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5340发布日期:2021-06-01 23:2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套管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套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管件应用于管道系统中作为流体控制的零部件,其连接处通常采用焊接、卡箍或者螺纹方式连接。其中,焊接需要专门的器具和供电环境以及专业操作人员;卡箍等方式不仅需要预先准备管箍、夹箍或者卡套等额外的连接件,而且夹持时的位置相对其他几种方式不易固定,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螺纹连接方式则需要连接的管件与管件之间,或者管件与连接件之间进行相对旋转,不适用施工空间狭窄或者没有旋转条件的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管连接结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套管连接结构,包括套管连接件本体,其中,所述套管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管件,所述第二管件为一端开口且中空的管件;

所述第一管件包括一用于与所述第二管件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管件的一端,且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开口为所述第一管件的一端开口,该开口端面上设有一密封件,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壁设有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管件包括一用于与所述第一管件连接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为圆柱体结构,且其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所述第二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二管件的设置开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开口为所述第二管件的开口,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内壁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管件从所述第二连接段所在的一端套入所述第一管件的第一连接段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卡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相互连接的管件的外壁设置对应的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再在各自的连接段上设置对应的连接部,两个连接段上的连接部呈一一对应,则使得两个管件的连接可通过相互嵌套时使两处的连接部相互卡接后实现管件连接结构,连接操作时相对传统方式较简单。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凹陷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凸起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凹陷结构。

可选的,围绕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壁均匀地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连接部设置为凸起或者凹陷结构,对应的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凹陷或者凸起结构,使产品结构的加工变得相对于传统结构而言更容易,可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对于精度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结构中的螺纹连接结构而言也大大降低。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件的端部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管件的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开口的端面上,且所述凹槽为闭合的圆环形结构的凹槽,其围绕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开口的圆环形的端面设置;

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密封件的厚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从而使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凹槽内后,密封件的部分结构露出所述凹槽外,便于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卡接后,可压迫露出于凹槽外的密封件,从而起到密封效果。

可选的,所述密封件为o型圈,且其截面直径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管件的另一端封闭。

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管件的另一端设置为封闭结构后,可使第二管件成为一种堵头结构,实现对其他管件(比如,本申请中的第一管件)的开口端部进行封闭和密封的效果,而且其安装快速性可适用于对安装工时较敏感的应用场合。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和加工快捷,产量高,相对于传统的连接结构,无需高精度的加工要求,而且成品在连接操作时,无需如传统结构的旋转调整空间,对于安装的空间要求较小,操作方便迅速,可实现快拆和快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其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成部件或单元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成部件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部件组成或者组成单元。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套管连接结构,包括套管连接件本体,套管连接件本体包括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第一管件1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管件,第二管件2为一端开口且中空的管件;

第一管件1包括一用于与第二管件2连接的第一连接段(此处第一连接段是指位于图1和图2的第一管件外壁的外螺纹上方的部分),第一连接段为圆柱体结构,第一连接段位于第一管件1的一端,且第一连接段的开口为第一管件1的一端开口,该开口端面上设有密封件5,第一连接段的外壁设有第一连接部;

第二管件2包括一用于与第一管件1连接的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为圆柱体结构,且其内径大于第一连接段的外径,第二连接段位于第二管件2的设置开口的一端,且第二连接段的开口为第二管件2的开口,第二连接段的内壁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第二管件2从第二连接段所在的一端套入第一管件1的第一连接段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互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段的设置用于使第一管件1的结构具有更高的设计灵活性,如管件的本体除第一连接段外,可设置成与第一连接段无缝连接的圆柱体结构,也可呈非圆柱体的直立柱体结构,比如侧壁为四面且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柱体结构。对应第一管件1的第一连接段的设计,第二管件2的第二连接段的设置也具有相同的目的,其使得第二管件2的本体除第二连接段外,可设置成中空圆柱体结构,

另外,本申请的第一连接段的外径和第二连接段的内径,均指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设置为凹陷结构301,其下沉于第一连接段的外壁,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凸起结构401,其凸起于第二连接段的内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为凸起结构302,其外凸于第一连接段的外壁,第二连接部为凹陷结构402,其内凹于第二连接段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实现连接结构的稳定和连接效果的均匀性,可按如下结构设置:围绕第一连接段的外壁均匀地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其在第二连接段上的数量和位置分布也和第一连接部在第一连接段上的数量和位置分布形成相同。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连接部设置为凸起或者凹陷结构,对应的将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凹陷或者凸起结构,使产品结构的加工变得相对于传统结构而言更容易,可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对于精度的要求相对于传统结构中的螺纹连接结构而言也大大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的一一对应包括位置对应和数量对应。其中,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凹陷结构时,该凹陷结构可通过冲压成型为凹坑状的凹陷结构,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凸起结构时,该凸起结构可焊接一独立结构件成型为凸起结构;

