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控液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3789发布日期:2021-11-22 15:23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控液压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液压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控液压阀。


背景技术:

2.液压阀是一种用压力油操作的自动化元件,它受配压阀压力油的控制,通常与电磁配压阀组合使用,可用于远距离控制水电站油、气、水管路系统的通断,常用于夹紧、控制、润滑等油路,有直动型与先导型之分,多用先导型,按功能分类:流量阀、压力阀、方向阀。
3.现有专利(公开号cn209704961u):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控液压阀,属于液压设备领域。该气控液压阀包括液压阀和连接在液压阀上的气压推动装置,液压阀包括阀体和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气压推动装置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内的活塞、连接在活塞上的推杆以及连接在缸体上且用于为活塞进行导向的导向套,气压推动装置与液压阀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套,阀体还包括用于推动阀芯回弹的弹性装置。该气控液压阀,通过气压推动装置来控制阀芯的位置,可以实现大流量管道液体的通断,克服现有技术中液压阀适用范围小,无法对大流量的管道进行控制的缺陷,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实用方便,密封效果好。
4.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液压阀在工作时输送的液体会含有少量的杂质,该杂质会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大量堆积在阀体内部,从而会导致液压阀堵塞,对液压阀工作产生影响并造成液压阀损坏;2.在维护液压阀时需将注液管通过螺纹拧下,此时液压阀内部含有少量的液体会从注液口流出,污染干净的工作环境。
5.为此,提出一种气控液压阀。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控液压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控液压阀,包括液压阀主体,所述液压阀主体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的环形内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远离滑槽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环,所述过滤环后端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的两端均为耐磨头,所述顶针穿过所述过滤环并与所述过滤环滑动连接,所述注液口的环形内表面开设有翻槽,所述翻槽的内表面两侧均开设有转槽,所述转槽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滑槽内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弹簧;
8.所述注液口的内侧设有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设置在液压阀主体内侧的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围绕注液口周向分布,所述活动槽位于注液口外侧的一端通过第一滑动孔连通至注液口,所述活动槽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滑动孔连接至注液口,所述第一滑动孔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锁舌,所述第二滑动孔内滑动连接有第二锁舌,所述活动槽内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中部与活动槽的内壁铰接,所述联动杆靠近第一锁舌的一端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用于驱动联动杆向第一滑动孔一侧转动;
9.所述第一锁舌包括第一滑动密封柱,所述第一滑动密封柱的高度与第一滑动孔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滑动密封柱靠近注液口的轴心设有楔形板,所述楔形板的斜面朝向注液口的外侧;
10.所述第二锁舌包括第二滑动密封柱,所述第二密封柱靠近注液口的轴心一端铰接有棘齿,所述棘齿倾斜向注液口的内侧,所述棘齿与所述第二滑动密封柱之间连接有弹性片。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注液管通过螺纹拧进注液口,此时注液管抵制过滤环沿着滑槽向后运动,使得滑块对弹簧进行挤压,同时带动顶针向后移动抵制到翻板,继续转动注液管过滤环和顶针继续后移,顶针将翻板推开,此时注液口内部为通路状态。
12.优选的,所述转杆与转槽相互对应匹配,所述翻板与翻槽相互对应匹配并通过转杆与转槽活动连接,所述翻槽与翻板为矩形结构设计,所述翻槽内表面前端与翻板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磁铁一。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板通过转杆在翻槽内部翻转,从而可以调节注液口的状态。
14.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滑槽相互对应匹配,所述过滤环的尺寸与注液口的尺寸相同,所述过滤环与注液口通过滑块与滑槽活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环在注液口内部通过滑块沿着滑槽运动。
