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马达的自锁装置及线性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8980发布日期:2021-11-17 21:2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马达的自锁装置及线性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适用于马达的自锁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马达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马达的自锁装置及线性致动器。


背景技术:

2.驱动器是一种能够产生动力的元件,通过输出轴输出转动动力,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内。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性,需要避免设备会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变化,即输出轴无法在外力作用下出现转动而影响设备稳定性,因此需要对输出轴进行自锁。现有自锁机构,通过在输出轴上过盈地安装摩擦块,摩擦块外设置另一摩擦部件,以通过输出轴转动时与摩擦块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或是输出轴带着摩擦块与摩擦部件之间产生摩擦力实现制动,这样的自锁机构,安装不方便,稳定性差,且容易因为安装过程中出现磨损而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适用于马达的自锁装置,马达具有自锁性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运行过程中噪音低,用户体验感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适用于马达的自锁装置,包括安装在马达上的端盖和套装在马达驱动轴上的摩擦环,所述摩擦环上设有缺口,所述摩擦环的外周设有限位部,所述端盖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以使所述摩擦环在所述驱动轴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抱紧驱动轴。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部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缺口两侧均设有限位部,以使所述摩擦环在所述驱动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抱紧驱动轴。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缺口两侧中的其中一侧设有所述限位部,另一侧为自由端。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摩擦环的外周设有宽度与摩擦环相同的凸筋,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自由端处且其长度不超过摩擦环长度的一半。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摩擦环的厚度自两端向内逐渐缩减。
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部为凸出于所述摩擦环外周的凸起,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卡位部。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缺口处设有分别连接所述摩擦环两端的连接件。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件为弹簧;或者,所述连接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弹片;或者,所述连接件为贯穿所述摩擦环两端的刚性件;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摩擦环一体成型,且所述连接件的厚度小于所述摩擦环的厚度。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凸起为档把,所述卡位部为卡槽,所述档把卡入所述卡槽内。
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端盖内设有限位套,所述卡位部设于所述限位套上,所述摩擦环卡装在所述限位套内;或者,所述限位部外套装卡位套,所述卡位套与所述卡位部配合。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限位部为设于所述摩擦环外周的凹槽,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卡块。
1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摩擦环的圆心偏离所述驱动轴的轴心线。
17.线性致动器,包括上述的适用于马达的自锁装置。
