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视频/摄影设备的支撑头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3432发布日期:2022-07-11 14:1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用于视频/摄影设备的支撑头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视频/摄影设备的支撑头部(head)。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包括这种支撑头部的视频/摄影设备的附接系统。


背景技术:

2.在本发明的相关技术领域中,视频/摄影设备与支撑头部之间的附接系统是已知的并且被广泛地使用。支撑头部又可以安装在支架上,该支架比如为三脚架。
3.已知的附接系统通常包括:板件,该板件固定至该设备的底部;以及坐置部,该坐置部形成在支撑头部上,该坐置部能够对板件进行容置并且具有沿着板件的纵向方向滑动的能力。该特征允许对该设备相对于支撑头部的位置进行合适的调节,以使该设备在头部上正确地平衡。附接系统还设置有布置在支撑头部上的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能够将该设备锁定在坐置部内的期望位置中。
4.在第一已知的附接系统中,形成在支撑头部上的坐置部通常具有楔形(dovetail)轮廓,该楔形轮廓具有嵌置在具有倾斜壁的一对侧部引导件之间的支撑表面,并且支撑板件利用平行于坐置部的支撑基部的运动以切向的方式被插入到坐置部中。
5.然而,这种操作可能是困难的,这是因为:这种插入需要板件与坐置部之间相当精确对准的条件,而板件由于板件放置在该设备的底部上而通常是被隐藏而不可见的。
6.在例如于以同一申请人的名义的ep 2812755中所描述的第二附接系统中,板件是沿着通常与坐置部内的支撑表面垂直的方向从上方插入到坐置部中的。
7.在其他的附接系统中,还可能设置有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防止锁定装置的意外释放,锁定装置的意外释放可能导致视频/摄影设备变得不平衡并掉落且具有甚至严重损坏的可能性。
8.安全装置通常使得:锁定装置仅在用户已经操作特殊的命令时才可以释放。
9.然而,尽管安全装置的设置显著增加了附接的安全水平,但安全装置的设置也使该设备的释放步骤的管理复杂化,从而证明对用户而言是困难的。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实现用于视频/摄影设备的支撑头部、以及包括这种支撑头部的附接系统,该附接系统至少部分地克服了以上参照引用的现有技术所提到的限制。
11.在该问题的范围内,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头部,该支撑头部是可靠的、制造简单的且成本有效的。
12.通过根据以下权利要求制成的支撑头部和附接系统,本发明解决了该问题并实现了该目的。
13.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视频/摄影设备的支撑头部,该头部支撑件包括:
[0014]-本体,在该本体上形成有坐置部,该坐置部设置成对视频/摄影设备的附接板件
进行接纳,其中,该坐置部将本体分开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0015]-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设置成将附接板件保持在坐置部中,以具有沿着在坐置部上限定的纵向方向滑动的受限能力,
[0016]-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设置成将板件锁定在坐置部内的期望的位置中以及将在坐置部内的期望的位置中的板件解锁,以及
[0017]-锁定装置的控制构件,该控制构件定位在本体的第一区域上,并且能够由用户操作以便对锁定装置进行控制。
[0018]
优选地,保持装置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该第一位置中,保持装置延伸到坐置部中以便对附接板件进行保持,在该第二位置中,保持装置以较小程度延伸到坐置部中或位于坐置部的外部,使得附接板件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插入方向自由地进入坐置部或自由地离开坐置部。
