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支架的减速箱齿轮组及电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2829发布日期:2021-08-17 13:46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支架的减速箱齿轮组及电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支架的减速箱齿轮组。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等移动设备手机等移动设备的通信、导航、多媒体等功能的日益完善,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出于安全考虑,当用户在驾车过程中需要使用手机时,如何固定手机,就成为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固定手机的装置有手动支架和电动支架两种,电动支架具有良好的便利性,目前主流固定手机的装置为电动支架。电动支架包括电机、减速箱齿轮组及夹持臂,电动支架通过电机带动减速箱齿轮组工作,再带动夹持臂夹紧或松开对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夹持,减速箱齿轮组与夹持臂之间的驱动方式为多级齿轮驱动,减速箱齿轮组与夹持臂之间容易发生卡紧的现象。

本申请人于2018.9.14申请了一项专利zl201821501750.7,其公开了一种电动支架的减速箱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用于带动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的一端设有转轴,第二齿轮的中部设有转轴孔,转轴插设于转轴孔中,转轴的外周设有凸出的滑块,转轴孔的内壁设有凹进的滑槽,滑槽的两端分别具有限位端面,滑块与滑槽相互滑动配合,在第二齿轮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时,滑槽跟着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直到滑槽的限位端面抵顶到滑块时,推动转轴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齿轮旋转。该专利通过在减速箱齿轮组中设置滑槽与滑块相配合的延时驱动结构,避免了电动支架在启动时出现卡紧而不能工作的问题。然而,该专利还有以下问题未解决:

其一、电动支架的夹持臂在夹紧或张开工作完成之时,夹持臂反向促使齿轮瞬间停止,但电机往往未及时停止工作,这样,电机的动力输出容易导致齿轮组内部出现卡死,甚至齿轮啮合错位的问题。

其二、如电机的瞬间功率输出过大,超出设定值,超出了减速箱齿轮组的承受能力,也容易导致齿轮组内部出现卡死,甚至齿轮啮合错位的问题。

其三、电动支架夹紧手机等移动设备之后,由于电量不够等或其他原因,出现电机不转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通过人力将夹持臂拉开,取出手机等移动设备,如果强行拉开夹持臂,则很容易损坏电动支架减速箱齿轮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支架的减速箱齿轮组,该减速箱齿轮组不仅能避免电动支架在启动时出现卡紧而不能工作的问题,而且在夹持臂在夹紧或张开工作完成之时,电机的瞬间功率输出过大时,能通过泄压力的方式避免减速箱齿轮组和/或夹持臂卡死,在电机不动时,也能拉开夹持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支架的减速箱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用于带动第一齿轮旋转,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之外设有第一传动部,该第一传动部包括至少一个能径向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体,弹性体之外设有外凸体;所述第二齿轮的中部设有转轴孔,所述转轴孔设有第二传动部,该第二传动部活动套设于第一传动部之外,第二传动部的内壁包括至少一个内凸体,内凸体与外凸体相互传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部具有盘形主体,所述弹性体一体成型于盘形主体外周,弹性体的内侧具有长槽孔。所述弹性体为条形弹性体,所述外凸体设置于条形弹性体的外侧中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部具有套筒形主体,所述内凸体一体成型于套筒形主体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弹性体的数量为2~6个,等距间隔设置于第一传动部之外周,弹性体与外凸体的数量相匹配;所述内凸体的数量为4~32个,等距间隔设置于第二传动部之内周。

优选地,所述外凸体为具有弧形凸面的外凸体,所述内凸体为具有弧形凸面的外凸体。

优选地,所述减速箱齿轮组还包括若干传动齿轮和电机,所述电机能通过若干传动齿轮带动第二齿轮旋转。

本发明利用所述减速箱齿轮组的电动手机支架,包括支架座体及设于支架座体上的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所述支架座体内设有电机定位腔及齿轮定位腔,所述电机安装于电机定位腔内,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若干传动齿轮安装于齿轮定位腔内;所述第一夹持臂及第二夹持臂分别设有齿条部,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条部相啮合,以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工作。

优选地,所述传动齿轮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及第七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用于带动第二齿轮旋转;所述第三齿轮固定于第四齿轮的中部,并随着第四齿轮旋转;所述第五齿轮与第四齿轮相啮合,用于带动第四齿轮旋转;所述第五齿轮固定于第六齿轮的中部,并随着第六齿轮旋转;所述第七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用于带动第六齿轮旋转;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齿轮,并带动第七齿轮旋转;所述齿轮定位腔内设有第一轴杆、第二轴杆和第三轴杆;所述第一齿轮的中部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一轴杆穿设于第一轴孔中,使第一齿轮能以第一轴杆为轴心旋转;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的中部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杆穿设于第二轴孔中,使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能以第二轴杆为轴心旋转;所述第五齿轮及第六齿轮的中部设有第三轴孔,所述第三轴杆穿设于第三轴孔中,使第五齿轮及第六齿轮能以第三轴杆为轴心旋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发明在电机启动时,第二齿轮的第二传动部的内凸体未触碰到第一齿轮的第一传动部的外凸体,此时的第一齿轮处于静止状态,不能驱动电动支架的夹持臂工作,而在电机启动一定时间之后,第二齿轮的第二传动部的内凸体触碰到第一齿轮的第一传动部的外凸体,使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旋转,驱动电动支架的夹持臂工作,由于电机在启动之后,具有较大的旋转驱动力,因而即便出现夹持臂卡紧的问题,电机也能驱动夹持臂克服卡紧阻力及时夹持或松开手机等移动设备;其二、本发明在夹持臂夹紧或张开工作完成之时,夹持臂停止,反向促使第一齿轮瞬间停止,而电机往往未及时停止工作,这时电机将继续驱动第二齿轮旋转,由于本发明第一齿轮的第一传动部设有能径向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体,外凸体则设于弹性体之外,因此,第二齿轮的内凸体会压向第一齿轮的外凸体,并通过外凸体迫使第一齿轮的弹性体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第二齿轮的内凸体越过第一齿轮的外凸体,泄除第二齿轮之内凸体给予第一齿轮之外凸体的压力,避免齿轮组内部出现卡死和/或齿轮啮合错位的问题;其三、在电机的瞬间功率输出过大时,功能原理参照上面第二个技术效果,同样能使第二齿轮的内凸体越过第一齿轮的外凸体,泄除第二齿轮之内凸体给予第一齿轮之外凸体的压力,避免齿轮组内部出现卡死和/或齿轮啮合错位的问题;基四、在电机不转动的情况下,第二齿轮不能旋转,这时通过人力拉开夹持臂,第一齿轮之外凸体反向给予第二齿轮之内凸体压力,迫使第一齿轮的弹性体径向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第一齿轮的外凸体越过第二齿轮的内凸体,泄除第一齿轮之外凸体给予第二齿轮之内凸体的压力,从而顺利拉开夹持臂。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组装结构图。