1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线性致动器包括立柱、设于所述立柱内的丝杆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组件的蜗轮,所述驱动轴为与所述蜗轮配合的蜗杆,所述蜗轮的轮毂上也设有所述摩擦环。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0.本发明公开的自锁装置,包括套装在驱动轴上的摩擦环,摩擦环通过限位部与端盖配合,用于对摩擦环进行周向限位,摩擦环上设置的缺口,允许摩擦环在径向方向出现一定的形变或是具有形变的趋势,当驱动轴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轴与摩擦环之间的摩擦力能带动摩擦环朝向第一方向转动,但摩擦环又被周向限位,因此摩擦力会带动摩擦环缺口处的其中一端向另一端具有靠近的趋势,使摩擦环抱紧驱动轴,二者之间的作用力得到增强,从而能够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作用在驱动轴上,实现对驱动轴的制动,当摩擦环抱紧驱动轴后,马达停止运行,此时摩擦环依然抱紧驱动轴,使得驱动轴难以在外力作用下转动;
21.在制动过程中,摩擦环可以在驱动轴的带动下出现形变,使内径缩小,缺口两端之间的间距缩小,从而抱紧驱动轴;或者,摩擦环的内径不出现变化,但在驱动轴的作用下,使摩擦环更加紧贴驱动轴,这样也可以增加二者之间的相对作用力;
22.在设置自锁装置时,可以通过改变限位部的数量、调节限位部的位置,得到具有不同制动力的自锁装置,以配合不同类型、规格的马达;
23.在摩擦环上设置了缺口后,使得摩擦环装配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通过形变来套装到驱动轴上,因此装配过程中不会损伤驱动轴的表面,驱动轴的表面也不会具有毛刺,从而在制动过程中摩擦环与驱动轴之间不会产生影响用户使用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当摩擦环的拆装过程较为方便,当摩擦环出现磨损而导致制动力下降后,更替也较为方便。
2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缺口两侧均设有限位部,以使所述摩擦环在所述驱动轴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抱紧驱动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两个不同的方向,即为驱动轴的正反转;限位部可以用于对摩擦环进行周向限位,摩擦环上设置了限位部的位置,其位置变化的趋势受到了端盖的限制,当驱动轴在第一方向转动时,缺口处的其中一端受到了限位,而另一端则能够被驱动轴驱动向第一方向动作,从而可以抱紧驱动轴(需要说明的是摩擦环端部的动作,可以是向一个方向形变,也可以是摩擦环不发生形变但具有向一个方向形变的趋势);当驱动轴在第二方向转动时,缺口位置的两端的情况正好相反,原本被限制的一端能够朝向第二方向动作,另一端则受到了限位,摩擦环同样可以抱紧驱动轴,实现了自锁装置对驱动轴的双向自锁,从而在驱动轴转动过程中,自锁装置能够始终向驱动轴施加摩擦力,以使马达可以更快地停止运行,提高马达控制精度,在静止状态时又具备自锁能力,保持马达的稳定。
2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缺口两侧中的其中一侧设有所述限位部,另一侧为自由端。设置了限位部的位置处,不会随着驱动轴转动而出现变化,自由端处缺少了限位部的限制,当驱动轴在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自由端在第一方向上动作,从而抱
紧驱动轴产生制动力,当驱动轴在第二方向转动时,驱动自由端在第二方向上动作,降低了摩擦环与驱动轴之间的相对作用力,即二者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马达损失的功率更低,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对驱动轴的单向自锁。
26.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环的外周设有宽度与摩擦环相同的凸筋,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自由端处且其长度不超过摩擦环长度的一半。摩擦环的其中一端处设置了限位部使这一端受到限位,而自由端处设置了凸筋后增加了摩擦环的厚度,使得这部分的摩擦环的强度得到了提升,从而提高了这部分的摩擦环在马达静止状态时与驱动轴之间的作用力,而另一部的摩擦环的厚度较薄,因此自由端处更容易在驱动轴的驱动下动作,这样一来自锁装置制动时可以产生更大的制动力。
27.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环的厚度自两端向内逐渐缩减。摩擦环两端的厚度是最大的,因此自由端与摩擦环之间的相对作用力也较大,而摩擦环的中段部分的厚度小,因此更容易出现形变,摩擦环的两端也更容易在驱动轴的驱动下动作,可以产生更大的制动力,若自锁装置对驱动轴进行单向自锁,马达在正常运作时,损耗的功率也会更少。
28.进一步的,所述缺口处设有分别连接所述摩擦环两端的连接件。连接件能够保持摩擦环的稳定,当摩擦环安装到驱动轴上,可以被连接件径向限位,避免摩擦环在装配端盖的过程中从驱动轴上掉落。