[0019]
优选地,支撑头部还包括:
[0020]-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设置成防止保持装置从第一位置意外地移动至第二位置,以及
[0021]-安全装置的解锁元件,该解锁元件定位在本体的第二区域上,并且能够由用户进行操作以允许保持装置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0022]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视频/摄影设备的附接系统,该附接系统包括:附接板件,该附接板件能够固定至视频/摄影设备的基部;以及根据上述第一方面制成的支撑头部。
[0023]
由于这些特征,获得了支撑头部和对应的附接系统,在该支撑头部和对应的附接系统中,附接板件从支撑头部的意外释放得以防止,并且同时,该支撑头部和对应的附接系统允许方便和快捷的使用,特别是在对安全装置进行操作的操作中。
[0024]
实际上,在本发明的支撑头部中,安全装置的解锁元件和锁定装置的控制构件定位在相对于坐置部而言的相反两侧上,其中,附接板件接纳在该坐置部中。以此方式,用户可以有利地使用一只手操作安全装置,而使用另一只手稳固地握持视频/摄影设备。
[0025]
支撑头部的构型也是特别符合人体工程学的,从而允许附接板件从支撑头部的释放操作以便以快捷、舒适和安全的方式被管理。
[0026]
在上述方面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发明还可以示出下面所描述的优选特征的一个或更多个特征。
[002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坐置部是由基本上平行于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横向地界定的。
[0028]
以此方式,当附接板件接合在坐置部中且具有滑动能力时,该壁用作附接板件的侧部引导件。
[0029]
优选地,坐置部包括底部,该底部形成用于板件的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是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凹陷的,在该底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端部止挡元件,该端部止挡元件设计成限制附接板件在坐置部内沿着纵向方向的滑动。
[0030]
优选地,保持装置包括齿部,该齿部安装在第一壁上并且具有这样的能力:当保持装置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时,齿部移动离开坐置部的内部以及朝向坐置部的内部移动。
[0031]
优选地,齿部具有朝向坐置部的内部突出的倾斜轮廓,齿部具有面向第二壁的倾斜壁,倾斜壁与坐置部的底部形成锐角。
[0032]
优选地,齿部可以通过平移移动而移动离开坐置部的内部以及朝向坐置部的内部移动。
[0033]
优选地,齿部能够沿着这样的方向移动离开坐置部的内部以及朝向坐置部的内部移动:即,基本上垂直于纵向方向以及优选地基本上平行于坐置部的底部的方向。
[0034]
特别地,齿部可以从与保持装置的第二位置相对应的缩回位置移动至与保持装置的第一位置相对应的中间位置,移动直至与附接板件在坐置部中的锁定位置相对应的最终位置。
[0035]
在缩回位置中,齿部是非常靠近于第一壁的,例如,齿部是与所述壁基本上齐平的,以便不会妨碍附接板件自由地进入坐置部中(或附接板件自由离开)。自然地,在该缩回位置中,齿部也可以位于坐置部的外部。
[0036]
在中间位置中,齿部朝向坐置部的内部进一步移动,使得附接板件不能沿着倾斜于坐置部的底部的方向离开坐置部。
[0037]
在该位置中,齿部也可以触碰附接板件,而不会在附接板件上施加显著的压力,以便允许附接板件沿着纵向方向滑动(尽管是受限的)。
[0038]
在最终位置中,齿部朝向坐置部的内部更进一步地移动,以抵接附接板件并将附接板件张紧成抵靠第二壁和/或抵靠坐置部的底部,以便将附接板件和坐置部的相对滑动。
