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气制动系统用多功能排水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4587发布日期:2021-11-17 22:4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气制动系统用多功能排水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气制动系统用多功能排水阀。


背景技术:

2.空气中含有一定的水蒸气,当空气被压缩以后,水蒸气会析出成为液态水。在汽车气制动系统运行过程中,汽车气制动系统中的空气被压缩后,析出的水分大都不能及时排出而留存在气制动系统中的储气筒里,这些积水易腐蚀管道,在冬季或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管路结冰堵塞。重型车辆基本均采用气动制动,气制动系统中的积水是车辆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必须将储气筒中的积水及时排出。
3.目前用于汽车制动系统的排水阀存在功能少、体积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排水阀自动排水、自动加热、安全报警等功能,实现多功能排水阀,而且重量、体积大大减小,符合汽车设计轻量化的趋势。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6.一种汽车气制动系统用多功能排水阀,包括阀体,阀体上方设置上盖,阀体底部设置后盖,上盖中心的排水孔,阀体底部中心为圆孔,圆孔内安放锥头压块,锥头压块的下部锥面设置薄膜压力传感器,其上部大面承受气流冲击;阀体内孔壁上设置加热膜,加热膜的导线从阀体内部穿过;
7.在阀体内设置中心套,中心套内设置导磁材料的阀芯,中心套的中心孔为阀芯运动通道,阀芯上部抵压弹簧,阀芯两侧与中心套内孔配合成间隙,作为排水通道;阀芯外套入线圈,后盖上也开有排水孔;
8.当线圈通电产生磁场力,阀芯克服弹簧力和气体压力向上移动至上盖下方,此时存留在储气筒中的凝水以汽水混合状态通过上盖中心的排水孔进入中心套上方空间,然后沿阀芯两侧的排水通道间隙进入阀体,汽水混合体到达阀体后端空间,最后从后盖的排水孔排向大气。
9.阀体开有上部孔,上部孔有螺纹部分与上盖配合;在上部孔的内孔底部设置圆凸台,圆凸台上面为倒角,其中心开排水孔;阀体后端为螺纹孔,与后盖螺纹连接。
10.上部孔与上盖配合的最顶部光孔处安装第一密封圈;锥头压块采用工程塑料。
11.圆孔的一侧设置矩形槽,矩形槽用于放置温控开关;圆孔的另一侧设置侧面圆孔,侧面圆孔为导线过线孔;在阀体的侧面设置侧面螺纹孔,侧面螺纹孔为防水电缆接头的安装孔,加热膜的导线在装配时过侧面圆孔。
12.上盖采用导磁金属材料;上盖顶部为小锥面,上盖顶部外周为环槽,小锥面便于过滤网装入环槽,过滤网由不锈钢网与不锈钢轴用弹簧钢丝焊接而成。
13.上盖顶部设置横向长槽;上盖的底部设置小圆凸台,小圆凸台与上盖底部之间形
成底部环槽,底部环槽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小圆凸台设置横槽,小圆凸台与中心套内孔配合;小圆凸台的中心为排水孔。
14.中心套整体为空心圆柱状,且中心套下部设置环形台阶;中心套的中心孔为阀芯运动通道,上端孔与上盖圆凸台配合,下端为第三密封圈安装面,中心套外圆柱装入线圈,线圈下端面落在中心套下端的环形台阶上。
15.中心套内设置阀芯,阀芯为导磁金属材料的圆柱体,圆柱体上方设置短台阶,短台阶的直径小于圆柱体直径;上部短台阶用于放置弹簧,短台阶下方的圆柱体两侧加工成平面,与中心套内孔配合成间隙,作为排水通道。
16.阀芯下方开有圆孔,用于安装密封垫,密封垫为硅胶材料,用胶水与阀芯内孔粘结固定。
17.后盖底面上也开有排水孔,排水孔内圆外锥,内侧圆台面承接薄膜压力传感器背面力;后盖顶面中心设有中心凸台,中心凸台沿径向方向开有横向小孔,横向小孔与后盖底面的排水孔连通。
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排水、报警和加热功能,而且重量、体积大大减小,符合汽车设计轻量化的趋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21.图3为阀体底面结构图。
22.图4为阀体顶面结构图。
23.图5为上盖的底面视图。
24.图6为上盖的顶面视图。
25.图7为中心套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阀芯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锥头压块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后盖底面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后盖顶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过滤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32.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气制动系统用多功能排水阀,包括阀体1,阀体1上方设置上盖12,阀体1底部设置后盖2。
