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装饰环及净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7552发布日期:2022-01-26 18:28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安装装饰环及净水龙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安装装饰环及净水龙头。


背景技术:

2.净水机也叫净水设备、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净水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在安装净水龙头时,会出现水槽槽边形成的安装空间不足而导致净水龙头无法实现稳定安装的情况;尤其当净水龙头内部增加加热模块后,龙头主体的整体直径随之增大,净水龙头的安装更显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安装装饰环及净水龙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安装空间不足而导致净水龙头无法稳定安装的技术问题。
5.为此,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安装装饰环,包括:用于安装净水龙头,所述净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和用于将所述龙头主体固定于水槽槽边的牙管,
6.所述安装装饰环具有安装孔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孔两端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所述牙管套接,所述第一端面用于与水槽槽边抵接,所述第二端面用于与所述龙头主体抵接;其中,在沿所述安装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所述安装装饰环的投影位于所述龙头主体的投影内。
7.在安装装饰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装饰环包括形成所述安装孔的第一环部、环绕所述第一环部的第二环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环部和第二环部之间的连接部。
8.在安装装饰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自所述第一环部的外周壁延伸至所述第二环部的内周壁的连接筋。
9.在安装装饰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筋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连接筋沿所述第一环部的周向间隔排布。
10.在安装装饰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还包括自所述第一环部的一端弯折延伸至所述第二环部的一端的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具有所述第一端面。
11.在安装装饰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部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端形成第一子端面,所述第二环部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端形成第二子端面;其中,第一子端面与所述第二子端面齐平形成所述第二端面。
12.第二方面提供了净水龙头,所述净水龙头包括龙头主体、用于将所述净水龙头固定于水槽槽边的牙管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安装装饰环。
13.在净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水龙头还包括:
14.第一水路组件,其具有用于引进外部原水的第一引进口和与所述第一引进口连通的第一引出口;
15.第二水路组件,其包括加热结构,且具有用于引进外部原水至所述加热结构的第
二引进口和与所述第二引进口连通的第二引出口。
16.在净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路组件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加热结构进行散热的冷却结构。
17.在净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结构具有加热通道;所述冷却结构具有用于引进外部原水的冷却通道,且所述冷却通道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
18.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装饰环通过安装孔与牙管套接实现其与牙管的稳定连接;且在安装孔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安装装饰环的投影位于龙头主体的投影内,即安装饰环的直径小于龙头主体的直径,安装装饰环所需的安装空间小于龙头主体所需的安装空间;因此,将安装装饰环的第一端面与水槽槽边抵接,第二端面则与龙头主体抵接,使安装装饰环收容于水槽槽边形成的安装空间中,并位于龙头主体与水槽槽边之间,以增加龙头主体相对水槽槽边的高度,使得龙头主体可避开水槽槽边形成的安装空间实现安装,并通过安装孔、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配合来实现安装装饰环与牙管、龙头主体、水槽槽边的稳定连接,保证龙头主体稳定安装。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安装空间不足而导致净水龙头无法稳定安装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其中:
