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炼化厂管线漏喷后的抢修防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4483发布日期:2021-04-30 09:17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炼化厂管线漏喷后的抢修防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炼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炼化厂管线漏喷后的抢修防喷装置。



背景技术:

在炼油厂、炼化厂等石油化工厂的厂内和厂外都布设有生产或输送管线,有地面管线、地下浅埋管线和地下深埋管线。一方面,经长时间使用的管线会出现穿孔,由于管线内的压力,穿孔后管线内的液体会喷出,地面管线会直接漏喷,浅埋管线和深埋管线在挖开后会喷出。管线穿孔漏喷后,出于设备安全或生产考虑,不能直接关闭阀门,而是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导流程或启用备用方案才能关闭阀门进行停产处理,这样在漏喷到关闭阀门有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在喷液。对于压力较大的管线漏喷的高度能达到十几米。大多数管线内输送的是含油污水、油液或化工液,漏喷后含油污水或化工液喷洒面积较大,或者喷洒到邻近的设备上,或者喷洒到周边,污染环境,也存在安全隐患。污油喷洒到设备或管线上,很难清除,化工液喷洒到设备上则会腐蚀并损坏设备。另一方面,在厂内或厂外的施工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挖掘机等挖掘设备将浅埋或深埋的管线挖漏,造成漏喷。在漏喷到停产关闭阀门的待检修这段时间里,漏点会一直喷液。故此,设计一种抢修前防止喷液大面积喷洒的用于炼化厂管线漏喷后的抢修防喷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抢修前防止喷液大面积喷洒的用于炼化厂管线漏喷后的抢修防喷装置。在石油化工管线老化漏喷或挖掘施工挖漏管线后,将防喷装置扣在漏点上,防止漏喷的液体喷洒至高处,而造成环境污染或邻近设备损毁。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经济适用,易于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炼化厂管线漏喷后的抢修防喷装置,所述防喷装置包括壳体、导喷管、出液管和排液管;所述壳体顶部为弧形罩,弧形罩顶端焊接有吊环,所述导喷管插装在中心管上,中心管焊接在壳体底部的中心孔上,导喷管的底端设有凸沿;所述排液管焊接在壳体的底部,所述出液管焊接在壳体的上部,排液管上安装有球阀;所述中心管的顶端高于出液管的出液口;所述壳体两侧焊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耳,支撑耳上设有方孔。

进一步地,所述防喷装置还包括两个插板,插板插装在支撑耳的方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板的长度不小于50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防喷装置还包括两个l形支撑板,l形支撑板插装在支撑耳的方孔内,l形支撑板的底端焊接有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l形支撑板上焊接有肋筋。

进一步地,所述l形支撑板的高度不大于50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的出液口与壳体底端的距离不小于20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方孔的深度不小于10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上套有消防带,消防带通过管卡子或铁丝绑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排液管上套装有软管,软管通过管卡子或铁丝绑紧固定。

本新型的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抢修前防止喷液大面积喷洒的用于炼化厂管线漏喷后的抢修防喷装置。在石油化工管线老化漏喷或挖掘施工挖漏管线后,将防喷装置扣在漏点上,防止漏喷的液体喷洒至高处,而造成环境污染或邻近设备损毁。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经济适用,易于大规模地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二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三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中l形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四中套管的套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3,一种用于炼化厂管线漏喷后的抢修防喷装置,所述防喷装置包括壳体1、导喷管8、出液管4和排液管6;所述壳体1顶部为弧形罩2,弧形罩2顶端焊接有吊环3,所述导喷管8插装在中心管7上,中心管7焊接在壳体1底部的中心孔上,导喷管8的底端设有凸沿;所述排液管6焊接在壳体1的底部,所述出液管4焊接在壳体1的上部,排液管6上安装有球阀5;所述中心管7的顶端高于出液管4的出液口;所述壳体1两侧焊接有对称分布的支撑耳9,支撑耳9上设有方孔10;所述出液管4的出液口与壳体1底端的距离不小于20厘米;所述方孔10的深度不小于10厘米;所述出液管4上套有消防带,消防带通过管卡子或铁丝绑紧固定;所述排液管6上套装有软管,软管通过管卡子或铁丝绑紧固定。