33.如图3、图4所示,阀体1采用六方铝合金材料。阀体1上部开有上部孔18,上部孔18有螺纹部分与上盖12配合,上部孔18与上盖12配合的最顶部光孔处安装第一密封圈13。另外,在上部孔18的内孔底部设置圆凸台19,圆凸台19上面为倒角,作用是减小与密封垫9接触面,圆凸台19的中心开排水孔20。阀体1后端为螺纹孔,与后盖2螺纹连接;阀体1底部中心
为圆孔21,圆孔21内安放锥头压块5,锥头压块5采用工程塑料,锥头块5的下部锥面设置薄膜压力传感器4,与薄膜感应区配合,其上部大面承受气流冲击。圆孔21的一侧设置矩形槽22,矩形槽22用于放置温控开关3;圆孔21的另一侧设置侧面圆孔23,侧面圆孔23为导线过线孔。在阀体1的侧面设置侧面螺纹孔24,侧面螺纹孔24为防水电缆接头6的安装孔。阀体1内孔壁上设置加热膜17,加热膜17的导线在装配时过侧面圆孔23。
34.上盖12采用导磁金属材料。如图5、图6所示,上盖12顶部为小锥面,上盖顶部外周为环槽,小锥面便于过滤网11装入环槽,过滤网11由不锈钢网与不锈钢轴用弹簧钢丝焊接而成。上盖12顶部设置横向长槽25,横向长槽25两个作用,一是安装工艺用,二是降低排水高度。上盖12的底部设置小圆凸台27,小圆凸台27与上盖底部之间形成底部环槽26,底部环槽26用于安装第二密封圈14。小圆凸台27设置横槽28,小圆凸台27与中心套内孔配合,横槽28起过水通道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上盖顶部中心(横向长槽25)的中心和小圆凸台27的中心均为排水孔20。上盖12底部设置外螺纹与阀体螺纹孔配合。
35.如图7所示,在阀体1内设置中心套8,中心套8采用不锈钢材料,中心套8整体为空心圆柱状,且中心套8下部设置环形台阶,环形台阶直径大于空心圆柱直径。中心套8的中心孔为阀芯运动通道,上端孔与上盖圆凸台19配合,下端为第三密封圈7安装面,中心套8外圆柱装(套)入线圈16,线圈16下端面落在中心套下端的环形台阶上。
36.如图8所示,中心套8内设置阀芯10,阀芯10为导磁金属材料的圆柱体,圆柱体上方设置短台阶,短台阶的直径小于圆柱体直径。上部短台阶用于放置弹簧15,短台阶下方的圆柱体两侧加工成平面,与中心套8内孔配合成间隙,作为排水通道。阀芯10下方开有圆孔,用于安装密封垫9,密封垫9为硅胶材料,用胶水与阀芯内孔粘结固定。
37.如图10所示,后盖2采用铝合金材料。外螺纹与阀体螺纹孔配合,后盖2底面上也开有排水孔20,排水孔20内圆外锥,内侧圆台面承接薄膜压力传感器背面力。如图11所示,后盖2顶面中心设有中心凸台30,中心凸台30沿径向方向开有横向小孔29,横向小孔29与后盖底面的排水孔20连通。
38.本实用新型的装配过程为:
39.1、将加热膜17安装在阀体1内孔壁内,加热膜的两根连线,一根穿过侧面螺纹孔24至阀体外,一根穿过阀体底部的侧面圆孔23进入阀体后端。
40.2、将密封圈装入阀体底部凸台下,与底面贴实。
41.3、将薄膜压力传感器4、锥头压块5、温控开关3安装就位并连接线路,电线穿过侧面圆孔23后,再进入阀体侧面螺纹孔24到达阀体外。
42.4、用灌装胶将阀体后端侧面圆孔23密封。
43.5、将中心套8安装在阀体底部凸台上(下面与密封圈贴紧),再将阀芯10(此时密封垫9与弹簧15装成一体)放入中心套8孔中。
44.6、将已经装好密封圈的上盖拧入阀体螺纹孔(中心凸台插入中心套内孔)。
45.7、安装后盖,螺纹旋阀体孔。
46.8、安装过滤网,依靠底部不锈钢弹簧钢丝,通过上盖锥面进入环槽。
47.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13和第三密封圈14作用是将各个腔体隔开。阀体后端的侧面孔是穿线用,装配完成后用灌装胶封住。
48.需要说明的是,装配后,阀体1上圆凸台19中心的排水孔20、上盖的排水孔20,后盖
顶面的排水孔20均互相连通进行排水。另外,温控开关3、薄膜压力传感器4、加热膜17、线圈16均与控制系统相连接。
4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50.排水过程:排水阀安装在储气筒的底部出气孔位置。当控制系统发出排水指令时,线圈16通电产生磁场力,用导磁体材料制成的阀芯10克服弹簧力和气体压力向上移动至上盖12下方,此时存留在储气筒中的凝水以汽水混合状态通过上盖中心的排水孔20进入中心套8上方空间,然后沿阀芯10两侧的排水通道间隙进入阀体底部圆凸台19上的排水孔20,汽水混合体到达阀体后端空间,最后从后盖中心凸台30的横向小孔29进入后盖的排水孔20排向大气。当排水过程结束后,阀芯10落下,其底部孔中安装的密封垫与阀体1底部凸台贴紧密封。
51.报警功能:汽水混合体从阀体底孔喷出,冲击锥头压块5,锥头压块5将力传递给薄膜压力传感器4的感应区,薄膜压力传感器背面4与后盖2中心凸台30接触承受作用力,控制系统接收到传感电阻变化后发出报警信号(正常或异常)。
52.加热过程:加热膜17贴在阀体1内孔表面,电路与温控开关3串联,当阀体温度低于温控开关额定温度时,温控开关内的干簧片闭合,加热膜17开始对阀体加热,当阀体温度高于一定温度时,温控开关内的干簧片断开,加热终止。
5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