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6331发布日期:2021-12-04 11:22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头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龙头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自来水作为生活用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人们所获取的自来水往往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在烧水的过程中,极易在烧水容器中产生污垢,不仅严重影响饮用水的饮用品质,长时间饮用不经过过滤的自来水,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与此同时,还需要定期对烧水容器进行彻底清洗。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市面上出现了多种净水设备,例如净水壶、净热一体机、龙头净水器(俗称“龙头机”)等,其中龙头机兼具对用户提供原水和净化水的功能,且具有安装简单、成本相对较低、单品价格相对低廉、过滤效果好等优点,作为净水设备的新秀,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现有的龙头机受传统的设计思路的影响,原水出水口和净化水出水口设置在龙头机的不同位置,受出水位置的影响,导致龙头机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尤其是水路的设置) 较为复杂,且存在零部件加工难度大、装配要求较高等缺点,在增加了龙头机的生产制造成本的同时,降低了龙头机的可靠性。如果能够发明一种具有结构简单、便于装配、水路布置科学等优点的龙头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新型龙头机。
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龙头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龙头机,包括主阀芯和切换阀芯,所述主阀芯设有切换阀芯安装位,所述切换阀芯与所述切换阀芯安装位适配连接,所述主阀芯内还设有原水供入通道、第一原水出水通道和第二原水出水通道;所述切换阀芯上设有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所述切换阀芯具有可切换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7.当所述切换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原水供入通道经所述第一过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水路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原水出水通道截断设置;当所述切换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原水供入通道经所述第二过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原水出水通道水路连通,且与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截断设置。
8.优选地,使所述切换阀芯安装位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切换阀芯与所述安装腔可转动适配连接,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壁和环设于所述第一腔壁一侧的第二腔壁,所述切换阀芯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腔壁可转动适配连接;
9.当所述切换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原水供入通道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进水端对位连通,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的进水端对位连通。
10.优选地,使所述第一腔壁设为圆形腔壁,所述第二腔壁设为圆环形腔壁,所述原水供入通道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的进水端均设于所述圆环形腔壁,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原水供入通道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的进水端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进水端设于所述切换阀芯中部的同一径向断面上。
11.优选地,使所述切换阀芯安装位设于所述主阀芯的一端,所述主阀芯的另一端设为过滤单元安装端,所述第二原水出水通道由所述第一腔壁延伸至所述过滤单元安装端;所述切换阀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壁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由所述切换阀芯的侧壁中部延伸至所述切换阀芯的第一端。
12.优选地,使所述龙头机还包括密封体,所述切换阀芯的侧壁上形成有密封体安装槽,所述密封体限位于所述密封体安装槽以在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进水端分别形成环形密封。
13.优选地,使所述切换阀芯的第二端延伸有连接筋,所述龙头机还包括与所述安装腔的外侧端面适配的限位止挡,所述限位止挡固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外侧端面上,以将所述切换阀芯限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限位止挡的中部还设有限位孔,所述连接筋由所述限位孔穿出。
14.优选地,使所述龙头机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切换阀芯安装位还设有位于所述安装腔外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止挡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经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以将所述限位止挡锁止于所述主阀芯上。
15.优选地,使所述龙头机还包括与所述限位止挡正对压设的压紧盖,所述压紧盖的安装侧的中部和所述连接筋中的一处形成有卡位,两者中的另一处设有与所述卡位相适配的扣位,所述压紧盖经相互适配的所述卡位和所述扣位与所述切换阀芯相连。
16.优选地,使所述连接筋设为多边形环形凸筋,所述压紧盖的安装侧设有与所述多边形环形凸筋相适配的多边形卡接部,所述压紧盖经相互适配的所述多边形环形凸筋和所述多边形卡接部与所述连接筋相连;
17.所述龙头机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多边形环形凸筋上还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压紧盖上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经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压紧盖与所述切换阀芯固连设置。
