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式限滑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72630发布日期:2021-10-30 10:3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汽车机械式限滑差速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差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机械式限滑差速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车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汽车得以普及离不开差速器,其解决了车辆转弯时需要两侧车轮转速不一致的问题,汽车常用的差速器是锥齿轮差速器,该差速器采用行星齿轮机构,可实现左右半轴的差速。当汽车遇到附着条件不好路面或者一侧车轮不着力的情况下,就需要差速器不起差速作用而实现防滑,从而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因此出现了托森差速器、摩擦片式防滑差速器等差速器以及一些差速锁,差速锁通常需要停车才能进行,不好操纵,也不方便。托森差速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摩擦片式防滑差速器的摩擦片在损耗完后需要更换,比较麻烦。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汽车机械式限滑差速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机械式限滑差速器,其通过杠杆和行星轴将差速器壳体的旋转力矩转换为限制行星齿轮自转的阻力,从而起到限滑的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汽车机械式限滑差速器,包括与传动轴连接的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半轴齿轮、行星齿轮、至少两个相互交叉设置的行星轴,行星轴上设置至少一个与两个半轴齿轮咬合的行星齿轮,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可摆动的杠杆,所述杠杆的活动端与一行星轴传动连接并驱动该行星轴相对另一行星轴转动,所述壳体的旋转力矩通过杠杆、行星轴传递至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咬合面以转换为限制行星齿轮自转的阻力。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壁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杠杆具有嵌设在安装槽内的轴部,该轴部作为杠杆转动的轴心,该轴部具有与安装槽相匹配的圆柱面。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槽的走向与壳体的轴向平行。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槽具有限制杠杆转动角度的开口。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行星轴的各行星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外周面与壳体内壁滑动接触,相邻两个活动块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杠杆的活动端设置其中一个间隙内。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对称设置两个杠杆,该两个杠杆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对的间隙内。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个行星轴具有供另一行星轴穿过的通孔,该通孔与另一行星轴之间间隙配合。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星齿轮为锥齿轮。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轴向两端通过螺栓分别固定一盖板,汽车的半轴穿过盖板轴心孔并与半轴齿轮连接。
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杠杆、行星轴将壳体的旋转力矩传递至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咬合面以转换为限制行星齿轮自转的阻力;增加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之间的咬合力,从而形成限制行星齿轮自转的阻力,使汽车传动轴所有动力不会全部输送到打滑的轮子上,起到限滑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16.图3是实施例一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实施例一的行星齿轮与壳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壳体未转动状态)。
18.图5是实施例一的行星齿轮与壳体平面结构示意图(壳体转动状态)。
19.图6是实施例二的行星齿轮与壳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壳体;11、台阶;12、安装槽;13、开口;2、盖板;3、半轴齿轮;21、螺栓;22、轴心孔;41、第一行星轴;42、第二行星轴;43、通孔;51、第一行星齿轮;52、第二行星齿轮;53、第三行星齿轮;54、第四行星齿轮;61、第一活动块;62、第二活动块;63、第三活动块;64、第四活动块;71、第一杠杆;72、第二杠杆;73、轴部;74、活动端;81、第一间隙;82、第二间隙;83、第三间隙;84、第四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照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一,
23.本实施例作为最优实施例,如图1

