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元件的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3215发布日期:2021-07-20 17:1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管状元件的联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允许尤其用于机动车辆的管道或线路之间的密封流体连通的联接和联接装置的领域。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包括正确组装的指示器的流体连接配件。



背景技术:

在流体连接器领域中,希望具有快速连接的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具有正确组装的指示器,从而允许确认联接装置中的管道的正确组装。

联接装置通常包括限定形成用于接纳管的壳体的内部通道的大致圆柱形主体。壳体设置有用于将管的端部密封地固定到其上的装置,通常是诸如金属环和环形密封件类型的环形密封元件的紧固构件。紧固构件负责一旦插入就将管状元件保持在适当位置,而环形密封件布置成使得它在内部通道的壁和管状元件之间被压缩,以便确保它们之间的密封。

为了使密封装置能够可靠和有效地执行它们的功能,需要将管状元件的端部驱动到内部通道中,使其足以到达紧固构件和环形密封件。为此,通常简单地在内部通道中设置止挡件,当充分驱动时管的端部抵靠该止挡件。如果操作者检测到管状元件的端部已经到达止挡件,则负责联接的操作者知道管状元件的端部已经被充分地推入。然而,驱动管状元件所需的力不是线性的,并且当管状元件的端部穿过紧固构件和/或密封件时根据联接操作而增加。因此,操作者可能会误解推入力的这种突然增加,并将其解释为管状元件的端部到达止挡件。管状元件的端部因此将不能被充分地推入,导致管状元件泄漏和/或分离的风险。

为了弥补这个缺点,设想在内部通道中设置一元件,该元件声学地指示管状元件的端部进入内部通道的预定推入。fr3,065,050公开了这种具有声学连接指示器的联接装置。在该文献中,当管状元件插入时,环形声学指示器变形,在变形状态下产生声学信号。在ep1746349,jp2016-75308,jp2016-75309和jp2016-75387中也描述了声学指示器。

这种声学指示器具有缺点,特别是当管状元件由生产线中的操作者插入到联接装置中时。这样的任务经常在诸如工厂的嘈杂环境中执行,这可能阻止操作者听到声音信号。同样地,在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以及在任何情况下,操作者可能听不到指示正确组装的声音信号,这迫使他再次驱动管状元件或拆除连接并重新组装它,直到他听到该信号。这导致时间损失和操作者的额外疲劳。

fr3021089试图通过提供具有弹性销的声学指示器元件来解决这个问题,该弹性销被设置成抵靠管状元件的表面跳跃,以便在管状元件被充分推入的情况下简单地通过围绕其轴线枢转管状元件而发出声学信号。然而,尽管该装置允许操作者简单地通过枢转管状元件的端部来重复确认管状元件的正确组装,但是它仍然涉及检测声学信号,这在嘈杂的环境中需要特别的限制性注意。此外,有时不可能旋转管或配件。

jp2016-75308,jp2016-75309和jp2016-75387也描述了包括视觉指示器的联接装置。在这些文献中,当管状元件插入到主体中时,管状元件推动彩色可视指示器直到其到达止挡件。这里联接装置的主体是透明的,允许操作者看到彩色可视指示器,指示管状元件已经正确地组装。

然而,这种可视指示器需要能够从外部看到联接装置的主体的内部。因此,这种类型的装置不适用于联接装置已经连接到阴元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地覆盖联接装置的所述元件可能隐藏视觉指示器。因此,这种装置需要在将管状元件结合到阴元件中之前将管状元件连接到联接装置上这是一种限制。

ep1183480和ep2112416提出了包括观察开口的联接装置,该观察开口使得可以看到管状元件被正确地组装。然而,由于观察口位于管状元件的行程终点位置,当联接装置已经被阴元件覆盖时,这种装置可能难以使用。