18.优选地,使所述龙头机还包括与所述压紧盖正对设置的转动操控件,所述转动操控件的安装侧和所述压紧盖中的一处设有卡槽,两者中的另一处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扣,所述转动操控件经相互适配的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与所述压紧盖卡接连接;所述转动操控件的安装侧的外周还设有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与所述切换阀芯安装位所在的所述主阀芯的端面对位适配。
19.本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动机根据相关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20.通过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龙头机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21.1.本技术通过使所述龙头机包括主阀芯和切换阀芯,并在所述主阀芯内设置原水供入通道、第一原水出水通道和第二原水出水通道,在所述切换阀芯上设置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只需通过切换所述切换阀芯而不像传统的龙头机需要额外设置封堵结构
和弹性体,便可使所述原水供入通道经所述第一过流通道与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水路连通,或使所述原水供入通道经所述第二过流通道与所述第二原水出水通道水路连通;进而使所述龙头机具有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性更高等优点。
22.2.本技术通过使所述主阀芯所设置的切换阀芯安装位形成有安装腔,使所述切换阀芯与所述安装腔可转动适配设置,进一步通过对所述第一过流通道、所述第二过流通道、所述原水供入通道、第一原水出水通道和第二原水出水通道的位置的限制,只需转动所述切换阀芯并使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便可以实现水路的切换;与此同时,还可使所述龙头机的第一原水出水通道和所述第二原水出水通道共用同一出水区域,进而使所述龙头机的内部水路的布置更加简单,且便于所述主阀芯的一体成型,可有效地降低龙头机的生产和制造成本。
23.3.本技术通过使所述原水供入通道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的进水端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进水端设于所述切换阀芯中部的同一径向断面上,进而使所述龙头机的内部水路布置更加简单、更加科学合理,进而可有效地提高所述龙头机的可靠性并降低龙头机的主阀芯的加工难度。
24.4.本技术通过使所述切换阀芯的侧壁上形成密封体安装槽,并使所述密封体限位于所述密封体安装槽以在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进水端分别形成环形密封;进而只需设置一个密封体便可以实现各个通道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连通,也有效地简化了龙头机的组成,在满足密封要求的同时,使所述龙头机装配更加容易。
25.5.本技术通过使所述龙头机还包括与所述安装腔的外侧端面适配的限位止挡,所述限位止挡固设于所述安装腔的外侧端面上,以将所述切换阀芯限位于所述安装腔内;并进一步在压紧盖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将所述切换阀芯限位于所述安装腔内,进而有效地避免所述切换阀芯发生异位引发使用泄漏等问题,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所述龙头机的可靠性。
26.6.本技术通过使所述转动操控件的安装侧和所述压紧盖中的一处设有卡槽,两者中的另一处设有与所述卡槽相适配的卡扣,所述转动操控件经相互适配的所述卡槽和所述卡扣与所述压紧盖卡接连接,进而使所述转动操控件与所述压紧盖能够快速地进行连接,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所述龙头机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2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的爆炸视图一;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的爆炸视图二;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的剖视图一,图中示出的是所述龙头机处于可对用户提供原水时的状态;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的剖视图二,图中示出的是所述龙头机处于
可对用户提供净化水时的状态;
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所包括的主阀芯的结构视图;
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所包括的主阀芯的剖视图;
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所包括的切换阀芯和密封体所形成组件的结构视图;
3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所包括的切换阀芯的结构视图;
3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所包括的切换阀芯的剖视图一;
3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所包括的切换阀芯的剖视图二;
3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所包括的密封体的结构视图;
40.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所包括的限位止挡的结构视图;
41.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所包括的压紧盖的结构视图;
42.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龙头机所包括的转动操控件的结构视图。
43.其中,
44.1主阀芯,11原水供入通道,12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3第二原水出水通道,14净化水出水通道,15安装腔,151第一腔壁,152第二腔壁,
45.2切换阀芯,21第一过流通道,22第二过流通道,23密封体安装槽,24 连接筋,
46.3密封体,
47.4限位止挡,41限位孔,
48.5压紧盖,51多边形卡接部,52卡槽,
49.6转动操控件,61卡扣,
50.7过滤单元,71滤芯,72滤瓶,
51.8转接接头,
52.9环形密封体。
具体实施方式
53.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5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
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8.为便于描述,下文中的“前”、“后”、“左”、“右”、“上”、“下”为龙头机使用时,相对使用者的方位。
