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9150发布日期:2021-08-27 13:3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旋转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设置于油路的阀的旋转阻尼器。



背景技术:

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设置于油路的阀的旋转阻尼器。该旋转阻尼器具备:填充有油的油室、位于上述油室的翼板、形成于上述翼板并作为上述油路发挥功能的槽、边与上述翼板的端面接触边移动的上述阀的阀芯、以及对上述阀芯赋予弹力而在没有上述油的流动时使上述阀芯与上述翼板的一个面接触的弹性体。上述阀芯在从一个方向接受上述油的压力时与上述翼板的一个面接触,在从相反方向接受上述油的压力时与上述翼板的一个面分离。该旋转阻尼器通过对阀芯赋予弹性体的弹力来提高阀的响应性。然而,该旋转阻尼器构成为使形成于翼板的槽作为油路发挥功能,通过堵塞槽的阀芯从相反方向接受油的压力,而与翼板的一个面分离。弹性体在阀芯与翼板的一个面分离时变形,但弹性体的变形存在限度,因此在阀芯与翼板的一个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较窄。因此,通过槽的油的流量被较窄的间隙限制。因此,在该旋转阻尼器中,无法充分降低在阀芯从相反方向接受油的压力时作用于翼板的油的阻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2074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高阀的响应性以及充分降低在阀芯从相反方向接受油的压力时作用于翼板的油的阻力。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阻尼器,其具有设置于第一油路的第一阀,上述旋转阻尼器具备:油室,其填充有油;翼板,其位于上述油室;槽,其形成于上述翼板,并作为上述第一阀的阀体发挥功能;上述第一阀的阀芯,其边与上述槽的底面接触边移动;以及弹性体,其对上述阀芯赋予弹力而在没有上述油的流动时使上述阀芯与上述油室的壁面接触,上述槽的底面为斜面,由此,在从一个方向接受上述油的压力时与上述油室的壁面接触的上述阀芯在从相反方向接受上述油的压力时,与上述油室的壁面分离。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具备对阀芯赋予弹力,而在没有油的流动时使阀芯与油室的壁面接触的弹性体,因此对阀芯始终赋予弹性体的弹力。因此,能够提高第一阀的响应性。另外,形成于翼板的槽作为第一阀的阀体发挥功能,第一阀的阀芯边与斜面的槽的底面接触边移动,因此不会产生使在阀芯从相反方向接受油的压力时通过第一油路的油的流量减少的障碍。因此,能够充分降低在阀芯从相反方向接受油的压力时作用于翼板的油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采用的阀芯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中采用的阀芯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中采用的弹性体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对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阀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阀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二阀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用于对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二阀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转子;3…构成壳体的周壁;4…构成壳体的底壁;5…盖;6…翼板;7…油室;8…隔壁;9…第一室;10…第二室;11…第一油路;12…第一阀;13…油室的壁面;14…形成于翼板的槽;15…阀芯;16…槽的侧面;17…槽的底面;18…翼板的一个面;19…形成于阀芯的槽;20…阀芯的第一角部;21…阀芯的第一侧面;22…阀芯的第二侧面;23…阀芯的第一底面;24…第一狭缝;25…阀芯的第二底面;26…第二狭缝;27…阀芯的第二角部;28…阀芯的第三侧面;29…弹性体;30…弹性体的第一部分;31…第二油路;32…第二阀;33…阀座;34…弹性体的第二部分;35…构成弹性体的第一部分的具有圆弧状的剖面的部分;36…构成弹性体的第一部分的平板状的部分;37…翼板的另一个面;38…形成于转子的第一槽;39…形成于转子的第二槽;40…形成于转子的第三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首先,参照附图,对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具备壳体1以及转子2。在实施例中采用的壳体1具有圆筒形的周壁3。如图2所示,周壁3的一端被与周壁3一体成型的底壁4堵塞。如图2所示,周壁3的另一端被盖5堵塞。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转子2被收容在壳体1中,并被壳体1以及盖5支承。如图3所示,转子2具有翼板6。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具备油室7。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油室7被与周壁3以及底壁4一体成型的隔壁8分隔。在油室7填充有油。如图1所示,翼板6位于油室7。如图1所示,油室7被划分成隔着翼板6相邻的两个室(以下,称为第一室9以及第二室10)。

