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路机振动轮激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4218发布日期:2021-09-15 09:0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路机振动轮激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路机振动轮激振结构,属于工程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2.双振动轮压路机多用于高速公路修筑时的沥青路面压实,作业时双振动轮压路机在沥青路面上往复振动压实,其振动轮压实频率高、行进速度快,因此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也很适合施工作业要求。但在作业过程中,双振动轮压路机振动轮激振结构需要反复起停。常规的激振结构在停振时,固定偏心块在液压系统的扭转阻力下,很快停止转动,而活动偏心块会继续转动直至与限位销产生撞击停止,因此在作业时,活动偏心块会反复撞击限位销轴,且撞击面是平面和圆柱面的接触面,接触面积小,接触应力比较大;同时,由于限位销轴通常布置在固定偏心块的边缘位置,在反复的撞击下限位销的安装区域很容易形成薄弱区域,成为最先失效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双振动轮压路机压实频率高,激振器的转动频率高达60余赫兹,且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此时激振器轴承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尤其是轴承的润滑方面,如何通过加强润滑的方式减小轴承的内部摩擦及磨损、减少轴承烧粘、改善轴承的冷却,从而延长轴承的寿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目前振动轮的主流润滑方式为水车式润滑,其润滑的机理是振动轮在行进过程中,刮油器从低位舀起激振室内的润滑油,当刮油器旋转到高位时,刮油器中的润滑油在重力作用下流至轴承座,润滑油沿轴承座上预留的孔隙流至轴承内部对轴承进行润滑。这种润滑方式受限于振动轮的行进速度,润滑效率低,润滑的充分度有限。从结构形式方面而言,现用激振器结构的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多采用“锁”型结构或“扇”型结构,上述结构加工过程中由于形状的不规则,导致较多的工序以及板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路机振动轮激振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压路机振动轮激振结构,包括传动轴、对称安装在传动轴两端的偏心块,所述偏心块包括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所述固定偏心块上安装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大振限位面、小振限位面及位于大小振限位面间的过渡圆弧,固定偏心块的底部安装有击油片;所述活动偏心块位于固定偏心块的内侧,活动偏心块内侧的传动轴上安装有挡环。
6.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偏心块焊接在传动轴上,活动偏心块通过间隙配合安装在传动轴上。
7.作为改进,所述传动轴为一体成型的阶梯轴。
8.作为改进,所述固定偏心块呈矩形,安装在传动轴两端的固定偏心块呈镜像对称。
9.作为改进,所述限位部为凸台状,固定偏心块与限位部为一体式。
10.作为改进,所述击油片通过螺栓安装在固定偏心块上,击油片与固定偏心块的质心处于传动轴的同一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压路机振动轮激振结构,取消了限位销,同时固定偏心块和起限位作用的限位部为一体式,在振动轮启停过程中活动偏心块与限位部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触应力,同时由于限位部与固定偏心块为一体式,限位部没有明显的薄弱区域,能够承受活动偏心块的反复冲击;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固定偏心块上装配有击油片,激振器作业时击油片高速旋转划过润滑油的表面,将润滑油雾化,使轴承包裹在润滑油雾中,进一步改善轴承的润滑性能,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最后,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结构方正,加工过程中板材利用率高,节省材料、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大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小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固定偏心块的大振限位面处于限位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右固定偏心块的小振限位面处于限位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左固定偏心块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右固定偏心块的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击油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9为本实用新型在振动轮内部的使用示意图;
