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智慧农业管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6671发布日期:2021-06-25 16:14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智慧农业管理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智慧农业管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智慧农业管理结构。


背景技术:

2.智慧农业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先进的物联网、智能技术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对农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智能化管理,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种植精准化、管理可视化、决策智能化的新型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因此在使用智慧农业手段进行农业种植时,需要使用到多种传感器对农业环境进行检测,因此就需要对传感器所传输的数据进行管理,进而就使用到智慧农业管理结构,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不方便对智慧农业管理结构进行高处限位的功能,同时将智慧农业管理结构放置在地面上,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损坏;
4.2、在对智慧农业管理结构进行拆卸时,智慧农业管理结构容易直接掉落到地面上,从而导致智慧农业管理结构的损坏,使得无法起到对传感器传输的数据进行管理;
5.3、不方便对智慧农业管理结构进行快速拆卸,当智慧农业管理结构无法正常工作时,对智慧农业管理结构进行检修时,会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6.因此,现有的智慧农业管理结构,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智慧农业管理结构,通过移动开口卡环,将挂杆移动到卡孔内,因此控制箱处在高处,避免受到损伤,且磁板吸附在金属环上,因此开口卡环不易滑落,同时安装杆在支撑块和安装块上取出,因此便于对控制箱进行拆卸检修工作。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智慧农业管理结构,包括安装柱、支撑柱和控制箱,所述安装柱处在支撑柱的正上方,所述控制箱处在安装柱的左方,所述控制箱左侧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左侧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开口卡环,且开口卡环套在安装柱的表侧壁上,所述安装柱与支撑柱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丝杆,丝杆的直径大于开口卡环的开口宽度,因此开口卡环无法直接在丝杆上脱离,因此开口卡环无法直接在安装柱和支撑柱上脱落,所述安装柱与支撑柱之间的丝杆的表侧壁上套设有限位筒;
10.所述安装柱的表侧壁上对应所述开口卡环的位置处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的内部套设有金属环,因此环槽对金属环的位置进行限位,因此金属环在安装柱上无法上下移动,所述金属环的前后侧均开设有插孔,所述开口卡环的内侧对应所述插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活动孔,所述开口卡环的外侧对应所述活动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活动孔的内部均设置有挂杆,所述挂杆靠近所述限位孔的端面均固定有活动板,所述环槽的内侧壁对
应所述插孔的位置处开设有卡孔,且卡孔贯穿安装柱的表侧壁;
11.所述开口卡环开口处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内部均固定有磁板,所述磁板吸附在金属环上,因此开口卡环与金属环脱离连接时,磁板保证开口卡环的位置稳定;
12.所述开口卡环的左侧固定有安装块,所述支撑块的侧壁上对应所述安装块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块设置在安装口内,所述安装口的上下侧均开设有放置孔,且安装口上端的放置孔贯穿支撑柱的上端,所述安装块的侧壁上对应所述放置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撑块的上端设置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下侧对应所述放置孔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下端穿过对应的放置孔和通孔,因此安装杆将安装块卡在安装口内,从而使得支撑块与开口卡环之间连接在一起;
13.所述支撑柱与限位筒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滚珠螺母,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开设有移动孔,所述安装柱的下侧对应所述丝杆的位置处开设有递进孔,所述丝杆的上端设置在递进孔内,因此丝杆将支撑柱与安装柱之间的位置连上,从而使得支撑柱与安装柱之间不在是处于中空状态,所述滚珠螺母与丝杆螺旋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柱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法兰,通过第一法兰将安装柱的上端固定在外部结构上,保证安装柱的稳定,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固定有第二法兰,通过第二法兰将支撑柱安装固定在地面上,保证支撑柱的稳定。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左侧固定在安装柱、支撑柱和限位筒的右侧壁上,因此限位筒无法转动。