2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弹簧;或者,所述连接件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弹片;或者,所述连接件为贯穿所述摩擦环两端的刚性件;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摩擦环一体成型,且所述连接件的厚度小于所述摩擦环的厚度。连接件可以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弹簧具有弹力,不会影响到摩擦环两端的动作;刚性件贯穿摩擦环,与摩擦环之间无固定关系,因此也不会影响到摩擦环两端的动作;与摩擦环一体成型的摩擦环,其厚度较薄,因此摩擦环两端的动作也不会受到影响。
3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为凸出于所述摩擦环外周的凸起,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卡位部。凸起卡入到卡位部后可以限制凸起的位置变化,因此摩擦环无法随着驱动轴同步转动,并且凸起只需要卡入到卡位部内后即可实现转动限位,因此卡位部和凸起之间不要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可以方便摩擦环的安装。
3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为设于所述摩擦环外周的凹槽,所述端盖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卡块。卡块与凹槽配合后,便可以限制摩擦环在周向上的转动,以实现对驱动轴的自锁,卡块凸出于端盖的内壁,可以通过增加卡块的厚度,使凹槽位置处的摩擦环与驱动轴过盈配合,以维持此处摩擦环的结构稳定,且不会影响其他部位摩擦环的形变。
32.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环的圆心偏离所述驱动轴的轴心线。这样一来,摩擦环套装在驱动轴上后,会有部分摩擦环与驱动轴之间存在间隙,这部分的摩擦环因缺少驱动轴的支撑,更容易出现形变,若摩擦环被设置为用于实现对驱动轴的单向自锁,当需要制动时,驱动轴带动摩擦环形变,且形变量较大,可以产生较大的自锁力,当正常转动时,驱动轴带动摩擦环反向形变,减少摩擦环与驱动轴的接触面积,极大程度降低摩擦力对驱动轴转动的影响。
33.本发明还公开了线性致动器,线性致动器通常适用于升降装置,例如升降桌、升降床,线性致动器采用了上述的驱动器后,再配置到升降装置内,当升降装置承载较大的负载时,在驱动器自锁下不会使得驱动轴出现反转而导致升降装置出现回缩的情况,保持设备
的稳定。
34.进一步的,所述线性致动器包括立柱、设于所述立柱内的丝杆组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组件的蜗轮,所述驱动轴为与所述蜗轮配合的蜗杆,所述蜗轮的轮毂上也设有所述摩擦环。在蜗轮的轮毂上设置了摩擦环后,可以通过摩擦环对蜗轮进行自锁,通过与驱动器的配合,提高了线性致动器的自锁性能。
35.本发明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3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驱动器的爆炸图;
39.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4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与端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1;
4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a;
4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b;
43.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c;
44.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d;
45.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e;
46.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f;
47.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g;
48.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h;
49.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i;
50.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j;
51.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k;
52.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与端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2;
53.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l;
54.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m;
55.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摩擦环的结构示意图n;