从ep1559943和ep1154187中还已知包括正确组装的可视指示器的联接装置,其中插入管状元件从而在一元件的路径中推动该元件,例如显示环,该显示环通过变形产生在联接装置外部可见的指示器。以与前述相同的方式,这些设计需要将可视指示器布置在管状元件的行程末端位置处,当在插入管状元件之前将联接装置结合到阴元件中时,这是不实际的。

us2017/0321825公开了一种管状元件的联接装置,其包括正确组装管状元件的可视指示器,其中可视指示器包括布置在管状元件上的标记。因此,当预定标记不再可见时,操作者可以知道管状元件是否正确组装。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将可视指示器结合在管状元件中而不是结合在联接装置中,这妨碍了标准管状元件的使用,并且可能需要操作者精确地切割管状元件的端部,使得可视指示器布置在距离端部已知的距离处。

从ep0940620中还已知一种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包括压接套筒和布置在压接套筒上的至少一个指示器,该压接套筒旨在通过管状元件的插入而变形,当管状元件正确地配合到联接装置中时,指示器径向移动。这种类型的可视指示器具有仅在指示器所在的窗口处可见的缺点,这迫使操作者定向联接装置以便能够看见指示器。这种约束对于操作者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浪费时间并且增加操作者的疲劳。

ep2249072提出了一种联接装置,其包括正确组装管状元件的触觉指示器。在该文献中,内部通道设置有止挡件,管状元件抵靠该止挡件施加力直到该止挡件断裂,从而指示管状元件已被适当地推入。该装置的缺点是仅提供对管状元件的正确组装的触觉控制。这种类型的验证有时难以被操作者检测到,特别是如果他使用手套,并且当操作者处于显著疲劳的状态时更是如此。而且,操作者不可能事后检验正确的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的替代方案,其试图补救所有或一些上述缺点。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状元件的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包括管状元件的正确组装的视觉指示器,该视觉指示器易于实施和检验,并且即使当联接装置已经集成在阴元件中时也是可用的。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主题提出一种管状元件的联接装置,所述联接装置包括:

基本上圆柱形的中空本体,所述中空本体具有的壳体,所述壳体通向开口,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凹口;

筒,所述筒在第一位置被锁定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筒在所述第一位置从所述中空本体的开口突出,所述筒具有外壁和内壁,所述内壁限定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形成用于接纳所述管状元件的入口并且所述第二端设置有障碍物,所述筒进一步包括第一保持构件,所述第一保持构件由其外壁支撑并且被设计成弹性地配合在所述第一凹口中,以便将所述筒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中;

环形密封件,所述环形密封件被布置在所述内部通道中,

紧固环,所述紧固环被布置在所述内部通道中,位于所述入口与所述密封件之间,用于将所述管状元件密封地固定在所述内部通道中。

该联接装置还包括解锁系统,所述解锁系统被设计成允许所述筒被解锁并且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中,当插入该内部通道中的该管状元件对该障碍物施加力时,该筒被完全整合在该中空本体中。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有利和非限制性特征,单独采用或以任何技术上可行的组合采用下列特征:

障碍物由柔性元件形成,当插入内部通道中的管状元件对所述障碍物施加力时,所述柔性元件经历变形;

所述中空本体的壳体具有第二凹口,并且所述筒包括第二保持构件,所述第二保持构件被设计成在所述第二位置弹性地配合到所述第二凹口内;

所述第一保持构件和第二保持构件形成单个保持构件;

所述解锁系统包括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一凹口,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第一凹口被设计成使得,当插入所述管状元件以从所述第一凹口释放所述保持构件时所需的最小力大于将所述管状元件密封地固定在所述内部通道中所需的力;

所述筒包括内部管状构件,所述内部管状构件与所述内壁一起形成管状内部通道;

所述中空本体的壳体具有台肩,并且所述解锁系统包括所述台肩并且包括至少一个柔性凸片,所述至少一个柔性凸片被所述管状构件支撑并且形成所述阻挡物,所述柔性凸片在所述内部通道中倾斜地延伸以便在插入方向上使所述通道逐渐变窄并且终止于凸耳,所述凸耳在所述筒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台肩邻接,由所述管状元件施加在所述柔性凸片上的力允许所述凸片的释放和所述筒的解锁;

解锁系统包括成角度均匀分布的多个柔性凸片;