如图1所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具备设置于第一油路11的第一阀12。如图1以及图8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油路11是形成在翼板6与油室7的壁面13(即,周壁3的内周面)之间的油的通路。如图1、图7以及图8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阀12构成为具有作为第一阀12的阀体发挥功能的槽14以及阀芯15。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槽14形成于翼板6。如图1、图7以及图8所示,槽14的剖面呈l字形。如图8所示,槽14的侧面16具有防止阀芯15脱落的功能。如图3所示,槽14的底面17为斜面。更详细而言,如图7以及图8所示,槽14的底面17是以底面17的一端(即,翼板6的一个面18与槽14的底面17交叉的部位)与油室7的壁面13的间隔最窄,且底面17的另一端(即,槽14的侧面16与槽14的底面17交叉的部位)与油室7的壁面13的间隔最宽的方式倾斜的面。

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阀芯15具有能够边与槽14的底面17接触边移动的形状。阀芯15的形状优选为三棱柱状。根据三棱柱的阀芯15,在油通过第一油路11时,油沿着油室7的壁面13流动,因此阀芯15的运动稳定,从而能够良好地控制阀芯15。另外,根据三棱柱的阀芯15,由于阀芯15不旋转,因此能够在阀芯15形成作为孔眼发挥功能的槽、用于使阀芯15的第一底面变形的第一狭缝以及用于使阀芯15的第二底面变形的第二狭缝。此外,也可以在阀芯15形成由小孔构成的孔眼来代替槽。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阀芯15具有作为孔眼发挥功能的槽19。槽19形成于在阀芯15从一个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接受油的压力时与油室7的壁面13接触的阀芯15的角部(以下,称为第一角部20)。第一角部20是阀芯15的两个侧面(即,第一侧面21以及第二侧面22)相交而成的角部。

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阀芯15具有用于使阀芯15的第一底面23变形的第一狭缝24以及用于使阀芯15的第二底面25变形的第二狭缝26。第一狭缝24以及第二狭缝26不与油室7的壁面13接触,并且形成于从一个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接受油的压力的角部(以下,称为第二角部27)。第二角部27是阀芯15的两个侧面(即,第二侧面22以及第三侧面28)相交而成的角部。

如图1所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具备弹性体29。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弹性体29是具有对第一阀12的阀芯15赋予弹力的部分(以下,称为第一部30)以及接受第二油路31中的油的压力而朝向第二阀32的阀座33变形的部分(以下,称为第二部分34)的弹簧。

如图6所示,第一部分30由具有圆弧状的剖面的部分35以及从该部分35延伸的平板状的部分36构成,而对阀芯15始终赋予弹力(复原力)。因此,在没有油的流动时,阀芯15(即,第一角部20)通过第一部分30的弹力与油室7的壁面13接触。第一部分30是经由阀芯15被施加油的压力而变形,即如图8所示,平板状的部分36挠曲而蓄积弹性能量,并通过释放该能量而使阀芯15返回到原来的位置的弹性体29的一部分。如图6所示,第二部分34是与第一部分30的平板状的部分36相交的平板状的部分且是弹性体29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具备设置于第二油路31的第二阀32。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二油路31是供油在翼板6的一个面18侧(即,第一室9)与翼板6的另一个面37侧(即,第二室10)之间流通的油的通路。如图3所示,第二油路31形成于转子2,并构成为具有在翼板6的一个面18侧开口并从该开口部向翼板6的另一个面37侧延伸的第一槽38、在翼板6的另一个面37侧开口并从该开口部向翼板6的一个面18侧延伸的第二槽39、以及连接第一槽38与第二槽39的第三槽40。

在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二阀32具有使通过第二油路31的油的流量与油的压力相对应地变化的功能。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第二阀32使插入第二槽39的弹性体29的第二部分34作为阀芯发挥功能,使形成于第二槽39与第三槽40的连接部的凹陷作为阀座33发挥功能。

接下来,对第一阀12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转子2的旋转开始前,即在没有油的流动时,弹性体29的第一部分30的弹力被赋予于阀芯15,由此如图7所示,阀芯15处于第三侧面28与槽14的底面17接触,第一角部20与油室7的壁面13接触的状态。