当管线发生漏喷后,由于管网内的压力,漏点喷出的液体会喷向空中形成喷雾后喷洒在四周。在漏喷到协调关阀的时间段,漏喷会一直持续直至关阀抢修。当油污、输油或化工管线出现漏喷后,通过人工抬运或铲车等机械将防喷装置吊于漏点上方(机械吊运使用壳体顶端的吊环,人工抬运使用两侧的支撑耳)。当贴近地面的管线漏喷,或者埋地管线挖开后的漏喷(埋地管线需要挖开能够下放防喷装置的操作坑),将导喷管抽出(不完全抽出,尽量使得导喷管底端靠近漏点)并使管口对准了漏点口。此时可通过移动悬空的防喷装置将导喷管对准漏点口。大致对准后将防喷装置放在管线上,并使用木块或砖头将两侧的支撑耳垫起,使得壳体稳定。喷液通过导喷管喷到弧形罩的顶壁后下落至壳体内,并存积在壳体的环腔内,存积的喷液增加了防喷装置的重量,使得在管线内液体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防喷装置也不会串动。当喷液的高度上升至出液管的出液口时,喷液从出液管排出。待关闭阀门管线漏点停喷后,将排液管的球阀打开,放空壳体内的液体。

实施例二

参照图4,在实施例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防喷装置还包括两个插板11,插板11插装在支撑耳9的方孔10内;插板11的长度不小于50厘米。本实施例适用于浅埋的漏喷管线。当浅埋地下的漏喷管线的埋地深度不大于50厘米时,在管线漏喷后,只需要将管线漏点附近的土层挖开一条宽度大于管线的土沟即可,然后将壳体的底部横跨土沟后担放在土沟上方,再将两侧的插板插入到支撑耳上。这样当土沟内的喷液积满导致土沟塌方后,能够避免防喷装置掉入土沟内(插板的长度不小于50厘米,使得跨度较大)。置于土沟上方的防喷装置与管线的漏点有一定的距离(不大于50厘米),这样导喷管的设计长度不能小于60厘米。抽出导喷管,并将导喷管对准漏点进行防喷。

实施例三

参照图5和图6,在实施例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防喷装置还包括两个l形支撑板12,l形支撑板12插装在支撑耳9的方孔10内,l形支撑板12的底端焊接有底板14;l形支撑板12上焊接有肋筋13;l形支撑板12的高度不大于50厘米。本实施例适用于管线与地面的间距较大的情况,当漏喷管线距离地面较高时,不适于使用木块或砖头垫起防喷装置,防喷装置放在管线上面不稳定,需要工人把扶。本实施例适用于距离地面不超过100厘米的悬空铺设管线漏喷后的防喷。以距离地面为70厘米的管线防喷为例,管线漏喷后,防喷装置通过两侧的l形支撑板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使得防喷装置高于漏喷管线,然后滑插导喷管,尽可能使得导喷管的底端距离漏点最近,并将导喷管对准漏点。

实施例四

参照图7和图8,在上述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防喷装置还包括插管15,插管15插装在导喷管8内,插管15的管壁厚度不小于4毫米,插管15与导喷管8为过渡配合;插管15内套装有至少2个套管16,套管16的管壁厚度不小于3毫米,套管16与插管15为过渡配合,套管16之间为过渡配合。本实施例中的插管便于将防喷装置抬起后漏点口对准插管,在安装插管时,使得插管的底端高于壳体的底端,这样在扣放防喷装置时,能够看清插管的底端与漏点的位置,更容易将插管口与漏点口对准。多个套装的套管适用于漏点口较小时使用,若漏点口较小,可通过套装套管使得导喷管路的管径变小,喷出的液体会更多地进入壳体内,并通过排液管排出,减少流入地面的喷液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