所述中空本体包括在与其开口相反一侧的内部管状构件;

所述筒包括柔性限制器末端,所述柔性限制器末端设计成在第二端处减小内部通道的直径,并且当筒处于第一位置时邻接内部管状构件;

解锁系统包括形成障碍物的柔性限制器末端和内部管状构件;

所述内壁在所述入口与所述紧固环之间设置有第三凹口,并且所述联接装置包括被插入所述筒中的基本上圆柱形的保持环,所述保持环具有第三保持构件,所述第三保持构件被设计成弹性地配合在所述第三凹口中并且将所述紧固环保持在所述内部通道中;

内部通道设置有被布置在入口与紧固环之间的第二环形密封件;

紧固环具有锥形内部,以在管状元件插入时夹紧管状元件并防止管状元件的移除;

紧固环由金属制成,优选由黄铜制成;

紧固环是c形的;

筒的外壁设置有第三环形密封件,以提供筒与中空本体之间的密封;

(多个)所述环形密封件由橡胶制成。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可以在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找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和管状元件的分解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在筒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侧向截面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在筒处于第二位置时的侧向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在筒处于第一位置时的侧向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和管状元件的分解图。

图5a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特定实施例的联接装置的筒。

图5b至图5e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特定实施例的在插入管状元件的不同阶段的联接装置,筒处于第一位置(图5b,图5c,图5d)然后处于第二位置(图5e)。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简化以下描述,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在所描述的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中相同或执行相同功能的元件。

联接装置的概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的分解图。

通常,联接装置1用于以可移除的方式将管状元件2,例如特别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管、管子或管线流体连接到阴元件(图中未示出)。流体可以是液体,如水或油,或气体,如压缩空气。

这种联接装置1可用于汽车领域,特别是用于汽车或任何类型的商用车辆,例如公共汽车、客车、卡车、拖车或半挂车,但也可用于铁路或航空领域。特别地,但非限制性地,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1可以用于空气制动器的环境中,或者甚至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的冷却回路的环境中。

回到图1的描述,联接装置1包括大致圆柱形的中空本体3和筒4。

图2a和图2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1的两个侧向剖视图。

如在这些附图中可以看到的,中空本体3具有壳体30,该壳体通向开口31以允许在插入方向上插入其中,以及允许抽出筒4。

中空本体3的外表面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凹槽321、322,以接纳一个或多个外部环形密封件331、332,以便当联接装置1集成在阴元件中时确保与阴元件的密封。

大致圆柱形的筒4具有外壁40,其形状允许筒4沿插入方向插入到中空本体3的壳体30内。

筒4的外壁40可以设置有环形密封件400(以下称为第三环形密封件400),其优选地由橡胶制成,使得可以确保筒4和中空本体3之间的密封。为此,外壁40可具有成形为容纳环形密封件400的凹槽。

筒4还包括内壁41,该内壁限定用于接纳沿插入方向插入的管状元件2的内部通道43。为此,内部通道43具有形成用于接纳管状元件2的开口入口的第一端431和设置有障碍物的第二端432。障碍的有利实施例将在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说明。

有利地,筒4还可以包括内部管状构件42,其与内壁41一起形成内部通道43,该内部通道然后是管状的。换句话说,内部通道43位于筒的内壁41和管状构件42之间。当插入管状元件2时,管状元件42用作所述管状元件的导向件,这在管状元件由柔性材料制成时特别有用。

管状构件42可以模制在筒4上,以便与筒成一体,或者通过任何已知的固定方式,例如胶合,刚性地固定在筒上。

当管状元件2未插入或未充分插入联接装置1的内部通道43中时,筒4位于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筒从开口31突出,使得筒4的一部分从外部可见。这种情况示于图2a。为了确保该位置的良好可见性,并且当筒4处于第一位置时允许使用者清楚地看到它,筒4可以具有不同于中空本体3的颜色。

