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扭矩过油螺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4771发布日期:2021-04-21 00:14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扭矩过油螺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扭矩过油螺栓。


背景技术:

2.过油螺栓是用来密封内燃机上汽油、柴油、机油、水、气管道上的螺纹通孔。
3.目前过油螺栓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拧动的外力过大,造成过油螺栓与柴油机之间出现过拧或者欠拧漏油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在装配的过程中扭矩复拧和扭矩检查的工序。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定扭矩过油螺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油螺栓在使用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拧紧力过大造成过油螺栓拧坏或者过小漏油从而增加工作人员在装配中频繁更换以及频繁检查扭矩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定扭矩过油螺栓。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定扭矩过油螺栓,包括螺杆、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所述第一头部固定设置于所述螺杆的尾部,所述第一头部远离所述螺杆的一侧固定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头部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尾部上;
7.所述螺杆的内部设置有过油道,所述过油道的右侧贯穿所述螺杆的前部,所述螺杆的杆壁上侧开设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与所述过油道连通设置。
8.优选的,所述连接部采用圆台形结构,所述连接部的小端头与所述第一头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大端头与所述第二头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前部设置有倒角。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头部的直径。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头部的外形为六角,也可不限于六角。
12.优选的,所述连接部采用塑性金属材料制成。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扭矩过油螺栓,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定扭矩过油螺栓,通过设有的第一头部、第二头部和连接部,当螺杆拧紧安装在内燃机上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扳手拧动第二头部,待螺杆与内燃机之间的拧紧力度过大时,会造成第一头部和第二头部之间的连接部断裂,从而避免了螺杆与内燃机过拧损坯螺纹,同时也能够避免欠拧漏油。
15.2、该定扭矩过油螺栓,通过连接部采用圆台形机构,且连接部的小端部与第一头部固定连接,能够减小连接部的小端部与第一头部之间的固定效果,从而能够保证扭矩超过规定要求时发生断裂。
16.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避免了螺杆与内燃机出现过拧损坏螺栓或者欠拧漏油的现象,避免了工作人员在装配时因损坏螺栓而更坏螺栓和扭矩检查工作,缩短了装配的过程的工作时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定扭矩过油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连接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第一头部安装护帽示意图。
20.图中:1螺杆、2第一头部、3第二头部、4连接部、5过油道、6过油孔、7倒角、8护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参照图1

2,一种定扭矩过油螺栓,包括螺杆1、第一头部2和第二头部3,第一头部2固定设置于螺杆1的尾部,第一头部2远离螺杆1的一侧固定设有连接部4,第二头部3固定设置于连接部4的尾部上;
24.螺杆1的内部设置有过油道5,过油道5的右侧贯穿螺杆1的前部,螺杆1的杆壁上侧开设有过油孔6,过油孔6与过油道5连通设置。
25.连接部4采用圆台形结构,连接部4的小端头与第一头部2固定连接,连接部4的大端头与第二头部3固定连接,连接部4采用塑性金属材料制成。
26.螺杆1的前部设置有倒角7。
27.第一头部2的直径大于第二头部3的直径。
28.护帽8,采用塑料制造,用于装配后第二头部3拧断后盖在第一头部2之上,起到防蚀、装饰作用。
29.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当螺杆1拧紧安装在内燃机上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扳手拧动第二头部3,待螺杆1与内燃机之间的拧紧力度过大时,会造成第一头部2和第二头部3之间的连接部4断裂,从而避免了螺杆1与内燃机出现过拧的现象,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欠拧漏油的现象,通过连接部4采用圆台形机构,且连接部4的小端部与第一头部2固定连接,能够减小连接部4的小端部与第一头部2之间的固定效果,从而能够保证扭矩达到规定扭矩时连接部4的小端头与第一头部2之间出现断裂,从而起到了定扭矩的作用,经过理论计算及相关的试验数据得出该过油螺栓的定扭矩大小的范围为65
±
3nm。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