16.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卡环的前后侧对应所述限位孔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握杆,所述握杆对应所述限位孔的侧壁上均固定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限位孔,握杆和活动板都无法穿过限位孔内,因此保证活动杆在限位孔内的位置,使得活动杆的位置稳定,且固定在对应的活动板侧壁上。
1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孔的活动杆的表侧壁上均套设有弹簧,当挂杆移动到插孔和卡孔内后,弹簧对活动板进行推挤,因此使得活动杆在活动孔内不会滑动,同时保证挂杆在插孔和卡孔内的稳定,所述弹簧两端固定在对应的活动板和活动孔内侧壁上。
1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前后侧的左部位均固定有锁紧板,所述锁紧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控制箱上,因此支撑块与控制箱连接在一起,所述放置板上端的中部位置固定有把手。
19.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孔的内侧底部开设有调节孔,所述丝杆的下端固定有圆板,圆板对丝杆进行限位,从而使得丝杆在移动孔内无法脱落,且圆板设置在调节孔内。
20.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环的内侧壁固定有条形块,且条形块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六根,所述环槽的内侧壁上对应所述条形块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条形口,所述条形块设置在对应的条形口内,因此金属环在环槽内无法转动,从而保证金属环上的插孔与环槽内的卡孔的位置一致,进而便于挂杆移动到插孔和卡孔内。
21.进一步地,所述滚珠螺母的上下侧均固定有t形环,所述限位筒的下侧开设有第一t形槽,所述支撑柱的上侧开设有第二t形槽,因此滚珠螺母将限位筒和支撑柱进行连接,使得限位筒的位置得到稳定,保证限位筒不会掉落,所述t形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t形槽和第二t形槽内。
2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发明设置有卡孔、开口卡环和挂杆,当需要将控制箱放置在高处时,通过将开口卡环套在安装柱上,同时在向上移动开口卡环,因此开口卡环带动控制箱向上移动,当开口卡环上内的挂杆与金属环上的插孔的位置一致后,保证开口卡环的位置稳定,进而使得控制箱处在高处,不易受到地面上的碰撞,保证控制箱的完整。
24.2、本发明设置有金属环和磁板,当开口卡环与金属环、安装柱之间脱离连接关系后,通过磁板吸附在金属环上,因此开口卡环不会在第一时间就会向下滑动,待工作人员反应后,工作人员控制开口卡环向下滑动,从而使得控制箱不会直接掉落到地面上,保证控制箱的完整性。
25.3、本发明设置有安装块、支撑块和安装杆,当需要对控制箱进行检修工作时,通过将支撑块上端的放置板向上移动,进而放置板带动安装杆在放置孔和通孔内移出,进而安装块与支撑块之间脱离固定关系,此时将安装块在支撑块的安装口内取出,即将控制箱与开口卡环分离,因此方便对控制箱进行检修工作,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拆卸工作。
26.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图1中开口卡环、支撑块和放置板的连接图;
30.图3为本发明图1中开口卡环的内部结构图;
31.图4为本发明图1中限位筒、支撑柱和丝杆的连接结构图;
32.图5为本发明图1中支撑块的结构图;
33.图6为本发明图1中放置板的结构图;
34.图7为本发明图1中安装柱和金属环的连接图;
35.图8为本发明图1中安装柱的结构图;
36.图9为本发明图7中金属环的结构图;
37.图10为本发明图1中限位筒和支撑柱的剖面图。
3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9.1、安装柱;101、第一法兰;102、递进孔;103、金属环;1031、条形块;1032、插孔;104、环槽;105、卡孔;106、条形口;2、连接板;3、开口卡环;301、磁板;302、挂杆;3021、活动板;303、凹口;304、弹簧;305、握杆;3051、活动杆;306、安装块;3061、通孔;307、限位孔;308、活动孔;4、限位筒;401、第一t形槽;5、支撑柱;501、第二法兰;502、调节孔;503、移动孔;504、第二t形槽;6、滚珠螺母;601、t形环;7、丝杆;701、圆板;8、支撑块;801、放置孔;802、锁紧板;803、安装口;9、控制箱;10、放置板;1001、把手;1002、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
41.请参阅图1