[003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装置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以适合的方式成形成使齿部至少从缩回位置移动至中间位置。该运动当保持装置从第二位置被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发生。
[0040]
优选地,致动器安装成具有相对于本体移动的能力,并且致动器是与齿部接触的。
[0041]
优选地,致动器安装在本体的内部。
[0042]
优选地,致动器可以沿着基本上平行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以平移的方式移动。
[0043]
以此方式,当致动器例如沿着纵向方向移动时,致动器的轮廓的特定形状决定齿部的由此引起的移动,例如齿部的沿着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的移动。
[004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装置被朝向第一位置弹性地迫压。
[0045]
特别地,优选的是,致动器被弹簧迫压以使保持装置朝向第一位置移动。
[0046]
优选地,在致动器上形成有凹部,凹部用于在保持装置被移动到第二位置中时对齿部进行接纳。
[004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保持装置包括释放元件,该释放元件能够在与保持装置的第二位置相对应的、该释放元件将齿部锁定在齿部的缩回位置中的位置与对应于保持装置的第一位置的、该释放元件允许齿部朝向中间位置移动的位置之间移动。
[0048]
以此方式,保持装置可以保持在第二位置中,从而克服趋于将保持装置行进到第一位置中的弹性作用。
[0049]
优选地,当保持装置在第二位置中时,释放元件从坐置部的底部突出,以抵接齿部。
[0050]
优选地,当保持装置在第一位置中时,释放元件被朝向坐置部的底部推动,更优选地,释放元件是与坐置部的底部基本上齐平的。
[0051]
以此方式,保持装置可以简单地通过将释放元件朝向坐置部的底部推动而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0052]
该动作可以当视频/摄影设备被插入到坐置部中时由相同的视频/摄影设备有利地执行,使得实际上,设备插入到坐置部中自动地启动保持装置,该保持装置通过移动到第一位置中而将附接板件保持在坐置部内。
[005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释放元件被朝向齿部的锁定位置弹性地迫压。以此方式,当附接板件从坐置部被取出时,释放元件自动地返回至释放元件的齿部锁定位置,从而将保持装置保持在第二位置中。
[0054]
释放元件被优选地成形为按钮。
[005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锁定装置包括销,该销是与保持装置相关联的,以使保持装置从第二位置朝向坐置部的内部移动,以便将附接板件锁定就位。
[0056]
优选地,销能够相对于头部的本体移动。
[0057]
更优选地,销能够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纵向方向的方向移动,以及更优选地,销能够沿着与齿部从坐置部移动以及朝向坐置部移动的方向基本上对准的方向移动。
[0058]
优选地,销安装在支撑头部的第一区域上。
[0059]
优选地,销的移动是由控制构件控制的。
[006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销在相对于齿部相反的侧部上抵接致动器。
[0061]
以此方式,销朝向坐置部的内部的移动决定致动器和齿部两者的相似移动,使得齿部抵接附接板件并将附接板件锁定在坐置部中。
[0062]
优选地,销是带螺纹的,并且销可以通过使控制构件旋转而在本体的第二区域内移动。
[006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控制构件是旋钮。
[006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安全装置的解锁元件能够朝向解锁位置移动,在解锁位置中,解锁元件引起保持装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
