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管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20658发布日期:2021-07-27 13:2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管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路管廊。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公开号为cn21048236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底部带污水管的紧凑型综合管廊,包括设置在地面下的综合舱,综合舱外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污水管,综合舱的内壁上设置有电力电缆支架和通信电缆支架,综合舱内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给水管,综合管廊分支处的综合舱上方活动设置有用于检查电缆且方便工作人员进出综合舱的活动盖板,活动盖板完成面与道路面齐平,综合舱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方便电缆和给水管穿出的预埋套管。

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线缆固定较为繁琐,需要用到大量的螺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管廊。通过转动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一半圆弧卡环进行转动,转动第三连接块带动第二半圆弧卡环进行转动,从而使圆弧卡环进行打开和闭合,方便线缆进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道路管廊,包括地下管道舱和线缆固定装置,所述地下管道舱包括:水路管道舱和电路管道舱,所述电路管道舱的边壁上固定线缆固定装置,所述线缆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撑座、第一支撑块、上连接模组、下连接模组和联动模组,所述固定支撑座固定在电路管道舱的边壁上,所述固定支撑座上固定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固定联动模组,所述第一支撑块的边壁上设有第一圆弧倒角,所述第一支撑块远离固定支撑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内固定上连接模组和下连接模组,所述上连接模组包括第一转动杆、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一半圆弧卡环,所述第一开槽内固定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朝向第一支撑块一侧开设有第一圆弧,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固定第一半圆弧卡环,所述下连接模组包括第二转动杆、第三连接块、第四连接块和第二半圆弧卡环,所述第一开槽内固定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位于第一转动杆下方,所述第二转动杆上转动连接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朝向第一支撑块一侧开设有第二圆弧,所述第三连接块远离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第四连接块,所述第四连接块远离第三连接块的一端固定第二半圆弧卡环,所述第一半圆弧卡环和第二半圆弧卡环形成圆弧卡环,所述第二连接块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四连接块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插入有第一固定螺栓。

通过在第一转动杆上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在第二转动杆上转动连接第三连接块,使可通过转动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一半圆弧卡环进行转动,转动第三连接块带动第二半圆弧卡环进行转动,从而使圆弧卡环进行打开和闭合,方便线缆进行安装,通过在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插入有第一固定螺栓,使当线缆安装完毕需要固定时,可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对圆弧卡环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模组包括第五连接块、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带动杆,所述第五连接块固定在第一支撑块上,所述第五连接块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一转动杆贯通第一支撑块的侧壁插入空腔内,所述第二转动杆贯通第一支撑块的侧壁插入空腔内,所述第一转动杆插入空腔一端上固定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动杆插入空腔一端上固定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第一带动杆。

通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上固定第一转动杆和第一带动杆,第二齿轮上固定第二转动杆,使操作者可通过转动第一带动杆,通过第一带动杆带动第一齿轮进行旋转,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旋转,使第一齿轮通过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半圆弧卡环进行转动,第二齿轮通过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半圆弧卡环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半圆弧卡环和第二半圆弧卡环同时进行转动,使圆弧卡环进行打开与闭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带动杆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握把。通过在第一带动杆上固定转动握把,使操作者可通过转动握把进行转动第一带动杆,更为省力和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卡环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卡块,所述橡胶卡块边壁设有第二圆弧倒角。通过在圆弧卡环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卡块,橡胶卡块边壁设有第二圆弧倒角,使线缆闭合在圆弧卡环内时,可通过橡胶卡块进行缓冲,对线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卡环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开槽,所述开槽内卡接橡胶卡块。通过在圆弧卡环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开槽,开槽内卡接橡胶卡块,使操作者方便进行更换橡胶卡块。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撑座上开设有滑动卡槽,所述第一支撑块上固定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插入滑动卡槽内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支撑座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处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插入第一螺杆。