59.如图1至图15所示的龙头机,包括主阀芯1和切换阀芯2,所述主阀芯1 设有切换阀芯安装位,所述切换阀芯2与所述切换阀芯安装位适配连接,所述主阀芯1内还设有原水供入通道11、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和第二原水出水通道13;所述切换阀芯2上设有第一过流通道21和第二过流通道22,所述切换阀芯2具有可切换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具体工作中,当所述切换阀芯2 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原水供入通道11经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与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水路连通,且与所述第二原水出水通道13截断设置;当所述切换阀芯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原水供入通道11经所述第二过流通道22与所述第二原水出水通道13水路连通,且与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 截断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龙头机可选择性地设置外壳体或不设置外壳体,当所述龙头机设置外壳体时,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外壳体包覆于所述主阀芯1 的外侧;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龙头机不设置外壳体,并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主阀芯1与所述过滤单元7外形相适配。另外,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 至图5所示,使所述主阀芯1具有过滤单元安装端和操控组件安装端,所述龙头机所包括的过滤单元7固设于所述过滤单元安装端,并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过滤单元7横向(如图3至图5所示)或竖向设置于所述主阀芯1的一侧;作为优选,使所述过滤单元7包括滤瓶72和设置在所述滤瓶72内部的滤芯71,所述滤瓶72与所述主阀芯1旋扣连接设置,且所述滤芯71经所述滤瓶72与所述主阀芯1固连设置并形成过滤水路。为了使所述龙头机的水路布置更加清晰、简单,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主阀芯1内还设置净化水出水通道14,并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设为原水出水通道,使所述净化水出水通道14和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并排设置于所述主阀芯1内;并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净化水出水通道14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的出水端延伸至同一出水区域。本技术通过使所述龙头机包括主阀芯1和切换阀芯2,并在所述主阀芯1内设置原水供入通道11、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和第二原水出水通道13,在所述切换阀芯2上设置第一过流通道21和第二过流通道22,只需通过切换所述切换阀芯2而不需要设置额外设置封堵结构和弹性体,便可使所述原水供入通道11经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与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 12水路连通,或使所述原水供入通道11经所述第二过流通道22与所述第二原水出水通道13水路连通;使所述龙头机具有结构更加简单、可靠性更高等优点。与此同时,还可使所述龙头机的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和所述第二原水出水通道13共用同一出水区域,进而使所述龙头机的内部水路的布置更加简单,且便于所述主阀芯1的一体成型,可有效地降低龙头机的生产制造成本。
6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形式,具体可如图6和图7所示,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
述切换阀芯安装位形成有安装腔15,所述切换阀芯2与所述安装腔 15可转动适配连接,所述安装腔15包括第一腔壁151和环设于所述第一腔壁 151一侧的第二腔壁152,所述切换阀芯2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腔壁152可转动适配连接;在具体工作中,当所述切换阀芯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原水供入通道11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的进水端对位连通,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的进水端对位连通。本技术通过使所述主阀芯1所设置的切换阀芯安装位形成有安装腔15,使所述切换阀芯 2与所述安装腔15可转动适配设置,进一步通过对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所述第二过流通道22、所述原水供入通道11、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和第二原水出水通道13的位置的限制,只需转动所述切换阀芯2并使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或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便可以实现水路的切换。
61.作为前述实施形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具体如图6和图7所示,本技术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腔壁151设为圆形腔壁,所述第二腔壁152设为圆环形腔壁,所述原水供入通道11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的进水端均设于所述圆环形腔壁,且与所述安装腔15连通,所述原水供入通道11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的进水端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 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22的进水端设于所述切换阀芯2中部的同一径向断面上。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切换阀芯2设为与所述圆环形腔壁相适配的圆柱形切换阀芯(如图8和图9所示);为了实现原水流路和过滤流路的快速切换,还可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第二过流通道22的进水端沿所述切换阀芯2的周向扩口设置(具体可如图9所示);为了使水路更加简单、切换阀芯便于加工,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的进水端和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的出水端直线连通设置。本技术通过使所述原水供入通道11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一原水出水通道12的进水端正对设置,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22的进水端设于所述切换阀芯中部的同一径向断面上,进而使所述龙头机的内部水路布置更加清晰、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可有效地提高所述龙头机的可靠性。
