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阀、排水器、去水装置和浴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17295发布日期:2021-07-20 15:5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阀、排水器、去水装置和浴缸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浴缸去水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阀、排水器、去水装置和浴缸。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包括了弹跳式排水阀和线控式排水阀。其中,弹跳式排水阀通过人向下按压阀盖并释放,实现阀盖启闭排水口,其缺点在于在浴缸盛满水需要排水时,人体需要浸入水中才能控制排水阀。而现有技术中的线控排水阀,则往往在驱动组件处设置二位停靠,即无论驱动件是按压件还是转动件,都需要停靠于两个位置,即一个位置控制排水阀关闭,另一个位置控制排水阀开启。而二位停靠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在停靠于其中一个位置上需要长期压缩用于复位的弹性件,这种反复的长期压缩,将导致弹性件更容易失效,从而降低了驱动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排水阀、排水器、去水装置和浴缸,其无需长期压缩用于复位的弹性件(无论其安装于哪里),即可控制排水阀切换停靠于启闭位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水阀,其由驱动组件驱动启闭浴缸本体的排水口;其包括:阀壳,其设有连通所述排水口的阀腔;阀体,其固接于所述阀壳内,并设有与所述排水口同轴的滑腔;顶杆,其止转地滑设于所述滑腔,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转芯,其置于所述顶杆上方,并在与所述顶杆抵接时形成斜面配合;其在所述顶杆被所述驱动组件上推时上滑和转动,并在所述顶杆被所述驱动组件释放或下拉时下滑和转动,直至相对所述阀体沿轴向切换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和阀盖,其受所述转芯支撑,并在所述转芯停靠于第一位置时关闭所述排水口,在所述转芯停靠于第二位置时开启所述排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滑腔内壁设有若干筋条,所述顶杆设有若干第一凸块,相邻的第一凸块间形成与所述筋条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转芯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第一凸块抵接的第二凸块,相邻的第二凸块之间的间隔被配置为适于与所述筋条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凸块设有齿形下表面;所述转芯停靠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筋条位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转芯停靠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筋条顶抵于所述齿形下表面的齿底。

进一步地,所述筋条的上表面和所述第一凸块的上表面均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的下表面配合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阀盖包括盖体和支撑盖体的阀杆;所述阀杆由所述转芯支撑;所述阀杆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一种排水器,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排水阀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座,其相对所述浴缸本体固定;按压件,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配合;弹性件,其置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按压件之间,以在所述按压件被释放时驱动所述按压件复位;和传动件,其与所述按压件连接,并贯穿所述阀壳连接所述顶杆;所述按压件被按压时所述传动件上推所述顶杆,所述按压件被释放时所述传动件释放或下拉所述顶杆。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线和线套,所述线套套接所述传动线,其一端相对所述固定座固定,另一端相对所述阀体固定;所述传动线一端与所述按压件连接,另一端向上连接所述顶杆。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线采用刹车线或弹簧线。

一种去水装置,其包括:排水器,其如述任一项所述;溢水器,其固接于所述浴缸本体的侧壁,并设有溢水口和连通所述溢水口的溢水腔;溢水管,其一端连接所述溢水器并连通所述溢水腔,另一端连接所述阀壳并连通所述阀腔;和去水管,其与所述阀壳连接并连通所述阀腔;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溢水器固接并置于所述溢水腔内,所述按压件设于所述溢水口内;所述传动件穿设于所述溢水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阀壳设有与所述溢水管连通的接水口和与所述去水管连通的去水口;所述阀壳顶壁向下延伸设有隔板,所述接水口和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隔板一侧,所述去水口位于所述隔板另一侧;所述隔板下缘低于所述去水口下缘。

一种浴缸,其包括浴缸本体,所述浴缸本体的底壁设有排水口,其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去水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的排水阀,在顶杆只被驱动组件上推和释放或下拉时,实现了转芯的二位停靠。这是因为转芯置于顶杆上方,而又支撑阀盖,因此,转芯可以由于自重和阀盖所承受的水压而具有向下运动的势能。从而避免了采用驱动转芯向下复位的复位弹簧。因此,即使转芯停靠于两个位置,也不存在复位弹簧长期压缩导致寿命降低的问题。

2、如上所述本申请中的弹跳机构与现有技术的一个重大区别是不存在复位弹簧。这与本申请中将驱动组件对顶杆的作用力是朝上的有直接关系。这是本申请中的排水阀与现有技术中的弹跳式排水阀一个重要区别。当然,也因为驱动组件对顶杆的作用力是朝上的,因此驱动组件与顶杆结合的部位可以设置于阀壳内,从而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线控技术。这与现有技术中的弹跳式排水阀是根本不同的,即本申请中的排水阀无需人体浸没于水中即可实现对排水阀的控制。