56.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线性致动器中驱动器的爆炸图。
57.附图标记:
58.端盖100、驱动轴110、卡位部120、限位套130、卡块140;
59.摩擦环200、缺口210、限位部220、自由端230、凸筋240、连接件250;外圈300、内圈310;
60.蜗轮400。
【具体实施方式】
61.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6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6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6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6.参照图1至图5,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适用于马达的自锁装置,包括安装在马达外壳上的端盖100和套装在马达驱动轴110上的摩擦环200,摩擦环200上设有缺口210,摩擦环200外周设有限位部220,端盖100与限位部220配合,以使摩擦环200在驱动轴11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抱紧驱动轴110。
67.本发明公开的自锁装置,包括套装在驱动轴110上的摩擦环200,摩擦环200通过限位部220与端盖100配合,用于对摩擦环200进行周向限位,摩擦环200上的缺口210使摩擦环200上形成了两个端部,允许摩擦环200的端部在径向方向出现一定的形变或是具有形变的趋势,当驱动轴11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驱动轴110与摩擦环200之间的摩擦力能带动摩擦环200朝向第一方向转动,但摩擦环200又被周向限位,因此摩擦力会带动摩擦环200两端中的其中一端向另一端具有靠近的趋势,使摩擦环200抱紧驱动轴110,二者之间的作用力得到增强,从而能够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作用在驱动轴110上,实现对驱动轴110的制动,当摩擦环200抱紧驱动轴110后,马达停止运行,此时摩擦环200依然抱紧驱动轴110,使得驱动轴110难以在外力作用下出现转动;
68.在制动过程中,摩擦环200可以在驱动轴110的带动下出现形变,使内径缩小,两个端部之间的间距缩小,从而抱紧驱动轴110;或者,摩擦环200的内径不出现变化,但在驱动轴110的作用下,使摩擦环200更加紧贴驱动轴110,这样也可以增加二者之间的相对作用力。
69.在摩擦环200上设置了缺口210后,使得摩擦环200装配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通过形变来套装到驱动轴110上,因此装配过程中不会损伤驱动轴110的表面,驱动轴110的表面也
不会具有毛刺,从而在制动过程中摩擦环200与驱动轴110之间不会产生影响用户使用的噪音,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当摩擦环200的拆装过程较为方便,当摩擦环200出现磨损而导致制动力下降后,更替也较为方便。
70.作为优选的,摩擦环200的形状大致呈c形,其两个端部之间形成了缺口210。此外,参照图6,摩擦环200也可以设置为扭簧的形状,也可以在驱动轴110的驱动下动作,对驱动轴110进行制动。
71.摩擦环200的材料优选为刚性强、承载性能好、耐高温、强度高的塑料,使得摩擦环200在工作中不会因为自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摩擦系数,保持稳定的自锁性能,并且摩擦环200也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使用寿命长。
72.在设置自锁装置时,可以通过改变限位部220的数量、调节限位部220的位置,得到具有不同制动力的自锁装置,以配合不同类型、规格的马达。限位部220的数量越多,对摩擦环200的限制能力越强,使摩擦环200受驱动轴110的影响越小。如图5所示,在摩擦环200的局部位置设置多个限位部220,则可以加强摩擦环200的稳定性。由于摩擦环200上设置了限位部220的部分,因为限位部220与端盖100配合后,会使这部分的摩擦环200受到限制,通过对限位部220在摩擦环200上的位置进行设计、调整,可以改变摩擦环200对驱动轴110的自锁性能。
73.参照图7,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摩擦环200能够对驱动轴110进行双向自锁。
74.具体的,限位部220设有至少两个,缺口210两侧均设有限位部220,以使摩擦环200在驱动轴11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抱紧驱动轴110。
75.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两个不同的方向,即为驱动轴110的正反转。
76.作为优选的,限位部220与端盖100上的配合部位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可以方便摩擦环200在端盖100内的装配,并且端盖100上的配合部位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对摩擦环200的转动限位,因此允许摩擦环200可以具有一定的转动角度,当驱动轴110转动时,可以带动摩擦环200同步转动,摩擦环200转动一定角度后限位部220与端盖100上的配合部位相抵而被止挡,以限制摩擦环200的转动。
