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复位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93951发布日期:2022-01-29 11:59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自复位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阻尼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复位阻尼器。


背景技术:

2.自复位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并在外力作用消失后能够自动复位的装置。
3.现有的自复位阻尼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损伤,存在损伤后自复位效果不佳或无法复位的问题,以至于减震效果不佳。
4.基于此,需要自复位性能更好的阻尼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复位阻尼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自复位阻尼器,包括底板、顶板、活塞缸、自复位结构;
8.所述活塞缸,内部设置有活塞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塞下方的弹性胶体,所述活塞缸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所述活塞与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的按压块贴合;
9.所述自复位结构,包括按压管、导向杆、弹簧、连接块、阻挡块;
10.所述按压管,设置在所述顶板下方,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按压管的底端设置有外翻的折板;
11.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杆的外径小于所述按压管的内径;
12.所述连接块设置在所述折板的下方,所述连接块具有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杆的外径,所述连接块能够通过所述开孔套设在所述导向杆的外周,并在所述导向杆上滑动;
13.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导向杆外周,且在所述连接块的下方;
14.所述阻挡块,设置在所述导向杆的顶端,且在所述按压管的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阻挡块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孔的直径。
15.进一步的,在所述活塞缸的外周,设置有多个自复位结构。
16.进一步的,所述折板与所述连接块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阻挡块为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与所述连接块之间设置有垫片。
18.进一步的,所述自复位结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底板连接,设置在所述导向杆的外周。
1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第一套筒,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内。
20.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在所述自复位阻尼器未收到外力作用时,处于自由状态。
21.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所述阻挡块顶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弹簧在自由与最大形变
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图1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复位阻尼器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自复位阻尼器,包括底板1、顶板2、活塞缸3、自复位结构17;所述活塞缸3内部设置有活塞4以及设置在所述活塞4下方的弹性胶体5,所述活塞缸3底端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方,所述活塞4与设置在所述顶板2下方的按压块6贴合;所述自复位结构17,包括按压管7、导向杆8、弹簧9、连接块10、阻挡块11;所述按压管7,设置在所述顶板2下方,为中空结构,且所述按压管7的底端设置有外翻的折板12;所述导向杆8,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导向杆8的外径小于所述按压管7的内径;所述连接块10设置在所述折板12的下方,所述连接块10具有开孔,所述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杆8的外径,所述连接块10能够通过所述开孔套设在所述导向杆8的外周,并在所述导向杆8上滑动;所述弹簧9,设置在所述导向杆8外周,且在所述连接块10的下方;所述阻挡块11,设置在所述导向杆8的顶端,且在所述按压管7的所述中空结构中,所述阻挡块11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孔的直径。
37.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自复位结构17还包括垫片13、第一套筒15、第二套筒16、折板12。
38.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活塞缸3和活塞4组成密闭空间,内部填充弹性胶体5,活塞4受力时,活塞4被压入活塞缸3,弹性胶体5被压缩;活塞4受力结束后,弹性胶体5膨胀,推动活塞4。其中,弹性胶体5是一种高分子的合成材料,平时状态是一种粘稠度极高的呈现为胶体的流体,粘度极高,且具有良好的摩擦阻尼特质,内部具有特殊的分子链结构,有高度的可压缩性。
39.在一种情况下,活塞4与按压块6可拆卸连接,弹性胶体5膨胀,推动活塞4时,自复位结构17助力活塞4复位。自复位结构17中包括弹簧9,复位效果好,避免了自复位阻尼器在受力后无法复位或复位效果不佳,导致避震效果不明显得问题。
40.按压管7为方形管或圆形管,折板12在按压管7底端,与按压管7呈直角,且折板12与按压管7为一体的。弹簧9设置在导向杆8外周,导向杆8在底板1的竖直方向,起导向作用,避免自复位阻尼器受侧向力的作用,使自复位阻尼器运行更加平稳。
4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活塞缸3的外周,设置有多个自复位结构17。自复位结构17在底板1的左右两侧以活塞缸3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或在底板1的四个方向对称设置。设置多个自复位结构17避免了自复位阻尼器在受力后无法复位或复位效果不佳,导致避震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此外,避免了在一个自复位结构17出现问题时,无法助力自复位阻尼器复位的问题。
4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板12与所述连接块10之间为可拆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折板12与连接块10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折板12与连接块10之间可通过螺钉连接,采用螺钉连接,结构简单,使折板12与连接块10的连接更稳固,且成本较低,可拆卸连接使得弹簧可更
换,在弹簧出现故障时,便于维修。
43.进一步的,所述阻挡块11为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与所述连接块11之间设置有垫片13。垫片13能够增加压紧螺栓与连接块11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力,防止松动。另外,阻挡块11能够避免导向杆8在连接块11的开孔处滑出。
44.进一步的,所述自复位结构还包括固定件14,所述固定件14与所述底板1连接,设置在所述导向杆8的外周。固定件14用于固定导向杆8并与底板1连接。固定件14与底板1之间可拆卸连接。
4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块10上设置有第一套筒15,所述固定件14上设置有第二套筒16,所述弹簧9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15和所述第二套筒16内。弹簧9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套筒15和第二套筒16内,第一套筒15与第二套筒16的作用为固定弹簧9,防止弹簧9在导向杆8外周转动。
4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簧9在所述自复位阻尼器未收到外力作用时,处于自由状态。其中,自由状态是指弹簧9不受力处于自由长度的状态。自复位阻尼器未收到外力作用时,弹簧9一直处于自由状态,避免弹簧9长期受力处于压缩状态,减缓弹簧9的疲劳和磨损,使得弹簧9使用寿命更长,减少了后续维修成本。
47.进一步的,所述顶板2与阻挡块11顶面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弹簧9在放松与最大形变之间的长度差相匹配。其中,弹簧9在放松与最大形变之间的长度差是指弹簧9能够产生的最大弹性形变的长度。顶板2与阻挡块11顶面之间的距离为弹簧9能够产生的最大弹性形变的长度,控制弹簧9一直在弹性形变范围内,使得弹簧9能够返回原样,为阻尼器提供复位助力,并且能够使得弹簧9的使用寿命更长。
48.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49.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50.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