[0065]
优选地,解锁元件是由杆的端部部分形成的,该杆除了这个端部部分之外在本体的第二区域内延伸,相反地,所述端部部分从本体突出以允许用户对该解锁元件进行致动。
[0066]
优选地,安全装置的解锁元件可以沿着基本上平行于纵向方向的方向移动。
[006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安全装置的解锁元件定位在本体的后侧部,其中,后侧部被限定为当头部在使用中时头部的面向用户的侧部。
[0068]
以此方式,安全装置的解锁可以由用户简单且快速地执行。
[0069]
优选地,当从后侧部观察支撑头部的本体时,第一区域在本体的右侧部上,而第二区域在左侧部上。
[0070]
以此方式,用户优选地用他们的左手来操作安全装置的解锁元件,而所述用户可以用右手来舒适地握持视频/摄影设备。
[0071]
该构型对于设计成优选地用右手抓握的所有视频/摄影设备是特别有用的。以此方式,视频/摄影设备的释放通过使用左手在锁定元件上进行作用来执行,而右手可以保持稳固地握持该设备。
[007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安全装置还包括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将杆连接至致动器,使得通过将解锁元件朝向解锁位置移动,致动器被移动以使保持装置行进到第二位置中。
附图说明
[0073]
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将根据参照附图通过非限制性的示例对所示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0074]-图1是根据本发明制成的用于视频/摄影设备的附接系统的前侧俯视立体图,其示出了被示出为处于第一位置中的支撑头部,在第一位置中,支撑头部保持接合视频/摄影设备的附接板件,
[0075]-图2是处于第二位置中的图1的支撑头部的一部分的后侧俯视立体图,在第二位置中,支撑头部未联接至附接板件,
[0076]-图3是图2的支撑头部的所述部分的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0077]-图4是支撑头部的所述部分的仰视图,其中,一些部件被去除,以更好地突显支撑头部的一些操作机构,
[0078]-图5是图4的支撑头部的所述部分的仰视图,其中,一些另外的部件被去除,
[0079]-图6是图2的支撑头部的细节的立体图,
[0080]-图7是处于图1中所示的第一位置中但不具有附接板件的图2的支撑头部的所述部分的后侧俯视立体图,
[0081]-图8是类似于图4的视图,其中,支撑头部被示出处于图7的第一位置中,
[0082]-图9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其中,支撑头部被示出处于图7的第一位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83]
参照附图,附图标记1总体上表示在本身是常规的且未在附图中示出的视频/摄影设备与根据本发明制成的支撑头部3之间的附接系统。
[0084]
附接系统1包括附接板件4,该附接板件4可以以可移除的方式固定至视频/摄影设备的基部。附接板件4包括具有大致矩形且基本上平坦的形状的中央本体5,该中央本体5主要沿着纵向轴线x延伸。中央本体5是由第一侧翼部(flank)和第二侧翼部在纵向上界定的,该第一侧翼部和第二侧翼部分别是由6和7标记的,并从相反的侧部突出至限定在中央本体5上的表面8,该表面8是供该设备搁置的。
[0085]
第一侧翼部6可以具有悬臂轮廓,第一侧翼部6具有基本上平行于表面8延伸的唇缘9,处于降低位置并且远离中央本体5。
[0086]
第二侧翼部7可以具有从表面8延伸(diverge)的倾斜的平面轮廓。
[0087]
在附接板件4的中央本体5的中间部分中还形成有纵向槽10,连接销11以滑动的方式接合在该纵向槽10中,并且能够根据工业中本身已知的实施方法而与设置在该设备的基部处的对应的坐置部接合。
[0088]
支撑头部3包括本体2,该本体2又被分为下部本体2a和上部本体2b,下部本体2a和上部本体2b是通过合适的固定螺钉而彼此成一体的。
[0089]