筒4在第一位置被锁定在壳体30中。锁定在壳体30中应当理解为意味着不能通过在与其插入到中空本体3中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施加简单的移除力来从壳体30移除筒4。为此,并且如在图2a中清楚可见的,中空本体3的壳体30可以有利地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口301。筒4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保持构件45,该第一保持构件由其外壁40支撑并设计成在筒4的第一位置中弹性地配合到第一凹口301中。以这种方式,只要没有力施加到筒4上,筒4就可以固定地保持在该位置中,而且在主动或意外的移除力施加到筒上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当然,除了第一凹口301和第一保持构件45之外的装置也是可以想到的,用于在移除方向上锁定筒4。还应当注意,尽管第一凹口301和第一保持构件45分别示出为阴元件和阳元件,但是在实施例变型中,它们可以相反地分别对应于阳元件和阴元件。

只要管状元件2没有充分地插入到筒4中以确保它被正确地组装并且组件被密封,将筒4锁定在壳体30中还意味着筒4不移动到第二位置(即,它不在其插入到主体3中的方向上移动)。

因此,锁定筒4确保了筒4从中空本体3突出,并且当管状元件2没有插入时并且只要它没有被充分地推入,筒就保持从外部可见。在本说明书的其余部分中将详细描述几个锁定装置,特别是参照联接装置1的三个特定的非限制性实施例。

联接装置1还包括布置在内部通道43中的环形密封件5。当管状元件2插入到内部通道43中时,该密封件5可以保证装置1的密封,防止流体在通道43中围绕管状元件2的任何循环。

联接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内部通道43中、在入口431和密封件5之间的紧固环6,该组件使得可以将管状元件2密封地固定在内部通道43中(图2b)。紧固环6设有用于紧固管状元件2的装置,使得可以防止所述元件一旦插入就从内部通道43被移除。为此,紧固环6可有利地具有锥形内部,以在插入管状元件2时夹紧管状元件并防止其被移除,如图2b所示。为了保证管状元件2的有效紧固,特别是当它由塑料材料制成时,紧固环6可以由金属制成,优选地由黄铜制成。

有利地,横向构件61可布置在紧固环6和环形密封件5之间。所述横向构件在紧固环6的一侧具有截头圆锥形轮廓,当所述环压靠在横向构件61上时,所述截头圆锥形轮廓基本上加宽所述环6的直径:如图3所示,当管状元件2被插入并与环6接触时,这种情况出现。环6的这种强制扩大便于管2的插入。

环形密封件5和紧固环6的直径成形为允许它们插入到内部通道43中,而且还允许管状元件2密封地固定在通道43中。特别地,这些直径可以稍微小于管状元件2的直径,以便在插入管状元件2时使密封件5和环6稍微变形。优选地,密封件5和环6的材料和/或形状适于促进该变形。因此,环形密封件5有利地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形成。紧固环6可以是c形的,即包括开口环。

环形密封件5和紧固环6的直径可稍大于筒4的内壁41的直径,需要轻微的压缩以将它们插入内部通道43中并确保它们保持在通道43内。

特别有利的是,内壁41可以设有第三凹口46,其位于入口431和紧固环6之间。然后,联接装置1包括插入到筒4中的大致圆柱形的保持环7。保持环7具有第三保持构件70,该第三保持构件被设计成弹性地配合到第三凹口46中并且将紧固环6保持在内部通道43中。因此,当保持环7配合在筒4中时,它将紧固环6压靠在第一环形密封件5上(或当存在时压靠在横向构件61上),所述密封件能够压靠在台肩433上,利用它们有利地提供内部通道43,以便使组件固定在内部通道43内。

内部通道43可设有第二环形密封件(图中未示出),该第二环形密封件优选由橡胶制成,布置在入口431和紧固环6之间。该第二密封件,称为“防尘罩”密封件,可以确保内部通道43的保护,特别是紧固环6相对于筒4的外侧的保护,特别是防止灰尘进入通道43。如果联接装置1包括保持环7,则第二密封件插入在紧固环6和第三凹口46之间,使得当配合保持环7时,第二环形密封件压靠紧固环6。

