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4047发布日期:2021-12-01 09:1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隧道媒体系统安装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支架。


背景技术:

2.隧道媒体,也叫地铁隧道视频媒体,或地铁酷媒,是一种新兴的高科技广告媒介。地铁隧道视频媒体,属于国际领先的技术专利技术。是一种集电子显示、通讯、电脑图像工程为一体,利用人眼视觉暂留,记住隧道壁面安装的高性能led光柱,综合创新研发而成的新概念数字影像媒体,可以使乘客在高速移动的地铁列车上看到流畅的动态视频画面,感受不期而遇的视觉盛宴。
3.由于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时,距离隧道侧壁的倾斜角度和距离都是变化的,因此在对隧道媒体系统的光柱进行安装时,需要调整每个光柱距离列车的倾斜角度一致并调节距离列车的距离一定,因此需要一个可以满足光柱安装需要的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满足光柱的安装需要,可以对光柱与列车之间倾斜角度和距离进行调节,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支架。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支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可调支架,包括固接在隧道侧壁上的上地脚板、固接在隧道侧壁上的下地脚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地脚板和所述下地脚板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用于与光柱连接,所述上地脚板和所述连接杆上端之间设置有调节所述连接杆上端到所述上地脚板之间距离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下地脚板和所述连接杆下端之间设置有调节所述连接杆下端到所述下地脚板之间距离的第二调节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光柱安装在连接杆上,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可以调节连接杆上端与上地脚板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二调节组件可以调节连接杆下端与下地脚板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的配合就可以调节连接杆上端和下端到列车之间的距离以及连接杆与列车之间的倾斜角度。从而满足光柱安装的需要,实现对安装在连接杆上的光柱与列车之间倾斜角度和距离的调节。
8.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上地脚板远离隧道侧壁一侧的第一上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端的第二上连接板,所述第二上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上连接板水平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上端与所述第二上连接板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第二上连接板在第一上连接板上进行水平滑动就可以调节连接杆上端到上地脚板之间的距离。
10.可选的,所述第一上连接板上开设有水平的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二上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腰形孔和第一安装孔中穿设有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第一调节螺栓在第一腰形孔中滑动,第一调节
螺栓将通过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带动第二上连接板在第一上连接板上滑动,从而实现第二上连接板与第一上连接板的水平滑动配合,进而实现调节连接杆上端距离列车的距离。
12.可选的,所述第二上连接板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三腰形孔,所述连接杆上端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腰形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中穿设有第三调节螺栓,所述第三调节螺栓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螺母。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第三调节螺栓在第三腰形孔中滑动,第三调节螺栓就可以通过第三安装孔的孔壁带动连接杆在第三腰形孔中滑动,从而调节连接杆的高度,同时当连接杆一端向远离列车或靠近列车的方向滑动时,连接杆也可以绕第三调节螺栓转动,从而实现对连接杆倾斜角度的调节。
14.可选的,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下地脚板远离隧道侧壁一侧的第一下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下端的第二下连接板,所述第二下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下连接板水平滑动配合,所述连接杆下端与所述第二下连接板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第二下连接板在第一下连接板上水平滑动,就可以带动连接杆下端沿第一下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对连接板下端距离列车距离的调节。