21.图中:1、左固定偏心块,2、右固定偏心块,3、活动偏心块,4、传动轴,5、击油片,6、左限位部,7、左小振限位面,8、左大振限位面,9、左过渡圆弧,10、左安装孔,11、右限位部,12、右小振限位面,13、右大振限位面,14、右过渡圆弧,15、右安装孔,16、左挡环,17、右挡环,18、花键套,19、右轴承,20、左轴承,21、左振动轮封板,22、右振动轮封板,23、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压路机振动轮激振结构,包括传动轴4、对称安装在传动轴4两端的偏心块;
25.如图7、图9所示,所述传动轴4采用阶梯轴形式,其最大直径处为活动偏心块3的左挡环16和右挡环17,对活动偏心块3的轴向内侧起到限位作用,传动轴4通过一体加工成型,预留偏心块安装轴段,并通过花键套18与振动马达连接;
26.如图1、图2所示,所述传动轴4的一端安装有左固定偏心块1和活动偏心块3,另一端安装有右固定偏心块2和活动偏心块3,活动偏心块3与传动轴4通过间隙配合组装,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与传动轴4相对转动;在活动偏心块3的外侧,左固定偏心块1、右固定偏心块2分别焊接在传动轴4上,一方面保证固定偏心块与传动轴4的同步转动,另一方面固定偏
心块内侧与传动轴4的最大轴径位置(即左挡环16和右挡环17位置)外侧所形成的间隙作为活动偏心块3的活动空间,对活动偏心块3的轴向外侧起到限位作用;
27.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用于限位活动偏心块的限位结构(即本实用新型的限位部)和固定偏心块为一体式结构,传动轴4正转和反转带动固定偏心块产生正转和反转,限位部使得固定偏心块和活动偏心块3在两种工作状态下产生不同的相位,改变了整个激振结构的空间拓扑结构,实现了偏心距的改变,从而产生低振幅和高振幅的切换来满足工作需求。
28.如图1、图2和图8所示,所述击油片5安装在固定偏心块上,与固定偏心块的质心位置同侧。在振动马达带动转子系统转动过程中,击油片5划过润滑油表面,高速的撞击使搅起的油液雾化,油雾包裹在转子系统轴端的左轴承20、右轴承19处,使轴承充分润滑。
29.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路机振动轮激振结构中,左、右固定偏心块的整体形状为矩形,二者呈镜像对称,其上均设有凸台式限位部。凸台式限位部的一端为小振限位面,另一端为大振限位面,中间为过渡圆弧,其目的是防止活动偏心块3上的圆弧在大振和小振的切换过程中与固定偏心块产生干涉。当振动轮小振作业时,小振限位面与活动偏心块3直接接触对其进行限位,此时固定偏心块的质心与活动偏心块3的质心分布在传动轴4的轴心线两侧;当振动轮大振作业时,大振限位面与活动偏心块3直接接触对其进行限位,此时固定偏心块的质心与活动偏心块3的质心相对传动轴4的轴心线处于同一侧。由于凸台式限位部与固定偏心块为一体式,激振器在工作状态下能够为活动偏心块3的撞击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保证凸台式限位部能够反复承受活动偏心块3的冲击载荷,同时可以避免因加工销孔或焊接在固定偏心块上形成薄弱区域。
30.实施例1
31.一种压路机振动轮激振结构,包括传动轴4、左固定偏心块1、右固定偏心块2和两个活动偏心块3;
32.与左固定偏心块1同侧的活动偏心块3通过安装孔套装在传动轴4上,活动偏心块3右侧通过左档环16限制其向内侧的轴向移动;左固定偏心块1通过左安装孔10套装在传动轴4上,并与传动轴4焊接;此时左侧的活动偏心块3分别依靠左固定偏心块1和左限位部6实现了轴向限位和环向限位;左限位部6中的左大振限位面8和左小振限位面7中间的左过渡圆弧9,确保在大振状态(如图3所示)和小振状态(如图4所示)的切换过程中,左固定偏心块1和活动偏心块3不产生干涉,击油片5通过螺栓固定在左固定偏心块1上,相对传动轴4的轴线而言,击油片5与左固定偏心块1的质心处于同一侧;
33.同样的,与右固定偏心块2同侧的活动偏心块3通过安装孔套装在传动轴4上,活动偏心块3左侧通过右挡环17限制其向内侧的轴向移动;右固定偏心块2通过右安装孔15套装在传动轴4上,并与传动轴4焊接;此时右侧的活动偏心块3分别依靠右固定偏心块2和右限位部11实现了轴向限位和环向限位;右限位部11中的右大振限位面13和右小振限位面12中间的右过渡圆弧14,确保在大振状态和小振状态的切换过程中,右固定偏心块2和活动偏心块3不产生干涉,击油片5通过螺栓固定在右固定偏心块2上,相对传动轴4的轴线而言,击油片5与右固定偏心块2的质心处于同一侧;
34.如图9所示,在整机上,整个激振系统安装在振动轮内部,振动轮的内圈23与左振动轮封板21和右振动轮封板22构成了一个封闭内腔。振动马达的动力从传动轴4右侧的花
键套18输入带动左、右固定偏心块转动。如图1所示,当系统处于大振工况时,左固定偏心块1和右固定偏心块2随传动轴4顺时针旋转,使得左固定偏心块1上的左大振限位面8和右固定偏心块2上的右大振限位面13在转动过程中与活动偏心块3接触,并强制其跟随左、右固定偏心块以相同转速顺时针旋转。在左大振限位面8和右大振限位面13的约束下,左固定偏心块1和右固定偏心块2与活动偏心块3的质心位于同一侧,使得左、右组合偏心块(即左固定偏心块1和活动偏心块3、右固定偏心块2和活动偏心块3)的等效偏心距变大,从而获得较大的激振力,形成大振工作状态;当系统处于小振工况时,左固定偏心块1和右固定偏心块2随传动轴4逆时针旋转,使得左固定偏心块1上的左小振限位面7和右固定偏心块2上的右小振限位面12在转动过程中与活动偏心块3接触,并强制其跟随左固定偏心块1和右固定偏心块2以相同转速逆时针旋转。在左小振限位面7和右小振限位面12的约束下,左固定偏心块1和右固定偏心块2与活动偏心块3的质心分布在传动轴4的轴线两侧,使得左、右组合偏心块的等效偏心距变小,从而获得较小的激振力,形成小振工作状态。
35.本实用新型将活动偏心块的限位结构与固定偏心块设计为一体式,在提供足够强度支撑的同时减少了零件数量,避免了因销孔应力集中出现疲劳裂纹及零件装配过程中带来的不可靠因素;在固定偏心块上装有击油片,通过转子系统自身旋转将润滑油雾化,进一步改善轴承的润滑性,从而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左、右固定偏心块为矩形,在节省材料的同时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激振结构的成本。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