3、支撑盖体的阀杆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可以在盖体受意外踩踏时弯曲,从而避免弹跳机构不正常受力,导致弹跳机构被破坏。

4、本申请中的排水器中,由于驱动组件只是通过按压和释放停靠于一个位置,从而避免了驱动组件中的弹性件因为二位停靠而长期压缩导致寿命变短。

5、本申请将传动线设置为可以使用弹簧线,从而避免在采用刹车线时由于加工困难和规格较少导致的制造问题。

6、本申请将驱动组件设置于溢水器的溢水腔中,从而能够更小地占用空间。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本申请的驱动组件是一位停靠,因此可以使按压件始终于溢水口保持齐平,从而更为美观简洁。

7、本申请通过设置隔板,从而使接水口和排水口与去水口形成连通器,实现了防臭功能。

8、采用上述方案的浴缸,具有上述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去水装置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去水装置剖视图;

图3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阀体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中顶杆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中转芯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中的排水阀被意外踩踏后阀杆变形示意图;

图8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中转芯位于第一停靠位时去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中转芯位于第一停靠位时弹跳机构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中转芯位于第一停靠位时弹跳机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中转芯从第一停靠位顶升至最高位时去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3为实施例中转芯从第一停靠位顶升至最高位时弹跳机构剖视图;

图14为实施例中转芯从第一停靠位顶升时弹跳机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中转芯位于第二停靠位时去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6为实施例中转芯位于第二停靠位时弹跳机构剖视图;

图17为实施例中转芯位于第二停靠位时弹跳机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中转芯从第二停靠位顶升至最高位时去水装置的剖视图;

图19为实施例中转芯从第二停靠位顶升至最高位时弹跳机构剖视图;

图20为实施例中转芯从第二停靠位顶升时弹跳机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中转芯位于第一停靠位时浴缸立体图;

图22为实施例中转芯位于第二停靠位时浴缸立体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浴缸3000;浴缸本体2000,排水口2001;去水装置1000;

排水器100;排水阀10,弹跳机构1,阀壳11,阀腔111,接水口112,去水口113,隔板114,阀座115;

阀体12,滑腔121,台阶面122,筋条123,底孔124,卡槽125,卡扣126;

顶杆13,杆体131,转芯孔1311,卡块132,第一凸块133,斜面1331,第一滑槽134;

转芯14,芯体141,支撑孔1411,插轴142,第二凸块143,齿形下表面1431,齿底1432,第二滑槽144;

阀盖15,盖体151,阀杆152;

驱动组件20,固定座21,按压件22,弹性件23,传动件24,传动线241,线套242;

溢水器200;溢水口201,溢水腔202;溢水管300;去水管400。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止转”的意思为彼此连接的两个部件无法相对转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去水装置1000。如图1和图2所示,去水装置1000包括排水器100、溢水器200、溢水管300和去水管400。

其中,排水器100包括排水阀10和驱动组件20。

参见图3,图3示出了排水阀10的结构。如图3所示,排水阀10用于启闭位于浴缸本体2000上的排水口2001。具体地,排水阀10包括阀壳11、阀体12、顶杆13、转芯14和阀盖15。

如图3所示,阀壳11设有阀腔111和分别连通阀腔111的入水口、接水口112、去水口113。其中,入水口连通排水口2001,位于阀腔111的上部;接水口112用于连接溢水管300,其位于阀腔111的左边;去水口113用于连接去水管400,其位于阀腔111的右侧。从阀壳11顶壁还向下延伸有隔板114,隔板114伸入阀腔111,接水口112、入水口、排水口2001位于隔板114的一侧,而去水口113位于隔板114的另一侧。隔板114的下缘低于去水口113的下缘,当然,也低于接水口112的下缘。由此,隔板114使阀腔111形成了一个连通器,从而在阀腔111底部形成水封,使臭气无法从去水口113进入接水口112、入水口和排水口2001,这使得排水阀10具有了防臭功能。阀壳11还设有阀座115,阀座115呈管状,其轴线与排水口2001和入水口的轴线重合。阀座115用于装接阀体12。

