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3894发布日期:2021-09-04 09:4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身份验证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是一种安装在门禁前,对使用人员进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更便于生产生活进行的辅助装置,其在身份验证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3.现有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存在以下缺点:第一、其整体的高度不易进行调节,在使用中,造成一定的局限性;第二、其录入角度不易进行调节,当光线强弱不同时,不能及时进行调整,造成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其结构简单,其高度和角度易于进行调节,提高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5.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包括箱体、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和两组导向杆,所述箱体内部中空且前侧壁连通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盖板,盖板中部设置有长条孔,箱体上通过两组第一轴承转动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底端设置有手轮,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左右侧均设置有通孔,每组所述导向杆均穿过通孔并且每组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分别与箱体内顶部和内底部连接,升降板前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板,升降板前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板,上板通过第二上轴承转动安装有与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顶部连接的上转轴,下板通过第二下轴承转动安装有与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底部连接的下转轴,上转轴上设置有蜗轮,上板顶部设置有两组支撑杆,两组支撑杆上均设置有第三轴承,两组第三轴承内圈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前端设置有操作盘,驱动轴上设置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箱体顶底侧壁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
6.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所述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显示屏、人脸识别装置以及指纹识别装置。
7.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所述上转轴底端和下转轴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每组连接板均通过两组螺钉固定在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上。
8.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所述手轮底部设置有t型杆,t型杆上套装有操作环。
9.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上板顶部设置有环体,环体上通过四组螺钉固定有端盖。
10.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操作盘外侧壁设置有防滑纹。
1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导向杆端面形状呈圆形。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两组第一轴承和箱体的支撑下,旋
转手轮使螺纹杆旋转,由于螺纹杆与升降板螺纹连接,且升降板在两组导向杆的作用下不能旋转,从而旋转手轮可使升降板整体发生高度变化,在上板、下板、第二上轴承以及第二下轴承的配合下,上转轴、下转轴、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和蜗轮均可进行旋转,并且在两组支撑杆以及第三轴承的配合下,旋转操作盘可使驱动轴以及蜗杆旋转,由于蜗杆与蜗轮啮合,从而旋转操作盘可使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发生角度变化,正常使用时,通过四组连接环使用螺钉将箱体固定起来,根据实际需要的高度,旋转手轮对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高度进行调整,根据所需角度,旋转操作盘使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角度变化即可,其结构简单,其高度和角度易于进行调节,提高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轴侧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6.图4是图3中b

b部的局部放大图;
17.图5是上转轴、蜗轮、支撑杆、第三轴承、驱动轴、操作盘和蜗杆的连接俯视图;
18.图6是上板、第二上轴承、上转轴和连接板的连接示意俯视图;
