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9042发布日期:2022-07-22 20:1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
1.优先权信息
2.本技术请求2020年12月16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1488025.2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并且通过参照将其全文并入此处。
技术领域
3.本技术涉及水龙头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4.水龙头是水阀的通俗称谓,用来控制水流的大小开关,有节水的功效。水龙头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从老式铸铁工艺发展到电镀旋钮式的,又发展到不锈钢单温单控水龙头、不锈钢双温双控龙头、厨房半自动龙头。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购水龙头,都会从材质、功能、造型等多方面来综合考虑。
5.现有水龙头为了改变出水方向通常会在出水口设置万向球装置来改变出水方向,但是采用万向球旋转为了避免万向球的球头掉出,球头的大部分被包裹住,所以万向球结构可以旋转的角度较小,出水口的方式旋转的角度较小,无法大角度改变出水角度,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6.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大角度改变水龙头出水方向的换向装置。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包括连接头和出水头,所述连接头设有流水通道,所述出水头设有出水口,还包括通水柱,所述连接头设有换向块,所述出水头设有连接块和支撑块,所述连接块和所述支撑块之间设有与所述换向块适配的换向槽,所述连接块设有与所述通水柱适配的连接通孔,所换向块设有与所述通水柱适配的铰接孔,所述流水通道连通所述铰接孔,所述通水柱与所述铰接孔之间设有流水腔,所述通水柱设有换向通道,所述换向通道位于所述流水腔的位置设有入水孔,所述出水头设有连通所述换向通道的导流孔。
8.如此设置,安装时可先将换向块插入换向槽中,使铰接孔和连接通孔的位置对齐,再向连接通孔中插入通水柱使通水柱和连接通孔连接,如此连接头便可在换向槽中围绕着通水柱摆动,使用时将连接头和水龙头的开口处连接,打开水龙头开关,水流便会从水龙头的开口流入连接头的流水通道之中,然后流入流水腔,水腔两侧可设置密封圈,水流不会从两侧泄漏,再通过流水腔中的入水孔流入换向通道之中,从换向通道流入与其连通的导流孔最后从出水口流出,出水口处还可以设置起泡器,需要转向时便可控制出水头使其以通水柱为转轴在连接头上摆动到需要的角度,出水头摆动时流水通道将会围绕着通水柱摆动,不会从流水腔中脱离,采用这种铰接结构出水口可以摆动的角度更大,更能满足使用者需求。
9.进一步的,所述铰接孔贯通所述换向块,所述支撑块面向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对应所述连接通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通水柱适配的铰接槽。
10.如此设置,通水柱两端将分别由连接通孔和铰接槽支撑,出水头摆动时更加稳定。
11.进一步的,所述换向通道位于所述铰接槽的位置设有出水孔,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铰接槽中。
12.如此设置,水流将通过铰接槽处的出水孔流入铰接槽内,从铰接槽中的导流孔流到出水口处出水,出水孔也会始终位于铰接槽中,出水头的摆动不会影响通水柱连通流水通道和出水口。
13.进一步的,所述入水孔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入水孔均布于所述通水柱的侧壁。
14.如此设置,四个均布设置的入水孔增加了换向通道在流水内的开口面积,加大了水流的通过速度。
1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通水柱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16.如此设置,安装时只需旋转通水柱将其拧入连接通孔即可完成连接,安装简单。
17.进一步的,所述通水柱背向所述出水头的一侧设有六角槽。
18.如此设置,可通过六角扳手插入六角槽内旋转通水柱,安装更省力、方便。
19.进一步的,所述换向头为圆饼形,所述换向槽底部为与所述换向头同轴的圆弧形。
20.如此设置,圆饼形的换向头在摆动时和同轴设置的圆弧形换向槽底部之间将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摆动时不会碰撞,减少异物掉入卡住的可能。
21.进一步的,所述换向头的轴向端面设有凹槽。
22.如此设置,设置凹槽之后减少了换向头和换向槽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出水头摆动时需要的摩擦,摆动更加省力。
2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头设有连接盖,所述连接头和所述连接盖的连接处设有万向球机构。
24.如此设置,连接头将借助连接盖和水龙头的开口连接,而连接头和连接盖的连接处又设置了万向球机构,万向球机构和铰接机构配合使装置拥有两个调整角度的功能,调整角度的范围更大,操作性更高。
25.进一步的,所述万向球机构包括上套和下套,所述连接头面向所述连接盖的一侧设有球头,所述球头在所述上和和所述下套之间活动。