通过转动第一螺杆,带动第一滑动块在滑动卡槽内进行移动,通过第一滑动块带动第一支撑块进行移动,使操作者可通过第一螺杆进行调整线缆固定装置的高度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电路管道舱和水路管道舱的舱室底面上开设有排水沟槽。通过在电路管道舱和水路管道舱的舱室底面上开设有排水沟槽,使当水漏进管道舱内时,可通过排水沟槽进行排出,防止积水造成隐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可通过转动第一连接块带动第一半圆弧卡环进行转动,转动第三连接块带动第二半圆弧卡环进行转动,从而使圆弧卡环进行打开和闭合,方便线缆进行安装。使第一半圆弧卡环和第二半圆弧卡环可同时进行转动,实现圆弧卡环的打开与闭合。使当线缆安装完毕需要固定时,可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对圆弧卡环进行固定。使操作者可通过转动握把进行转动第一带动杆,更为省力和方便。使线缆闭合在圆弧卡环内时,可通过橡胶卡块进行缓冲,对线缆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操作者方便进行更换橡胶卡块。使操作者可通过第一螺杆进行调整线缆固定装置的高度位置。使当水漏进管道舱内时,可通过排水沟槽进行排出,防止积水造成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线缆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固定支撑座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联动模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块、上连接模组和下连接模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地下管道舱;11、水路管道舱;12、电路管道舱;13、排水沟槽;2、线缆固定装置;3、固定支撑座;31、滑动卡槽;32、第一滑动块;33、第一连接孔;34、第二连接孔;35、第一螺杆;4、第一支撑块;41、第一圆弧倒角;42、第一开槽;5、上连接模组;51、第一转动杆;52、第一连接块;521、第一圆弧;53、第二连接块;531、第一螺纹孔;54、第一半圆弧卡环;6、下连接模组;61、第二转动杆;62、第三连接块;621、第二圆弧;63、第四连接块;631、第二螺纹孔;64、第二半圆弧卡环;7、联动模组;71、第五连接块;711、空腔;72、第一齿轮;73、第二齿轮;74、第一带动杆;75、转动握把;8、圆弧卡环;81、固定开槽;82、橡胶卡块;83、第二圆弧倒角;9、第一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道路管廊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道路管廊,包括地下管道舱1和线缆固定装置2,地下管道舱1包括:水路管道舱11和电路管道舱12,电路管道舱12和水路管道舱11的舱室底面上开设有排水沟槽13。

电路管道舱12的边壁上固定线缆固定装置2,线缆固定装置2包括:固定支撑座3、第一支撑块4、上连接模组5、下连接模组6和联动模组7。固定支撑座3固定在电路管道舱12的边壁上,固定支撑座3上开设有滑动卡槽31,滑动卡槽31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块32,第一滑动块3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33,固定支撑座3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4,第一连接孔33和第二连接孔34处于同一垂直线上,第一连接孔33和第二连接孔34内插入第一螺杆35,使操作者可通过转动第一螺杆35带动第一滑动块32在滑动卡槽31内进行移动。

第一滑动块32上固定第一支撑块4,第一支撑块4上固定联动模组7,第一支撑块4的边壁上设有第一圆弧倒角41,第一支撑块4远离固定支撑座3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开槽42,第一开槽42内固定上连接模组5和下连接模组6,上连接模组5包括第一转动杆51、第一连接块52、第二连接块53和第一半圆弧卡环54。第一开槽42内固定第一转动杆51,第一转动杆51上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块52,第一连接块52朝向第一支撑块4一侧开设有第一圆弧521,第一连接块52远离第一转动杆51的一端固定第二连接块53,第二连接块53远离第一连接块52的一端固定第一半圆弧卡环54。

下连接模组6包括第二转动杆61、第三连接块62、第四连接块63和第二半圆弧卡环64。第一开槽42内固定第二转动杆61,第二转动杆61位于第一转动杆51下方,第二转动杆61上转动连接第三连接块62,第三连接块62朝向第一支撑块4一侧开设有第二圆弧621,第三连接块62远离第二转动杆61的一端固定第四连接块63,第四连接块63远离第三连接块62的一端固定第二半圆弧卡环64,第一半圆弧卡环54和第二半圆弧卡环64形成圆弧卡环8。圆弧卡环8的内壁上开设有固定开槽81,固定开槽81内卡接有橡胶卡块82,橡胶卡块82边壁设有第二圆弧倒角83。第二连接块53开设有第一螺纹孔531,第四连接块63开设有第二螺纹孔631,第一螺纹孔531和第二螺纹孔631内插入有第一固定螺栓9。

联动模组7包括第五连接块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第一带动杆74和转动握把75,第五连接块71固定在第一支撑块4上。第五连接块71开设有空腔711,第一转动杆51和第二转动杆61贯通第一支撑块4的侧壁插入空腔711内,第一转动杆51插入空腔711一端上固定第一齿轮72,第二转动杆61插入空腔711一端上固定第二齿轮73,第一齿轮72和第二齿轮73啮合,第一齿轮72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固定第一带动杆74,第一带动杆74远离第一齿轮72的一端固定有转动握把75。使操作者可通过转动第一带动杆74,使第一带动杆74带动第一齿轮72进行转动,第一齿轮72齿轮带动第二齿轮73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72带动第一转动杆51进行转动,第二齿轮73带动第二转动杆61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半圆弧卡环54和第二半圆弧卡环64同时进行转动,实现圆弧卡环8的打开与闭合。

使用时,旋转第一螺杆35,通过第一螺杆35带动第一滑动块32移动到合适的高度,旋转第一带动杆74,通过第一带动杆74,使圆弧卡环8打开,将线缆安装进圆弧卡环8内,旋转第一带动杆74使圆弧卡环8闭合。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