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压高速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83324发布日期:2021-04-30 13:0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压高速排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压高速排气阀。



背景技术:

排气阀主要用于排出管道中的气体及在管道形成负压时补入气体,保护管网安全。现有排气阀大多存在闭合压差,即当管道压力较大时在排气口形成较大压差,从而导致浮体上升关闭主排气口,管道内气体不能排除干净,存在爆管影响正常供水、造成流量计计量不准确等隐患。还有一种全压排气阀,但其存在外置旁通管路,一旦旁通管路损坏即会失去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压高速排气阀,实现了在管道充水全过程既能大量排气又能持续微量排气,并且无需配置旁通控制管路。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压高速排气阀,包括:

阀体;

阀盖,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阀盖与所述阀体形成第一腔室,所述阀盖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排气口;

压盖,与所述阀盖连接,所述压盖与所述阀盖形成第二腔室,所述压盖内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压盖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排气口;

切换组件,包括空心杆、密封板和膜片,所述密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并用于封堵所述第一排气口,所述膜片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并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为上腔室以及与外界连通的下腔室,所述空心杆滑动设置于所述阀盖上,所述空心杆的一端与所述密封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膜片连接,所述空心杆伸入所述第一腔室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上腔室连通的第三排气口;

触发组件,包括相连接的浮体和触发杆,所述浮体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触发杆活动贯穿所述空心杆,并与所述导向套滑动连接,所述浮体能够上浮至封堵所述第三排气口,并带动所述触发杆在所述导向套内滑动,以导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第二排气口。

作为本发明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套上设置有第一通道、中心孔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上腔室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中心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所述中心孔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触发杆活动贯穿所述中心孔,所述触发杆上设置有导通槽,所述触发杆在所述中心孔中滑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导通槽能够导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以导通所述上腔室和所述第二排气口。

作为本发明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轴向孔和第一径向孔,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二径向孔和第二轴向孔,所述第一轴向孔与所述上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径向孔和所述第二径向孔位置相对地开设于所述中心孔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轴向孔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的优选方案,所述阀盖设置有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与外界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的优选方案,所述空心杆上设置有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膜片夹设于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的优选方案,所述密封板朝向所述第一排气口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橡胶圈。

作为本发明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的优选方案,所述浮体上设置有封堵部,所述封堵部与所述第三排气口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的优选方案,所述阀体内设置有支架,所述浮体能够与所述支架贴靠。

作为本发明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的优选方案,所述阀体上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入口与所述第一腔室之间设置有过滤罩。

作为本发明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的优选方案,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排水口和堵头,所述堵头用于封堵所述排水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全压高速排气阀,在管道充水阶段,密封板与第一排气口处于脱离状态,浮体因自身重力下沉至与第三排气口脱离,管道内的气体被水挤入第一腔室中,大部分气体由第一排气口排出,少部分气体经由第三排气口进入上腔室,由于导向套与触发杆间隙配合,仅有微量气体从上腔室溢出,随着上腔室的气体变多,膜片在上腔室内气体的气压作用下带动空心杆向下滑动,以使密封板保持打开第一排气口的状态,保证管道充水阶段大量气体经由第一排气口排出,避免爆管影响正常供水、流量计失准等情况;当管道内的气体排尽后,管道内的水逐渐进入第一腔室中,浮体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封堵第三排气口,并带动触发杆在导向套内滑动,以导通上腔室和第二排气口,上腔室的气体经由第二排气口排出,施加在膜片上的气压变小,同时,密封板在第一腔室内水的浮力作用下以及气体的气压作用下,向上移动至封堵第一排气口,并通过空心杆推动膜片将气体从上腔室经由第二排气口排出;随着水中气体逐渐析出,气体逐渐聚集于第一腔室的顶部,第一腔室内水的液位逐渐下降,当第一腔室内水的液位降至浮体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时,浮体下沉至与第三排气口脱离,第一腔室顶部的少许空气经由第三排气口进入上腔室并经由第二排气口排出,气体排出后,第一腔室内水的液位上升,浮体再次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封堵第三排气口,周而复始,直至管道内的多余气体排尽,实现了在管道充水全过程既能大量排气又能持续微量排气,并且无需配置旁通控制管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第一排气口和第三排气口均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第一排气口和第三排气口均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全压高速排气阀(第一排气口关闭且第三排气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全压高速排气阀中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阀体;2-阀盖;3-压盖;4-切换组件;5-触发组件;