22.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装装饰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净水龙头在第一视角下的剖面图;
24.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净水龙头在第二视角下的剖面图;
25.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净水龙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净水龙头在第三视角下的剖面图;
27.图6示出了冷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示出了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示出了出水转接头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示出了出水转接头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3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2.100、净水龙头;10、龙头主体;20、第一水路组件;30、第二水路组件;31、加热结构;31a、加热通道;31b、第二引出口;31c、第三引进口;331、即热管;312、中心管;312a、连接通道;312b、第四引进口;312c、第四引出口;3121、管体;31211、第一管体;31212、第二管体;31213、第三管体;3122、导流结构;32、冷却结构;321、基体;3211、安装腔;3212、冷却通道;3213、第二引进口;3214、第三引出口;322、定位柱;40、出水转接头;40a、第一进水口;40b、第一出水口;40c、第二进水口;40d、第二出水口;40e、第三进水口;40f、第三出水口;41、主体部;42、第一连接环;43、第二连接环;44、第三连接环;45、第四连接环;46、第五连接环;
47、第六连接环;50、进水转接头;51、原水进口;52、安装槽;60、牙管;70、安装装饰环;70a、安装孔;70b、第一端面;70c、第二端面;70c1、第一子端面;70c2、第二子端面;71、第一环部;72、第二环部;73、连接部;731、连接筋;732、连接端;80、旋转臂;91、第一进水阀;92、第二进水阀;200、水槽槽边。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安装装饰环70和净水龙头100,上述净水龙头100可用于连接净水机,也可用于连接其它净水设备,当然,还可以是直接连接于家庭中的自来水龙头上。其包括龙头主体10和用于固定龙头主体10的牙管60,具体的,牙管60的一端与龙头主体10固定连接,净水龙头100通过固定牙管60的另一端实现其稳定安装。
37.此外,净水龙头100还包括上述安装装饰环70,该安装装饰环70具有安装孔70a以及位于安装孔70a两端的第一端面70b和第二端面70c;安装孔70a用于与牙管60套接,第一端面70b用于与水槽槽边200抵接,第二端面70c用于与龙头主体10抵接;其中,在沿安装孔70a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安装装饰环70的投影位于龙头主体10的投影内。
38.在本实用新型中,安装装饰环70通过安装孔70a与牙管60套接实现其与牙管60的稳定连接;且在安装孔70a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安装装饰环70的投影位于龙头主体10的投影内,即安装饰环的直径小于龙头主体10的直径,安装装饰环70所需的安装空间小于龙头主体10所需的安装空间;因此,将安装装饰环70的第一端面70b与水槽槽边200抵接,第二端面70c则与龙头主体10抵接,使安装装饰环70收容于水槽槽边200形成的安装空间中,并位于龙头主体10与水槽槽边200之间,以增加龙头主体10相对水槽槽边200的高度,使得龙头主体10可避开水槽槽边200形成的安装空间实现安装,并通过安装孔70a、第一端面70b和第二端面70c配合来实现安装装饰环70与牙管60、龙头主体10、水槽槽边200的稳定连接,保证龙头主体10稳定安装。运用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安装空间不足而导致净水龙头100无法稳定安装的技术问题。
39.其中,安装装饰环70可采用abs(abs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的首字母缩写,是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制成,abs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
型的热塑型高分子结构材料,又称abs树脂材料。龙头主体10也采用abs制成,且安装装饰环70和龙头主体10的颜色相同,以保持净水龙头100的安装美观性。
40.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安装装饰环70包括形成安装孔70a的第一环部71、环绕第一环部71的第二环部72以及连接在第一环部71和第二环部72之间的连接部73。通过连接部73实现第二环部72可间隔环绕第一环部71,即第二环部72与第一环部71之间存在间隔空间,一方面减少了安装装饰环70的用料成本;另一方面,在安装孔70a套接牙管60时,牙管60会抵压第一环部71,通过该间隔空间使得第一环部71在受牙管60抵压时可发生微形变。
