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水泄流式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29741发布日期:2021-11-29 15:56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积水泄流式闸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闸阀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积水泄流式闸阀。


背景技术:

2.闸阀的启闭件是闸板,闸板的运动方向与流体方向相垂直,闸阀只能作全开和全关,不能作调节和节流,闸阀通过阀座和闸板接触进行密封,通常密封面会堆焊金属材料以增加耐磨性。目前闸阀的闸板呈闭合状态时,闸板上方会有开启时残留的积水,这些积水在闸板上方不便于进行清除,导致积水在闸板下次开启时,才可排出,这样积水在闸板上方容易使闸板出现泄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积水泄流式闸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一种积水泄流式闸阀,包括阀体、阀杆、阀板,所述阀板布置在阀体内部,所述阀板中部设有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端固定有阀杆,所述阀杆上端贯穿阀体并连接有手轮,所述阀板左右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缓冲板,所述阀板内部且位于螺纹套筒下方设有滑腔,所述缓冲板靠近阀板的一端下侧固定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弹性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末端延伸出套管并进入滑腔内部,所述推杆末端固定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与滑腔滑动连接,所述阀体内部且位于阀板右侧固定有缓冲框,所述缓冲框内部弹性连接有分流网板,右侧的所述缓冲板与分流网板相接触;所述阀板上端右侧设有泄流道,所述泄流道与滑腔相通,所述泄流道中部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流通段和漏斗段,所述流通段与漏斗段之间的中部设有阻隔口,所述流通段与漏斗段之间的外侧呈环形均匀设有若干个流水孔,所述漏斗段内部布置有浮球。
5.更佳的,所述阀板左右两端上侧均固定有凹字座,所述凹字座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与缓冲板上方贯穿固定。
6.更佳的,所述推杆首端与套管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内弹簧。
7.更佳的,所述缓冲框内部顶端开有呈t型的滑道,所述分流网板上端固定有呈t型的滑块,所述滑块与滑道滑动连接。
8.更佳的,所述滑块右端与滑道内部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
9.更佳的,所述缓冲框内部设有契合腔,所述缓冲板与契合腔相匹配。
10.更佳的,所述漏斗段的下部口径小于漏斗段的上部口径,所述浮球的直径大于漏斗段的下部口径,所述浮球的直径小于漏斗段的上部口径。
11.更佳的,所述阻隔口的口径小于浮球的直径,所述流通段的内径大于浮球的直径。
12.有益效果:阀板呈开启状态时,水流会冲击缓冲框内部的分流网板,此时通过分流网板不仅可以起到缓冲水流冲击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随着水流流过分流网板内的网孔,而起到平衡出水压力的作用,当阀板呈闭合状态时,随着水流冲击阀板一侧的缓冲板,该缓
冲板活动并带动橡胶塞往滑腔内部滑入,另外一块缓冲板的橡胶塞则会被气压推动滑出滑腔,同时另外一块缓冲板活动并推动分流网板,此时通过缓冲板与分流网板的配合,可以减少水流冲击阀板的压力,以此来提高阀板的使用寿命,另外橡胶塞往滑腔内部滑入时,还可通过气压推动浮球在漏斗段内上移并不再阻挡漏斗段底部开口,此时阀板上方的积水则会往下流入泄流道内部,积水进入漏斗段时,可使浮球浮起顶住阻隔口,而积水则往流水孔流入漏斗段,最后从泄流道流入滑腔,然后就可从滑腔内没有插入橡胶塞的一端流出,以此来起到积水泄流的作用,积水泄流完后,浮球下落入挡住漏斗段底部开口,这样可以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清理积水,方便了工作人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阀板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图2的a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发明图2的b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缓冲框侧视示意图。
14.图中:1

