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5052发布日期:2021-12-04 00:44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


背景技术:

2.轴承是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其中,双列角接触滚针轴承是轴承中的一种,可以用于机器人变速箱的主支撑轴的支撑。
3.尽管双列角接触滚针轴承具有负游隙结构,但当受到弯曲作用力的作用时,轴承的外圈与内圈之间的相对位置仍然会发生变化,由于密封圈设置于轴承两端部的内圈和外圈之间,因此密封圈所在区域发生变化,使得内圈与密封圈接触区域发生变形,从而导致密封效果变差。
4.因此,如何提高轴承密封的效果,就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5.申请内容
6.本技术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轴承密封的效果。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轴承,包括:
8.密封装置,具有环形结构;
9.外圈,包括与所述密封装置的外环面相接触的密封接触部,在所述轴承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密封接触部的内环面具有弧形结构,且所述密封接触部的内环面的直径由所述外圈的中部向端部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10.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包括:
11.弹性部,设置于所述密封接触部和所述轴承的内圈之间,包括弹性部本体和排油结构,所述弹性部本体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朝向所述轴承的滚动体一侧,所述排油结构固定于所述弹性部本体靠近所述滚动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开口的外周部,所述排油结构的排油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弹性部的外周部。
12.可选地,所述弹性部本体包括弧形结构密封唇,所述弧形结构密封唇抵接于所述密封接触部。
13.可选地,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
14.骨架支撑部,嵌装于所述弹性部。
15.可选地,所述弹性部本体包括抵接于所述内圈的内圈接触部,所述内圈接触部的接触面包括圆柱面,且与所述内圈的外表面相匹配。
16.可选地,所述排油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排油凸起,相邻的排油凸起之间形成所述排油通道。
17.可选地,所述排油结构包括环形排油部,所述排油通道开设于所述环形排油部。
18.可选地,所述外圈开设有安装孔,且沿所述外圈的轴向方向上导通。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20.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轴承,通过将所述外圈与所述密封装置接触的密封接
触部设置成弧形结构,且所述密封接触部的内环面的直径由所述外圈的中部向端部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所述轴承的内圈在所述轴承工作过程中,由于较大弯矩作用,使得所述内圈与所述密封装置接触的表面弯曲,且在内圈受弯曲作用力的一侧,密封装置所在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空间变大时,所述密封接触部的内环面的弧度与所述内圈发生形变的弯曲面的弧度相适应,这样,当所述密封装置随着内圈的形变弯曲面发生移动时,所述密封装置的外环面就会沿着所述密封接触部的内环面的弧度进行移动,从而可以保证所述密封装置的外环面始终是贴合所述密封接触部移动的,有效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效果,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21.可选方案中,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弹性部,设置于所述密封接触部和所述轴承的内圈之间,包括弹性部本体和排油结构,所述弹性部本体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开口朝向所述轴承的滚动体一侧,所述排油结构固定于所述弹性部本体靠近所述滚动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开口的外周部,所述排油结构的排油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弹性部的外周部。这样,通过在所述弹性部本体靠近所述滚动体的一侧设置了排油结构,可以使进入容纳腔内的润滑油通过排油结构再次返回至滚动体所在的位置,保证轴承的润滑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流到密封装置和外圈之间的润滑油,减小密封装置的密封压力,提高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所示的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其中:1