或者可在铸造第一管件或者第二管件时使其与第一连接段或者第二连接段一体成型;

或者当在第二连接件上设置该凸起结构时,其通过在第二连接段的外壁处冲压后形成凸起于内壁的凸起结构(本申请的图示结构中未实处该类凸起结构)。

在其中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凸起结构和凹陷结构做如下设置:

1)当第一连接部设置为凹陷结构,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凸起结构时,如图1和图2所示,凹陷结构301的靠近第一连接段的开口端的侧壁为垂直面(图1、2所示结构中,凹陷结构301的对向两侧壁均显示为垂直,此处所指的靠近第一连接段开口端的侧壁是指位于图示结构中按图示方向为上下分布的两个侧壁中的位于上方的侧壁),使其垂直于第一连接段外壁,即与第一连接段的径向相互平行,与之对应的第二连接部的凸起结构401的凸起端设有一垂直面(为便于区别,将另一侧设置为倾斜面),其位于凸起结构401的远离第二连接段的开口的一侧。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卡接后,凹陷结构301的垂直侧壁和凸起结构401的垂直面相互贴合,从而形成稳定的卡拉结构,防止松脱;

2)当第一连接部设置为凸起结构,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凹陷结构时,如图3和图4所示,凸起结构302的远离第一连接段开口的一侧为垂直面,其垂直于第一连接段的外壁,而此时,第二连接部的凹陷结构402具有一垂直侧壁,其位于凹陷结构的靠近第二连接段的开口的一侧(图3、4所示结构中,凹陷结构的对向两侧壁均显示为垂直,此处所指的靠近第二连接段开口一侧的垂直侧壁是指位于图示结构中按图示方向为上下分布的两个对向的侧壁中位于下方的侧壁),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卡接后,凹陷结构402的垂直侧壁和凸起结构302的垂直面形成稳定卡拉结构,防止松脱。

在另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可将第二连接段的壁厚设置得较薄,比如,使用0.3mm~0.5mm厚度的不锈钢冲压制成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该第二连接段,使得在其外壁以径向施力后,可使其具有一定形变,便于拆卸作业时,可通过工具撬动第二连接段开口后使其产生一定形变,从而使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松脱后分离,实现快速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第一管件1的端部设有一凹槽6,凹槽6位于第一管件1的第一连接段的开口的端面上,且凹槽6为闭合的圆环形结构的凹槽6,其围绕第一连接段的开口的圆环形的端面设置;

密封件5设置于凹槽6内,且密封件5的厚度大于凹槽6的深度,从而使密封件5设置于凹槽6内后,密封件5的部分结构露出凹槽6外,便于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卡接后,可压迫露出于凹槽6外的密封件5,从而起到密封效果。

在其中一些优选实施例中,密封件5为o型圈,且其截面直径大于凹槽6的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管件2的另一端封闭。本实用新型图1至图4中的第二管件均为该类结构。本实用新型将第二管件2的另一端设置为封闭结构后,可使第二管件2成为一种堵头结构,实现对管件(比如,第一管件1)的开口端部进行封闭和密封的效果,而且其安装快速性可适用于对安装工时较敏感的应用场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管件2的另一端不做封闭处理时,则为了实现两个管件的紧配合,以及管件间相互嵌套和连接部相互卡接后的第一管件外壁与第二管件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则需要在第二管件内设置阻挡件,如图5所示结构,阻挡件7设置于第二管件2的内壁上,其用于在第一管件1和第二管件2相互嵌套卡接后,通过阻挡件7挤压密封件5后形成向上的恢复作用,通过该恢复作用使两个卡接部实现卡接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的互通,阻挡件7不能将第二管件2的内腔隔断,其结构仅为凸起于第二管件内壁的另一凸起结构(区别于第二连接部设置为凸起结构时的结构),凸起高度仅满足使得该阻挡件可压合在露出于凹槽外部的密封件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个相互连接的管件的外壁设置对应的连接段(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再在各自的连接段上设置对应的连接部,两个连接段上的连接部呈一一对应,则使得两个管件的连接可通过相互嵌套时使两处的连接部相互卡接后实现管件连接结构,连接操作时相对传统方式较简单。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