16.可选的,所述第一下连接板上开设有水平的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二下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腰形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中穿设有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第二调节螺栓在第二腰形孔中滑动,第二调节螺栓就可以通过第二安装孔的孔壁带动第二下连接板沿第二腰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第二下连接板与第一下连接板的水平滑动配合。
18.可选的,所述第二下连接板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连接杆下端开设有竖直的第四腰形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四腰形孔中穿设有第四调节螺栓,所述第四调节螺栓上螺纹连接有第四调节螺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操作第四调节螺栓在第四腰形孔中滑动,第四调节螺栓就可以通过第四安装孔的孔壁带动连接杆在第四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上滑动,从而实现调节连接杆下端的高度,同时当调节连接杆一端距离列车的距离时,连接杆下端也可以绕第四调节螺栓转动,从而实现调节连接杆的倾斜角度。
20.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上固接有连接板,所述光柱通过横梁角钢安装在所述连接板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柱通过横梁角钢安装在连接板上,而连接板固接在连接杆上,通过连接连接杆的倾斜角度和距离列车的距离,就可以实现调节光柱的倾斜角度以及距离列车的距离。
22.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五腰形孔用于通过螺栓与所述横梁角钢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五腰形孔的设置使得横梁角钢通过螺栓安装在连接板上时,可以沿第五腰形孔的长度方向滑动,具有一定的滑动空间。
24.可选的,所述连接板沿所述连接杆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上均安装有横梁角钢,光柱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横梁角钢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侧。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柱上下两端通过两个横梁角钢安装在连接杆的两端,
使得对光柱的固定更加稳定。同时当调节连接杆两端距离列车的距离时,光柱两端也随之移动,实现调节光柱两端距离列车的距离。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的设置使得可以根据需要调节连接杆上端或连接杆下端距离列车的距离,从而实现调节安装在连接杆上的光柱上下两端距离列车的距离,当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调节的长度不同时,即实现了对光柱倾斜角度的调节,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的配合,可以满足光柱的安装需要,可以实现对光柱与列车之间倾斜角度和距离的调节;
28.2.第三腰形孔和第三调节螺栓的配合以及第四腰形孔和第四调节螺栓的配合可以实现对连接杆高度的调节,从而对光柱的高度进行调节;
29.3.第一调节组件、第二调节组件、第三调节螺栓和第四调节螺栓的配合可以实现对光柱上下、距离列车的远近以及与列车之间的倾斜角度的调节,满足光柱的安装需要,安装更加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30.图1是是为了体现可调支架、角钢横梁以及光柱之间连接关系所做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为了体现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结构而对图1做的爆炸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51、上地脚板;52、下地脚板;53、连接杆;531、第三安装孔;532、第四腰形孔;54、连接板;541、第五腰形孔;55、第一上连接板;551、第一腰形孔;56、第二上连接板;561、第一安装孔;562、第三腰形孔;57、第一下连接板;571、第二腰形孔;58、第二下连接板;581、第二安装孔;582、第四安装孔;591、第一调节螺栓;592、第一调节螺母;593、第二调节螺栓;594、第二调节螺母;595、第三调节螺栓;596、第三调节螺母;597、第四调节螺栓;598、第四调节螺母;6、横梁角钢;7、光柱。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调支架。参照图1和图2,可调支架沿隧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包括用于与隧道侧壁固接的上地脚板51、用于与隧道侧壁固接的下地脚板52以及设置在上地脚板51和下地脚板52之间的连接杆53,连接杆53用于与光柱7相连从而固定住光柱7的位置。在上地脚板51和连接杆53上端之间设置有调节连接杆53上端到上地脚板51之间距离的第一调节组件,在下地脚板52和连接杆53下端之间设置有调节连接杆53下端到下地脚板52之间距离的第二调节组件。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就可以调节连接杆53上端和上地脚板51之间的距离以及和连接杆53下端和下地脚板52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调节连接杆53与列车之间的倾斜角度和距离,即实现了调节安装在连接杆53上的光柱7与列车之间的倾斜角度和距离。
36.参照图2和图3,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接在上地脚板51远离隧道侧壁的一侧的第一上连接板55以及水平滑动在第一上连接板55一侧的第二上连接板56,连接杆53上端与第二上连接板56连接。通过滑动第二上连接板56在第一上连接板55上的位置就可以调节连接杆