26.如此设置,连接套和水龙头的开口处连接后将会把上套和下套,而上套和下套会将球头夹在中间,球头便可在上套和下套之间旋转,水流则从球头处流入流水通道,而上套和下套配合还可以避免水流从连接处泄漏。
27.进一步地,所述通水柱位于所述连接通孔的一端的外端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壁形成有背离所述换向槽的第一限位台阶;所述铰接槽贯通所述支撑块,所述铰接槽的槽壁形成有背离所述换向槽的第二限位台阶;
28.所述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孔固定连接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凸台,所述第一限位凸台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
29.所述通水柱位于所述铰接槽一端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限位凸台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
3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的内壁面设有螺纹,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孔通过螺纹配
合。
31.进一步地,所述通水柱的外周壁与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壁在周向上限位配合。
32.进一步地,所述通水柱的外周壁形成有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定位凹弧面,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壁形成有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定位凸弧面,各所述定位凹弧面分别与各所述定位凸弧面抵接。
33.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孔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出水头的转动轴线。
34.进一步地,所述换向槽背离所述出水口的槽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复位件和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连接于所述复位件邻近所述安装槽槽口的一端;
35.所述换向块的外周壁开设有多个定位槽,多个所述定位槽沿所述换向块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定位件用以随所述出水头转动至与各所述定位槽切换配合。
附图说明
3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爆炸图。
3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左视剖视图。
3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剖视图。
40.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42.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正投影剖面图。
43.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44.图中标号含义:1.连接头,101.流水通道,102.换向块,103.铰接孔,104.流水腔,105.凹槽,106.连接盖,107.万向球机构,1071.上套,1072.下套,108.球头,2.出水头,201.出水口,202.换向槽,203.连接通孔,204.铰接槽,2041.导流孔,205.连接块,206.支撑块,3.通水柱,301.换向通道,3011.入水孔,3012.出水孔,302.六角槽,40.紧固件,41.第一限位凸台,2031.第一限位台阶,31.第二限位凸台,32.连接孔,33.定位凹弧面,2032.定位凸弧面,2021.安装槽,50.复位件,60.定位件,102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4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施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46.参见附图,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包括连接头1和出水头2,所述连接头1设有流水通道101,所述出水头2设有出水口201,还包括通水柱3,所述连接头1设有换向块102,所述出水头2设有连接块205和支撑块206,所述连接块205和所述支撑块206之间设有与所述换向块102适配的换向槽202,所述连接块205设有与所述通水柱3适配的连接通孔203,所换向块102设有与所述通水柱3适配的铰接孔103,所述流水通道101连通所述铰接孔103,所述通水柱3与所述铰接孔103之间设有流水腔104,所述通水柱3设有换向通道301,所述换向通道301位于所述流水腔104的位置设有入水孔3011,所述出
水头2设有连通所述换向通道301的导流孔2041。
