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管道检测用硬度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4017发布日期:2021-11-18 11:2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管道检测用硬度计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管道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管道检测用硬度计支架。


背景技术:

2.现在的众多行业的制造工艺都依赖于熔炉和锅炉,但熔炉和锅炉设备容易出现各种机械故障,造成产品泄漏引发火灾,对设备造成严重伤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巨大威胁,因此锅炉的质量检测是非常必要的,锅炉管道的硬度检测是锅炉质量检测重要的一部分,一个优良的硬度检测设备的支架同样也是很有价值的;
3.传统硬度计的支架中一般不设置夹持结构,硬度检测时,容易产生晃动,稳定性较差,测量产生的值误差也比较大,而且硬度计检测时,需要对检测角度进行反复调整,比较麻烦,此外,传统支架携带不便,无法灵活调整检测位置和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管道检测用硬度计支架,采用了电动夹持结构,稳定性较强,能够保证硬度计始终与被测表面垂直,无需调整角度,且整体结构可折叠,便于收纳和携带,能够灵活调整测量位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锅炉管道检测用硬度计支架,包括承载仓、万向轮、气缸、第一滑块、升降板、第二滑块、支撑结构、固定结构、第三滑块和硬度计,所述承载仓为半封闭仓体,四只所述万向轮安装在承载仓底部,所述气缸固定在承载仓的两侧内壁,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气缸的气压杆上,所述承载仓底部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滑块配合设置在滑槽内,所述升降板设置在承载仓的正上方,所述升降板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滑块配合设置在滑槽内,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所述固定结构固定在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板上方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三滑块配合设置在滑槽内,所述硬度计固定在第三滑块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六转轴、第七转轴和第八转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端通过第一转轴配合安装在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端通过第二转轴配合安装在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交叉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三转轴穿过交叉点配合组装,所述第三支撑杆底端通过第四转轴配合安装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第四支撑杆底端通过第五转轴配合安装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交叉错位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通过第六转轴穿过交叉点配合组装,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末端错位相交,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通过第八转轴穿过交叉点配合组装,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的末端错位相交,所述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通过第七转轴穿过交叉点配合组装。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结构包括步进电机、螺纹柱、固定柱、固
定板和防滑垫,所述步进电机固定在升降板上,所述螺纹柱安装在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固定柱固定在升降板上,两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螺纹孔和圆孔,所述螺纹柱和固定柱分别依次穿过螺纹孔和圆孔,所述防滑垫固定在固定板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片,所述硬度计为“7”字形结构,所述硬度机上设置有硬度显示表盘。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柱中心位置设置有圆环,所述螺纹柱上有两种方向相反的螺纹,螺纹以圆环为中心对称,所述硬度计的高度与圆环高度相同。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两所述防滑垫相对设置,且防滑垫表面为弧形。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结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减少了测量误差,硬度计始终处于固定结构中心位置,使硬度计一直与被测面的角度保持垂直,省去了反复调整测量角度的麻烦;
13.该装置中硬度计、固定结构和承载仓均可灵活移动,使得对不同型号大小的锅炉管道的测量变得更为方便、快捷,可折叠的支撑结构的设置,能够使装置便于折叠和收纳,更加灵活和便携。
附图说明
14.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正面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侧面图;
20.图中:1、承载仓;2、万向轮;3、气缸;4、第一滑块;5、升降板;6、第二滑块;7、支撑结构;8、固定结构;9、第三滑块;10、硬度计;71、第一转轴;72、第二转轴;73、第一支撑杆;74、第二支撑杆;75、第三转轴;76、第四转轴;77、第五转轴;78、第三支撑杆;79、第四支撑杆;710、第六转轴;711、第七转轴;712、第八转轴;81、步进电机;82、螺纹柱;83、固定柱;84、固定板;85、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