作为该第二环形密封件的存在的替代,并且特别如图2a和图2b所示,联接装置可包括用于移除管状元件2的系统8。移除系统8具有大致中空的圆柱形状,其直径略大于管状元件2和紧固环6的直径,但小于筒4的内壁41的直径。这允许移除系统8插入到内部通道43中,并且当管状元件插入到联接装置1中时,管状元件穿过移除系统8。

移除系统8具有第一尖端81,其用于沿插入方向穿入内部通道43中,以及第二端82,其形成比筒4的入口宽的头部并突出超过所述入口以允许其被处理,使得当移除系统8不被使用时尖端81远离紧固环6。移除系统8在插入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筒4的入口和紧固环6之间的距离。

为了允许移除管状元件2,移除系统8在插入方向上借助其头部82被驱动到内部通道43中。然后将尖端81插入到管状元件2和紧固环6之间,稍微分离环6并释放其对管状元件2的约束,允许后者被移除。

移除系统8可包括凸耳83,其用于由保持环7的互补凸耳71阻挡,以便防止移除系统8的移除。

无论这些元件的性质和形式如何,联接装置1还包括解锁系统。当管状元件2插入到内部通道43中并对位于通道43的第二端432处的障碍物施加力时,解锁系统设计成允许筒4被解锁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筒4完全集成在中空本体3中,并且不再从开口31突出,如图2b所示。

以这种方式,筒4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通过,通过筒4在中空本体3内的消失而容易在视觉上检测到,表明管状元件2已经被正确且充分地驱动到联接装置1中,即它已经经过紧固环6和环形密封件5,并且必定对位于第二端432处的障碍物施加力,在插入方向上在环形密封件5后面。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联接装置1使得可以通过简单地视觉检测筒4在中空本体3内的消失来保证管状元件2的正确组装。即使当联接装置1已经连接到阴元件上时,并且不管联接装置1的取向如何,也可以检测到这种消失,这种消失在任何环境中都容易被注意到并且导致操作者方面的低疲劳。

有利地,中空本体3的壳体30可具有第二凹口302。筒4可包括第二保持构件(未示出),该第二保持构件设计成当筒处于第二位置时弹性地配合到第二凹口302中。

或者,第一和第二保持构件可以形成单个保持构件45,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该有利的实施例中,保持构件45使得可以通过分别与第一凹口301和第二凹口302配合而将筒4锁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联接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联接装置1的壳体30包括两个凹口301、302和单个保持构件45。根据该实施例,解锁系统包括第一凹口301和保持构件45。

如本身公知的,凹口的形状,特别是其深度或其止挡件的倾斜度,使得可以设定从该凹口释放保持构件45所需的最小力。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凹口301和保持构件45的形状如此设计,使得当管状元件2插入时,从第一凹口301释放保持构件45所需的最小力大于将管状元件2密封地固定在内部通道43中所需的力。

换句话说,调节第一凹口301的深度和其止挡件的倾斜度,以确保管状元件2的插入首先允许其通过紧固环6,然后允许其通过密封件5,而筒4保持锁定在第一位置,该力不足以将保持构件45从第一凹口301释放。

然后,管状元件2对内部通道43的第二端432的障碍物施加足够的力,使得保持构件45被释放,筒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保持构件45弹性地配合到第二凹口302中,以将筒4锁定在第二位置。

为此,第二端432的障碍物可包括简单的止挡件,以在管状元件2穿过紧固环6和密封件5之后接收由管状元件2施加的推力。

这样的实施例可以确保只有当管状元件已经通过紧固环6和密封件5时,筒4才被解锁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联接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如图2a和图2b所示,筒4包括上述管状构件42。另外,中空本体3的外壳30具有台肩300。

在该实施例中,解锁系统44包括台肩300和至少一个柔性凸片441,该柔性凸片由管状构件42支撑并形成障碍物。更确切地说,柔性凸片441在内部通道43中倾斜地延伸,在插入方向上逐渐使环形密封件5下游的通道43变窄。柔性凸片441终止于凸耳442,该凸耳相对于插入方向径向向外延伸。当筒4处于第一位置时,该凸耳442邻接台肩300。在柔性凸片441的端部处的凸耳442与台肩300之间的接合使得筒4被锁定在第一位置,防止其在插入方向上移动到第二位置。