47.如此设置,安装时可先将换向块102插入换向槽202中,使铰接孔103和连接通孔203的位置对齐,再向连接通孔203中插入通水柱3使通水柱3和连接通孔203连接,如此连接头1便可在换向槽202中围绕着通水柱3摆动,使用时将连接头1和水龙头的开口处连接,打开水龙头开关,水流便会从水龙头的开口流入连接头1的流水通道101之中,然后流入流水腔104,水腔两侧可设置密封圈,水流不会从两侧泄漏,再通过流水腔104中的入水孔3011流入换向通道301之中,从换向通道301流入与其连通的导流孔2041最后从出水口201流出,出水口201处还可以设置起泡器,需要转向时便可控制出水头2使其以通水柱3为转轴在连接头1上摆动到需要的角度,出水头2摆动时流水通道101将会围绕着通水柱3摆动,不会从流水腔104中脱离,采用这种铰接结构出水口201可以摆动的角度更大,更能满足使用者需求。
48.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铰接孔103贯通所述换向块102,所述支撑块206面向所述连接块205的一侧对应所述连接通孔203的位置设有与所述通水柱3适配的铰接槽204。
49.如此设置,通水柱3两端将分别由连接通孔203和铰接槽204支撑,出水头2摆动时更加稳定。
50.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换向通道301位于所述铰接槽204的位置设有出水孔3012,所述导流孔2041位于所述铰接槽204中。
51.如此设置,水流将通过铰接槽204处的出水孔3012流入铰接槽204内,从铰接槽204中的导流孔2041流到出水口201处出水,出水孔3012也会始终位于铰接槽204中,出水头2的摆动不会影响通水柱3连通流水通道101和出水口201。
52.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入水孔3011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入水孔3011均布于所述通水柱3的侧壁。
53.如此设置,四个均布设置的入水孔3011增加了换向通道301在流水内的开口面积,加大了水流的通过速度。
54.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连接通孔203与所述通水柱3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55.如此设置,安装时只需旋转通水柱3将其拧入连接通孔203即可完成连接,安装简单。
56.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通水柱3背向所述出水头2的一侧设有六角槽302。
57.如此设置,可通过六角扳手插入六角槽302内旋转通水柱3,安装更省力、方便。
58.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换向头为圆饼形,所述换向槽202底部为与所述换向头同轴的圆弧形。
59.如此设置,圆饼形的换向头在摆动时和同轴设置的圆弧形换向槽202底部之间将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摆动时不会碰撞,减少异物掉入卡住的可能。
60.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换向头的轴向端面设有凹槽105。
61.如此设置,设置凹槽105之后减少了换向头和换向槽202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出水头2摆动时需要的摩擦,摆动更加省力。
62.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连接头1设有连接盖106,所述连接头1和所述连接盖106的连接处设有万向球机构107。
63.如此设置,连接头1将借助连接盖106和水龙头的开口连接,而连接头1和连接盖106的连接处又设置了万向球机构107,万向球机构107和铰接机构配合使装置拥有两个调
整角度的功能,调整角度的范围更大,操作性更高。
64.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万向球机构107包括上套1071和下套1072,所述连接头1面向所述连接盖106的一侧设有球头108,所述球头108在所述上和和所述下套1072之间活动。
65.如此设置,连接套和水龙头的开口处连接后将会把上套1071和下套1072,而上套1071和下套1072会将球头108夹在中间,球头108便可在上套1071和下套1072之间旋转,水流则从球头108处流入流水通道101,而上套1071和下套1072配合还可以避免水流从连接处泄漏。
6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通水柱3位于所述连接通孔203的一端的外端面设有连接孔32;所述连接通孔203的孔壁形成有背离所述换向槽202的第一限位台阶2031;所述铰接槽204贯通所述支撑块,所述铰接槽204的槽壁形成有背离所述换向槽202的第二限位台阶;所述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连接孔32固定连接的紧固件40,所述紧固件40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一限位凸台41,所述第一限位凸台41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2031;所述通水柱3位于所述铰接槽204一端的外周壁凸设有第二限位凸台31,所述第二限位凸台31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