77.限位部220可以设置在摩擦环200的两个端部上,也可以设置在摩擦环200上靠近端部的位置,限位部220可以用于对摩擦环200进行周向限位,摩擦环200上设置了限位部220的位置,其位置变化的趋势受到了端盖100的限制。
78.当驱动轴110在第一方向转动时,摩擦环200的其中一端受到了限位,而另一端则能够被驱动轴110驱动向第一方向动作,从而可以抱紧驱动轴110;当驱动轴110在第二方向转动时,摩擦环200两端的情况正好相反,原本被限制的一端能够朝向第二方向动作,另一端则受到了限位,摩擦环200同样可以抱紧驱动轴110,实现了自锁装置对驱动轴110的双向自锁,从而在驱动轴110转动过程中,自锁装置能够始终向驱动轴110施加摩擦力,以使马达可以更快地停止运行,提高马达控制精度,在静止状态时又具备自锁能力,保持马达的稳定。
79.上述中,摩擦环200的端部被驱动轴110驱动动作,是指端部被驱动轴110带动朝驱动轴110转动方向形变,增大或缩小了缺口210的长度(缺口210的长度即为在摩擦环200周向上的长度),增加或减小了摩擦环200与驱动轴110之间的相对作用力,或者是,端部受驱
动轴110摩擦力的影响,具有朝向驱动轴110转动方向形变的趋势,虽然缺口210的长度不变,但是可以增加或减小了摩擦环200与驱动轴110之间的相对作用力。
80.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时,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摩擦环200能够实现对驱动轴110的单向自锁。
81.参照图8,具体的,限位部220设有至少一个,缺口210两侧中的其中一侧设有限位部220,另一侧为自由端230。
82.上个实施例中,提到了限位部220与端盖100配合后对摩擦环200具有限制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摩擦环200的两个端部的其中一个位置处设置了限位部220,这样一来,自由端230的动作不受到限制,会在驱动轴110转动时被驱动轴110与摩擦环200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动作。
83.驱动轴110沿着第二方向正常转动时,带动自由端230向第二方向动作,而另一端受到限位部220的限制保持位置不变,从而降低了驱动轴110与摩擦环200的相对作用力,降低了摩擦力,对驱动轴110造成的影响小,减少了驱动器的功率损耗;
84.驱动轴110沿着第一方向转动时,带动自由端230向第一方向动作,而另一端受到限位部220的限制保持位置不变,从而增加了驱动轴110与摩擦环200的相对作用力,提高了作用在驱动轴110上的摩擦力。
85.摩擦环200的厚度越厚,越不容易出现形变,在单向自锁的方案中,可以通过对摩擦环200厚度的设计,提升单向自锁性能,参照图9,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摩擦环200的外周自自由端230处设有宽度与摩擦环200相同的凸筋240,凸筋240的长度不超过摩擦环200长度的一半。
86.在摩擦环200的两端处,其中一个设有限位部220,另一个为自由端230且外周设有凸筋240,摩擦环200能够实现对驱动轴110的单向自锁。凸筋240的宽度与摩擦环200相同,因此摩擦环200上设置了凸筋240的部分相比于另一部分,只是在厚度上有所区别,厚度增加的摩擦环200与驱动轴110之间的作用力会得到提高,另一部分厚度较薄的摩擦环200,更容易出现形变,因此进行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力会更大,正常运转时,产生的摩擦力也会相对降低,进一步降低驱动器损耗的功率。
87.与上个实施例不同,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了另一种结构的摩擦环200。
88.参照图10,摩擦环200的厚度自两端向内逐渐缩减,摩擦环200两端的厚度是最大的,因此端部与摩擦环200之间的相对作用力也较大,而摩擦环200的中段部分的厚度小,因此更容易出现形变,同样可以提高制动时产生的制动力、减少正常运转时产生的摩擦力。这样的摩擦环200适用于自锁装置对驱动轴110进行单向自锁的方案,同样也适用于双向自锁的方案。
89.与上面两个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摩擦环的圆心偏离驱动轴的轴心线,这样一来,摩擦环套装在驱动轴上后,会有部分摩擦环与驱动轴之间存在间隙,这部分的摩擦环因缺少驱动轴的支撑,更容易出现形变,若摩擦环被设置为用于实现对驱动轴的单向自锁,当需要制动时,驱动轴带动摩擦环形变,以产生自锁力实现自锁,当正常转动时,驱动轴带动摩擦环反向形变,减少摩擦环与驱动轴的接触面积,极大程度降低摩擦力对驱动轴转动的影响。
90.参照图11,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缺口210处设有分别连接摩擦环200两端的连接件250。
91.连接件250能够保持摩擦环200的稳定,当摩擦环200安装到驱动轴110上,可以被连接件250径向限位,避免摩擦环200在装配端盖100的过程中从驱动轴110上掉落。
92.若自锁装置为双向自锁装置,连接件250也可以连接在摩擦环200两端的限位部220上。