16.优选的,所述注液口的环形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过滤环的环形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液管通过螺纹与液压阀螺纹连接,在螺纹连接时注液管抵制过滤环,使其向后运动,过滤网将杂质阻隔在外部。
18.优选的,所述滑槽为开口状态,所述弹簧的前端与滑块接触,所述翻板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磁铁二。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口状态的滑槽使得过滤环可以取下清理,翻板通过磁铁二与磁铁一和翻槽磁力吸附。
20.优选的,所述顶针的长度大于过滤环到翻板的距离。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环被注液口抵制向后运动,顶针接触到翻板,将其顶开,使得注液口为通路状态。
22.优选的,所述棘齿的下端靠近注液口内侧的一端为光滑球面结构。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方便第二锁舌回缩时棘齿与过滤环脱离。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5.1、通过在注液口的环形外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注液口配合活动连接有过滤环,使用者将注液管对准注液口,通过螺纹拧入注液口,注液管向后运动,此时过滤环在注液管的抵制下通过滑块沿着滑槽向后运动,同时使得滑块挤压滑槽内部的弹簧,通过该结构使得注液管在注液时通过过滤环可将杂质阻隔在液压阀主体的外部;
26.2、通过在过滤环上滑动连接顶针,在注液管螺纹连接的同时顶针跟随过滤环沿着滑槽向后移动,在注液口的环形内表面开设有翻槽,翻槽内部通过转杆与转槽活动连接有翻板,顶针后移与翻板接触,此时过滤环继续向后运动,使得滑块与滑槽内部固定连接的弹簧接触,顶针抵制翻板向后翻动,此时注液口为通路状态,在需要维护液压阀主体时,将注
液管拧出,顶针不再受到挤压力,在翻板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和磁铁二与磁铁一的吸力下,顶针被翻板向外压动,翻板与翻槽重新闭合使注液口为闭合状态防止内部的液体回流;
27.3、当注液管拧出后,第一锁舌不再受到挤压,第一锁舌向外弹出,且第二锁舌收回,过滤环在弹簧的作用下迅速沿着滑槽向前运动,并撞击到第二锁舌上,通过撞击,可使过滤环上的污垢被撞掉,从而保证过滤环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28.4、用户可手动按压第一锁舌,从而过滤环不再被锁死,使得滑块与滑槽脱离,使得过滤环可以轻松取出,通过该结构使得在维护液压阀主体时液压阀主体内部的液体不会流出污染到外部环境。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视图;
31.图2为本发明的翻板与注液口的结合视图;
32.图3为本发明的滑槽与过滤环的结合视图;
33.图4为本发明的翻板与翻槽的结合视图;
34.图5为图2的a区域的放大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液压阀主体;11、翻槽;12、转槽;13、转杆;14、弹簧;15、翻板;16、磁铁二;2、注液口;21、滑槽;22、磁铁一;3、过滤环;31、滑块;32、顶针;33、耐磨头;4、锁死机构;41、活动槽;42、第一滑动孔;43、第二滑动孔;44、联动杆;45、第一滑动密封柱;46、楔形板;47、复位弹簧;48、第二滑动密封柱;49、棘齿;410、弹性片。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8.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9.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气控液压阀,包括液压阀主体1,所述液压阀主体1的前端外表面开设有注液口2,所述注液口2的环形内表面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31,所述滑块31远离滑槽21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环3,所述过滤环3后端设有顶针32,所述顶针32的两端均为耐磨头33,所述顶针32穿过所述过滤环3并与所述过滤环3滑动连接,所述注液口2的环形内表面开设有翻槽11,所述翻槽11的内表面两侧均开设有转槽12,所述转槽12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13,所述滑槽21内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4,使用者将注液管通过螺纹拧进注液口2,此时注液管抵制过滤环3沿着滑槽21向后运动,使得滑块31对弹簧14进行挤压,同时带动顶针32向后移动抵制到翻板15,继续转动注液管过滤
环3和顶针32继续后移,顶针32将翻板15推开,此时注液口2内部为通路状态;
40.所述注液口2的内侧设有锁死机构4,所述锁死机构4包括设置在液压阀主体1内侧的活动槽41,所述活动槽41围绕注液口2周向分布,所述活动槽41位于注液口2外侧的一端通过第一滑动孔42连通至注液口2,所述活动槽41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滑动孔43连接至注液口2,所述第一滑动孔42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锁舌,所述第二滑动孔4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锁舌,所述活动槽41内设有联动杆44,所述联动杆44的中部与活动槽41的内壁铰接,所述联动杆44靠近第一锁舌的一端连接有复位弹簧47,所述复位弹簧47用于驱动联动杆44向第一滑动孔42一侧转动。
