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防撞组件

文档序号:26972991发布日期:2021-10-16 10:1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防撞组件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的防撞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防撞组件。


背景技术:

2.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见于隋炀帝命工匠按照柳抃形象所营造的木偶机器人,施有机关,有坐、起、拜、伏等能力。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
3.现有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外壳比较薄弱,不能够遭受重击,在遭受重击后容易损坏,且受到重击后容易对机器人内部精密的电子元器件造成松动,从而造成不能正常运行,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4.公开日为2020年10月30日,公开号为cn21182054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减震装置,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通过设置在车体连接支架上的减震套管、减震柱、减震弹簧、连接梁等结构,对车体震动进行吸收,通过设置在车体前方的红外检测雷达对前方障碍物进行检测,通过设置在车体前方的防撞装置对车体与障碍物的碰撞进行缓冲,实现对机器人车体及内部精密元件的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但是该方案的防震只局限于车体前方,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防撞组件,全方位的保护机器人。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防撞组件,包括安装环、第二安装片、第一缓冲机构,其中,所述安装环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片,所述安装环通过所述第二安装片安装在机器人上,所述安装环的外圈固定有所述第一缓冲机构。
8.优选地,所述第二安装片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第二安装片等间隔分布在所述安装环的内圈上,所述第一缓冲机构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第一缓冲机构等间隔分布在所述安装环的外圈上。
9.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防撞柱、固定环、减震室、减震座、减震柱、限位座、缓冲室、定位环、限位环、防撞弹簧,其中,所述防撞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环的外圈上,所述防撞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设置在所述减震室内,所述减震室设置在所述减震座的中部,所述减震座通过减震室滑动连接有所述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一侧在减震室内固定连接有减震柱的一端,所述减震柱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中部开设有缓冲室,所述限位座通过所述缓冲室套接所述减震柱,所述减震柱在缓冲室内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缓冲室内侧靠近定位环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座外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座,所述减震柱和限位座在减震室内套接有防撞弹簧。
10.通过设置的防撞弹簧,能够在遭受碰撞时,防止碰撞力直接作用在机器人上,同时受到的碰撞力通过防撞弹簧抵消和削弱,达到缓冲目的,有效的保证了碰撞不会造成机器人造成损伤。
11.优选地,所述固定环外圈中部固定连接有阻尼螺纹套,所述减震座在减震室内对应阻尼螺纹套固定设置有阻尼纹,在防撞弹簧在抵消和削弱碰撞力时,带动固定环在减震室内活动,从而使得阻尼螺纹套和阻尼纹不断摩擦,对防撞弹簧起到了良好的阻尼效果。
12.优选地,所述固定环直径小于减震室的直径,所述防撞弹簧直径小于固定环的直径。
13.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安装片和第二缓冲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片固定安装于所述减震座底部,所述第一安装片的底部铰链铰接有所述第二缓冲机构。
14.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杆、减震缸、减震弹簧、固定块,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片底部铰链铰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底端套接在减震缸内,所述减震缸内在缓冲杆底端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缸底端铰链铰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机器人,通过设置的减震弹簧,在平常状态下,能够对第一安装片和橡胶垫等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受到重击时,减震弹簧能够随着防撞弹簧一起分担小部分的碰撞力,更进一步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15.优选地,所述减震缸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缓冲杆外壁在固定套底部固定连接有防脱环。
16.优选地,所述固定套中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防脱环外圈直径小于减震缸内圈直径。
17.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片外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在遭受碰撞时,橡胶垫进行初步的缓冲。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防撞组件,通过设置在安装环外圈的缓冲机构,实现全方位的保护,解决了受到重击后容易对机器人内部精密的电子元器件造成松动,从而造成不能正常运行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第一缓冲机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截取的减震座和防撞柱配合的内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截取的限位座和减震柱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第二缓冲机构的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为橡胶垫,2为安装环,3为防撞柱,4为第一安装片,5为第二安装片,6为减震座,7为限位座,8为减震室,9为防撞弹簧,10为减震柱,11为阻尼螺纹套,12为固定环,13为缓冲室,14为限位环,15为阻尼纹,16为定位环,17为缓冲杆,18为固定套,19为减震弹簧,20为减震缸,21为固定块,22为防脱环。
具体实施方式
26.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7.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的防撞组件,如图1,包括安装环2、第二安装片5、第一缓冲机构,其中,所述安装环2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片5,所述安装环2通过所述第二安装片5安装在机器人上,所述安装环2的外圈固定有所述第一缓冲机构。
32.所述第二安装片5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第二安装片5等间隔分布在所述安装环2的内圈上,所述第一缓冲机构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第一缓冲机构等间隔分布在所述安装环2的外圈上。
33.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如图2和图4,包括防撞柱3、固定环12、减震室8、减震座6、减震柱10、限位座7、缓冲室13、定位环16、限位环14、防撞弹簧9,其中,所述防撞柱3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环2的外圈上,所述防撞柱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设置在所述减震室8内,所述减震室8设置在所述减震座6的中部,所述减震座6通过减震室8滑动连接有所述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一侧在减震室8内固定连接有减震柱10的一端,所述减震柱10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限位座7,所述限位座7中部开设有缓冲室13,所述限位座7通过所述缓冲室13套接所述减震柱10,所述减震柱10在缓冲室13内固定连接有定位环16,所述缓冲室13内侧靠近定位环16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4,所述限位座7外侧固定连接有减震座6,所述减震柱10和限位座7在减震室8内套接有防撞弹簧9。
34.如图3,所述固定环12外圈中部固定连接有阻尼螺纹套11,所述减震座6在减震室8内对应阻尼螺纹套11固定设置有阻尼纹15。
35.所述固定环12直径小于减震室8的直径,所述防撞弹簧9直径小于固定环12的直径。
36.还包括第一安装片4和第二缓冲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片4固定安装于所述减震座6底部,所述第一安装片4的底部铰链铰接有所述第二缓冲机构。
37.如图5,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缓冲杆17、减震缸20、减震弹簧19、固定块21,其中所述第一安装片4底部铰链铰接有缓冲杆17,所述缓冲杆17底端套接在减震缸20内,所述减震缸20内在缓冲杆17底端套接有减震弹簧19,所述减震缸20底端铰链铰接有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固定连接机器人。
38.所述减震缸20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8,所述缓冲杆17外壁在固定套18底部固定连接有防脱环22。
39.所述固定套18中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杆17,所述防脱环22外圈直径小于减震缸20内圈直径。
40.所述第一安装片4外侧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
4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使用时,直接通过第二安装片5和固定块21将组件安装在机
器人上,在遭受碰撞时,橡胶垫1进行初步的缓冲,防止碰撞力直接作用在机器人上,同时受到的碰撞力通过防撞弹簧9抵消和削弱,能够进一步达到缓冲目的,且在防撞弹簧9在抵消和削弱碰撞力时,带动固定环12在减震室8内活动,从而使得阻尼螺纹套11和阻尼纹15不断摩擦,对防撞弹簧9起到了良好的阻尼效果,有效的保证了碰撞不会造成机器人造成损伤,在平常状态下,能够对第一安装片4和橡胶垫1等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在受到重击时,减震弹簧19能够随着防撞弹簧9一起分担小部分的碰撞力,更进一步达到良好的保护效果。
42.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43.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44.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