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弹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6467发布日期:2021-07-20 15:5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弹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弹簧。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悬架种类繁多,而非独立悬架系统中则是其中的一种,非独立悬架系统往往会使用空气弹簧来实现车身的高度调节和确保行驶的舒适性。空气弹簧是一种弹性元件,其内设有气囊,利用气囊内的压缩气体实现承载车架和调整车身高度的弹性作用,但其本身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也较高。

然而,传统的空气弹簧也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内部限位结构,对纵向的冲击缓和能力较差;外部的防护结构往往较为简单,不能对复杂的空气弹簧本身进行有效防护;设有活塞和气囊的空气弹簧的刚度难以调节甚至无法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内部限位结构且能便利安装的空气弹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弹簧,包括上安装座、下安装座和空气弹簧本体,所述空气弹簧本体固定于所述上安装座与所述下安装座之间,所述下安装座通过定位支座装配固定,所述空气弹簧本体的内部形成有气体腔室,所述气体腔室的顶部设有限位缓冲块,所述限位缓冲块向下凸伸出所述气体腔室的顶部且与所述气体腔室的底部之间存在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本体包括活塞、气囊和气嘴,所述活塞位于所述空气弹簧本体的顶部,所述气囊位于所述空气弹簧本体的底部,所述活塞通过轴孔配合装配于所述上安装座下方,所述气囊通过活塞扣环固定于所述活塞底部,所述活塞内部设有连通所述气囊的内部空间与外界的气流通道,所述气嘴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气流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本体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通过端盖扣环固定于所述气囊底部并将所述气囊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缓冲块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活塞底部,所述限位缓冲块凸伸出所述活塞底部且与所述端盖之间存在间距,所述限位缓冲块中部沿轴向设有溃缩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本体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套设于所述空气弹簧本体上,所述防尘罩的上端与所述活塞卡接密封,所述防尘罩的下端与所述气囊卡接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弹簧还包括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套设于所述空气弹簧本体外,所述第二防护罩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设于所述第一防护罩外且沿周向包裹所述空气弹簧本体和所述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二防护罩与所述下安装座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下安装座还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通过螺柱与所述端盖连接,所述第二底座固定于后车架上,所述第一底座设于所述第二底座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底座装配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支座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上方并通过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底座装配,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底座装配。

进一步地,所述下安装座还包括定位槽,所述第一底座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定位部的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设于所述第一底座的底部,所述第二底座上设有容置第二定位部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凹设于所述第二底座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支座还包括倒三角卡扣,所述倒三角卡扣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部的内缘和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下缘,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分别通过所述倒三角卡扣与所述定位支座卡固。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内设有限位缓冲块,实现缓冲纵向冲击和限制悬架行程的功能,且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通过定位支座装配固定,安装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弹簧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安装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位于后悬架上。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包括上安装座1、下安装座3、空气弹簧本体2,上安装座1设于车架上,下安装座3设于后悬架上,空气弹簧本体2固定于上安装座1与下安装座3之间,下安装座3通过定位支座33装配固定,空气弹簧本体2的内部形成有气体腔室,气体腔室的顶部设有限位缓冲块23,限位缓冲块23向下凸伸出气体腔室的顶部且与气体腔室的底部之间存在间距。

进一步地,空气弹簧本体2包括活塞21、气囊22和气嘴24,活塞21位于空气弹簧本体2的顶部,气囊22位于空气弹簧本体2的底部,活塞21通过轴孔配合装配于上安装座1下方,气囊22通过活塞扣环25固定于活塞21底部,活塞21内部设有连通气囊22的内部空间与外界的气流通道,气嘴24以螺纹配合的方式安装于气流通道内。在本实施例中,活塞21为非规则形状,活塞21的上部一侧较高另一侧较低,气嘴24及气流通道则设于较高的一侧,另外,对于空气弹簧来说,调整活塞21的形状便可以一定程度上调节空气弹簧的刚度。

进一步地,空气弹簧本体2还包括端盖26,端盖26通过端盖扣环27固定于气囊22底部并将气囊22密封。在本实施例中,端盖26中央设有用于螺接的螺接孔,端盖26沿周向被气囊22的底部包裹密封。

进一步地,空气弹簧本体2还包括限位缓冲块23,限位缓冲块23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于活塞21底部,限位缓冲块23凸伸出活塞21底部且与端盖26之间存在间距,限位缓冲块23中部沿轴向设有溃缩通孔,限位缓冲块23能够在空气弹簧压缩时与端盖26顶部相抵,达到在高度方向上限位空气弹簧的效果,限位缓冲块23中部的溃缩通孔具有在受冲击时使限位缓冲块23自身溃缩的效果,在达到限位效果的同时避免损伤其他部件,同时避免自身从活塞底部脱出而产生的额外风险。

进一步地,空气弹簧本体2还包括防尘罩28,防尘罩28套设于空气弹簧本体2上,防尘罩28的上端与活塞21卡接密封,防尘罩28的下端与气囊22卡接密封。在本实施例中,防尘罩28设于气囊22上方且周向包裹活塞21的上半部分。

进一步地,空气弹簧还包括第一防护罩41和第二防护罩42,第一防护罩41套设于空气弹簧本体2外,第二防护罩42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设于第一防护罩41外且沿周向包裹空气弹簧本体2和第一防护罩41,第二防护罩42与下安装座3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装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尘罩28为防护铝罩,第二防尘罩28为橡胶防护套。

进一步地,空气弹簧还包括第一卡箍51和第二卡箍52,第一卡箍51将防尘罩28的下端与第一防护罩41卡紧,第二卡箍52将第一防护罩41与空气弹簧本体2卡紧。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下安装座3还包括第一底座31和第二底座32,第一底座31通过螺柱与端盖26连接,第二底座32固定于后车架上,第一底座31设于第二底座32上方并与第二底座32装配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座31中部设有用于与端盖26螺接的螺接孔,第一底座31侧部还沿周向设有与气囊22底部相抵的凸沿,端盖26容置于凸沿所围成的凹坑中央。

进一步地,定位支座33包括第一定位部331、第二定位部332和连接于第一定位部331与第二定位部332之间的连接部334,第一定位部331位于第二定位部332上方并通过连接部334与第二定位部332连接。

进一步地,定位支座33还包括倒三角卡扣333,倒三角卡扣333分别设于第一定位部331的内缘和第二定位部332的下缘,第一底座31和第二底座32分别通过倒三角卡扣333与定位支座33卡固。

进一步地,下安装座3还包括定位槽34,第一底座31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定位部331的第一定位槽341,第一定位槽341设于第一底座31的底部,第二底座32上设有容置第二定位部332的第二定位槽342,第二定位槽342凹设于第二底座32的中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槽342为一“u”型凹槽,在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安装完毕后,第二定位槽342内沿车身高度方向从下往上依次容置了第二定位部332及其倒三角卡扣333、第一底座31的底部和第一底座31上的螺栓孔,在装配下安装座3时,只需沿高度方向将第一底座31置于定位支座33上并对准第二定位槽342居中,竖直挤压即可将第一底座31装入定位支座33内,随后将定位支座33置于第二底座32上并对准第二定位槽342,竖直挤压即可将定位支座33装入第二底座32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通过轴孔配合和倒三角配合分别与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装配,通过扣环密封气囊的上下端,所用零件和装配工序简易可靠,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可以通过改变或替换活塞的形状而改变刚度,刚度可塑性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内设有限位缓冲块结构,实现缓冲纵向冲击和限制悬架行程的功能,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弹簧本体外包裹有防尘罩、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连接结构合理且牢固,最大限度保护气囊不受外界砂石等破坏,提高了安全系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