67.第一限位台阶2031可形成于连接通孔203远离换向槽202的一端,也可形成于连接通孔203的中部,在此不做限制。通水柱3与紧固件40的连接方式可为过盈配合,也可为卡接,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固定连接即可。第一限位凸台41抵接于第一限位台阶2031,从而使通水柱3无法从靠近换向槽202的一端脱离连接通孔203,以实现对通水柱3的限位。
68.相应地,第二限位台阶可形成于铰接槽204远离换向槽202的一端,也可形成于铰接槽204的中部,在此不做限制,通水柱3的第二限位凸台31抵接于第二限位台阶,从而使通水柱3无法从靠近换向槽202的一端脱离铰接槽204,以实现对通水柱3的限位。
69.结合第一限位台阶2031和第二限位台阶可知,在安装通水柱3时,先将通水柱3插入铰接槽204,使通水柱3穿过换向槽202并伸入连接通孔203后,再将紧固件40与通水柱3连接;此时,第一限位凸台41和第二限位凸台31分别抵接于相背的第一限位台阶2031和第二限位台阶,以使通水柱3通过紧固件40实现在出水头2的夹合限位。
70.通过紧固件40来限位通水柱3,可避免通水柱3直接与连接通孔203或铰接槽204在轴向上固定配合,从而防止在出水头2被拨转时,通水柱3因为相对出水头2转动而导致装配关系松脱,由此,可提高通水柱3与出水头2的安装稳定性,以提高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71.具体地,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连接孔32的内壁面设有螺纹,所述紧固件40与所述连接孔32通过螺纹配合,以简化紧固件40与通水柱3的连接过程,并方便后续对通水柱3的拆卸检修。
7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水柱3的外周壁与所述连接通孔203的孔壁在周向上限位配合。通水柱3外周壁和连接通孔203孔壁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可在周向上限位配合即可。举例而言,通水柱3的外周壁具有限位平面,连接通孔203的孔壁具有配合平面,配合平面抵接于限位平面,从而使通水柱3与连接通孔203无法相对转动。也就是说,通水柱3不会相对出水头2转动,在出水头2被拨转时,通水柱3会跟着出水头2一起转动,如此,可提高出水头2处的结构配合紧密性,以避免通水柱3发生晃动而导致配合间隙变大,从而可进一步防止出水头2漏水,以提高密封性。
73.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通水柱3的外周壁形成有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定位凹弧面33,所述连接通孔203的孔壁形成有多个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定位凸弧面2032,各所述定位凹弧面33分别与各所述定位凸弧面2032抵接。
74.定位凹弧面33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只需满足不会沿周向连续延伸而形成环形凹弧面即可;定位凸弧面2032的数量与定位凹弧面33对应。通过定位凹弧面33与定位凸弧面2032既可实现通水柱3与连接通孔203在周向上的固定配合,又可增大配合面积,从而提高配合密封性和稳定性。
7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导流孔204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出水头2的转动轴线。需要说明,此处的垂直指的是基本垂直,且存在允许范围内的误差。导流孔2041与出水口201均开设于出水头2,将导流课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出水头2的转动轴线,可使导流孔2041与出水口201的延伸方向一致设置,从而可简化导流孔2041的加工方式,降低出水头2的生产难度,以提高生产效率。
7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换向槽202背离所述出水口201的槽壁开设有安装槽2021,所述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槽2021的复位件50和定位件60,所述定位件60连接于所述复位件50邻近所述安装槽2021槽口的一端;所述换向块102的外周壁开设有多个定位槽1021,多个所述定位槽1021沿所述换向块102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定位件60用以随所述出水头2转动至与各所述定位槽1021切换配合。
77.换向槽202具有背离出水口201的第一槽壁,出水头2转动时,第一槽壁会相对换向块102的外周壁转动,以覆盖换向块102外周壁的不同区域。出水头2相对换向块102转动预设角度后,安装槽2021会与其中一定位槽1021相对,此时定位件60会在复位件50的作用下凸出于安装槽2021的槽口并卡接于该定位槽1021,以使出水头2整体保持在该预设角度,无需用户手动保持。
78.复位件50可设置为弹性件,如弹簧;当出水头2转动时,定位件60会被换向块102的周壁挤压,此时复位件50会被压缩;而当出水头2停止转动时,若此时安装槽2021与其中一定位槽1021相对,则复位件50会将定位件60推出以与该定位槽1021卡接。定位件60可设置为球状,以在出水头2被拨转时能被正常挤入安装槽2021,防止与定位槽1021卡死,从而可提高水龙头出水换向装置的使用稳定性。
7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