41.在一种实施例中,连接部73包括自第一环部71的外周壁延伸至第二环部72的内周壁的连接筋731。通过连接筋731连接第一环部71的外周壁和第二环部72的内周壁,可提高连接筋731对第一环部71和第二环部72的连接稳定性。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筋731为若干个,若干个连接筋731沿第一环部71的周向间隔排布。通过将若干个连接筋731沿第一环部71的周向间隔排列,以稳定均衡的实现第一环部71与第二环部72之间连接。
42.在一种实施例中,连接部73还包括自第一环部71的一端弯折延伸至第二环部72的一端的连接端732,连接端732具有第一端面70b。通过增设连接端732进一步提高了连接部73连接第一环部71和第二环部72的连接稳定性;同时,通过连接端732形成第一端面70b,增加第一端面70b与水槽槽边200的抵接面积,从而提高了安装装饰环70与水槽槽边200的抵接稳定性。
4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环部71远离连接端732的一端形成第一子端面70c1,第二环部72远离连接端732的一端形成第二子端面70c2;其中,第一子端面70c1与第二子端面70c2齐平形成第二端面70c。将第一子端面70c1和第二子端面70c2齐平设置,使得第一子端面70c1和第二子端面70c2均与龙头主体10抵接,即第一端面70b由第一子端面70c1和第二子端面70c2形成,第一端面70b与龙头主体10的抵接面积为第一端面70b的面积和第二端面70c的面积之和。
4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子端面70c1可高于第二子端面70c2,即第一子端面70c1为第一端面70b;或,第二子端面70c2高于第一子端面70c1,即第二子端面70c2为第一端面70b。
4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面70b设有防滑结构。通过增设防滑结构,从而增加了第一端面70b与水槽槽边200的摩擦力,以保证安装装饰环70相对水槽槽边200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净水龙头100相对水槽槽边200的安装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该防滑结构可设置为且不局限于防滑条纹、防滑凸点。
4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环部72的外周壁设置有防滑结构。通过增设防滑结构,增加第二环部72与手部或操作工具之间摩擦力,防止施加于第二环部72的外力与第二环部72之间出现打滑现象,以保证顺利实现安装装饰环70与牙管60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该防滑结构可设置为且不局限于防滑条纹、防滑凸点。
4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孔70a的内周壁设有用于与牙管60螺合连接的螺纹结构。通过设置螺纹结构不仅实现了安装孔70a与牙管60的稳定连接,同时可以方便顺畅的安装孔70a相对牙管60的套接。
48.参见图3-图9,上述净水龙头100还包括第一水路组件20、第二水路组件30以及出水转接头40;第一水路组件20置于龙头主体10内,具有用于引进外部原水的第一引进口和
与第一引进口连通的第一引出口,即第一引进口用于引出冷水;第二水路组件30置于龙头主体10内,其包括具有加热通道31a的加热结构31和用于对加热结构31进行散热的冷却结构32,其中,冷却结构32具有冷却通道3212,且冷却通道3212与加热通道31a连通;第二水路组件30还具有用于将外部原水引进冷却通道3212和加热通道31a的第二引进口3213和用于引出热水的第二引出口31b。
49.在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水路组件20实现净水龙头100出冷水功能,通过第二水路组件30实现净水龙头100出热水功能;其中,第二水路组件30包括加热结构31和冷却结构32,加热结构31通过其加热通道31a对外部原水进行加热,冷却结构32则用于对加热结构31进行散热,防止因加热结构31而导致龙头主体10温度升高;具体地,冷却结构32具有冷却通道3212,通过流经冷却通道3212的原水将冷却结构32接收的加热结构31的热能带走,从冷却通道3212流出的水流通过冷却通道3212与加热通道31a的连通性流入到加热通道31a中继续加热,由于水流在冷却通道3212中吸收了热能,可以减小加热结构31对水流的加热功率。本技术方案通过循环利用冷却水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净水龙头100中的加热结构31需耗费较大的电功率、以及其加热工作时会导致龙头主体10温度升高的技术问题。
50.在一种实施例中,冷却通道3212的一端形成第二引进口3213,另一端形成第三引出口3214;加热通道31a的一端形成第二引出口31b,另一端形成第三引进口31c,且第三引出口3214与第三引进口31c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外部原水通过第二引进口3213流入冷却通道3212以吸收冷却结构32接收的加热结构31的热量,然后通过第三引出口3214流出冷却通道3212,并通过第三引进口31c流入加热通道31a以继续加热,最后通过第二引出口31b从加热通道31a中流出。
51.需要说明的是,加热通道31a需先蓄满水,加热结构31才开始工作,以保证加热安全。
