冷器30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发动机10中的冷却水再次进行冷却,车辆长时间不间断运行,自动变速器油的油温(油温大于100℃)过高,发动机10的运行模式变为超负荷运行模式,控制器70可以控制第二温控阀60再次打开,自动变速器油从出油口21流出分别经过水冷油冷器30和油冷油冷器40冷却后,再通过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自动变速器油在分别经过水冷油冷器30和油冷油冷器40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发动机10中的冷却水和机油再次进行冷却,以使高温的自动变速器油快速降温到适合发动机10运行的温度范围(90℃

100℃)内。可见,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模式丰富,控制器70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控制两个温控阀的通断,也即,根据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灵活选择冷却模式,以使自动变速器油控制在合适的范围(90℃

100℃)内,从而提高自动变速器20的工作效率。
4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列举的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打开对应的温度仅为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可以根据车辆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出油道80和回油道90;自动变速器20的出油口21通过出油道80分别与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1和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1连接,自动变速器20的回油口22通过回油道90分别与水冷油冷器的出口32和油冷油冷器的出口42连接;其中,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设置于出油道80上。
46.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还包括出油道80和回油道90,自动变速器20的出油口21通过出油道80分别与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1和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1连接,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设置于出油道80上,这样,当第一温控阀50打开时,自动变速器油从自动变速器20的出油口21流出,经过出油道80流入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1,流经水冷油冷器30后在从水冷油冷器的出口32流出,再通过回油道90从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中,以使自动变速器油以适应发动机10运行的温度循环流动;当第二温控阀60打开时,自动变速器油从自动变速器20的出油口21流出,经过出油道80流入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1,流经油冷油冷器40后在从油冷油冷器的出口42流出,再通过回油道90从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中,以使自动变速器油以适应发动机10运行的温度循环流动。
47.具体而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将水冷油冷器30和油冷油冷器40耦合连接于发动机10中,这样,就可以减少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并且,自动变速器20分别与水冷油冷器30和油冷油冷器40之间连接的油道比较容易布置。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出油道80包括主出油管81、第一分出油管82和第二分出油管83,回油道90包括主回油管91、第一分回油管92和第二分回油管93;主出油管81通过第一分出油管82与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1连接,并通过第二分出油管83与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1连接,其中,第一温控阀50固定设置于第一分出油管82上,第二温控阀60固定设置于第二分出油管83上;主回油管91通过第一分回油管92与水冷油冷器30的出口连接,并通过第二分回油管93与油冷油冷器40的出口连接。
49.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出油道80包括主出油管81、第一分出油管82和第二分出油管83,回油道90包括主回油管91、第一分回油管92和第二分回油管93,这样,可以根据车辆的空间、水冷油冷器30和油冷油冷器40在发动机10中的位置灵活布置油管,具体地,主出油管81通过第一分出油管82与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1连接,并通过第二分出油管83与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1连接,其中,第一温控阀50固定设置于第一分出油管82上,第二温控阀60固定设置于第二分出油管83上,当第一温控阀50打开时,自动变速器油从自动变速器20的出油口21流出,依次经过主出油管81和第一分出油管82流入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1,流经水冷油冷器30后在从水冷油冷器的出口32流出,在依次通过第一分回油管92和主回油管91从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中,以使自动变速器油以适应发动机10运行的温度循环流动;当第二温控阀60打开时,自动变速器油从自动变速器20的出油口21流出,依次经过主出油管81和第二分出油管83流入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1,流经油冷油冷器40后在从油冷油冷器的出口42流出,再依次通过第二分回油管93和主回油管91从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中,以使自动变速器油以适应发动机10运行的温度循环流动。
5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管;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端与主出油管81连通,第一三通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分出油管82连通,第一三通管的第三端与第二分出油管83连通。
51.具体而言,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管(图中未示出),第一三通管的第一端与主出油管81连通,第一三通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分出油管82连通,第一三通管的第三端与第二分出油管83连通,可见,第一三通管可以改变自动变速器油的流动方向,使主出油管81内的自动变速器油可以通过第一分出油管82流向水冷油冷器30,也可以通过第二分出油管83流向油冷油冷器40。
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管;第二三通管的第一端与主回油管91连通,第二三通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分回油管92连通,第二三通管的第三端与第二分回油管93连通。
53.具体而言,自动变速器20的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三通管(图中未示出),第二三通管的第一端与主回油管91连通,第二三通管的第二端与第一分回油管92连通,第二三通管的第三端与第二分回油管93连通,可见,第二三通管可以改变自动变速器油的流动方向,使经过水冷油冷器30冷却的自动变速器油可以通过第一分回油管92流向主回油管91,经过油冷油冷器40冷却的自动变速器油可以通过第二分回油管93流向主回油管91,再通过主回油管91流回自动变速器20中。
5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温控阀50固定设置于第一分出油管82靠近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1处;第二温控阀60固定设置于第二分出油管83靠近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1处。
55.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一温控阀50固定设置于第一分出油管82靠近水冷油冷器的入口31处,这样,可以使第一分出油管82内的自动变速器油能够更加快速地流入水冷油冷器30进行冷却,从而使自动变速器油更快地降温。
56.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第二温控阀60固定设置于第二分出油管83靠近油冷油冷器的入口41处,这样,可以使第二分出油管83内的自动变速器油能够更加快速地流入油冷油冷器40进行冷却,从而使自动变速器油更快地降温。
5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控阀50也可以集成在水冷油冷器30上,设计成一体式或者
可拆卸式,可拆卸式的第一温控阀50便于售后拆卸使用,较为方便;第二温控阀60也可以集成在油冷油冷器40上,设计成一体式或者可拆卸式,可拆卸式的第一温控阀50便于售后拆卸使用,较为方便;当然,对于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具体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5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均为电动温控阀。
59.具体而言,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均为电动温控阀,由于电动温控阀具有控制精确、调节灵敏和关断力大的优点,这样,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也具有控制精确、调节灵敏和关断力大的优点。
60.例如,当自动变速器油的油温小于90℃时,第二温控阀60打开,这样,自动变速器油经过油冷油冷器40冷却后流回自动变速器20内,该冷却过程中,由于发动机10机油的油温比自动变速器油的油温上升的快,可以通过发动机10内的机油使自动变速器油的油温升高,以提升自动变速器20的传动效率,当油温升高到90℃时,第二温控阀60关闭;然后,第一温控阀50打开,这样,自动变速器油经过水冷油冷器30冷却后流回自动变速器20内,以使自动变速器油可以控制在合适的范围(90℃