10所示,本发明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智慧农业管理结构,包括安装柱1、支撑柱5和控制箱9,将控制箱9接上外部多个传感器,因此通过操作控制箱9内的控制器,因此对传感器传输的数据进行管理工作,安装柱1处在支撑柱5的正上方,控制箱9处在安装柱1的左方,控制箱9左侧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块8,支撑块8左侧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开口卡环3,且开口卡环3套在安装柱1的表侧壁上,安装柱1与支撑柱5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丝杆7,安装柱1与支撑柱5之间的丝杆7的表侧壁上套设有限位筒4,支撑柱5与限位筒4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滚珠螺母6,当滚珠螺母6逆时针转动时,滚珠螺母6带动丝杆7向上旋转移动,进而丝杆7的上端移动到递进孔102内,支撑柱5的上端开设有移动孔503,安装柱1的下侧对应丝杆7的位置处开设有递进孔102,丝杆7的上端设置在递进孔102内,滚珠螺母6与丝杆7螺旋连接,当需要将控制箱9在安装柱1上取出时,首先通过顺时针转动滚珠螺母6,因此滚珠螺母6带动丝杆7向下旋转移动,因此丝杆7的上端在递进孔102内移出,同时移动到限位筒4内,进而安装柱1与支撑柱5之间处于中空状态;
42.安装柱1的表侧壁上对应开口卡环3的位置处开设有环槽104,环槽104的内部套设有金属环103,金属环103的前后侧均开设有插孔1032,开口卡环3的内侧对应插孔1032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活动孔308,开口卡环3的外侧对应活动孔308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限位孔307,活动孔308的内部均设置有挂杆302,当挂杆302移动到插孔1032和卡孔105内后,挂杆302将开口卡环3卡在金属环103的表侧壁上,因此开口卡环3在安装柱1上的位置不动,挂杆302靠近限位孔307的端面均固定有活动板3021,环槽104的内侧壁对应插孔1032的位置处开设有卡孔105,且卡孔105贯穿安装柱1的表侧壁,通过将挂杆302在卡孔105和插孔1032内移出,因此开口卡环3与金属环103、安装柱1之间脱离连接关系,此时再将开口卡环3向下移动,当开口卡环3移动到安装柱1与支撑柱5之间的位置后,由于安装柱1与支撑柱5之间处于中空状态,因此将开口卡环3移出,即将控制箱9在安装柱1取出,挂杆302会被弹簧304推挤到插孔1032和卡孔105内,进而挂杆302的位置被限位,同时挂杆302和活动板3021对开口卡环3进行支撑,进而控制箱9的位置被稳定;
43.开口卡环3开口处的内侧壁均开设有凹口303,凹口303的内部均固定有磁板301,当挂杆302在卡孔105和插孔1032内移出时,由于磁板301吸附在金属环103上,因此开口卡环3不会在第一时间就会向下滑动,待工作人员反应后,工作人员控制开口卡环3向下滑动,磁板301吸附在金属环103上;
44.开口卡环3的左侧固定有安装块306,支撑块8的侧壁上对应安装块306的位置处开设有安装口803,安装块306设置在安装口803内,安装口803的上下侧均开设有放置孔801,且安装口803上端的放置孔801贯穿支撑柱5的上端,安装块306的侧壁上对应放置孔80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通孔3061,支撑块8的上端设置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的下侧对应放置孔801的位置处均固定有安装杆1002,安装杆1002的下端穿过对应的放置孔801和通孔3061,当需要更换开口卡环3时,通过将放置板10向上移动,因此放置板10带动安装杆1002在放置孔801和通孔3061内移出,因此安装块306在安装口803内不在受到限位,此时将安装块306在安装口803内取出,因此开口卡环3与支撑块8之间脱离连接,此时即可对开口卡环3进行更换。
45.其中如图1、5、6所示,安装柱1的上端固定有第一法兰101,支撑柱5的下端固定有
第二法兰501,第一法兰101和第二法兰501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左侧固定在安装柱1、支撑柱5和限位筒4的右侧壁上,支撑块8前后侧的左部位均固定有锁紧板802,锁紧板802通过螺栓安装在控制箱9上,放置板10上端的中部位置固定有把手1001,工作人员通过握住把手1001,并带动把手1001向上移动,进而把手1001带动放置板10移动。
46.其中如图3、7、8、9所示,开口卡环3的前后侧对应限位孔307的位置处均设置有握杆305,握杆305对应限位孔307的侧壁上均固定有活动杆3051,活动杆3051的一端穿过对应的限位孔307,且固定在对应的活动板3021侧壁上,活动孔308的活动杆3051的表侧壁上均套设有弹簧304,当需要将挂杆302在插孔1032和卡孔105内移出时,工作人员通过移动握杆305,因此握杆305带动活动杆3051在活动孔308和限位孔307内向开口卡环3的外侧移动,因此带动活动板3021和挂杆302移动,进而挂杆302在插孔1032和卡孔105内移出,同时活动板3021向限位孔307的方向移动时,活动板3021对弹簧304进行挤压,弹簧304两端固定在对应的活动板3021和活动孔308内侧壁上,金属环103的内侧壁固定有条形块1031,且条形块1031呈环形均匀分布有六根,环槽104的内侧壁上对应条形块1031的位置处均开设有条形口106,条形口106将条形块1031卡住,因此金属环103在环槽104内无法转动,条形块1031设置在对应的条形口106内。
47.其中如图1、4、10所示,移动孔503的内侧底部开设有调节孔502,丝杆7的下端固定有圆板701,且圆板701设置在调节孔502内,当丝杆7向下移动时,丝杆7带动圆板701在调节孔502内向下移动,当丝杆7向上移动时,丝杆7带动圆板701在调节孔502内向上移动,滚珠螺母6的上下侧均固定有t形环601,限位筒4的下侧开设有第一t形槽401,支撑柱5的上侧开设有第二t形槽504,t形环60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t形槽401和第二t形槽504内,滚珠螺母6在转动时,滚珠螺母6上下侧的t形环601在第一t形槽401和第二t形槽504内转动。
48.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