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器进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8268发布日期:2021-06-29 23:5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器进油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进油管。



背景技术:

增压器进油管是用于连接增压器和油缸底的管件,主体采用软管和油接管构成,油接管端部分别设置球接头,用于锁接在增压器和油缸底的锁头内,即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且在连接过程中球接头能够在锁头内旋转,从而能够调节连接位置,避免过度折叠软管,软管的设置,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爆管,另一方面具有可弯曲性,能够灵活绕过不同配件。

软管采用紧密套设与两端的油接管连接,油接管被套设的位置还设置有凸环,软管套入油接管的位置套设油金属环套,金属环套采用机械挤压的方式变形压制在对应凸环位置的软管外壁,从而达到良好的密封性,避免加压的汽油通过软管与油接管配合缝隙排出,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由于长期受到油热和油压的影响,软管内壁会发生老化,甚至出现裂痕,从而出现渗油现象,而油接管自体采用模具一体制成,长期使用情况下,仍会保持良好的状态,而采用金属环压制在软管与油接管连接位置,不能进行分体拆卸而更换软管,只能将软管和油接管一同拆出报废,由于我国车主较多,每年都会浪费大量可继续使用的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器进油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不方便更换软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压器进油管,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两端插设有油接管,所述油接管插入软管位置的外壁设置多个凸环,所述油接管插入软管的位置套设有多个贴合的外压套,所述外压套的内壁、对应相邻凸环之间的位置装设有压凸,所述软管的外壁套设有外保护管且外保护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外压套,所述外压套靠近贴合处的位置装设有边板且边板相互贴合,贴合的边板中其中一块上设有穿孔且另一块装设有螺纹管,所述穿孔内穿插有螺丝且螺丝锁紧螺纹管。

优选的,所述凸环为截面半圆的圆环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压套为半圆套结构,压凸为半圆环结构。

优选的,所述外压套的一端口装设有边环,边环为半圆环结构,外保护管的两端分别装设有固定环,固定环为截面圆形的圆环结构,边环的内壁设有压入槽,压入槽为截面圆弧的圆环状凹槽结构,固定环插入压入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压器进油管,螺丝锁紧螺纹管内壁设置的内螺纹,上下位置的外压套、压凸和边环相互贴合,压凸压紧在凸环之间位置的软管外壁上,迫使软管的内壁向内压紧凸环外壁以及凸环之间位置的油接管外壁上,不仅有效限制软管横向脱离油接管,而且使得软管与油接管套接位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汽油从软管和油接管配合缝隙排出,另一方面,固定环被压紧在压入槽内,从而使得外保护管的两端不可脱离边环,稳定了外保护管的位置,外保护管可增加软管的抗爆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压器进油管,螺丝旋出螺纹管,将软管两端拔出油接管,将软管拉出外保护管,接着将新的软管插入外保护管内,并将新的软管的两端重新套入油接管设置凸环的外壁上,接着将外压套套在覆盖凸环的软管位置上,将压凸对应凸环之间的位置,在外压套贴合前,将外保护管两端的固定环插入压入槽内,最后将穿孔内穿入螺丝并将螺丝旋紧在螺纹管内即可,从而能够将该种增压器进油管的软管进行更换,从而当软管不能使用后,无需将整个增压器进油管进行报废,减少资源的浪费,解决了不方便更换软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处剖切左视示意图。

图中:1软管、2油接管、3凸环、4外压套、5压凸、6边环、7外保护管、8固定环、9压入槽、10边板、11穿孔、12螺丝、13螺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增压器进油管,包括软管1,软管1的两端分别紧密插设有油接管2,软管1为橡胶防爆挠性管,油接管2插入软管1位置的外壁沿横向均匀设置四个凸环3,凸环3与油接管2为熔铸一体件,凸环3为截面半圆的圆环结构,油接管2插入软管1的位置套设有两个贴合的外压套4,外压套4的内壁、对应相邻凸环3之间的位置装设有压凸5,外压套4与压凸5为熔铸一体件,外压套4为半圆套结构,压凸5为半圆环结构,外压套4的右端口装设有边环6,外压套4与边环6为熔铸一体件,边环6为半圆环结构,软管1的外壁滑动套设有外保护管7,外保护管7为软钢丝编织管,可增加软管1的抗爆性,外保护管7的左右两端分别熔接有固定环8,固定环8为截面圆形的圆环结构,边环6的内壁设有压入槽9,固定环8滑动插入压入槽9内,压入槽9为截面圆弧的圆环状凹槽结构,压入槽9的右端口大小设置,满足当固定环8插入压入槽9时,固定环8不可向右脱离压入槽9,当上下位置的外压套4相互贴合时,压凸5压紧在凸环3之间位置的软管外壁上,迫使软管1的内壁向内压紧凸环3外壁以及凸环3之间位置的油接管2外壁上,不仅有效限制软管1横向脱离油接管2,而且使得软管1与油接管2套接位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汽油从软管1和油接管2配合缝隙排出,另一方面,固定环8被压紧在压入槽9内,从而使得外保护管7的两端不可脱离边环6,稳定了外保护管7的位置。

参阅图1、图2和图4,外压套4靠近贴合处的位置分别装设有边板10且上下位置的边板10相互贴合,边板10为方形板结构,贴合的边板10中的上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穿孔11且下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装设有螺纹管13,螺纹管13与边板10为熔铸一体件,穿孔11内穿插有螺丝12且螺丝12锁紧螺纹管13,螺纹管13为内壁设置内螺纹的圆管结构,螺纹管13与边板10为熔铸一体件,当螺丝12锁紧螺纹管13内壁设置的内螺纹时,上下位置的外压套4、压凸5和边环6相互贴合。

螺丝12锁紧螺纹管13内壁设置的内螺纹,上下位置的外压套4、压凸5和边环6相互贴合,压凸5压紧在凸环3之间位置的软管外壁上,迫使软管1的内壁向内压紧凸环3外壁以及凸环3之间位置的油接管2外壁上,不仅有效限制软管1横向脱离油接管2,而且使得软管1与油接管2套接位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汽油从软管1和油接管2配合缝隙排出,另一方面,固定环8被压紧在压入槽9内,从而使得外保护管7的两端不可脱离边环6,稳定了外保护管7的位置,外保护管7可增加软管1的抗爆性。

当软管1老化或者软管1的外壁出现渗油时,先将螺丝12旋出螺纹管13,并向外拉开贴合的外压套4,并将软管1两端拔出油接管2,将软管1拉出外保护管7,接着将新的软管1插入外保护管7内,并将新的软管1的两端重新套入油接管2设置凸环3的外壁上,接着将外压套4套在覆盖凸环3的软管1位置上,将压凸5对应凸环3之间的位置,在外压套4贴合前,将外保护管7两端的固定环8插入压入槽9内,最后将穿孔11内穿入螺丝12并将螺丝12旋紧在螺纹管13内即可,从而能够将该种增压器进油管的软管1进行更换,从而当软管1不能使用后,无需将整个增压器进油管进行报废,减少资源的浪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