参见图3和图4,图3示出了阀体12的装接位置,图4示出了阀体12的形状。如图3所示,阀体12装设于阀座115中,并与阀座115同轴设置且与阀座固定连接,具体地,如图3所示,阀体12外壁设有一台阶部,该台阶部的台阶面向下,以顶持阀座115的上端面;如图4所示,阀体12外壁还设有一对向外延伸的弹性卡扣126,弹性卡扣126与阀座115的下端面卡接,由此,使得阀体12相对阀座115轴向限位连接。如图4所示,阀体12的外壁还设有止转凸起,以与阀座115内的止转槽配合,使得阀体12相对阀座115止转连接。由于阀体12相对阀座115轴向限位且止转,因此可视为阀体12固接于阀座115中。如图4所示,阀体12开设有与排水口2001同轴的滑腔121,滑腔121呈台阶孔状,其底部为底孔124,在底孔124之上还设有小孔和大孔,小孔和大孔设有台阶面122,台阶面122上均布有四个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筋条123,筋条123紧贴大孔的孔壁且筋条123的上表面形成斜面。在小孔孔壁还设有卡槽125。

参见图5,图5示出了顶杆13。顶杆13设有杆体131和若干周向均布于杆体131上壁外的八个第一凸块133。其中杆体131顶面设有转芯孔1311,杆体131外壁下部设有卡块132,卡块132被配置为适于卡接于卡槽125中,使顶杆13沿滑腔121轴向滑动时无法脱离阀体12。相邻的第一凸块133间形成第一滑槽134,其中四个第一滑槽134被配置为适于与筋条123插接配合,使顶杆13与阀体12建立止转配合关系。第一凸块133的上表面形成斜面1331。

参见图6,图6示出了转芯14。转芯14设有芯体141和四个周向均布于芯体141上壁外的第二凸块143,芯体141的顶部设有支撑孔1411(图6中未示出,请参见图7),芯体141的下部被配置为适于插入转芯孔1311中,相邻的第二凸块143间形成第二滑槽144,第二滑槽144被配置为适于与筋条123插接配合,第二凸块143设有齿形下表面1431,齿形下表面1431具有齿底1432。

本实施例中,阀体12、顶杆13和转芯14形成弹跳机构1,具体为,顶杆13的第一滑槽134与阀体12的筋条123插接配合,使顶杆13止转地滑设于阀体12的滑腔121中,转芯14置于顶杆13的上方,且第二凸块143的齿形下表面1431与第一凸块133的斜面1331相对。在转芯14部分位于阀体12中时,转芯14的第二滑槽144还与阀体12的筋条123插接配合。

参见图7,图7示出了阀盖15,阀盖15包括盖体151和支撑盖体151的阀杆152。盖体151被配置为适于封堵排水口2001。阀杆15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为橡胶,当然也可以是弹簧等),其伸入芯体141顶部的支撑孔1411中,使转芯14得以支撑阀盖15。如图7所示,由于阀杆152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可以在盖体151受意外踩踏时弯曲变形,使盖体151得以抵靠于浴缸本体2000上表面,从而避免弹跳机构1不正常受力,导致弹跳机构1被破坏。

参见图2、图3和图8,图2、图3和图8示出了驱动组件20的结构。如图8所示,驱动组件20包括固定座21,按压件22、弹性件23和传动件24。其中,固定座21相对浴缸本体2000固定,具体的固定方法后述。按压件22与固定座21沿固定座21的轴向滑动配合,当然,按压件22与固定座21之间还具有滑动限位结构,使按压件22无法脱离固定座21,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于这种滑动限位结构是熟知的,在此不再赘述。弹性件23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其置于固定座21与按压件22之间,以在按压件22被释放时驱动按压件22复位。传动件24其与按压件22连接,并贯穿阀壳11和阀体12的底孔124连接至顶杆13的杆体131。传动件24的作用是在按压件22被按压时上推顶杆13,并在按压件22被释放时释放或下接顶杆13。具体地,传动件24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传动线241和线套242,其中线套242套接于传动线241外,其一端相对固定座21固定,另一端相对阀体12固定,传动线241采用不可压缩的且可弯曲的线,具体地可选用刹车线或弹簧线。本实施例中选择弹簧线,这是因为刹车线长短尺寸规格不一定符合要求,而弹簧线可以任意截取适合的长度。传动线241一端与按压件22固接或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则向上地连接顶杆13,具体地,其可与顶杆13固接(以在按压件22被释放时下接顶杆13),也可与顶杆13抵接(以在按压件22被释放时释放顶杆13)。

参见图8,图8示出了溢水器200,溢水器200固接于浴缸本体2000的侧壁,其设有溢水口201和连通溢水口201的溢水腔202,其中,溢水口201位于浴缸本体2000的侧壁并朝向浴缸本体2000的内腔。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0的固定座21与溢水器200固接并置于溢水腔202内,以实现驱动组件20相对浴缸本体2000固定。按压件22设于溢水口201内。

溢水管300一端连接溢水器200并连通溢水腔202,另一端连接阀壳11并通过接水口112连通阀腔111,溢水管300与溢水器200和阀壳11的连接方式与现有技术并无不同。本实施例中,传动件24穿设于溢水管300内,以贯穿阀壳11。