52.参见图3-图6,在一种实施例中,冷却结构32包括基体321,基体321具有用于收容加热结构31的安装腔3211和与安装腔3211间隔设置的冷却通道3212。在本实施例中,收容于安装腔3211中的加热结构31在开始加热工作后,其热量会散发传递到基体321,使基体321温度升高;同时,基体321的冷却通道3212中流经有外部原水,外部原水的温度较低,基于热传导原理,基体321上的热能会传递到冷却通道3212中的外部原水,从而通过流经冷却通道3212的外部原水带走加热结构31的热能,以此实现冷却结构32对加热结构31的散热功能。
53.在一种实施例中,安装腔32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冷却通道3212的长度延伸方向相同。以增大冷却水流对加热结构31的冷却面积;同时,方便将冷却通道3212与加热通道31a连通。
54.在一种实施例中,加热结构31与安装腔3211的内周壁间隔设置。即基体321与加热结构31之间存在间隙,以提高加热结构31的散热功能。
55.在一种实施例中,加热结构31的中心轴线与安装腔3211的中心轴线重合。因此,加热结构31的外周壁与安装腔3211的内周壁均匀间隔,以确保加热结构31的热能均匀的散发传递到基体321上。
5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通道3212的两端分别与安装腔3211的两端齐平以进一步增大冷却效果。
5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冷却通道3212呈圆形结构。使得水流顺畅稳定的流经冷却通道3212,提高水流与基体321的热交换效率。
5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腔3211呈圆形结构。以保证加热结构31的热能均匀的散发传递到基体321上,提高加热结构31与基体321的热交换效率。
59.在一种实施例中,冷却结构32还包括自基体321的外壁凸起形成的定位柱322。
60.参见图3-图5以及图7,在一种实施例中,加热结构31包括即热管331和置于即热管331内的中心管312,中心管312包括与即热管331的内周壁间隔设置的管体3121和自管体3121朝向即热管331延伸形成的导流结构3122,导流结构3122、管体3121的外周壁以及即热管331的内周壁形成加热通道31a。当水流停留在加热结构31处的时间过长时,容易产生大量水泡进而会影响出水效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即热管331内增设中心管312,通过管体3121、导流结构3122以及即热管331围成加热通道31a,并通过中心管312的导流结构3122对流经加热通道31a的水流进行导向以加快水流的流速,防止出现气泡。
61.在一种实施例中,中心管312具有连接通道312a、与连接通道312a的一端连通的第四引进口312b以及与连接通道312a的另一端连通的第四引出口312c;其中,第四引进口312b与第三引出口3214连通,第四引出口312c则与第三引进口31c连通。在本实施例中,从冷却通道3212留出的水流依次经过中心管312的第四引进口312b、连接通道312a以及第四引出口312c流入到加热通道31a中,即冷却通道3212和加热通道31a通过中心管312实现连通。
62.其中,中心管312可采用pa66+(聚酰胺66或尼龙66)玻纤材料制成,其耐高温性较好,防止即热管331工作时对中心管312造成影响。
6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中心管312的中心轴线与即热管331的中心轴线重合,使得中心管312的外周壁与即热管331的内周壁均匀间隔,提高水流流经加热通道31a的稳定性。
64.在一种实施例中,导流结构3122呈螺旋延伸的筋条状。以加长加热通道31a,进一步加快水流流动。
65.需要说明的是,将中心管312至于即热管331内时,导流结构3122与即热管331的内周壁相抵或相近。
66.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沿中心管31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导流结构3122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且三角形结构的顶角远离管体3121。通过三角形结构的两个斜边增强导流结构3122对水流的导向作用。
67.在一种实施例中,管体3121包括第一管体31211、自第一管体31211的两端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管体31212和第三管体31213,其中,导流结构3122设置在第一管体31211上,第二管体31212和第三管体31213用于安装中心管312。
6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管体31212和第三管体31213的外径均小于第一管体31211的外径。保证通过第二管体31212和第三管体31213壳体稳定安装中心管312,同时保证第二管体31212和第三管体31213不会对加热通道31a的两端造成干涉,保证水流可以顺畅的流通。
69.具体地,管体3121具有上述连接通道312a,第二管体31212具有上述第四引进口312b,第三管体31213上述第四引出口312c。
7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引出口312c贯穿第三管体31213的管壁。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第四引出口312c为若干个,若干个第四引出口312c沿第三管体31213的周向间隔排列。将若干个第四引出口312c沿第三管体31213的周向间隔排列,以保证连接通道312a和加热通道31a的顺畅连通。
