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包括其的大扭矩电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6095发布日期:2022-01-26 18:20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包括其的大扭矩电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包括其的大扭矩电钻。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的低速大扭矩电钻,其机械传动均是通过内部的一个传动机构将电机的旋转运动传动至位于电钻头部的转轴上,转轴进一步带动位于其一端的夹头进行操作作业。
3.传统的机械传动部分都是通过平行轴圆柱齿轮结构进行一级级的减速,即沿轴向相互平行的多个齿轮进行啮合,从而逐级传递,形成一级或二级减速。然而,该种传动方式受限于电钻的内部空间,导致齿轮组无法设置较多,导致减速比较小,从而只能对电机的功率进行更高要求。并且,齿轮啮合重合度小,发生失效的风险更高,因此导致齿轮的加工及安装精度也要求较高。另外,还存在结构复杂,操作不方便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钻的机械传动结构减速比小,结构精度要求高的缺陷,提供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包括其的大扭矩电钻。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其包括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行星轮和齿轮圈,其特点在于,所述齿轮传动结构还包括行星架,所述行星架连接于所述行星轮,所述行星轮能够带动所述行星架沿所述太阳轮的中轴线旋转。
7.在本方案中,通过在行星齿轮机构上连接一行星架,使行星架来传递齿轮的运动或旋转状态,由于行星齿轮机构相比于普通的齿轮组,能够在占用较小空间的前提下,使减速比大大提升,并且行星齿轮机构的抗弯曲及疲劳强度也较高,实现了低成本,重合度更好,减小了传动结构失效的风险,保证了该齿轮传动结构的操控性能。并且,本方案中的齿轮传动结构不仅能够应用在直流电钻上,更可应用在交流电钻上,均能起到较好的传动效果。
8.较佳地,所述行星架包括相互固定的连接部和输出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行星轮活动连接,当所述行星轮相对于所述齿轮圈进行公转时,所述行星轮能够带动所述连接部围绕所述太阳轮的中轴线转动,所述连接部能够带动所述输出部沿所述太阳轮的中轴线转动。行星架通过两部分分别实现和行星齿轮机构的连接以及传动,使结构在运行时的稳定性更好,同时也能够保证结构强度。
9.较佳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行星轮之间通过限位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行星轮均能相对于所述限位轴并以所述限位轴为轴线进行旋转。通过限位轴分别活动连接于连接部和行星轮的方式,使行星轮能够带动连接部进行旋转的同时,不影响其自身的自转运动。
10.较佳地,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和所述行星轮的中轴线处均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若干连接孔,所述限位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行星轮的连接孔内。
11.较佳地,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连接部围设于所述输出部的一端,每个所述连接部对应连接于一个所述行星轮。通过将连接部设置为多个的方式,分别对应于行星轮结构,减少了整体结构的重量,成本更具有优势。
12.较佳地,所述连接部的数量等于所述行星轮的数量。每个连接部对应连接于每个行星轮,保证传动过程的稳定性。
13.较佳地,所述连接部为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的中轴线与所述太阳轮的中轴线重合。连接部设置为环形,并围绕输出部,结构刚度更高,对于整体的重心操控性更好。
14.一种大扭矩电钻,其包括电机和转轴,其特点在于,所述大扭矩电钻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齿轮传动结构,所述太阳轮活动连接于所述电机,所述行星架活动连接于所述转轴。
15.在本方案中,该大扭矩电钻通过设置上述的齿轮传动结构,由于齿轮传动结构更加紧凑,因此对电钻内部的空间要求降低,达到较大的减速比,从而可以应用小尺寸、高转速的电机,实现大的扭矩输出,电钻的操控性更好,同时装配也更加简单,对成本的控制效果更好。
16.较佳地,所述大扭矩电钻还包括外壳,所述齿轮圈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侧。齿轮传动结构通过其齿轮圈固定在外壳内,实现稳定运行。
17.较佳地,所述外壳包括前端外壳和后端外壳,所述前端外壳和后端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齿轮传动结构位于所述后端外壳内,所述转轴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前端外壳内,所述转轴的一端自所述前端外壳的后端伸出并连接于所述行星架,所述转轴的中轴线与所述太阳轮的中轴线重合。外壳设置为两部分,齿轮传动结构位于后端外壳内,并且两部分可相互拆卸,从而方便使用人员查看内部状态,方便检修。