去水管400与阀壳111连接,并通过去水口113连通阀腔111。

本实施例主要通过按压件22的按压与释放经传动件24传导至弹跳机构1,使阀盖15得以上下运动以关闭或开启排水口2001。具体如下:

参见图9、图10和图11,图9、图10和图11示出了按压件22未被按压,阀盖15关闭排水口2001时的状态,以下简称初始状态。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由于按压件22处于未被按压的状态,其伸出固定座21的距离最长,使传动线241与顶杆13连接的一端位置最低,此时,顶杆13也处于最低位置,转芯14位于滑腔121内并停靠于第一位置,第二滑槽144与筋条123配合,第一凸块133的斜面配合于第二凸块143齿形下表面1431远离齿底1432的位置。

参见图12、图13和图14,图12、图13和图14示出了按压件22第一次被按压后,转芯14运动至最高点时的状态。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按压件22被按压至伸出固定座21的距离最短,使传动线241与顶杆13连接的一端位置最高,此时,顶杆13处于最高位置,第二滑槽144刚刚与筋条123脱离配合,第一凸块133的斜面配合于第二凸块143齿形下表面1431远离齿底1432的位置。此时,转芯14的顶面伸出阀体12的顶面的距离为h1,此时阀盖15远离排水口2001至最远处。在图12、图13和图14示出的状态后,即使按压件22未被释放,转芯14也将由于自身所受的重力和其上水压的作用转动并逐渐向下运动至第一凸块133抵靠于齿底1432,此时筋条123正对于第二凸块143的齿形下表面1431的斜面部分。

参见图15、图16和图17,图15、图16和图17示出了按压件22被释放后转芯14停靠于第二位置的状态。如图15、图16和图17所示,按压件22被释放后,按压件22受弹性件23复位弹性力作用复位,并带动传动线241下降,使顶杆13下降至初始状态时所在的位置。此时,第一凸块133下降脱离齿底1432,齿形下表面1431的斜面部分由于与筋条123配合,且受自身所受重力和其上水压的作用转动并继续向下运动至筋条123抵靠于齿底1432,此时转芯14停靠于第二位置,转芯14的顶面伸出阀体12的顶面的距离为h2,当然,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h2小于h1。但由于转芯14停靠的第二位置仍高于其初始状态下停靠的第一位置,因此,由其支撑的阀盖15仍远离排水口2001,处于开启排水口2001的状态。

参见图18、图19和图20,图18、图19和图20示出了按压件22第二次被按压(相对于初始状态)后,转芯14运动至最高点时的状态。如图18、图19和图20所示,按压件22被按压至伸出固定座21的距离最短,使传动线241与顶杆13连接的一端位置最高,此时,顶杆13处于最高位置,第二滑槽144刚刚与筋条123脱离配合,第一凸块133的斜面配合于第二凸块143齿形下表面1431远离齿底1432的位置。此时,转芯14的顶面伸出阀体12的顶面的距离为h1,此时阀盖15远离排水口2001至最远处。在图18、图19和图20示出的状态后,即使按压件22未被释放,转芯14也将由于自身所受的重力和其上水压的作用转动并逐渐向下运动至筋条123插入第二滑槽144,直至第一凸块133的斜面配合于第二凸块143齿形下表面1431远离齿底1432的位置。

在按压件22第二次被释放后,传动线241与顶杆13连接的一端下降,顶杆13被释放或被传动线241拉于动下降,转芯14与阀体12止转地下滑,直至回到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的状态,即初始状态,此时转芯14又停靠于第一位置。

通过以上介绍可知,通过按压按压件22并释放,转芯14得以切换停靠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带动由其支撑的阀盖15关闭或开启排水口2001。

参见图21和图22,图21和图22示出了带本实施例中的去水装置1000的浴缸3000。如图21和图22所示,浴缸3000包括浴缸本体2000和去水装置1000,其中,浴缸本体2000的底壁开设有排水口2001,侧壁开设有溢水孔,而排水阀10装设于排水口处,阀壳11与浴缸本体2000固接。溢水器200装设于溢水孔处,并与浴缸本体2000固接。通过按压并释放按压件22,浴缸本体2000的排水口2001得以关闭(如图21所示)和开启(如图22所示)。

由以上介绍可知,本实施例中的排水阀10在顶杆13只被驱动组件20上推和释放或下拉时,实现了转芯14的二位停靠。而由于转芯14由于自重和阀盖所承受的水压而具有向下运动的势能。从而避免了采用驱动转芯14向下复位的复位弹簧。

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组件20只是通过按压和释放停靠于一个位置,从而避免了驱动组件20中的弹性件23因为二位停靠而长期压缩导致寿命变短。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