为了更加清楚,在图2以及之后的附图中,支撑头部3被示为仅示出支撑头部3的上部本体2b。
[0090]
在本体2上指定(identify)有前侧部12、前侧部12、第一侧翼部14和第二侧翼部15,该前侧部12被限定为视频/摄影设备的镜头意在面向的侧部,后侧部13是与前侧部12相反的并用于在使用头部3时面向操作者,第一侧翼部14和第二侧翼部15是在前侧部12与后
侧部13之间横向地延伸。
[0091]
在本体2上、特别是在上部本体2b的顶部上形成有坐置部20,该坐置部20设计成以接合的方式对附接板件4进行容置,并且附接板件4具有沿着纵向方向x滑动的能力。
[0092]
出于该目的,坐置部20包括底部22,该底部22形成附接板件4的支撑表面,该底部22是在相反的纵向端部处敞开的,并且该底部22是在基本上平行于纵向方向x的第一壁23与第二壁24之间凹陷的,第一壁23和第二壁24在横向上界定出用于对附接板件4进行接纳和引导的坐置部20。
[0093]
坐置部20将本体2分成第一区域21a和第二区域21b,第一区域21a和第二区域21b相对于坐置部20在相反的侧部上延伸,并且分别由第一侧翼部14和第二侧翼部15界定。
[0094]
从后侧部13观察,第一区域21a位于坐置部20的右侧,而第二区域21b位于坐置部20的左侧(参见图3和图7)。
[0095]
为防止板件4从坐置部20的纵向端部离开,设置有合适的端部止挡件,该端部止挡件包括例如从底部22竖立的突出部25,该突出部25能够抵接附接板件4的纵向边缘。应当注意的是,以此方式,当附接板件4联接至头部3时,突出部25保持被隐藏而不可见。
[0096]
第一壁23具有基本上垂直于底部22的轮廓。
[0097]
第二壁24包括一对附加部(appendage)24a,该附加部24a具有相对于底部22倾斜的轮廓,该附加部24a与底部22形成锐角,以便与附接板件4的第二侧翼部7的行进方向(course)匹配。
[0098]
支撑头部3还包括保持装置28,该保持装置28设计成将附接板件4保持在坐置部20中,以便具有沿着纵向方向x滑动的受限能力。
[0099]
特别地,保持装置28包括齿部30,该齿部30安装在形成于第一壁23中的开口29处。齿部30可以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纵向轴线x的方向y以基本上平行于底部22的方式平移移动。以此方式,齿部30可以以期望的程度伸出到坐置部20中,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
[0100]
实际上,保持装置28能够在图1和图7至图9中所示的第一位置与图2至图6中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位置中,齿部30延伸在坐置部20内以对附接板件4进行保持,在第二位置中,齿部30稍微延伸在坐置部20内(在任何情况下相比于在第一位置中而言都以更小程度延伸)或者齿部30在坐置部20之外,使得附接板件4沿着插入方向z自由进入坐置部20或从坐置部20离开,该插入方向z基本上垂直于纵向方向x和坐置部20的底部22。
[0101]
齿部30是从基部30a竖立的,该基部30a在底部22下面安装成具有在本体2中滑动的能力,并且该齿部30包括壁31,该壁31具有朝向坐置部20的内部突出的倾斜轮廓,该壁31与坐置部20的底部22形成锐角,该壁31是与附加部24a基本上镜像的。
[0102]
齿部30可以在缩回位置、中间位置与最终位置之间沿着方向y移动,在缩回位置中,齿部30是与第一壁23基本上齐平的(参见图2),在中间位置中,齿部30是以第一程度进入坐置部20中的(参见图7),在最终位置中,齿部是以比第一程度更大的第二程度进入坐置部20中的。
[0103]
在缩回位置中,齿部30不妨碍附接板件4沿着插入方向z插入在坐置部20中或附接板件4沿着插入方向z从坐置部20离开,并且齿部30限定保持装置28的第二位置。
[0104]
在中间位置中,齿部30进入坐置部20到防止附接板件4沿着插入方向z从坐置部20离开的程度。实际上,这种运动是通过齿部30的倾斜壁31抵接第一侧翼部6的唇缘9来防止
的。以此方式,当齿部30在中间位置中时,附接板件4可以仅沿着纵向方向x平移有限的程度,从而限定保持装置28的第一位置。
[0105]
齿部30朝向坐置部20的中央部的进一步移动导致最终的位置,在最终的位置中,齿部30将附接板件推动成抵靠第二壁24和底部22,从而限定附接板件4的在坐置部20中的锁定位置。
[0106]