18.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19.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传动结构及包括其的大扭矩电钻通过在行星齿轮机构上连接一行星架,使行星架来传递齿轮的运动或旋转状态,由于齿轮传动结构更加紧凑,因此对电钻内部的空间要求降低,并且重合度更好,电钻的操控性更好,达到较大的减速比,行星齿轮机构的抗弯曲及疲劳强度也较高,实现了低成本,使电钻的操控性更好。并且,本方案中的齿轮传动结构不仅能够应用在直流电钻上,更可应用在交流电钻上,均能起到较好的传动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大扭矩电钻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太阳轮11
26.行星轮12
27.齿轮圈13
28.行星架2
29.连接部21
30.输出部22
31.限位轴3
32.连接孔4
33.转轴5
34.前端外壳61
35.后端外壳62
36.前轴承71
37.后轴承72
38.扭力杯8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通过一较佳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4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包括其的大扭矩电钻,该齿轮传动结构包括行星齿轮机构,行星齿轮机构包括太阳轮11、行星轮12和齿轮圈13。该齿轮传动结构还包括行星架2,本实施例的齿轮传动结构的行星架2连接于行星轮12,行星轮12带动行星架2沿太阳轮11的中轴线旋转,从而使行星架2来传递齿轮的运动或旋转状态,由于行星齿轮机构相比于普通的齿轮组,能够在占用较小空间的前提下,使减速比大大提升,并且行星齿轮机构的抗弯曲及疲劳强度也较高,实现了低成本,重合度更好,减小了传动结构失效的风险,保证了该齿轮传动结构的操控性能。并且,该齿轮传动结构不仅能够应用在直流电钻上,更可应用在交流电钻上,均能起到较好的传动效果。
41.进一步地,行星架2包括相互固定的连接部21和输出部22,连接部21与行星轮12活动连接,当行星轮12相对于齿轮圈13进行公转时,行星轮12能够带动连接部21围绕太阳轮11的中轴线转动,连接部21能够带动输出部22沿太阳轮11的中轴线转动。行星架2通过两部分分别实现和行星齿轮机构的连接以及传动,使结构在运行时的稳定性更好,同时也能够保证结构强度。
42.连接部21与行星轮12之间通过限位轴3活动连接,连接部21和行星轮12均能相对于限位轴3并以限位轴3为轴线进行旋转。通过限位轴3分别活动连接于连接部21和行星轮12的方式,使行星轮12能够带动连接部21进行旋转的同时,不影响其自身的自转运动。优选地,在连接部21的表面和行星轮12的中轴线处均设置有位置相对应的若干连接孔4,限位轴3的两端分别位于连接部21和行星轮12的连接孔4内。
4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为环形结构,环形结构的中轴线与太阳轮11的中轴线重合。连接部21设置为环形,并围绕输出部22,结构刚度更高,对于整体的重心操控性更好。
44.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连接部2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连接部21围设于输出部22的一端,每个连接部21对应连接于一个行星轮12。通过将连接部21设置为多个的方式,分别对应于行星轮12结构,减少了整体结构的重量,成本更具有优势。进一步使连接部21的数量等于行星轮12的数量。每个连接部21对应连接于每个行星轮12,保证传动过程的稳定性。
45.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大扭矩电钻,其包括电机和转轴5,该大扭矩电钻还包括如
上的齿轮传动结构,太阳轮11活动连接于电机,行星架2活动连接于转轴5。该大扭矩电钻通过设置上述的齿轮传动结构,由于齿轮传动结构更加紧凑,因此对电钻内部的空间要求降低,达到较大的减速比,从而可以应用小尺寸、高转速的电机,实现大的扭矩输出,电钻的操控性更好,同时装配也更加简单,对成本的控制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制大扭矩电钻的电力输入类型,即其为直流电钻或交流电钻,本实施例中的齿轮传动结构对上述两种类型的电钻均可进行应用。
46.大扭矩电钻还包括外壳,齿轮圈13固定于外壳的内侧。齿轮传动结构通过其齿轮圈13固定在外壳内,实现稳定运行。
47.优选地,外壳包括前端外壳61和后端外壳62,前端外壳61和后端外壳62可拆卸连接,齿轮传动结构位于后端外壳62内,转轴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前端外壳61内,转轴5的一端自前端外壳61的后端伸出并连接于行星架2,转轴5的中轴线与太阳轮11的中轴线重合。外壳设置为两部分,齿轮传动结构位于后端外壳62内,并且两部分可相互拆卸,从而方便使用人员查看内部状态,方便检修。
48.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突出于连接部21的输出部22外围再设置一圈行星齿轮机构,从而起到更好的稳定传动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该附加的行星齿轮机构,只要保证其基本的减速效果即可。
49.该大扭矩电钻的转轴5的两端还设置有前轴承71和后轴承72,用于在接受齿轮传动结构的扭矩的同时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转轴5的输出端外还围设有扭力杯8结构。
50.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