外圈;11

密封接触部;2

密封装置;21

弹性部;22

骨架支撑部;211

弹性部本体;212

排油结构;2111

容纳腔;2112

弧形结构密封唇;2113

内圈接触部;2121

排油凸起;3

安装孔;4

内圈;5

滚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26.由背景技术可知,轴承的密封效果较差。
27.在轴承的工作工程中,所述轴承的内圈受到较大弯矩作用会发生变形,使得所述内圈与所述密封装置接触的表面弯曲,且在内圈受弯曲作用力的一侧,密封装置所在的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空间变大,造成所述密封装置沿着轴承的轴向向轴承的端部移动,最终导致轴承的密封效果变差。
28.为提高轴承的密封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轴承,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涉及到的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请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的结构示意图。
31.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包括:
32.密封装置2,具有环形结构;外圈1,包括与所述密封装置2的外环面相接触的密封接触部11,在所述轴承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密封接触部11的内环面具有弧形结构,且所述密封接触部11的内环面的直径由所述外圈1的中部向端部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
33.当然,轴承还可以是其他与本技术的主要方案关联性较小的结构,比如:内圈4,以及滚动体5,如图中所示的滚针式滚动体。
3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密封接触部11的弧形结构的弧度,可以通过根据轴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检测所述内圈4的表面结构变化产生的形变结果所得到的结果获取,从而所得到的密封接触部11的弧形结构的弧度能够与内圈的完全变形相匹配,更好地实现密封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比如:通过建模的方式预测内圈的弯曲变形,进而用于密封接触部11的弧形结构的弧度的设计。
35.容易理解的是,所述轴承的轴向方向为图1中箭头r所示。
36.在轴承的工作工程中,所述轴承的内圈4受到较大弯矩作用会发生变形,使得所述内圈4与所述密封装置2接触的表面弯曲,且在内圈4受弯曲作用力的一侧,密封装置2所在的内圈4和外圈1之间的空间变大,造成所述密封装置2沿着轴承的轴向向轴承的端部移动,由于本技术所述的轴承具有弧形结构的密封接触部11,使得密封装置2所在的空间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化,密封装置2仍然能够保持对内圈4和外圈1之间的空隙的密封。
37.可见,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所述密封装置2包括具有弧形结构的密封接触部11,从而能够在内圈4受到弯矩作用会发生变形时,仍然与所述密封接触部11贴合接触,从而可以保证密封装置2的密封作用,有效提高所述轴承的密封效果。
38.为了方便进行轴承的安装,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继续参考图1,所述外圈1开设有安装孔3,且沿所述外圈1的轴向方向(如图中所示的r方向)上导通。
39.所述安装孔3沿轴向方向r导通,这样可以方便在轴承安装时对安装力度的控制,当然,安装孔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所述外圈1上可以沿外圈1的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只要方便轴承的安装即可。
40.另外,在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孔3的加工,可以使安装孔的形状为圆柱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3的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41.然而,在轴承工作过程中时,轴承的滚动体5处的润滑油会向密封装置2一侧流动,增加了密封装置2的唇口处在轴承的轴向方向r上的压力,从而会增大所述密封装置2随着所述内圈4的变形弯曲面向外移动的速度,进一步增大了所述密封装置2与所述内圈4和所述外圈1之间的空隙,降低所述密封装置2的密封效果。
42.为了进一步提高轴承的密封效果,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轴承,请参考图2,图2是图1所示的轴承的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3.如图2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轴承的所述密封装置2包括:
44.弹性部21,设置于所述密封接触部11和所述轴承的内圈4之间,包括弹性部本体
211和排油结构212,所述弹性部本体211开设有容纳腔2111,所述容纳腔2111的开口朝向所述轴承的滚动体5一侧,所述排油结构212固定于所述弹性部本体211靠近所述滚动体5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开口的外周部,所述排油结构212的排油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2111和所述弹性部21的外周部。
