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0386发布日期:2022-01-05 10:24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承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承组件。


背景技术:

2.轴承是机械设备中一个重要的零部件,其功能是支撑例如轴体之类的机械旋转体并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工作时,构成轴承的各零部件之间不只发生滚动摩擦,而且还会发生滑动摩擦,从而造成零部件的磨损,因此对轴承添加润滑油不但可以减少轴承内部的摩擦与磨损,还可以防止生锈、腐蚀,延长使用寿命。但是添加润滑油时特别需要注意其用量。若添加剂量太少的话,则将因润滑不充分而影响轴承寿命;若添加剂量过多的话,则会产生较大的阻力,影响轴体的正常工作。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轴承处的润滑油的添加,一般为定期添加一定的剂量以控制其剂量,在保证润滑的情况下,不对轴体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3.以颚式破碎机为例,常见的颚式破碎机由其皮带轮带动偏心轴旋转,与偏心轴连接的动颚随之以规则性的运动轨迹往复运动,并周期性地远离或靠近固定颚板,从而对位于动颚与固定颚板之间的物料进行破碎。然而在长期高强度、高负荷的环境下工作容易造成支撑偏心轴的轴承发生磨损,因此适当添加润滑油无疑是确保其正常工作的关键。
4.现有技术中,颚式破碎机结构如图1所示,该颚式破碎机包括皮带轮1、随所述皮带轮1 转动的偏心轴2、与所述偏心轴2连接的动颚3以及支撑所述偏心轴2的轴承组件4。所述轴承组件4包括套设在所述偏心轴2上的轴承5以及用于安装所述轴承5的轴承座6。其中,所述轴承座6套设在所述轴承5外侧。在所述轴承5的外圈轴向中部设有与所述轴承5内部连通的油槽500。所述轴承座6上沿所述轴承5圆周方向分布有注油孔500。所述注油孔600 连通所述轴承座6的外侧与所述油槽500。添加润滑油时,从所述注油孔600注入润滑油,润滑油沿所述注油孔600流至所述油槽500并进入所述轴承5内部进行润滑。
5.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由于安装误差等原因,所述轴承5相对于所述轴承座6发生错位,所述注油孔600不再对准所述油槽500,从而导致润滑油流动的油路弯折、阻力增大,加注润滑油时容易发生堵塞,甚至不能加注。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的轴承组件,减少油路变化以减少阻力加大的情况,便于加注润滑油的顺利进行。
7.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组件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套设在所述轴承外的轴承座、盖合在所述轴承的轴向端面上的轴承端盖以及导油杆体;所述轴承座内设有第一注油通道,所述第一注油通道为通孔;所述轴承端盖设有第二注油通道,所述第二注油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注油通道与所述轴承的轴向端面之间;所述导油杆体设有开口位于所述轴承座外侧的注入孔、固设在所述第一注油通道内的连接端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注油通道内的插入端,所述注入孔连通所述
连接端与所述插入端,所述导油杆体插入所述第二注油通道内以限制所述轴承端盖转动;润滑油从所述注入孔进入并流向所述第二注油通道,经所述第二注油通道流至所述轴承的轴向端面;沿所述导油杆体延伸方向投影,所述连接端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插入端的横截面积。
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组件中同时插入第一注油通道和第二注油通道的导油杆体位于轴承与轴承盖之间,使得即便轴承座、轴承以及轴承端盖之间即便发生相对转动,油路仍然不发生变化,保证润滑油的顺利加注。而且插入端的横截面积小于连接端的横截面积,一方面能使连接端稳定地固定在第一注油通道内,另一方面又能便于导油杆体的插入以及润滑油的排出。
10.进一步,所述第二注油通道为开设在所述轴承端盖朝向所述轴承轴向端面上的凹槽。导油杆体插入凹槽内,从而限制轴承端盖的转动,使得油路保持不变,进一步保证润滑油的顺利加注。
