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8598发布日期:2021-12-18 00: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包括锥齿轮轴(10),锥齿轮轴(10)上安装有轴承,轴承包括轴承外圈(11)、前轴承内圈(12)和后轴承内圈(14),轴承外圈(11)与前轴承内圈(12)之间形成前滚道(100),轴承外圈(11)与后轴承内圈(14)之间形成后滚道(200),其特征在于:锥齿轮轴(10)上安装有甩油环(13),甩油环(13)设在前轴承内圈(12)和后轴承内圈(14)之间,锥齿轮轴(10)内部设有负吸孔(101)和与负吸孔(101)连通的集油槽(102),集油槽(102)的圆周侧壁上设有数量为若干个输油孔(103),甩油环(13)上设有均与输油孔(103)连通的前泵油孔(131)和后泵油孔(132),前泵油孔(131)朝向前滚道(100),后泵油孔(132)朝向后滚道(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锥齿轮轴(10)外圆周面设有均压槽(104),均压槽(104)为环形槽,所有输油孔(103)都与均压槽(104)连通,所有前泵油孔(131)和后泵油孔(132)都与均压槽(104)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泵油孔(131)和后泵油孔(132)组成一个甩油单元孔,甩油环(13)上均布有数量为多个的甩油单元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泵油孔(131)和后泵油孔(132)都为倾斜孔,甩油环(13)的内圆周侧壁上设有数量与甩油单元孔数量相等的甩油孔(133),所有甩油孔(133)都与均压槽(104)连通,同一甩油单元孔上的前泵油孔(131)和后泵油孔(132)的内端都与甩油孔(13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负吸孔(101)沿着锥齿轮轴(10)中轴线向内延伸,负吸孔(101)的中轴线与集油槽(102)的中轴线共线,负吸孔(101)的孔径小于集油槽(102)的孔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锥齿轮轴(10)内部还设有阶梯孔(105),阶梯孔(105)设在负吸孔(101)与集油槽(102)之间并与两者连通,阶梯孔(105)的中轴线与负吸孔(101)的中轴线共线,阶梯孔(105)的孔径大于负吸孔(101)的孔径,阶梯孔(105)的孔径小于集油槽(102)的孔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前泵油孔(131)的孔径与后泵油孔(132)的孔径相同都为0.5mm~1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甩油孔(133)的孔径为0.5mm~5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还包括保持架(15)和数量为若干个的滚珠(16),所有滚珠(16)都安装在保持架(15)上,前滚道(100)和后滚道(200)内都安装有带有滚珠(16)的保持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润滑结构,公开一种用于锥齿轮轴承的润滑结构,包括锥齿轮轴,锥齿轮轴上安装有轴承,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前轴承内圈和后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与前轴承内圈之间形成前滚道,轴承外圈与后轴承内圈之间形成后滚道,锥齿轮轴上安装有甩油环,甩油环设在前轴承内圈和后轴承内圈之间,锥齿轮轴内部设有负吸孔和与负吸孔连通的集油槽,集油槽的圆周侧壁上设有数量为若干个输油孔,甩油环上设有均与输油孔连通的前泵油孔和后泵油孔,前泵油孔朝向前滚道,后泵油孔朝向后滚道。通过负吸孔将齿轮箱中的润滑油通过负吸齿轮轴引入轴承腔实现润滑,简化了轴承外圈及壳体流道,同时避免了由于前轴承处于高位导致的润滑不良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孔辰寰 马春红 雷良育 康乃正 方志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7
技术公布日:2021/12/1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