62.作为前述实施形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切换阀芯安装位设于所述主阀芯1的一端,所述主阀芯1的另一端设为过滤单元安装端,所述第二原水出水通道13由所述第一腔壁151延伸至所述过滤单元安装端;所述切换阀芯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壁151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过流通道22由所述切换阀芯2的侧壁中部延伸至所述切换阀芯2的第一端。作为优选,在具体实施时,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龙头机还包括密封体3,所述切换阀芯2的侧壁上形成有密封体安装槽23 (具体可如图11所示),所述密封体3限位于所述密封体安装槽23以在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22的进水端分别形成环形密封。为了便于装配,具体可如图12所示,可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密封体3一体化设置,并使所述密封体3包括两个环形密封部,且于两个环形密封部之间经连接两个所述环形密封部的密封筋相连接;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密封体安装槽23与所述密封体3适配连接。本技术通过使所述切换阀芯2的侧壁上形成密封体安装槽23,并使所述密封体3限位于所述密封体安装槽23以在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的进水端、所述第一过流通道21 的出水端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22的进水端分别形成环形密封;进而只需设置一个密封体便可以实现各个通道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连通,也有效地简化了龙头机的组成,使所述龙头机装配更加容易。
6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前述所有含有所述安装腔15的实施形式均可
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切换阀芯2的第二端延伸有连接筋24(可如图8至图11所示),所述龙头机还包括与所述安装腔15的外侧端面适配的限位止挡4(可如图13所示),所述限位止挡4固设于所述安装腔15的外侧端面上,以将所述切换阀芯2限位于所述安装腔15内;所述限位止挡4的中部还设有限位孔41,所述连接筋24由所述限位孔41穿出。
64.作为前述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本技术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龙头机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切换阀芯安装位还设有位于所述安装腔15外侧的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止挡4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经所述第一限位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以将所述限位止挡4锁止于所述主阀芯1 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不做具体的限定,但优选地使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为设于所述安装腔15外侧的安装筋,所述安装筋的个数不做具体的限制,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性设置;另外,所述第一连接件也不做具体限定,其可选择性地设为螺钉、螺栓、销轴等。
65.作为前述实施例下的优选示例,为了对所述切换阀芯起到更好的限位效果,具体可如图4和图5所示,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龙头机包括与所述限位止挡4正对压设的压紧盖5(可如图14所示),所述压紧盖5的安装侧的中部和所述连接筋24中的一处形成有卡位,两者中的另一处设有与所述卡位相适配的扣位,所述压紧盖5经相互适配的所述卡位和所述扣位与所述切换阀芯2 相连。本技术通过使所述龙头机还包括与所述安装腔15的外侧端面适配的限位止挡4,所述限位止挡4固设于所述安装腔15的外侧端面上,以将所述切换阀芯2限位于所述安装腔15内;并进一步在压紧盖5的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将所述切换阀芯2限位于所述安装腔15内,进而有效地避免所述切换阀芯2 发生异位引发使用泄漏等问题,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所述龙头机的可靠性。
66.作为优选,还可选择性地使所述连接筋24设为多边形环形凸筋,所述压紧盖5的安装侧设有与所述多边形环形凸筋相适配的多边形卡接部51,所述压紧盖5经相互适配的所述多边形环形凸筋和所述多边形卡接部51与所述连接筋24相连;所述龙头机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多边形环形凸筋上还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压紧盖5上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连接件穿经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以使所述压紧盖5与所述切换阀芯2固连设置。所述多边形环形凸筋的边数不做具体限定,其可选择性地设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或七边形等;但在具体实施时,优选地使所述多边形环形凸筋设为六边形环形凸筋(如图9所示),并使所述多边形卡接部51设为与所述六边形环形凸筋相适配的六边形卡接部。另外,所述第二连接件也不做具体限定,其可选择性地设为螺钉、螺栓、销轴等。
67.本技术前述实施形式还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龙头机包括与所述压紧盖5正对设置的转动操控件6(具体可如图15所示),为了使所述龙头机便于装配,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转动操控件6的安装侧和所述压紧盖5中的一处设有卡槽52,两者中的另一处设有与所述卡槽52相适配的卡扣61,所述操控转动件经相互适配的所述卡槽52和所述卡扣61与所述压紧盖5卡接连接;所述转动操控件6的安装侧的外周还设有环形凸筋,所述环形凸筋与所述切换阀芯安装位所在的所述主阀芯1的端面对位适配。在具体实施时,使所述转动操控件6的安装侧设置多个延伸的卡扣61(如图15所示),使所述压紧盖5上设置与所述卡扣61相适配的卡槽52(如图14所示);作为可变换的实施例,本技术还可选择性地使所述转动操控件6的安装侧设置安装凸筋,且在安装凸筋上设置多个卡槽52,并在所述压紧盖5的一侧设置多个与所述卡槽52相适配的卡扣61;安装时,所述转动操控件6经相互适配所述卡槽52和所述
卡扣61 对位卡接连接。
6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如图1至图5所示,前述所有实施形式及其可变换的实施形式在具体实施时,还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使所述龙头机包括转接接头8,在所述原水供入通道11的入口处设置转接接头安装位,所述转接接头8设于所述转接接头安装位。在使用时,所述龙头机经所述转接接头8与水龙头的出水端相连接;在具体实施时,进一步优选地使所述转接接头8包括球形铰接部,所述龙头机还包括环形密封体9,在所述环形密封体9的内侧设有与所述球形铰接部对位适配的弧形面,所述转接接头8与所述弧形面对位适配;在具体工作中,所述龙头机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转动,以调节所述龙头机的出水角度。
69.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7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