在转子2正转时,阀芯15从一个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接受油的压力。如图7所示,此时,阀芯15的第三侧面28与槽14的底面17接触,阀芯15的第一角部20与油室7的壁面13接触,因此第一油路11的大部分被阀芯15封堵。因此,油流过由形成于阀芯15的第一角部20的槽19与油室7的壁面13构成的孔眼。由此,第二室10的油的压力变高,从而作用于翼板6的油的阻力变大,因此转子2的旋转速度减低。

通常,在使用温度为高温(70~90℃)的情况下,油的粘度降低,因此作用于翼板6的油的阻力变小。另外,在使用温度为低温(-40~-20℃)的情况下,油的粘度上升,因此作用于翼板6的油的阻力变大。但是,在实施例中采用的阀芯15由树脂制成,在使用温度为高温(70~90℃)的情况下,阀芯15膨胀并软化。此时,对阀芯15的第一狭缝24以及第二狭缝26施加油的压力,由此如图5所示,阀芯15的第一底面23向上(即,朝向盖5)变形为弓形,另外,阀芯15的第二底面25向下(即,朝向底壁4)变形为弓形。由此,盖5与阀芯15的间隙以及底壁4与阀芯15的间隙变窄。因此,根据在实施例中采用的阀芯15,即使油的粘度降低,作用于翼板6的油的阻力也不会变小。另一方面,在使用温度为低温(-40~-20℃)的情况下,阀芯15收缩并固化。此时,即使对阀芯15的第一狭缝24以及第二狭缝26施加油的压力,阀芯15的第一底面23以及第二底面25也不产生变形,从而盖5与阀芯15的间隙以及底壁4与阀芯15的间隙变宽。因此,根据在实施例中采用的阀芯15,即使油的粘度上升,作用于翼板6的油的阻力也不会变大。其结果,根据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即使在高温(70~90℃)或低温(-40~-20℃)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在常温(15~25℃)使用的情况大致相同的特性。

在转子2反转时,阀芯15从相反方向(在图1中为顺时针方向)接受油的压力。如图8所示,弹性体29的第一部分30经由阀芯15接受油的压力而变形,阀芯15边使第三侧面28与槽14的底面17接触边朝向槽14的侧面16移动。由于槽14的底面17为斜面,所以阀芯15的第一角部20通过阀芯15边与槽14的底面17接触边移动而与油室7的壁面13分离,从而能够增大第一油路11的开口面积。另外,由于阀芯15为三棱柱,所以阀芯15的第一侧面21能够以油沿着油室7的壁面13流动的方式引导油。由此,油流过不存在使油的流量减少的障碍的第一油路11,因此能够减小第一室9的油与第二室10的油的压力差。其结果,根据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能够充分降低在阀芯15从相反方向接受油的压力时作用于翼板6的油的阻力。

在转子2反转之后不久转子2进行正转时,阀芯15利用弹性体29的第一部分30的弹力边使第三侧面28与槽14的底面17接触边朝向槽14的一端立即移动,从而阀芯15的第一角部20与油室7的壁面13接触。因此,第一阀12的响应性非常良好。

接下来,对第二阀32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转子2正转时,第二室10的油进入第二油路31的第二槽39。此时,在转子2的旋转力(即,使转子旋转的力)较小的情况下,第二槽39中的油的压力与转子2的旋转力较大的情况相比较低,因此如图9所示,作为第二阀32的阀芯发挥功能的弹性体29的第二部分34即使接受油的压力(即,低的压力)也几乎不变形。弹性体29的第二部分34具有弹性,因此变形的程度与外力的大小相对应地变化。在该情况下,第二阀32的阀座33(即,在第二槽39与第三槽40的连接部形成的凹陷)敞开,因此油不被限制流量地通过第三槽40以及第一槽38并流入第一室9。另一方面,在转子2的旋转力较大的情况下,第二槽39中的油的压力与转子2的旋转力较小的情况相比较高,因此如图10所示,弹性体29的第二部分34接受油的压力(即,较高的压力),而以堵塞第二阀32的阀座33的方式朝向第二阀32的阀座33大幅变形。因此,通过第三槽40以及第一槽38流入第一室9的油的流量被限制。在第一阀12的情况下,即使转子2的旋转力变化,被第一阀12限制的油的流量也是恒定的,但在第二阀32的情况下,与第一阀12不同,被第二阀32限制的油的流量随着转子2的旋转力的变化而变化。其结果,根据实施例所涉及的旋转阻尼器,即使转子2的旋转力变化也能够将转子2的旋转速度维持为大致恒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