阀体、2

阀杆、3

手轮、4

螺纹杆、5

阀板、6

螺纹套筒、7

缓冲框、8

滑道、9

滑块、10

缓冲弹簧、11

分流网板、12

凹字座、13

转轴、14

缓冲板、15

滑腔、16

泄流道、17

套管、18

内弹簧、19

推杆、20

橡胶塞、21

漏斗段、22

流通段、23

阻隔口、24

流水孔、25

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15.请参阅图1

图5,一种积水泄流式闸阀,包括阀体1、阀杆2、阀板5,所述阀板5布置在阀体1内部,所述阀板5中部设有螺纹套筒6,所述螺纹套筒6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所述螺纹杆4上端固定有阀杆2,所述阀杆2上端贯穿阀体1并连接有手轮3,所述阀板5左右两端均活动连接有缓冲板14,所述阀板5左右两端上侧均固定有凹字座12,所述凹字座12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与缓冲板14上方贯穿固定,阀板5呈闭合状态时,随着水流从左往右冲击阀板5左侧的缓冲板14,缓冲板14上部通过转轴13与凹字座12活动,而缓冲板14下部则往右移动;所述阀板5内部且位于螺纹套筒6下方设有滑腔15,所述缓冲板14靠近阀板5的一端下侧固定有套管17,所述套管17内部弹性连接有推杆19,所述推杆19首端与套管17内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内弹簧18,所述推杆19末端延伸出套管17并进入滑腔15内部,所述推杆19末端固定有橡胶塞20,所述橡胶塞20与滑腔15滑动连接,缓冲板14下部往右移动时,会带动左侧的橡胶塞20往滑腔15内部滑入,并且橡胶塞20一端的推杆19可挤压套管17内部的内弹簧18,随着左侧的橡胶塞20滑入滑腔15内,滑腔15内右侧的橡胶塞20会被气压推动滑出,此时右侧的橡胶塞20带动右侧的缓冲板14活动;所述阀体1内部且位于阀板5右侧固定有缓冲框7,所述缓冲框7内部弹性连接有分流网板11,右侧的所述缓冲板14与分流网板11相接触,所述缓冲框7内部顶端开有呈t型的滑道8,所述分流网板11上端固定有呈t型的滑块9,所述滑块9与滑道8滑动连接,所述滑块9右端与滑道8内部右端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0,所述缓冲框7内部设有契合腔,所述缓
冲板14与契合腔相匹配,右侧的缓冲板14活动时,底部会推动缓冲框7内部的分流网板11,使分流网板11往右滑动,此时滑块9在滑道8内往右滑动并挤压缓冲弹簧10,这样通过内弹簧18缓冲、橡胶塞20之间的气压缓冲以及缓冲弹簧10的缓冲,可以减少水流冲击阀板5的压力,以此来提高阀板5的使用寿命;另外,阀板5呈开启状态时,水流会冲击缓冲框7内部的分流网板11,此时通过分流网板11不仅可以起到缓冲水流冲击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随着水流流过分流网板11内的网孔,而起到平衡出水压力的作用;所述阀板5上端右侧设有泄流道16,所述泄流道16与滑腔15相通,所述泄流道16中部上下两侧分别设有流通段22和漏斗段21,所述流通段22与漏斗段21之间的中部设有阻隔口23,所述流通段22与漏斗段21之间的外侧呈环形均匀设有若干个流水孔24,所述漏斗段21内部布置有浮球25,所述漏斗段21的下部口径小于漏斗段21的上部口径,所述浮球25的直径大于漏斗段21的下部口径,所述浮球25的直径小于漏斗段21的上部口径,所述阻隔口23的口径小于浮球25的直径,所述流通段22的内径大于浮球25的直径,当阀板5呈闭合状态,而使右侧的橡胶塞20滑出滑腔15时,左侧的橡胶塞20还可通过气压推动浮球25在漏斗段21内上移至不再挡住其下部开口,这样阀板5上方的积水可以沿着泄流道16往下流入流通段22,再沿着流通段22和流水孔24流入漏斗段21内部,积水进入漏斗段21时,可使浮球25浮起顶住阻隔口23,而积水则继续通过流水孔24流入漏斗段21内,最后从泄流道16流入滑腔15,然后就可从滑腔15右端开口流出,以此来起到积水泄流的作用,积水泄流完后,浮球25下落入挡住漏斗段21底部开口,这样可以不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清理积水,方便了工作人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