11.进一步,还包括用于与供油泵连接的供油管接头;所述的供油管接头安装在所述第一注油通道远离所述第二注油通道一侧的开口处。通过供油管接头实现与供油泵的连接,通过供油泵定时、定量加注润滑油。
12.进一步,还包括内通螺塞;所述内通螺塞塞入所述第一注油通道内;所述供油管接头固设在所述内通螺塞内。内通螺塞加强导油杆体与供油管之间的连接,保证顺利加注。
13.进一步,所述导油杆体还设有与所述轴承座外侧连接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导油杆体远离所述插入端的一端;所述轴承座通过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导油杆体。设置支撑部稳定导油杆体在第一注油通道中的安装。
14.进一步,所述注入孔为盲孔;所述导油杆体还设有与所述注入孔连通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贯穿所述导油杆体且其轴线与所述注入孔轴线成夹角。所述导流孔对润滑油进行导向,防止加注润滑油时因润滑油的冲击影响轴体的正常工作。
15.进一步,所述导油杆体、所述第一注油通道、所述第二注油通道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并沿与所述轴承径向平行的方向均匀分布,从而实现从轴承的不同位置加注润滑油,使得轴承各部分润滑充分。
1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技术中颚式破碎机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颚式破碎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a;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轴承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油杆体的剖视图及其底视图与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颚式破碎机为例,本实用新型的导油杆体用于对该颚式破碎机的轴承组件注入润滑油并限制轴承端盖的移动。
23.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颚式破碎机包括皮带轮1、随所述皮带轮1转动的偏心轴2、
与所述偏心轴2连接的动颚3以及轴承组件4。所述轴承组件4包括套设在所述偏心轴2上的轴承5、用于安装所述轴承5的轴承座6、盖合在所述轴承5两端的轴承端盖7以及插设在所述轴承座6与所述轴承端盖7内的导油杆体8。所述轴承座6套设在所述轴承5外侧以支撑所述轴承5。所述轴承端盖7盖设在所述轴承5的轴向两端面上,并与所述轴承座6紧密连接,以防止所述轴承5内的润滑油渗漏,并限制所述轴承5轴向上的移动。所述导油杆体8 穿过所述轴承端盖7和所述轴承座6并将润滑油导入到所述轴承5侧面以对所述轴承5的内部进行注油。
24.其中,请参阅图3,所述轴承座6内设有第一注油通道61。所述第一注油通道61为通孔,其入口设置在所述轴承座6的外侧,出口设置在朝向所述轴承端盖7的一侧,且其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油杆体8延伸方向平行。优选地,所述第一注油通道61沿与所述轴承5的径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25.所述轴承端盖7内设有第二注油通道71,所述导油杆体8插入所述轴承端盖7内以限制其绕所述轴承5的轴线转动。所述第二注油通道71位于所述轴承5一侧的轴向端面与所述轴承端盖7之间,其入口与所述第一注油通道61相接,出口朝向所述轴承5的轴向端面,润滑油沿所述第二注油通道71流至所述轴承5的轴向端面并流入其内部。优选地,所述第二注油通道71的出口位于所述轴承5的外圈与内圈之间。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第二注油通道71为开设在所述轴承端盖7朝向所述轴承5轴向端面的侧面上的凹槽,所述导油杆体8插入所述凹槽内,优选地,所述凹槽沿与所述轴承5径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至所述轴承5 的内圈与外圈之间。此外所述第二注油通道71还可以是一通孔,其一端开口设置在所述轴承端盖7圆周面上,另一端开口设置在所述轴承端盖7朝向所述轴承5轴向端面的侧面上,同样可达到限制所述轴承端盖7绕轴转动。
