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刹车盘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98385发布日期:2021-04-16 12:0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的刹车盘辅助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刹车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的刹车盘辅助系统。


背景技术:

2.刹车盘是汽车在制动时的重要部件,汽车制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行车安全。尤其是大型载重车辆,在刹车时由于自身惯性较大,由于制动器对刹车盘的边缘作用,刹车盘边缘的温度会迅速上升。当刹车盘边缘的温度上升至一定温度后,汽车在制动时会出现制动热衰退现象,影响刹车效果。现有技术中的刹车盘散热效果差,长时间刹车时影响刹车性能,安全性较差。
3.此外,在目前的市场上,部分车辆采用双驱动系统进行驱动,往往设有两个电机,然而现有的双驱动车辆的手刹制动结构设置简单,在制动时两个电机受到的制动力容易存在差异,或者其中一个电机不受力,导致制动时两个电机并未实现同时制动,制动平稳性欠佳,进而影响车辆行车的安全性。
4.因此,本方案针对如何延长刹车盘使用寿命,同时增加制动平稳性的技术问题进行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刹车盘辅助系统,解决了如何延长刹车盘使用寿命,以及增加制动平稳性的技术问题,也扩大了刹车盘的使用范围,避免了制造、装配误差引起的弊端,适用于放置在不同位置的刹车盘。
6.一种多功能的刹车盘辅助系统,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锥齿轮组件、与所述锥齿轮组件连接的两个软轴组件、与两个所述软轴组件分别连接的两个转辊组件,两个所述转辊组件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转辊组件固定的限位机构。
7.所述锥齿轮组件包括锥齿轮一、与所述锥齿轮一啮合连接的锥齿轮二,两个第一驱动轴分别穿设所述锥齿轮一和所述锥齿轮二的中心,所述第一驱动轴水平铰接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其中一所述第一驱动轴与其中一所述软轴组件连接,另一所述第一驱动轴通过齿轮组件与另一所述软轴组件连接。
8.所述软轴组件包括固定块、一端与所述固定块连接的软轴、设置在所述软轴另一端的嵌入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锥齿轮组件连接,所述嵌入块与刹车盘连接,所述软轴还穿过转动柱,所述转动柱通过轴承设置在铰接座上,所述铰接座与转辊组件连接。
9.其中一所述软轴组件的固定块通过螺栓与其中一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另一所述软轴组件的固定块与所述齿轮组件连接,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一和齿轮二、穿过所述齿轮二的第二驱动轴,另一所述第一驱动轴穿过所述齿轮一;所述第二驱动轴与另一所述软轴组件的固定块连接。
10.所述转辊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转辊、与所述转辊侧部连接的拉绳以及与所述转辊
端面连接的定位组件,所述转辊通过固定座设置在转板上,所述转板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定位组件设置在所述转板上。
11.所述转板的一端竖直设置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铰接轴的顶端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限位机构连接,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12.所述限位机构包括l型筒、设置在所述l型筒两端的弹簧一和弹簧二、与所述弹簧一连接的伸缩杆一和与所述弹簧二连接的伸缩杆二,所述伸缩杆一和所述伸缩杆二的外端部均设置有啮合块,所述啮合块与所述齿轮连接,所述伸缩杆一和所述伸缩杆二上设置有移动柱。
13.所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柱顶端的l型板,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l型板上,所述铰接轴设置在所述l型板上。
14.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嵌入体、与所述嵌入体连接的u型杆,所述嵌入体设置在所述转辊端面开设的开口槽内,所述u型杆的一端与所述嵌入体连接,且另一端插入到所述转板内。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有锥齿轮组件和软轴组件,两个软轴组件分别与两个刹车盘连接,通过锥齿轮组件实现联动,即在单驱动系统下,通过设置有两个刹车盘,间接延长了刹车盘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刹车盘更换的频率;(2)对于双驱动系统,如背景技术中所述,只需要设置有一个刹车盘系统即可,即两个电机分别连接有相应的刹车盘,由于两个刹车盘是同步旋转的,此时,两个电机可以实现同时制动;(3)对于使用两个刹车盘的情形下,往往由于特定的情形,刹车盘并不处于同样的位置,通过软轴可以实现对两个刹车盘不同位置下的高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应用范围;(4)此外,软轴组件具有可拆卸性,将其拆卸下来,那么两个刹车盘可以直接通过锥齿轮实现联动,适用于两轴夹角为90