11-支架;12-入口;13-过滤罩;14-堵头;

21-第一腔室;22-第一排气口;23-第三腔室;

31-第二腔室;32-导向套;33-第二排气口;

311-上腔室;312-下腔室;

321-第一通道;3211-第一轴向孔;3212-第一径向孔;322-中心孔;323-第

二通道;3231-第二径向孔;3232-第二轴向孔;

41-空心杆;411-第三排气口;412-密封圈;42-密封板;421-环形橡胶圈;

43-膜片;44-上压板;45-下压板;46-锁紧螺母;47-安装座;

51-浮体;511-封堵部;52-触发杆;521-导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压高速排气阀,该全压高速排气阀包括阀体1、阀盖2、压盖3、切换组件4和触发组件5。其中,阀盖2与阀体1连接,阀盖2与阀体1形成第一腔室21,阀盖2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一排气口22。压盖3与阀盖2连接,压盖3与阀盖2形成第二腔室31,压盖3内设置有导向套32,压盖3上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第二排气口33。切换组件4包括空心杆41、密封板42和膜片43,密封板42设置于第一腔室21内,并用于封堵第一排气口22,膜片43设置于第二腔室31内,并将第二腔室31分隔为上腔室311以及与外界连通的下腔室312,空心杆41滑动设置于阀盖2上,空心杆41的一端与密封板42连接,另一端与膜片43连接,空心杆41伸入第一腔室21的端部设置有与上腔室311连通的第三排气口411。触发组件5包括相连接的浮体51和触发杆52,浮体51设置于第一腔室21内,触发杆52活动贯穿空心杆41,并与导向套32滑动连接,浮体51能够上浮至封堵第三排气口411,并带动触发杆52在导向套32内滑动,以导通上腔室311和第二排气口33。

如图1所示,在管道充水阶段,密封板42与第一排气口22处于脱离状态,浮体51因自身重力下沉至与第三排气口411脱离,管道内的气体被水挤入第一腔室21中,大部分气体由第一排气口22排出,少部分气体经由第三排气口411进入上腔室311,由于导向套32与触发杆52间隙配合,仅有微量气体从上腔室311溢出,随着上腔室311的气体变多,膜片43在上腔室311内气体的气压作用下带动空心杆41向下滑动,以使密封板42保持打开第一排气口22的状态,保证管道充水阶段大量气体经由第一排气口22排出,避免爆管影响正常供水、流量计失准等情况。

如图2所示,当管道内的气体排尽后,管道内的水逐渐进入第一腔室21中,浮体51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封堵第三排气口411,并带动触发杆52在导向套32内滑动,以导通上腔室311和第二排气口33,上腔室311的气体经由第二排气口33排出,施加在膜片43上的气压变小,同时,密封板42在第一腔室21内水的浮力作用下以及气体的气压作用下,向上移动至封堵第一排气口22,并通过空心杆41推动膜片43将气体从上腔室311经由第二排气口33排出。

如图3所示,随着水中气体逐渐析出,气体逐渐聚集于第一腔室21的顶部,第一腔室21内水的液位逐渐下降,当第一腔室21内水的液位降至浮体51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时,浮体51下沉至与第三排气口411脱离,第一腔室21顶部的少许空气经由第三排气口411进入上腔室311并经由第二排气口33排出,气体排出后,第一腔室21内水的液位上升,浮体51再次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封堵第三排气口411,周而复始,直至管道内的多余气体排尽,实现了在管道充水全过程既能大量排气又能持续微量排气,并且无需配置旁通控制管路。