保持装置28还包括致动器32,该致动器32合适地成形成用于使齿部30从缩回位置移动至中间位置。
[0107]
致动器32在致动器32的第一端部32a与致动器32的纵向相反的第二端部32b之间沿着基本上平行于纵向方向x的方向延伸。
[0108]
致动器32安装在本体2的第一区域21a中并且具有用于沿着其纵向方向进行受限平移的能力。
[0109]
致动器32在与坐置部20相反的侧部上抵接齿部30,而在本体2与基部30a之间进行作用的弹簧33迫压齿部30抵靠致动器32的侧边缘34,以确保齿部30与致动器32的侧边缘34互相接触。
[0110]
以此方式,齿部30的沿着方向y的移动可以通过对致动器32的侧边缘34的轮廓进行合适地限定而有利地确定。
[0111]
出于此目的,在指定成抵接齿部30的侧边缘34的区域中,从第一端部32a起朝向第二端部32b限定出凹部35、朝向坐置部20倾斜的斜面36、平坦部分37、以及朝向坐置部20延伸的突出部38。
[0112]
平坦部分37大致平行于纵向轴线x并且比凹部35更靠近坐置部20,而斜面36延伸以将凹部35与平坦部分37连接。
[0113]
齿部30又具有与倾斜壁31相反的且面向致动器32的侧部39a,附加部39从该侧部39a延伸以抵接致动器32的侧边缘34。
[0114]
致动器的第一端部32a具有倾斜轮廓,例如以45
°
倾斜的轮廓,并且致动器的第一端部32a是通过肩状部35a而与凹部35分开的。
[0115]
弹簧40进行作用在第二端部32b上,弹簧40迫压致动器32沿其纵向方向在由第一端部32a限定的且在图9中由f指示的方向上移动。
[0116]
保持装置28还包括释放元件41,释放元件41大致成形为按钮,该释放元件41在坐置部20上定位在齿部30的前面,并且该释放元件41可以沿着垂直于底部22的方向在下述两个位置之间移动:释放元件41从底部22突出而抵靠齿部30的壁31,从而将齿部30锁定在齿部30的缩回位置(图2至图6)的位置;以及释放元件41相对于底部22齐平或降低,从而允许齿部30朝向齿部30的中间位置(图7至图9)并朝向齿部30的最终锁定位置移动的位置。
[0117]
释放元件41由弹簧42迫压以从底部22突出。
[0118]
头部3还包括锁定装置50,该锁定装置50设置成将板件4在坐置部20内锁定在期望的位置、以及将坐置部20内处于期望的位置中的板件4解锁。
[0119]
锁定装置50包括销51,该销51在上部本体2b的第一区域21a上安装成沿着方向y与齿部30基本上对准。
[0120]
销51以旋拧的方式接合在上部本体2b上,并且具有下述能力:沿着方向y相对于上部本体2b平移,以便抵接在齿部30的相反侧部上的致动器32并使致动器32和齿部30两者朝
向坐置部20的内侧移动。
[0121]
特别地,销51的移动决定齿部30从齿部30的中间位置至齿部30的最终位置的移动,在最终位置中,齿部30将板件4锁定成抵靠第二壁24和/或抵靠坐置部20的底部22。
[0122]
锁定装置50还包括控制构件52,控制构件52优选地成形为旋钮,控制构件52可以由用户操作以控制销51的旋拧或旋松。
[0123]
控制构件52固定至销51的与致动器32相反的端部,并且因此控制构件52定位于第一区域21a上,而从第一侧翼部14突出。
[0124]
支撑头部3还包括安全装置55,该安全装置55设计成防止保持装置28从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意外移动,在第一位置中,附接板件4被保持在坐置部20中,在第二位置中,附接板件4可以从坐置部20离开。
[0125]
安全装置55包括杆56,该杆56的主要部分在上部本体2b的第二区域21b内沿着基本上平行于纵向轴线x的方向延伸。
[0126]
而杆56的端部部分57从后侧部13突出,并且杆56的端部部分57形成用于将安全装置55解锁以允许由用户对安全装置55进行致动的元件。
[0127]
杆56能够沿着其纵向方向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中,端部部分57移动远离本体2的后侧部13,在解锁位置中,端部部分57朝向本体2的后侧部13移动。
[0128]
布置在本体2与杆56的和端部部分57相反的端部59之间的弹簧58将杆56推入锁定位置中。
[0129]
在杆56的中间区域中形成有坐置部60,该坐置部60是由相对于杆56的纵向方向以例如约45
°
的角度倾斜的引导壁61界定的。
[0130]
优选地,引导壁61基本上平行于致动器32的第一端部32a。