°
的情形;(5)设置有转辊组件,实际也是对软轴位置的调节,通过拉绳的作用,调整软轴的连接高度;(6)通过设置有限位机构,当转板旋转一定角度后,对转板进行限定,有助于根据两轴的实际夹角情形,来调整两个软轴的夹角;(7)本装置也可以实现联轴器的作用效果,即两个软轴组件分别与两个轴连接即可。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多功能的刹车盘辅助系统的结构图。
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辊组件的结构图。
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机构的结构图。
1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软轴组件的结构图。
20.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板;2、锥齿轮一;3、锥齿轮二;4、第一驱动轴;5、软轴组件;51、固定块;52、螺栓;53、软轴;54、铰接座;55、转动柱;56、嵌入块;57、拉绳;6、转辊组件;61、转辊;62、固定座;63、嵌入体;64、u型杆;7、转板;8、齿轮;9、限位机构;91、l型筒;92、伸
缩杆一;93、移动柱一;94、伸缩杆二;95、移动柱二;10、l型板;11、齿轮一;12、齿轮二;13、第二驱动轴;14、锥齿轮组件;15、支架;16、定位组件;17、齿轮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22.参见图1,一种多功能的刹车盘辅助系统,包括底板1、设置在底板1上的锥齿轮组件14、与锥齿轮组件14连接的两个软轴组件5、与两个软轴组件5分别连接的两个转辊组件6,两个转辊组件6分别可旋转的设置在支架15上,支架15上还设置有用于对转辊组件6固定的限位机构9。
23.锥齿轮组件14包括锥齿轮一2、与锥齿轮一2啮合连接的锥齿轮二3,两个第一驱动轴4分别穿设所述锥齿轮一2和所述锥齿轮二3的中心,第一驱动轴4水平铰接设置在底板1上;其中一第一驱动轴4与其中一软轴组件5连接,另一第一驱动轴4通过齿轮组件17与另一软轴组件5连接。
24.参见图4,软轴组件5包括固定块51、一端与固定块51连接的软轴53、设置在软轴53另一端的嵌入块56,固定块51与锥齿轮组件14连接,嵌入块56与刹车盘连接,软轴53还穿过转动柱55,转动柱55通过轴承设置在铰接座54上,铰接座54与转辊组件6连接。
25.其中一软轴组件5的固定块51通过螺栓52与其中一第一驱动轴4连接,另一软轴组件5的固定块51与齿轮组件17连接,齿轮组件17包括相互啮合的齿轮一11和齿轮二12、穿过齿轮二12的第二驱动轴13,另一第一驱动轴4穿过齿轮一11;第二驱动轴13与另一软轴组件5的固定块51连接。
26.参见图2,转辊组件6包括水平设置的转辊61、与转辊61侧部连接的拉绳57以及与转辊61端面连接的定位组件16,转辊61通过固定座62设置在转板7上,转板7的一端铰接设置在支架15上,定位组件16设置在转板7上。
27.通过转辊61的旋转,调整拉绳57的高度,进而调整软轴组件5的高度。
28.转板7的一端竖直设置有铰接轴,铰接轴竖直设置在支架15上,铰接轴的顶端设置有齿轮8,齿轮8与限位机构9连接,限位机构9设置在支架15上。
29.参见图3,限位机构9包括l型筒91、设置在l型筒91两端的弹簧一和弹簧二、与弹簧一连接的伸缩杆一92和与弹簧二连接的伸缩杆二94,伸缩杆一92和伸缩杆二94的外端部均设置有啮合块,啮合块与齿轮8连接,伸缩杆一92和伸缩杆二94上分别设置有移动柱(即附图所示的移动柱一93和移动柱二95)。
30.转板7可以旋转,通过啮合块与齿轮8啮合,对转板7进行限位,固定转板7。
31.支架15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顶端的l型板10,限位机构9设置在l型板10上,铰接轴设置在l型板10上。
32.定位组件16包括嵌入体63、与嵌入体63连接的u型杆64,嵌入体63设置在转辊61端面开设的开口槽内,u型杆64的一端与嵌入体63连接,且另一端活动插入到转板7内。
33.当需要旋转转辊61时,将定位组件16抽出,嵌入体63脱离转辊61,u型杆64脱离转板7;当需要固定转辊61时,嵌入体63连接转辊,u型杆64连接转板7。
34.注:通过嵌入块56,过盈配合连接到刹车盘,原则上,通过现有的机械部件/结构,
将嵌入块56固定在刹车盘上即可。
35.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将软轴组件5上的嵌入块56与刹车盘连接,由于嵌入块56具有两个,在单驱动系统下,在本装置下,只需要驱动其中一个刹车盘旋转即可,此时两个刹车盘便可以同步同向旋转,在两个刹车盘的作用下,可以实现了高效刹车,有助于减少刹车盘磨损;还可以用在双驱动系统下,即当其中某一电机出现问题,两个电机的制动力存在差异时,由于两个刹车盘是同步旋转的,因此此时仍可以实现同步制动,有助于制动的平稳性;通过软轴53、转辊组件6、限位机构9和定位组件16的综合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调整两个刹车盘,使其处于任意位置,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形,扩大了适用范围;因此,软轴组件5可以根据转辊组件6进行升降运动,根据转板7可以左右旋转运动。
36.最后,还可以将两个软轴53分别与相邻的两个转轴连接,实现联轴器的效果,具有多功能的技术特点。
37.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