为方便选择性地导通上腔室311和第二排气口33,可选地,导向套32上设置有第一通道321、中心孔322和第二通道323,第一通道321的一端与上腔室311连通,第一通道321的另一端与中心孔322连通,第二通道323的一端与中心孔322连通,第二通道323的另一端与第二排气口33连通,触发杆52活动贯穿中心孔322,触发杆52上设置有导通槽521,触发杆52在中心孔322中滑动至预设位置时,导通槽521能够导通第一通道321和第二通道323,以导通上腔室311和第二排气口33。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加工,如图4所示,第一通道3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轴向孔3211和第一径向孔3212,第二通道323包括相连通的第二径向孔3231和第二轴向孔3232,第一轴向孔3211与上腔室311连通,第一径向孔3212和第二径向孔3231位置相对地开设于中心孔322的侧壁上,第二轴向孔3232与第二排气口33连通。第一轴向孔3211和第二轴向孔3232沿导向套32的轴向开设,第一径向孔3212和第二径向孔3231沿导向套32的径向开设。为方便缓冲气流,可选地,阀盖2设置有第三腔室23,第一排气口22连通第一腔室21和第三腔室23,第三腔室23与外界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空心杆41上设置有上压板44和下压板45,膜片43夹设于上压板44与下压板45之间。通过上压板44与下压板45压紧膜片43,避免膜片43上下运动时破损。在本实施例中,上压板44的面积大于密封板42的面积,当上压板44上方的空气压强与密封板42下方的空气压强一致时,由于上压板44的面积大于密封板42的面积,上压板44受到的空气压力大于密封板42受到的空气压力,进而带动空心杆41向下滑动,以使密封板42保持打开第一排气口22的状态。空心杆41上设置有锁紧螺母46,用于锁紧上压板44。为保证密封板42的密封性能,可选地,密封板42朝向第一排气口22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橡胶圈421。

在本实施例中,浮体51上设置有封堵部511,封堵部511与第三排气口41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12。浮体51呈长腰型球体状,方便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当浮体51上浮时,通过封堵部511与第三排气口411处的密封圈412贴靠,对第三排气口411进行封堵。空心杆41上设置有安装座47,密封圈412安装于安装座47上。为方便支撑浮体51,可选地,阀体1内设置有支架11,浮体51能够与支架11贴靠。

在本实施例中,阀体1上设置有入口12,入口12与第一腔室21连通,入口12与第一腔室21之间设置有过滤罩13。气体或水通过阀体1的入口12通入第一腔室21内,通过过滤罩13滤掉杂质,避免杂质堵塞或损坏阀体1的内部结构。为方便检测或泄压,可选地,阀体1上设置有排水口和堵头14,堵头14用于封堵排水口。

本实施例提供的全压高速排气阀,工作流程大致如下:如图1所示,在管道充水阶段,密封板42与第一排气口22处于脱离状态,浮体51因自身重力下沉至与第三排气口411脱离,管道内的气体被水挤入第一腔室21中,大部分气体由第一排气口22排出,少部分气体经由第三排气口411进入上腔室311,由于导向套32与触发杆52间隙配合,仅有微量气体从上腔室311溢出,随着上腔室311的气体变多,膜片43在上腔室311内气体的气压作用下带动空心杆41向下滑动,以使密封板42保持打开第一排气口22的状态,保证管道充水阶段大量气体经由第一排气口22排出,避免爆管影响正常供水、流量计失准等情况。如图2所示,当管道内的气体排尽后,管道内的水逐渐进入第一腔室21中,浮体51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封堵第三排气口411,并带动触发杆52在导向套32内滑动,以导通上腔室311和第二排气口33,上腔室311的气体经由第二排气口33排出,施加在膜片43上的气压变小,同时,密封板42在第一腔室21内水的浮力作用下以及气体的气压作用下,向上移动至封堵第一排气口22,并通过空心杆41推动膜片43将气体从上腔室311经由第二排气口33排出。如图3所示,随着水中气体逐渐析出,气体逐渐聚集于第一腔室21的顶部,第一腔室21内水的液位逐渐下降,当第一腔室21内水的液位降至浮体51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时,浮体51下沉至与第三排气口411脱离,第一腔室21顶部的少许空气经由第三排气口411进入上腔室311并经由第二排气口33排出,气体排出后,第一腔室21内水的液位上升,浮体51再次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封堵第三排气口411,周而复始,直至管道内的多余气体排尽,实现了在管道充水全过程既能大量排气又能持续微量排气,并且无需配置旁通控制管路。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