由管状元件2施加在柔性凸片441上的力具有逐渐移动柔性凸片441使之远离筒4的内壁41以便使其沿插入方向逐渐对准的效果。柔性凸片441的这种移开允许凸耳442从台肩300释放,并因此允许筒4的解锁。由管状元件2施加在形成止挡件的凸耳442上的力然后允许筒4在插入方向上移动直到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筒完全集成在中空本体3中。

由管状构件42支撑的柔性凸片441可以模制在管状构件42上,以便与之成为一体,或者通过任何已知的固定方式例如胶合固定到其上。

台肩300可以位于壳体30中的单个位置,或者在壳体30中径向延伸。解锁系统44可以包括单个柔性凸片441,其可以或多或少地薄,这取决于为解锁筒4而施加的力。可替代地,解锁系统44可以包括围绕管状构件42成角度均匀地分布的多个柔性凸片441,以便相对于具有单个柔性凸片的设计增加施加的力。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如图2a和图2b所示,中空本体3的壳体30和筒4的外壁可分别具有第一凹口301和第一保持构件45,其设计成在筒4的第一位置弹性地彼此配合。如在联接装置1的总体描述中已经提到的,这使得可以保证如果在其上施加移除力(在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则筒4保持在第一位置。

第二凹口302也可设置在壳体30上,以与第一保持构件45接合,从而在沿移除方向施加力时将筒4阻挡在第二位置。

联接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如图4和图5a至图5e所示,筒4在内部通道43的第二端432处包括柔性限制器末端443,其设计成减小所述内部通道43的直径。该柔性末端443可以例如由与筒4的壁连续并由纵向槽443b分开的两个圆柱部分443a形成,所述纵向槽允许部分443a朝向筒4的中心轴线弯曲并因此限制内部通道43的直径(图5a)。

在该实施例中,解锁系统44包括将形成障碍物的柔性限制器末端443,以及布置在主体3中的内部管状构件32,该内部管状构件位于与开口31相反的一侧。

如图5b所示,筒4被锁定在第一位置:由于其直径的限制,其不能移动到第二位置,因为柔性限制器末端443的端部邻接主体3的内部管状构件32。当管2插入筒4中时(图5c),柔性限制器末端443因此邻接并防止筒4沿插入方向移动和离开第一位置;因此只有管状元件2在内部通道43内前进。当管状元件2穿过柔性末端443时,它逐渐使所述末端移开。然后,柔性末端443的端部的直径增加,直到末端不再邻接主体3的内部管状构件32:筒4被解锁(图5d)。管状元件2到达布置在柔性末端443的内壁中的止挡件443c:然后,管2的继续插入使筒4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中筒4完全集成在中空本体3中(图5e)。在第二位置,管状元件2邻接内部管状元件32,其被柔性末端443的端部包围。

在该第三实施例中,如图5a至图5e所示,中空本体3的壳体30和筒4的外壁可分别具有第一凹口301和第一保持构件45,它们被设计成弹性地彼此配合,从而确保如果将移除力(沿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到筒上,则筒4保持在第一位置。

第二凹口302可设置在壳体30中,以与第一保持构件45接合,从而在移除方向上将筒4阻挡在第二位置。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添加变型。

特别地,本发明决不限于所提供的解锁系统的示例,并且可以设想任何系统,该系统确保当插入管状元件时,管状元件可以在筒被锁定在第一位置的同时穿过紧固环和密封件,然后筒被解锁并可以移动到第二位置。

例如,可以想到的是,该解锁系统是由该中空本体支撑并且在该壳体内部径向延伸的柔性凸片。为了构成解锁系统,柔性凸片必须足够刚性以构成止挡件,只要管状元件没有穿过紧固环和密封件,该止挡件就将筒锁定在第一位置。一旦这些元件已经通过,管状元件可以对止挡件施加额外的力,该止挡件形成内部通道的障碍,足以使柔性凸片弯曲并使筒解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