71.在一种实施例中,导流结构3122的一端与第一管体31211的一端齐平,导流结构3122的另一端与第一管体31211的另一端齐平。
72.参见图3、图8以及图9;在一种实施例中,净水龙头100还包括出水转接头40,出水转接头40具有与第一引出口连通的第一进水口40a、与第一进水口40a连通的第一出水口40b、与第二引出口31b连通的第二进水口40c以及与第二进水口40c连通的第二出水口40d。即出水转接头40通过第一进水口40a和第一出水口40b实现第一水路组件20的单独流出冷水,通过与第二进水口40c和与第二出水口40d实现第二水路组件30单独流出热水,即本实施例中的热水水路相对冷水水路独立引进原水、独立加热以及独立流出,从而将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完全分离,以使用用户的需求。
73.具体地,出水转接头40与冷水结构的定位柱322固定连接,以实现第一进水口40a与第一引出口的稳定连通、第二进水口40c与第二引出的稳定连通。
74.在一种实施例中,出水转接头40还具有与第三引出口3214连通的第三进水口40e和与第四引进口312b连通的第三出水口40f。即通过出水转接头40的第三进水口40e与第三引出口3214的来实现出水转接头40与冷却通道3212的连通,通过出水转接头40的第三出水口40f与第四引进口312b的连通来实现出水转接头40与连接通道312a的连通,最后通过第三进水口40e与第三出水口40f的连通来实现冷却通道3212与连接通道312a的连通,因此,从冷却通道3212流出的水流可通过连接通道312a流入加热通道31a。
75.在一种实施例中,出水转接头40包括主体部41和自主体部41的临近第一进水口40a的端面朝向第一引出口延伸形成的第一连接环42。即出水转接头40通过第一连接环42与第一水路组件20的连接来实现第一进水口40a与第一引出口的稳定连通。
76.具体地,第一连接环42可套设于第一水路组件20的端部,或第一水路组件20的端部套设于第一连接环42。
77.在一种实施例中,出水转接头40还包括自主体部41临近第二进水口40c的壁面朝向第二引出口31b延伸形成的第二连接环43。即出水转接头40通过第二连接环43与第二水路组件30的连接来实现第二进水口40c与第二引出口31b的稳定连通。
78.具体的,第二连接环43延伸进第二引出口31b。
79.在一种实施例中,出水转接头40还包括自主体部41临近第三进水口40e朝向第三引出口3214延伸形成的第三连接环44。即出水转接头40通过第三连接环44与第二水路的连接来实现第三进水与第三引出口3214的稳定连通。
80.具体的,第三连接环44延伸进第三引出口3214。
81.在一种实施例中,出水转接头40还包括自主体部41临近第三出水口40f的壁面朝向第四引进口312b延伸形成的第四连接环45。即出水转接头40通过第四连接环45与第二水路组件30的连接来实现第三出水口40f与第四引进口312b的稳定连通。
82.具体的,第四连接环45延伸进第四引进口312b。
83.在一种实施例中,基于即热管331环绕中心管312设置的位置关系,对第二连接环
43与第四连接环45的位置关系进行设置,使第二连接环43环绕第四连接环45设置,以使得出水转接头4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84.在一种实施例中,出水转接头40还包括自主体部41临近第一出水口40b的壁面朝远离第一进水口40a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五连接环46;出水转接头40还包括自主体部41临近第二出水口40d朝远离第二进水口40c的方向延伸形成的第六连接环47。
85.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五连接环46环绕第六连接环47设置。
86.参见图2及图4,净水龙头100还包括与龙头主体10转动连接并收容出水转接头40的旋转臂80,旋转臂80中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出水口40b连通的第一管路和用于与第二出水口40d连通的第二管路,通过转动旋转臂80实现出水。
87.在一种实施例中,净水龙头100还包括第一进水阀91和第二进水阀92,第一进水阀91用于控制第一水路组件20的水流通断,第二进水阀92用于控制第二水路组件30的水流通断。
88.优选地,第一进水阀91为电磁阀,第二进水阀92为电磁阀,进而便于用户对第一进水阀91和第二进水阀92的控制,比如可远程控制,相较于机械开关,更佳智能化,当然,第一进水阀91和第二进水阀92也可替换为机械开关。
89.优选地,第一进水阀91和第二进水阀92不能同时打开,当第一进水阀91打开时,第一水路组件20即可流通,此时冷水水路即流通,用户可用于接收冷水;当第二进水阀92打开时,第二水路组件30即可流通,此时热水水路即流通,用户可用于接收热水。
90.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进水阀91和第二进水阀92也可以同时打开,此时,可通过将第一水路组件20流出的冷水和第二水路组件30流出的热水中和,进而调节用户所需的水的温度。
91.在一种实施例中,净水龙头100还包括固定在定位柱322远离出水转接头40的一端的进水转接头50,进水转接头50具与第二引进口3213连通的原水进口51,以实现引进原水。
92.在一种实施例中,进水转接头50还具有安装槽52,即热管331的一端与中心管312的第三管体31213均抵接于安装槽52的槽底,以保证进水转接头50与加热结构31的密封连接。
93.其中,出水转接头40和进水转接头50可采用pa66+(聚酰胺66或尼龙66)玻纤材料制成,其耐高温性较好,防止加热结构31工作时对出水转接头40、进水转接头50造成影响。
94.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9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