93.连接件250具有多种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94.连接件250可以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摩擦环200的两端,弹簧具有弹力,能够受压在径向、轴向方向出现形变,因此不会到摩擦环200两端的动作,弹簧可以选择压缩弹簧,能够向摩擦环200的两端施加向缺口210方向的作用力,增大制动力,若自锁装置为单向自锁装置,弹簧也可以选择则为拉伸弹簧,能够向摩擦环200的两端施加远离缺口210的作用力,减少马达正常运行时的功率损耗。
95.连接件可以为刚性件,刚性件贯穿摩擦环两端,且与摩擦环之间为间隙配合,二者之间无固定关系,因此也不会影响到摩擦环两端的动作。刚性件可以为短轴,短轴的径向上插装销轴,可以限定短轴相对摩擦环的轴向位移距离。
96.参照图12和图13,或者,连接件250与摩擦环200同一材料制成且与摩擦环200一体成型,而连接件250的厚度小于摩擦环200的厚度,这样一来便可以在摩擦环200上形成一个缺口210,而连接件250的厚度较薄,因此也不会影响摩擦环200两端的动作。连接件250可以与摩擦环200的外周相连(如图12所示),也可以与摩擦环200的内周相连(如图13所示),这两种连接件250的设置位置即为缺口210的开口朝向不同,此外,连接件还可以设置在两个端部的中间位置。
97.除了上述的方案以外,通过连接件250也可以实现自锁装置对驱动轴110的双向自锁。参照图14,具体的,连接件250为贯穿摩擦环200两端的螺钉,螺钉上连接螺母,在将摩擦环200装配到驱动轴110上后,再安装螺钉和螺母,向摩擦环200的两个端部处施加作用力,以抱紧驱动轴110,从而能使摩擦环200始终处于抱紧驱动轴110的状态,以实现对驱动轴110的双向自锁。
98.参照图3至图14,基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具体说明了限位部220以及端盖100上的装配结构。
99.参照图3至图15,限位部220为凸出于摩擦环200外周的凸起,端盖100内壁设有与凸起配合的卡位部120,凸起卡入到卡位部120后可以限制凸起的位置变化,因此摩擦环200无法随着驱动轴110同步转动,并且凸起只需要卡入到卡位部120内后即可实现转动限位,因此卡位部120和凸起之间不要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可以方便摩擦环200的安装。
100.其中凸起为档把,卡位部120为卡槽,档把卡入卡槽内,档把具有较长的长度,与卡槽配合后不容易分离,以保证摩擦环200结构的稳定,这种配合方式为端盖100与摩擦环200的直接接触方式。
101.或者,凸起外套装有卡位件,卡位件卡入卡位部内,卡位件与摩擦环为两个独立的结构,通过卡位件可以增强凸起与卡位部之间的配合强度,在更替摩擦环时,卡位件还可以继续使用,这种配合方式为端盖与摩擦环的间接接触方式。
102.或者,如图15所示,端盖100内设有限位套130,卡位部120设于限位套130上,摩擦
环200卡装在限位套130内,以通过限位套130与端盖100进行配合,这样的结构适用于端盖100结构较大的情况,此时若是将增大摩擦环200的规格,会使摩擦环200的强度得到提升,这样一来驱动轴110对摩擦环200的驱动效果降低,制动力就会下降,通过设置限位套130可以保证自锁装置的自锁性能。
103.参照图16,此外,限位部220还可以为设于摩擦环200外周的凹槽,端盖100内壁凸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卡块140,卡块140与凹槽配合后,便可以限制摩擦环200在周向上的转动,以实现对驱动轴110的自锁,卡块140凸出于端盖100的内壁,可以通过增加卡块140的厚度,使凹槽位置处的摩擦环200与驱动轴110过盈配合,以维持此处摩擦环200的结构稳定,且不会影响其他部位摩擦环200的形变。
104.以上的多个实施例均是不同的摩擦环200的结构,此外,摩擦环200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如图17所示的摩擦环200,其内周面为锯齿状,如图18所示的摩擦环200其外周面上设置了限位部220以及其他多个凸出的部分,只要其主体结构为一个呈c形的环体,并在环体上设置了能够限制环体转动的部件,都属于本技术的范围内。
105.此外,摩擦环200还可以是如图19所示的结构,由相互独立的外圈300和内圈310组成,限位部220设于外圈300的外周,外圈300套装在内圈310外,内圈310与驱动轴110接触,摩擦环200通过内圈310与驱动轴110之间的作用力带动外圈300动作而抱紧驱动轴110,增加内圈310与驱动轴110之间的作用力,这样一来摩擦环200的外圈300可以选择较为容易形变的材料,内圈310可以选择摩擦系数较高的材料。
106.本发明还公开了线性致动器,线性致动器通常适用于升降装置,例如升降桌、升降床,其内部设有上述中提到的适用于马达的自锁装置作为动力元器件,线性致动器采用了上述的马达后,再配置到升降装置内,当升降装置承载较大的负载时,在驱动器自锁下不会使得驱动轴110出现反转而导致升降装置出现回缩的情况,保持设备的稳定。
107.如图20所示,线性致动器包括立柱、设于立柱内的丝杆组件、用于驱动丝杆组件的蜗轮400,驱动轴110为与蜗轮400配合的蜗杆,当马达控制蜗杆转动时,可以驱动蜗轮400转动,并通过蜗轮400来驱动丝杆组件,丝杆组件便可以控制立柱伸缩,蜗杆上的摩擦环200能够实现对其的自锁,此外摩擦环200还可以设置在蜗轮400的轮毂上,对蜗轮400也进行自锁,通过与马达的配合,提高了线性致动器的自锁性能,而丝杆组件具有极大的扭矩,摩擦环200无法装配在丝杆上。
108.端盖100为齿轮箱的一部分盖体,其与马达的外壳连接的部分,限定出了用于容纳自锁装置的空间,其与齿轮箱另一部分盖体连接的部分,限定出用于容纳蜗轮400的空间。
10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