26.请参阅图5,所述导油杆体8设有开口位于所述轴承座6外侧的注入孔81、连接端82以及插入端83。沿所述导油杆体8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端82位于所述第一注油通道61,所述插入端83位于所述第二注油通道71内。优选地,沿所述导油杆体8延伸方向投影,即所述导油杆体8的轴线方向投影,所述连接端82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插入端83的横截面积,以便于插入。所述注入孔81位于所述导油杆体8内且延伸方向与所述导油杆体8的延伸方向平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入孔81为连接在所述连接端82与所述插入端83之间的通孔,从所述连接端82进入的润滑油经所述注入孔81流到所述插入端83并进入所述第二注油通道 71,并沿所述第二注油通道71流到所述轴承4的轴向端面。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注入孔 81为盲孔,其开口设置在所述连接端82,所述注入孔81还设有轴线与所述注入孔81的轴线成夹角的导流孔84,优选地,所述导流孔84的轴线与所述注入孔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导流孔84位于所述注入孔81远离连接端82的一侧并所述与所述注入孔81连通,所述导流孔 84贯穿所述导油杆体8,润滑油从所述连接端82进入所述注入孔81后,从所述导流孔84流出并沿着所述插入端83流到所述第二注油通道71,进而流入所述轴承5的轴向端面,从而降低润滑油对所述轴承5的冲击,减少注油时对轴体正常工作的影响。优选地,沿所述导油杆体8延伸方向投影,所述插入端83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注油通道71横截面积,且所述导流孔84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注油通道61内,进一步降低润滑油对所述轴承5的轴向端面的冲击。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注油通道61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端82设有外螺纹,所述导油杆体8与所述第一注油通道61螺纹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油杆体8还设有
位于远离所述插入端83一端的支撑部85,所述支撑部85与所述轴承座6的外侧连接;沿所述导油杆体8的延伸方向投影,所述支撑部85的外轮廓大于所述第一注油通道 61的外轮廓,使得所述轴承座6通过所述支撑部85支撑所述导油杆体8,限制所述导油杆体 8向所述偏心轴2方向移动。优选地,沿所述导油杆体8的延伸方向投影,所述连接端82与所述第一注油通道61的横截面形状均为为非圆形,进一步,沿所述导油杆体8的延伸方向投影,所述连接端82设有两相互平行侧面以及连接在两侧面之间的两圆弧,所述第一注油通道 61的形状与所述连接端82相配合,从而限制所述连接端82在所述第一注油通道61内绕与所述导油杆体73延伸方向平行的轴线转动。
27.进一步,所述轴承组件4还包括供油泵(图未示)、安装所述连接端82开口处的供油管接头9以及连接在所述供油泵与所述供油管接头9之间的供油管10。优选地,所述供油管接头9塞入所述连接端82内并与之螺纹连接。通过所述供油泵定期、定量进行注油。
28.进一步,所述轴承组件4还包括内通螺塞11,所述内通螺塞11内侧与外侧均设有螺纹,所述内通螺塞11塞入所述连接端82内且与之螺纹连接,所述供油管接头9拧入所述内通螺塞11内,以防止在工作过程中因振动造成所述供油管10的松脱。
29.进一步,所述导油杆体8的数量为两个以上,且沿与所述轴承5径向平行的方向均匀分布,从不同方向向所述轴承5注入油脂。
30.特别指出的是,上述仅以颚式破碎机为例,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注油装置适用于向其他设备的轴承添加润滑油。
3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组件中的导油杆体通过设置在轴承与轴承端盖之间,从而减少轴承与轴承端盖之间的位移而造成的油路改变,加注润滑油的阻力较少,即便长期使用,仍然能顺利加注润滑油,而且能对轴承的不同位置加注润滑油,使得轴承各个位置都能得到充分的润滑。进一步,导油杆体限制轴承端盖的转动,进一步限制油路的变化。与此同时,设有与供油泵连接的供油管接头以及安装供油管接头的内通螺塞,使得导油杆体与供油泵稳定连接,实现定时、定量加注润滑油。此外,导油杆体上设有导油孔,减少加注润滑油时,对轴承与轴体正常工作的影响。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