5所示,一种锅炉管道检测用硬度计支架,包括承载仓1、万向轮2、气缸3、第一滑块4、升降板5、第二滑块6、支撑结构7、固定结构8、第三滑块9和硬度计10,承载仓1为半封闭仓体,四只万向轮2安装在承载仓1底部,气缸3固定在承载仓1的两侧内壁,第一滑块4固定在气缸3的气压杆上,承载仓1底部内壁开设有滑槽,第一滑块4配合设置在滑槽内,升降板5设置在承载仓1的正上方,升降板5底部开设有滑槽,第二滑块6配合设置在滑槽内,支撑结构7设置在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6之间,固定结构8固定在升降板5上,升降板5上方开
设有滑槽,第三滑块9配合设置在滑槽内,硬度计10固定在第三滑块9上。
23.支撑结构7包括第一转轴71、第二转轴72、第一支撑杆73、第二支撑杆74、第三转轴75、第四转轴76、第五转轴77、第三支撑杆78、第四支撑杆79、第六转轴710、第七转轴711和第八转轴712,第一支撑杆73的底端通过第一转轴71配合安装在第一滑块4上,第二支撑杆74的底端通过第二转轴72配合安装在第一滑块4上,第一支撑杆73和第二支撑杆74交叉错位设置,第一支撑杆73和第二支撑杆74通过第三转轴75穿过交叉点配合组装,第三支撑杆78底端通过第四转轴76配合安装在第二滑块6上,第四支撑杆79底端通过第五转轴77配合安装在第二滑块6上,第三支撑杆78和第四支撑杆79交叉错位设置,第三支撑杆78与第四支撑杆79通过第六转轴710穿过交叉点配合组装,第一支撑杆73和第四支撑杆79的末端错位相交,第一支撑杆73和第四支撑杆79通过第八转轴712穿过交叉点配合组装,第二支撑杆74与第三支撑杆78的末端错位相交,第二支撑杆74和第三支撑杆78通过第七转轴711穿过交叉点配合组装,该结构起到支撑作用,能够带动固定结构8和硬度计10上下运动,还可以控制装置的收纳,比较方便;
24.固定结构8包括步进电机81、螺纹柱82、固定柱83、固定板84和防滑垫85,步进电机81固定在升降板5上,螺纹柱82安装在步进电机81的输出端上,固定柱83固定在升降板5上,两固定板84上开设有螺纹孔和圆孔,螺纹柱82和固定柱83分别依次穿过螺纹孔和圆孔,防滑垫85固定在固定板84上,该结构能够对锅炉管道进行夹持,使整个设备保持稳定,减少测量误差;
25.万向轮2上设置有刹车片,硬度计10为“7”字形结构,硬度机10上设置有硬度显示表盘,刹车片便于控制移动和固定,表盘能够更方便的观测锅炉管道的硬度,使检测更加直观;
26.螺纹柱82中心位置设置有圆环,螺纹柱82上有两种方向相反的螺纹,螺纹以圆环为中心对称,硬度计10的高度与圆环高度相同,这样设置能够使硬度计10的高度一直维持在两固定板84的中心位置,从而能够保证硬度计10与被测管道表面的角度一直保持垂直,无需调整角度,操作简单;
27.两防滑垫85相对设置,且防滑垫85表面为弧形,能够使对锅炉管道的夹持更为牢固,装置的稳定性更强。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工作时,将本装置移至锅炉管道下方,启动气缸3,气缸3向外推进,将第一滑块4推向中间位置,由于支撑结构7的作用,第二滑块6同时向中间位置移动,升降板5向上升起,升至合适高度时关闭气缸3,此时锅炉管道位于两固定板84之间,启动步进电机81,步进电机81带动螺纹柱82转动,两固定板84顺着螺纹柱82上的螺纹进行平行反向运动,当固定板84紧密夹持锅炉管道时,关闭步进电机81,将硬度计10调整至合适位置,对锅炉管道进行硬度测量,使用结束时,启动步进电机81,使其反向运动,固定板84松开锅炉管道,将装置移至出锅炉管道下方,打开气缸3,使其反向运动,将结构收纳进承载仓1中。
29.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