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9112发布日期:2021-12-01 08:3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换挡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耕机领域,具体涉及换挡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2.农业机械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省时省力的特点。尤其是微耕机因为能适应广大的山地、丘陵地区,因此得到了大力的发展。
3.由于中国地域广大,耕土各不相同,微耕机在耕种不同的土地时,所需要的驱动力各不相同,土质好,疏松的土地,在耕种的时候所需要的动力也小,土质硬,往往需要更大的驱动力,现有的微耕机只有一个通用的设定挡位,无法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挡位调整,这就造成了现有微耕机的局限较大。
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增加一个换挡调节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换挡调节机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换挡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
7.包括主轴(1)、传动轴(2)、驱动轴(3)、主拔叉机构和副拔叉机构;
8.在所述主轴(1)上滑套有主动双联齿轮(4),在所述主轴(1)的一端活套有传动双联齿(5);
9.所述主拔叉机构用于调节所述主动双联齿轮(4)在所述主轴(1)上滑动;
10.所述传动轴(2)上分别固套有一挡齿轮(6)、二挡齿轮(7)和传动齿轮 (8);
11.所述驱动轴(3)用于驱动执行机构,在所述驱动轴(3)上的第一端固套有倒挡双联齿轮(9)、在所述驱动轴(3)的第二端活套有减速齿轮(10),在所述减速齿轮(10)内端面开设有连接孔,在该连接孔的内圆周面均匀分布有内齿(11);
12.所述一挡齿轮(6)与所述倒挡双联齿轮(9)的一个齿轮啮合;
13.所述驱动轴(3)上滑套有换挡齿轮(12),当所述换挡齿轮(12)位于所述内齿(11)圈时,所述换挡齿轮(12)与所述内齿(11)啮合;
14.所述传动齿轮(8)与所述传动双联齿(5)的一个齿轮啮合,所述传动双联齿(5)的另一个齿轮与所述减速齿轮(10)啮合;
15.所述副拔叉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换挡齿轮(12)在所述驱动轴(3)上滑动。
16.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所述主拔叉机构包括换挡杆(13)、主拔叉轴(14)、主固定轴(15)、主拔叉(16)和主滑套(17);
17.所述换挡杆(13)的下端连接在所述主拔叉轴(14)的一端相连,所述主拔叉轴(14)的另一端与主拔叉(16)相连;
18.在所述主固定轴(15)上套设有主滑套(17),在所述主滑套(17)上设置有主拔叉(16);
19.所述主拔叉(16)用于带动所述主滑套(17)在所述主固定轴(15)上滑动,所述主拔
叉(16)带动所述主动双联齿轮(4)在所述主轴(1)上滑动。
20.进一步地:所述副拔叉机构包括连接块(18)、换挡轴杆(19)、第一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1)、副滑套(22)、副固定轴(23)和副拔叉(24);
21.在所述连接块(18)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换挡轴杆(19)穿设在所述条形通孔中;
22.所述连接块(18)的内端与所述换挡轴杆(19)上端铰接,该换挡轴杆(19) 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杆(20)与第二连接杆(21)的一端铰接,该第二连接杆 (21)带动所述副滑套(22)在所述副拔叉(24)轴上滑动,所述副拔叉(24) 带动所述换挡齿轮(12)在所述驱动轴(3)上滑动。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该机器与传统的机器相比较,传统六挡微耕机设计有副变速换挡杆,用户操作复杂,容易出错从而发生安全事故,操作不当也容易损坏机器,该机器设计解决了传统机器的缺点,实现了挡位一体化,用户在操作时实现了简单化,从而大大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安全系数和操作性能。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25.图2为去掉执行机构第一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去掉执行机构第二结构示意图;