图2为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分散结构图。

图3为减速箱齿轮组安装于电动支架中的分散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减速箱齿轮组安装于电动支架中的分散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第一齿轮;101.转轴;102.第一传动部;103.弹性体;104.外凸体;105.长槽孔;106.第一轴孔;2.第二齿轮;201.转轴孔;202.第二传动部;203.内凸体;3.电机;4.支架座体;41.后座体;42.前座体;43.电机定位腔;44.齿轮定位腔;401.第一轴杆;402.第二轴杆;403.第三轴杆;5.第一夹持臂;51.齿条部;6.第二夹持臂;61.齿条部;7.第三齿轮;8.第四齿轮;9.第五齿轮;10.第六齿轮;11.第七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电动支架的减速箱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1及第二齿轮2,第二齿轮2用于带动第一齿轮1旋转,所述第一齿轮1的一端设有转轴101,所述转轴101之外设有第一传动部102,该第一传动部102包括至少一个能径向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体103,弹性体103之外设有外凸体104;所述第二齿轮2的中部设有转轴孔201,所述转轴孔201设有第二传动部202,该第二传动部202活动套设于第一传动部102之外,第二传动部202的内壁包括至少一个内凸体203,内凸体203与外凸体104相互传动配合。

如图1~图4所示,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第一传动部102具有盘形主体,所述弹性体103一体成型于盘形主体外周,弹性体103的内侧具有长槽孔105。设置长槽孔105后,使弹性体103的径向内侧悬空,从而使弹性体103能径向往长槽孔105内发生弹性型变。所述弹性体103为条形弹性体,所述外凸体104设置于条形弹性体的外侧中部。所述第二传动部202具有套筒形主体,所述内凸体203一体成型于套筒形主体的内壁。所述弹性体103的数量为2~6个,等距间隔设置于第一传动部102之外周,弹性体103与外凸体104的数量相匹配;所述内凸体203的数量为4~32个,等距间隔设置于第二传动部202之内周。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体103与外凸体104的数量均为4个,所述内凸体203的数量为16个。

如图1~图4所示,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外凸体104为具有弧形凸面的外凸体,所述内凸体203为具有弧形凸面的外凸体。

如图1~图4所示,作为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所述减速箱齿轮组还包括若干传动齿轮和电机3,所述电机3能通过若干传动齿轮带动第二齿轮2旋转。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利用所述减速箱齿轮组的电动手机支架,包括支架座体4及设于支架座体上的第一夹持臂5、第二夹持臂6,支架座体4包括后座体41和前座体42,所述支架座体4的后座体41内设有电机定位腔43及齿轮定位腔44,所述电机3安装于电机定位腔43内,所述第一齿轮1、第二齿轮2及若干传动齿轮安装于齿轮定位腔44内;所述第一夹持臂5及第二夹持臂6分别设有齿条部51、61,所述第一齿轮1与齿条部51、61相啮合,以带动第一夹持臂5和第二夹持臂6工作。

如图1~图4所示,所述传动齿轮包括第三齿轮7、第四齿轮8、第五齿轮9、第六齿轮10及第七齿轮11;所述第三齿轮7与第二齿轮2相啮合,用于带动第二齿轮2旋转;所述第三齿轮7固定于第四齿轮8的中部,并随着第四齿轮8旋转;所述第五齿轮9与第四齿轮8相啮合,用于带动第四齿轮8旋转;所述第五齿轮9固定于第六齿轮10的中部,并随着第六齿轮10旋转;所述第七齿轮11与第六齿轮10相啮合,用于带动第六齿轮10旋转;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齿轮11,并带动第七齿轮11旋转;所述齿轮定位腔44内设有第一轴杆401、第二轴杆402和第三轴杆403;所述第一齿轮1的中部设有第一轴孔106,所述第一轴杆401穿设于第一轴孔106中,使第一齿轮1能以第一轴杆401为轴心旋转;所述第三齿轮7及第四齿轮8的中部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杆402穿设于第二轴孔中,使第三齿轮7及第四齿轮8能以第二轴杆402为轴心旋转;所述第五齿轮9及第六齿轮10的中部设有第三轴孔,所述第三轴杆403穿设于第三轴孔中,使第五齿轮9及第六齿轮10能以第三轴杆403为轴心旋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以上的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