[0131]
安全装置55还包括在杆56的坐置部60与致动器32的第一端部32a之间延伸的传动装置62。特别地,传动装置62以传动装置62的相反端部63a和63b抵接引导壁61和致动器32的第一端部32a的倾斜轮廓。端部63a和63b的轮廓适当地倾斜成与和端部63a和63b相接触的引导壁61的轮廓和第一端部32a的轮廓相匹配。
[0132]
传动装置62基本上平行于方向y延伸,使得引导壁61相对于该方向与致动器32的第一端部32a基本上对准。
[0133]
附接系统1以下述的方式进行操作。
[0134]
在附接板件4与支撑头部3分开的构型中,保持装置28处于第二位置,如图2至图6中所示。
[0135]
在该位置中,齿部30处于齿部30的缩回位置中,齿部30是与第一壁23基本上齐平的,其中,齿部30的附加部39部分地接纳在致动器32的凹部35中。该致动器32朝向本体2的前侧部12移动,从而对弹簧40进行压缩。
[0136]
齿部30是通过释放元件41被保持在该位置中的,释放元件41从底部22突出而防止齿部30向坐置部20的内侧移动。
[0137]
为了将视频/摄影设备附接至支撑头部3,固定至设备的基部的附接板件4通过下述方式从顶部开始沿着插入方向z插入到坐置部20中:首先将第二侧翼部7插入到坐置部20中且在第二壁24的附加部24a下方,然后将第一侧翼部6插入在第一壁23附近,从而使附接板件4的基部与底部22接触。
[0138]
以此方式,附接板件对释放元件41进行按压并对抗弹簧42的作用而使释放元件41移动至底部22的水平高度(level),从而将齿部30解锁。
[0139]
然后,该齿部30通过致动器32的移动从缩回位置移动至中间位置,该致动器32由于弹簧40的作用而朝向本体2的后侧部13移动,从而克服弹簧33的作用。
[0140]
特别地,齿部30沿着方向y的移动是由于下述事实而引起的:附加部39经由倾斜的斜面36而从与凹部35的接触行进成与最靠近坐置部20的平坦部分37接触。
[0141]
致动器32的移动还决定传动装置62朝向本体2的第二侧翼部15的移动,而杆56通过弹簧58而朝向本体2的后侧部13移动。
[0142]
致动器32的移动是受齿部的附加部39抵靠形成在致动器32的侧边缘34上的突出部38限制的。
[0143]
因此,齿部30处于中间位置并且保持装置28处于第一位置。附接板件4不会沿着插入方向z从坐置部20离开,但是附接板件4可以容易地沿着纵向方向x被移动以被带到允许系统的正确平衡的位置中。然而,该移动是受突出部25限制的,作为端部止动元件的该突出部25防止附接板件4从坐置部20的纵向端部离开。
[0144]
当在坐置部20中找到附接板件4的正确位置时,销51通过对控制构件52进行作用而被拧紧,从而将齿部30移动到齿部30的最终位置,在最终位置中,齿部30将附接板件4锁定成抵靠第二壁24或抵靠底部22。
[0145]
为了将附接板件4解锁,通过使控制构件52沿相反方向旋转,足以使销51松开。然而,附接板件还不能从坐置部20离开,这是因为:齿部30朝向缩回位置的移动因齿部30的附加部39与致动器32的平坦部分37的接触而被阻止。
[0146]
为了使附接板件4与支撑头部3脱离接合,需要将杆56的端部部分57按压成抵靠本体的后侧部13,从而克服弹簧58的作用。
[0147]
由于传动装置62的端部63a和63b、引导壁61和致动器32的第一端部32a的一致构型(conformation),杆56朝向本体2的前侧部12的移动决定传动装置62沿着y方向朝向第一侧翼部14的移动、以及致动器32朝向本体2的前侧部12对抗弹簧40作用而进行的随后移动。
[0148]
由于致动器32的移动,齿部30的附加部39位于凹部35处,并且,齿部30的附加部39由于弹簧33的作用而被推入凹部35内,从而确定齿部30移动到齿部30的缩回位置中。
[0149]
致动器32的移动是还受肩状部35a抵靠齿部30的附加部39限制的。
[0150]
因此,附接板件4可以沿着插入方向z被方便地从坐置部20中取出,使得释放元件41通过弹簧42推动而可以从底部22突出并将齿部30锁定在缩回位置中。
[0151]
应当注意的是,解锁元件的致动、即杆56的端部部分57的压力可以由用户用他们的左手执行,而所述用户可以在任何情况下用右手保持握持视频/摄影设备,从而防止所述设备在从支撑头部3释放后发生可能的意外跌落。
[0152]
因此,本发明解决了以上参照现有技术描述的缺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