27.图中附图说明标记为,主轴1、传动轴2、驱动轴3、主动双联齿轮4、传动双联齿5、一挡齿轮6、二挡齿轮7、传动齿轮8、倒挡双联齿轮9、减速齿轮10、内齿11、换挡齿轮12、换挡杆13、主拔叉轴14、主固定轴15、主拔叉16、主滑套17、连接块18、换挡轴杆19、第一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1、副滑套22、副固定轴23、副拔叉24、执行机构25。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如图1至图3所示:
31.换挡调节机构,包括主轴1、传动轴2、驱动轴3、主拔叉机构和副拔叉机构;
32.在主轴1上滑套有主动双联齿轮4,在主轴1的一端活套有传动双联齿5;
33.主拔叉机构用于调节主动双联齿轮4在主轴1上滑动;
34.传动轴2上分别固套有一挡齿轮6、二挡齿轮7和传动齿轮8;
35.驱动轴3用于驱动执行机构,在驱动轴3上的第一端固套有倒挡双联齿轮9、在驱动
轴3的第二端活套有减速齿轮10,在减速齿轮10内端面开设有连接孔,在该连接孔的内圆周面均匀分布有内齿11;
36.一挡齿轮6与倒挡双联齿轮9的一个齿轮啮合;
37.驱动轴3上滑套有换挡齿轮12,当换挡齿轮12位于内齿11圈时,换挡齿轮12与内齿11啮合;
38.传动齿轮8与传动双联齿5的一个齿轮啮合,传动双联齿5的另一个齿轮与减速齿轮10啮合;
39.副拔叉机构用于带动换挡齿轮12在驱动轴3上滑动。
40.主拔叉机构包括换挡杆13、主拔叉轴14、主固定轴15、主拔叉16和主滑套17;
41.换挡杆13的下端连接在主拔叉轴14的一端相连,主拔叉轴14的另一端与主拔叉16相连;
42.在主固定轴15上套设有主滑套17,在主滑套17上设置有主拔叉16;
43.主拔叉16用于带动主滑套17在主固定轴15上滑动,主拔叉16带动主动双联齿轮4在主轴1上滑动。
44.副拔叉机构包括连接块18、换挡轴杆19、第一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1、副滑套22、副固定轴23和副拔叉24;
45.在连接块18上开设有条形通孔,换挡轴杆19穿设在条形通孔中;
46.连接块18的内端与换挡轴杆19上端铰接,该换挡轴杆19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杆20与第二连接杆21的一端铰接,该第二连接杆21带动副滑套22在副拔叉24轴上滑动,副拔叉24带动换挡齿轮12在驱动轴3上滑动。
47.本实用新型原理:
48.当需要倒一挡时,换挡杆置于中间空挡位置上时、换挡杆向下移动到挡位显示罩上显示有倒一挡和倒二挡的中间位置时,挡位罩图中未画出,换挡杆带动主拔叉轴转动,接着带动主拔叉转动,主拔叉带动主滑套在主固定轴上滑动同时带动主动双联齿与倒挡双联齿啮合,倒挡双联齿又与一挡齿啮合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与减速双联齿啮合后,换挡杆向左水平移动,带动连接块转动、再带动换挡轴杆转动、通过副拔叉带动副滑套并在副固定轴上滑动,同时带动换挡齿轮滑动,换挡齿轮与减速齿轮啮合实现倒一挡,反之,换挡杆向右移动时,换挡齿轮与减速双联齿啮合实现倒二挡。
49.当需要前进一挡和三挡时,换挡杆置于中间空挡位置上时、换挡杆向上或者向下移动到挡位显示罩上显示有前进一挡和前进三挡的中间位置时,换挡杆带动主拔叉轴转动,主拔叉轴带动主拨叉转动,主拨叉带动主滑套在主固定轴上滑动使得主动双联齿与一挡齿啮合,一挡齿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与减速双联齿啮合后,换挡杆向左水平移动,带动连接块转动、再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第二连接杆带动副滑套滑动,副滑套在副固定轴上滑动,副拔叉同时带动换挡齿轮滑动,换挡齿轮与减速双联齿啮合实现前进一挡。反之,换挡杆向右移动,换挡齿轮与减速双联齿啮合实现前进三挡。
50.当需要前进二挡和四挡时,换挡杆置于中间空挡位置上、换挡杆向上移动到挡位显示罩上显示有前进二挡和前进四挡的中间位置时,换挡杆带动主拔叉轴转动,主拔叉轴带动主拨叉转动,主拨叉带动主滑套在主固定轴上滑动使得主动双联齿与二挡齿啮合,二挡齿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传动齿轮与减速双联齿啮合后,换挡杆向左水平移动,带动连接块
转动、再通过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第二连接杆带动副滑套滑动,副滑套在副固定轴上滑动,副拔叉同时带动换挡齿轮滑动,换挡齿轮与减速齿轮啮合实现前进二挡。反之换挡杆向右移动时,换挡齿与减速双联齿啮合实现前进四挡。
5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2.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