100℃)内循环流动;当油温继续升高,超过100℃时,第二温控阀60再次打开,自动变速器油分别经过水冷油冷器30和油冷油冷器40冷却后,再通过回油口22流回自动变速器20,这样可以使自动变速器20的油温快速降低,以降低到合适的范围(90℃

100℃)内即可,当降低到100℃时,第二温控阀60关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温控阀50和第二温控阀60打开对应的温度仅为一种优选方案,具体可以根据车辆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设定,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61.综上,本技术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62.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将水冷油冷器和油冷油冷器设置于发动机中,通过将水冷油冷器与发动机的冷却水路耦合连接,以利用发动机中的冷却水对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通过将油冷油冷器与发动机的机油油路耦合连接,以利用发动机中的机油对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这样,可以减少油冷油冷器和水冷油冷器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由于自动变速器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温控阀与水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并通过第二温控阀与油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第一温控阀的通断状态和第二温控阀的通断状态分别与发动机的运行模式对应,也即,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模式选择通过水冷油冷器,或,油冷油冷器,或,水冷油冷器和油冷油冷器进行冷却,可见,该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模式丰富,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灵活选择冷却模式,以使自动变速器油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从而提高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效率。
6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总成,所述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
6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对于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将水冷油冷器和油冷油冷器设置于发动机中,通过将水冷油冷器与发动机的冷却水路耦合连接,以利用发动机中的冷却水对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通过将油冷油冷器与发动机的机油油路耦合连接,以利用发动机中的机油对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这样,可以减少油冷油冷器和水冷油冷器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由于自动变速器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温控阀与水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并通过第二温控阀与油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第一温控阀的通断状态和第二温控阀的通断状态分别与发动机的运行模式对应,也即,
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模式选择通过水冷油冷器,或,油冷油冷器,或,水冷油冷器和油冷油冷器进行冷却,可见,该发动机总成中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模式丰富,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灵活选择冷却模式,以使自动变速器油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6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总成。
6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总成,发动机总成包括上述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对于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将水冷油冷器和油冷油冷器设置于发动机中,通过将水冷油冷器与发动机的冷却水路耦合连接,以利用发动机中的冷却水对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通过将油冷油冷器与发动机的机油油路耦合连接,以利用发动机中的机油对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冷却,这样,可以减少油冷油冷器和水冷油冷器在车辆内的占用空间。由于自动变速器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温控阀与水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并通过第二温控阀与油冷油冷器的入口连接,第一温控阀的通断状态和第二温控阀的通断状态分别与发动机的运行模式对应,也即,可以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模式选择通过水冷油冷器,或,油冷油冷器,或,水冷油冷器和油冷油冷器进行冷却,可见,该车辆中的自动变速器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模式丰富,可以根据车辆的实时运行情况灵活选择冷却模式,以使自动变速器油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提高自动变速器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车辆的工作效率。
67.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68.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9.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