53上端到列车之间的距离。具体的,在第一上连接板55上开设有第一腰形孔551,第一腰形孔551长度方向与隧道侧壁到列车之间的直线长度一致,在第二上连接板56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61,在第一腰形孔551和第一安装孔561中穿设有第一调节螺栓591,在第一调节螺栓591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母592,通过第一调节螺栓591和第一调节螺母592可以固定住第一上连接板55和第二上连接板56的位置。当操作第一调节螺栓591在第一腰形孔551中滑动时,第一调节螺栓591就可以通过第一安装孔561的侧壁带动第二上连接板56在第一腰形孔551中滑动,从而实现第二上连接板56与第一上连接板55的水平滑动配合。
37.第二调节组件包括固接在下地脚板52远离隧道侧壁一侧的第一下连接板57以及水平滑动连接在第一下连接板57一侧的第二下连接板58,连接杆53下端与第二下连接板58相连。通过滑动第二下连接板58在第一下连接板57上的位置,即可带动连接杆53下端沿第一下连接板57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调节连接杆53下端与列车之间的距离。具体的,在第一下连接板57上开设有第二腰形孔571,在第二下连接板58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581,在第二腰形孔571和第二安装孔581内穿设有第二调节螺栓593,在第二调节螺栓593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调节螺母594。通过第二调节螺栓593和第二调节螺母594可以固定住第二下连接板58在第一下连接板57上的位置,同时通过操作第二调节螺栓593在第二腰形孔571中滑动,第二调节螺栓593将通过第二安装孔581的孔壁带动第二下连接板58沿第二腰形孔571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实现第二下连接板58和第一下连接板57之间的水平滑动配合。通过同时操作第二上连接板56沿第一上连接板55长度方向滑动、第二下连接板58沿第一下连接板57长度方向滑动,就可以调节连接杆53到列车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调节光柱7到列车之间的距离。
38.连接杆53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上连接板56和第二下连接板58竖直滑动配合,通过操作连接杆53上端在第二上连接板56上竖直滑动以及连接杆53下端在第二下连接板58上竖直滑动,就可以调节固接在连接杆53的高度,从而调节安装在连接杆53上的光柱7的高度。具体的,在第二上连接板56上开设有竖直的第三腰形孔562,在连接杆53上端开设有第三安装孔531,在第三腰形孔562和第三安装孔531中穿设有第三调节螺栓595,在第三调节螺栓595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调节螺母596,通过第三调节螺栓595和第三调节螺母596可以固定住连接杆53和第二上连接板56之间的位置,通过操作第三调节螺栓595在第三腰形孔562中滑动就可以实现对连接杆53上端高度的调节。
39.在第二下连接板58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582,在连接杆53下端开设有竖直的第四腰形孔532,在第四腰形孔532和第四安装孔582中穿设有第四调节螺栓597,在第四调节螺栓597上螺栓连接有第四调节螺母598,通过第四调节螺栓597和第四调节螺母598可以固定住连接杆53下端与第二下连接板58之间的位置,通过操作第四调节螺栓597在第四腰形孔532中滑动,就可以调节连接杆53下端的高度。同时,当调节第二上连接板56在第一上连接板55上滑动或调节第二下连接板58在第一下连接板57上滑动时,连接杆53上端也将绕第三调节螺栓595转动,连接杆53下端也绕第四调节螺栓597转动,从而调节连接杆53的倾斜程度,实现对光柱7与列车之间倾斜角度的调节。
40.参照图1和图2,光柱7通过横梁角钢6安装在连接杆53上。具体的,在连接杆53上固接有连接板54,在连接板54上开设有第五腰形孔541,横梁角钢6截面呈l形,其放置在连接板54上且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五腰形孔541中。横梁角钢6长度方向与轨道长度方向一致且同
时连接在多个可调支架的连接板54上。第五腰形孔541的设置使得横梁角钢6可以在连接板54上沿第五腰形孔541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调节空间。
41.光柱7垂直安装在横梁角钢6远离连接杆53的一侧,且多个光柱7沿横梁角钢6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为了增加光柱7的安装稳定性,连接板54沿连接杆53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横梁角钢6也设置有两个,两个横梁角钢6分别与两个连接板54一一对应,光柱7上下两端分别与两个横梁角钢6相连,使得安装后的光柱7稳定性更好。其中光柱7与横梁角钢6之间可采用挂钩的方式将光柱7直接钩挂在横梁角钢6上,也可以采用螺栓等方式将光柱7直接固定安装在横梁角钢6上,只要能够实现光柱7与横梁角钢6之间的连接即可。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调支架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先将上地脚板51和下地脚板52通过锚栓固定在隧道侧壁上,然后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栓591在第一腰形孔551以及第二调节螺栓593在第二腰形孔571中的位置,就可以调节光柱7距离列车之间的距离。同时当第一调节螺栓591距离列车的距离与第二调节螺栓593距离列车的距离不相等时,连接杆53上端也绕第三调节螺栓595转动,连接杆53下端也绕第四调节螺栓597转动,从而对连接杆53与列车之间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实现了对光柱7与列车之间倾斜角度的调节。当调节第三调节螺栓595在第三腰形孔562中的位置以及第四调节螺栓597在第四腰形孔532中的位置时,也可以调节连接杆53的高度,从而实现对光柱7高度的调节。实现了对光柱7上下、距离列车距离的远近以及与列车之间倾斜角度的调节,满足了光柱的安装需要。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