5所示,汽车机械式限滑差速器,包括与传动轴连接的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半轴齿轮3、行星齿轮、两个相互交叉设置的行星轴,行星轴上设置至少一个与两个半轴齿轮3咬合的行星齿轮,壳体1内设置有可摆动的杠杆(71、72),杠杆的活动端74与一行星轴传动连接并驱动该行星轴相对另一行星轴转动,壳体1的旋转力矩通过杠杆、行星轴传递至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3之间的咬合面以转换为限制行星齿轮自转的阻力。
24.壳体1内壁设置有安装槽12,杠杆(71、72)具有嵌设在安装槽12内的轴部73,该轴部73作为杠杆转动的轴心,该轴部73具有与安装槽12相匹配的圆柱面。
25.安装槽12的走向与壳体1的轴向平行。安装槽12具有限制杠杆转动角度的开口13。杠杆(71、72)沿壳体轴向插入安装槽12内,使得杠杆(71、72)在安装槽内被限制只能以轴部73为中心转动一定的角度。
26.两个行星轴的各行星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块,活动块外周面与壳体1内壁滑动接触,相邻两个活动块之间具有间隙,杠杆的活动端74设置其中一个间隙内。
27.壳体1内对称设置两个杠杆,该两个杠杆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对的间隙内。
28.一个行星轴具有供另一行星轴穿过的通孔43,该通孔43与另一行星轴之间间隙配合。
29.行星齿轮为锥齿轮。壳体1轴向两端通过螺栓21分别固定一盖板2,汽车的半轴穿过盖板2轴心孔22并与半轴齿轮3连接。
30.如图4所示,两个行星轴分别为第一行星轴41和第二行星轴42,壳体1内的四个活动块沿顺时针分别为第一活动块61、第二活动块62、第三活动块63、第四活动块64,四个行星齿轮沿顺时针分别为第一行星齿轮51、第二行星齿轮52、第三行星齿轮53、第四行星齿轮54,第一活动块61、第一行星齿轮51、第三行星齿轮53和第三活动块63依次设置在第一行星轴41上,第二活动块62、第二行星齿轮52、第四行星齿轮54和第四活动块64依次设置在第二行星轴42上。第一活动块61和第二活动块62之间有第一间隙81,第二活动块62和第三活动块63之间有第二间隙82,第三活动块63和第四活动块64之间有第三间隙83,第四活动块64和第一活动块61之间有第四间隙84。第一行星轴41具有供第二行星轴42穿过的通孔43。
31.两个杠杆分别为第一杠杆71和第二杠杆72,第一杠杆71设置在第一间隙81,第二杠杆72设置在第三间隙83。第二间隙82和第四间隙84都为避空间隙。
32.如图3

5所示,壳体1外壁的台阶11上安装齿盘,汽车的传动轴与齿盘传动连接,从而带动差速器壳体1绕轴心(也是半轴轴心)自转,壳体1转动时,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3连接,所以在惯性作用下,突然转动的壳体1会掰动第一、二杠杆,使得第一、二杠杆往与壳体1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摆动,这时,第一杠杆71会把相邻第一、第二活动块62撑开,第二杠杆72会把相邻第三、第四活动块64撑开,第一活动块61和第三活动块63带动第一行星轴41转动一定的角度,第二活动块62和第四活动块64带动第二行星轴42转动一定的角度,带动第一行星齿轮51和第四行星齿轮54往第四间隙84方向移动,第二行星齿轮52和第三行星齿轮53往第二间隙82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行星齿轮51和第四行星齿轮54之间产生力的方向相对的一对夹持力,该一对夹持力会夹持两侧的两个半轴齿轮3,从而使第一行星齿轮51、第四行星齿轮54分别与半轴齿轮3之间的咬合力增加,进而形成限制行星齿轮自转的阻力;第二行星齿轮52和第三行星齿轮53之间产生力的方向相对的另一对夹持力,该对夹持力同样会传递到相应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3之间的咬合面,进而形成限制行星齿轮自转的阻力,两对夹持力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行星齿轮组与半轴齿轮3之间的阻力,该阻力的特点是,在汽车直线行驶时,行星齿轮只是绕制半轴轴心发生公转,所以该阻力不会产生效果,不改变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3之间的传动关系,只有当汽车转弯或者打滑时,两侧车轮转速不同时,行星齿轮会发生自转,这时阻力会限制行星齿轮的自转,从而避免将所有动力都输出到打滑的车轮上,起到限滑的效果。
33.实施例二,
34.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变,不同的地方在于,两个行星轴分别为第一行星轴41和第二行星轴42,各个行星轴上只设置一个与两个半轴齿轮3咬合的行星齿轮,即第一行星轴41上只有第一行星齿轮51,第二行星轴42上只有第四行星齿轮54。壳体1内的四个活动块沿顺时针分别为第一活动块61、第二活动块62、第三活动块63、第四活动块64,第一活动块61、第一行星齿轮51和第三活动块63依次设置在第一行星轴41上,第二活动块62、第四行星齿轮54和第四活动块64依次设置在第二行星轴42上。第一活动块61和第二活动块62之间有第一间隙81,第二活动块62和第三活动块63之间有第二间隙82,第三活动块63和第四活动块64之间有第三间隙83,第四活动块64和第一活动块61之间有第四间隙84。壳体1的旋转力矩通过杠杆和行星轴传递到第一行星齿轮51与半轴齿轮3咬合面、第四行星齿轮54与半轴齿轮3咬合面,使得第一行星齿轮51和第四行星齿轮54之间产生力的方向相对的一对夹持力,该一对夹持力会夹持两侧的两个半轴齿轮3,从而使第一行星齿轮
51、第四行星齿轮54分别与半轴齿轮3之间的咬合力增加,进而形成限制行星齿轮自转的阻力。
35.汽车直线行驶时,行星齿轮只是绕制半轴轴心发生公转,当汽车转弯或者打滑时行星齿轮才会发生自转,旋转的壳体1通过杠杆撬动行星轴,从而增加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3在壳体1径向上的咬合力,限制行星齿轮的自转。
36.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杠杆、行星轴将壳体1的旋转力矩传递至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3之间的咬合面以转换为限制行星齿轮自转的阻力;增加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3之间的咬合力,从而形成限制行星齿轮自转的阻力,使汽车传动轴所有动力不会全部输送到打滑的轮子上,起到限滑作用。
37.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