4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口的外周部是指在所述轴承的径向方向上,位于开口的外围的部分;所述弹性部21的外周部是指所述弹性部21与所述外圈1所围成的空间。
46.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所述密封装置2的弹性部21上设计了排油结构212,并且根据轴承运动过程中的特性,将所述排油结构212设置于所述弹性部本体211靠近所述滚动体5的一侧,且位于所述开口的外周部上,并将所述排油结构212的排油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2111和所述弹性部21的外周部。
47.这样,当所述密封装置2跟随轴承在工作过程中运动时,所述弹性部21的唇口会发生旋转,所述排油结构212设置于所述弹性部本体211靠近所述滚动体5的一侧,位于所述开口的外周部上,且所述排油结构212的排油通道连通所述容纳腔2111和所述弹性部21的外周部,因此可以通过排油通道将轴承内部向外泄出的润滑油从容纳腔2111中排向所述轴承的内部,减小所述弹性部21的唇口的密封压力,不会使所述密封装置2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轴承内部外泄的润滑油所造成的压力而发生与所述外圈1和所述内圈4接触不严的情况,进一步加强了轴承的密封效果。
48.弹性部21的材料可以是橡胶等具有弹性功能的材料,这样可以保证所述密封装置2在弹力的作用下,始终与所述外圈1和所述轴承的内圈4接触,保证所述密封装置2的密封效果。
49.为减小所述密封装置2的唇口处的压力,并减小排油结构的加工难度,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如图中所示,所述排油结构212包括至少两个排油凸起2121,相邻的排油凸起2121之间形成所述排油通道。
50.具体地,排油凸起2121可以沿密封装置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51.相邻的排油凸起2121所形成的所述排油通道可以将所述轴承在工作时从内部外泄至所述容纳腔2111的润滑油,重新排向轴承的内部,减小所述密封装置2的唇口处的密封压力,避免所述密封装置2发生更严重的外移情况,增强所述密封装置2的密封性,提高轴承的密封效果,并且加工难度较小,所使用的材料较少。
52.这样,相邻的排油凸起2121之间所述排油通道,即为排油槽,从而润滑油可以从排油槽的开口处向轴承内部排出,排油更加方便。
53.当然,排油槽的宽度就可以根据所述排油凸起2121的设置数量而改变,设计灵活,且可以根据轴承的实际情况,适应性设计排油槽的个数和宽度。
54.此外,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排油通道的加工,所述排油结构212还可以包括环形排油部,所述排油通道开设于环形排油部。
55.具体地,所述排油通道包括排油孔,沿所述轴承的径向方向上,连通所述容纳腔2111和所述密封接触部11。
56.所述径向方向如图2中箭头a所示。
57.为了确保所述密封装置2可以更好的贴合所述密封接触部11,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弹性部本体211包括弧形结构密封唇212,所述弧形结构密封唇212抵接
于所述密封接触部11。
58.所述弹性部本体211包括弧形结构密封唇212,弧形结构密封唇212与密封接触部11的接触面较小,贴合度更好,在轴承工作过程中,随着弹性部2的转动,所述弧形结构密封唇212也更容易与所述密封接触部11保持贴合接触,从而能够保证所述密封装置2在轴承的工作过程中贴合所述密封接触部11,保证轴承的密封效果。
59.为方便所述弹性部21更好的贴合于所述外圈和内圈4,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密封装置2还包括骨架支撑部22,嵌装于所述弹性部21,这样可以通过骨架支撑部22支撑所述弹性部21,提高弹性部21的刚度,保证弹性部的密封效果。
60.当然,骨架支撑部2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比如:所述骨架支撑部22可以设计成只支撑弧形结构密封唇212以外的部分,这样可以使得弧形结构密封唇212更好的发挥弹性性能,保证所述密封装置2可以始终贴合所述外圈1的密封接触部11;或者可以将所述骨架支撑部22只设置于所述弹性部本体211与所述内圈4接触的部位和与所述容纳腔2111的开口相对的一侧,保证支撑所述弹性部21贴合于所述外圈1和所述内圈4。
61.然而,当所述轴承的内圈4因为较大弯矩而产生形变时,所述密封装置2与所述内圈4之间可能会产生空隙,造成所述密封装置2密封效果降低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所述密封装置2的密封效果,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2,所述弹性部本体211包括抵接于所述内圈4的内圈接触部2113,所述内圈接触部2113的接触面包括圆柱面,且与所述内圈4的外表面相匹配。
62.因此,将内圈接触部2113设计成与所述内圈的外表面相匹配的圆柱面接触面,在轴承工作过程中,所述密封装置2跟随所述内圈4产生的形变而发生移动时,尽管所述内圈接触部2113与内圈4弯曲变形的结构相对应的部分会与内圈4之间产生间隙,但与内圈4未发生弯曲变形的结构相对应的部分仍然与内圈4相抵接,从而可以保证内圈4与密封装置2之间的贴合,保证密封装置2的密封作用,提高了轴承的密封效果。
63.虽然本技术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技术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