19.附图中标记:1、箱体;2、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3、导向杆;4、盖板;5、第一轴承;6、升降板;7、上板;8、第二上轴承;9、上转轴;10、蜗轮;11、支撑杆;12、第三轴承;13、驱动轴;14、操作盘;15、蜗杆;16、连接环;17、壳体;18、显示屏;19、人脸识别装置;20、指纹识别装置;21、连接板;22、t型杆;23、操作环;24、端盖;25、手轮;26、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包括箱体1、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和两组导向杆3,箱体1内部中空且前侧壁连通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盖板4,盖板4中部设置有长条孔,箱体1上通过两组第一轴承5转动安装有螺纹杆26,螺纹杆26底端设置有手轮25,螺纹杆26上螺纹连接有升降板6,升降板6的左右侧均设置有通孔,每组导向杆3均穿过通孔并且每组导向杆3的两端均分别与箱体1内顶部和内底部连接,升降板6前侧壁顶端固定连接有上板7,升降板6前侧壁底端固定连接有下板,上板7通过第二上轴承8转动安装有与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顶部连接的上转轴9,下板通过第二下轴承转动安装有与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底部连接的下转轴,上转轴9上设置有蜗轮10,上板7顶部设置有两组支撑杆11,两组支撑杆11上均设置有第三轴承12,两组第三轴承12内圈设置有驱动轴13,驱动轴13前端设置有操作盘14,驱动轴13上设置有与蜗轮10啮合的蜗杆15,箱体1顶底侧壁的左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6;在两组第一轴承5和箱体1的支撑下,旋转手轮25使螺纹杆26旋转,由于螺纹杆26与升降板6螺纹连接,且升降板6在两组导向杆3的作用下不能旋转,从而旋转手轮25可使升降板6整体发生高度变化,在上板7、下板、第二上轴承8以及第二下轴承的配合下,上转轴9、下转轴、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和蜗轮10均可进行旋转,并且在两组支撑杆11以及第三轴承12的配合下,旋转操作盘14可使驱动轴13以及蜗杆15旋转,由于
蜗杆15与蜗轮10啮合,从而旋转操作盘14可使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发生角度变化,正常使用时,通过四组连接环16使用螺钉将箱体1固定起来,根据实际需要的高度,旋转手轮25对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高度进行调整,根据所需角度,旋转操作盘14使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角度变化即可,其结构简单,其高度和角度易于进行调节,提高使用过程中的便捷性。
22.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包括壳体17以及安装在壳体17上的显示屏18、人脸识别装置19以及指纹识别装置20;通过人脸识别装置19录入人脸信息,通过指纹识别装置20录入指纹信息,并通过显示屏18显示信息。
23.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上转轴9底端和下转轴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1,每组连接板21均通过两组螺钉固定在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上;当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损坏时,拆掉连接板21上的螺钉,取下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进行维修,提高使用便捷性。
24.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手轮25底部设置有t型杆22,t型杆22上套装有操作环23;握住并旋转操作环23来使手轮25旋转,手轮25与使用者手角度不发生变化,提高使用舒适性。
25.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上板7顶部设置有环体,环体上通过四组螺钉固定有端盖24;环体和端盖24将蜗轮10、蜗杆15等保护起来。
26.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操作盘14外侧壁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滑纹,增加操作盘14与手之间的摩擦力。
27.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导向杆3端面形状呈圆形;导向杆3端面形状呈圆形,降低加工难度。
28.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其在工作时,在两组第一轴承5和箱体1的支撑下,旋转手轮25使螺纹杆26旋转,由于螺纹杆26与升降板6螺纹连接,且升降板6在两组导向杆3的作用下不能旋转,从而旋转手轮25可使升降板6整体发生高度变化,在上板7、下板、第二上轴承8以及第二下轴承的配合下,上转轴9、下转轴、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和蜗轮10均可进行旋转,并且在两组支撑杆11以及第三轴承12的配合下,旋转操作盘14可使驱动轴13以及蜗杆15旋转,由于蜗杆15与蜗轮10啮合,从而旋转操作盘14可使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发生角度变化,正常使用时,通过四组连接环16使用螺钉将箱体1固定起来,根据实际需要的高度,旋转手轮25对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高度进行调整,根据所需角度,旋转操作盘14使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角度变化即可,通过人脸识别装置19录入人脸信息,通过指纹识别装置20录入指纹信息,并通过显示屏18显示信息,当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损坏时,拆掉连接板21上的螺钉,取下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进行维修。
29.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涉及到的智能识别录入器本体2为使用者自行购买,其使用方法详见其自带的使用说明书。
30.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以上所述所有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焊接、铆接或其他常见机械方式,其中可滑动/转动固定即为滑动/转动状态下不脱落,密封连通即两连接件连通的同时进行密封,并且其所有部件的具体结构、型号和系数指标均为其自带技术,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上述所有用电模块及用电器均为市面常见电器件,买回使用时仅需按照一同购回的使用说明书相互电连接即可进行使用,且控制模块为其常见自带模块,故均在此不再赘述。
31.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串口云id识别录入设备,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以及垂直水平”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数列名词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