41.所述第一锁舌包括第一滑动密封柱45,所述第一滑动密封柱45的高度与第一滑动孔42高度相等,所述第一滑动密封柱45靠近注液口2的轴心设有楔形板46,所述楔形板46的斜面朝向注液口2的外侧;
42.所述第二锁舌包括第二滑动密封柱48,所述第二密封柱靠近注液口2的轴心一端铰接有棘齿49,所述棘齿49倾斜向注液口2的内侧,所述棘齿49与所述第二滑动密封柱48之间连接有弹性片410。需要说明的是,弹性片410不仅便于将棘齿49顶起,还能在第二锁舌回缩时拉动棘齿49的一端,避免棘齿49与过滤环3卡死。
43.在使用时,当注液管拧入时,注液管会挤压楔形板46,使楔形板46向外第一滑动孔42内移动,从而使第一锁舌回缩,以此带动联动杆44转动,联动杆44另一端的第二锁舌则会向外推出,通过棘齿49的设置,使过滤环3会经过棘齿49,且棘齿49在弹性片410的带动下回弹卡死过滤环3;
44.当注液管拧出后,第一锁舌不再受到挤压,第一锁舌在复位弹簧47作用下向外弹出,以此使第二锁舌收回,过滤环3在弹簧14的作用下迅速沿着滑槽21向前运动,并撞击到第二锁舌上,通过撞击,可使过滤环3上的污垢被撞掉,从而保证过滤环3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45.用户可手动按压第一锁舌,从而过滤环3不再被锁死,使得滑块31与滑槽21脱离,使得过滤环3可以轻松取出,通过该结构使得在维护液压阀主体1时液压阀主体1内部的液体不会流出污染到外部环境。
46.所述棘齿49的下端靠近注液口2内侧的一端为光滑球面结构。可方便第二锁舌回缩时棘齿49与过滤环3脱离。
47.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转杆13与转槽12相互对应匹配,所述翻板15与翻槽11相互对应匹配并通过转杆13与转槽12活动连接,所述翻槽11与翻板15为矩形结构设计,所述翻槽11内表面前端与翻板15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磁铁一22,翻板15通过转杆13在翻槽11内部翻转,从而可以调节注液口2的状态。
48.具体的,如图3所示,所述滑块31与滑槽21相互对应匹配,所述过滤环3的尺寸与注液口2的尺寸相同,所述过滤环3与注液口2通过滑块31与滑槽21活动连接,过滤环3在注液口2内部通过滑块31沿着滑槽21运动。
49.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注液口2的环形内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过滤环3的环形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注液管通过螺纹与液压阀主体1螺纹连接,在螺纹连接时注液管抵制过滤环3,使其向后运动,过滤网将杂质阻隔在外部。
50.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滑槽21为开口状态,所述弹簧14的前端与滑块31接触,所
述翻板15的前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磁铁二16,开口状态的滑槽21使得过滤环3可以取下清理,翻板15通过磁铁二16与磁铁一22和翻槽11磁力吸附。
51.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顶针32的长度大于过滤环3到翻板15的距离,过滤环3被注液口2抵制向后运动,顶针32接触到翻板15,将其顶开,使得注液口2为通路状态。
52.工作原理:通过在注液口2的环形外表面开设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与注液口2配合活动连接有过滤环3,使用者将注液管对准注液口2,通过螺纹拧入注液口2,注液管向后运动,此时过滤环3在注液管的抵制下通过滑块31沿着滑槽21向后运动,同时使得滑块31挤压滑槽21内部的弹簧14,通过该结构使得注液管在注液时通过过滤环3可将杂质阻隔在液压阀主体1的外部,通过在过滤环3的后端设有的顶针32,在注液管螺纹连接的同时顶针32和滤环3都沿着滑槽21向后移动,在注液口2的环形内表面开设有翻槽11,翻槽11内部通过转杆13与转槽12活动连接有翻板15,顶针32后移与翻板15接触,此时过滤环3继续向后运动,使得滑块31与滑槽21内部固定连接的弹簧14接触,顶针32抵制翻板15向后翻动,此时注液口2为通路状态,在需要维护液压阀主体1时,将注液管拧出,顶针32不再受到挤压力,在翻板15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和磁铁二16与磁铁一22的吸力下,顶针32被翻板15向外压动,翻板15与翻槽11重新闭合使注液口2为闭合状态防止内部的液体回流,当注液管拧出后,第一锁舌不再受到挤压,第一锁舌向外弹出,且第二锁舌收回,过滤环3在弹簧14的作用下迅速沿着滑槽21向前运动,并撞击到第二锁舌上,通过撞击,可使过滤环3上的污垢被撞掉,从而保证过滤环3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53.用户可手动按压第一锁舌,从而过滤环3不再被锁死,使得滑块31与滑槽21脱离,使得过滤环3可以轻松取出,通过该结构使得在维护液压阀主体1时液压阀主体1内部的液体不会流出污染到外部环境;
54.其中,当注液管拧入时,注液管会挤压楔形板46,使楔形板46向外第一滑动孔42内移动,从而使第一锁舌回缩,以此带动联动杆44转动,联动杆44另一端的第二锁舌则会向外推出,通过棘齿49的设置,使过滤环3会经过棘齿49,且棘齿49在弹性片410的带动下回弹卡死过滤环3;
55.当注液管拧出后,第一锁舌不再受到挤压,第一锁舌在复位弹簧47作用下向外弹出,以此使第二锁舌收回,过滤环3在弹簧14的作用下迅速沿着滑槽21向前运动,并撞击到第二锁舌上,通过撞击,可使过滤环3上的污垢被撞掉,从而保证过滤环3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
56.用户可手动按压第一锁舌,从而过滤环3不再被锁死,使得滑块31与滑槽21脱离,使得过滤环3可以轻松取出,通过该结构使得在维护液压阀主体1时液压阀主体1内部的液体不会流出污染到外部环境。
5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