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28648发布日期:2021-12-15 12:0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


背景技术:

2.三通阀是指阀体有三个口,一进两出的一种阀门装置,当三通阀内部阀芯在不同位置时,出口不同。
3.如申请号为cn201822202022.2,公开号为cn209688236u,名称为“一种多功能三通阀”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三通阀,包括三通阀阀门旋钮,所述三通阀阀门旋钮下方连接传动转轴,所述传动转轴顶部设有螺纹孔,所述三通阀阀门旋钮内部设有旋钮固定螺栓,所述三通阀阀门旋钮通过旋钮固定螺栓与传动转轴顶部的螺纹孔连接,所述传动转轴底部连接球阀,所述球阀位于分流通道内,所述球阀一侧设有三通阀第一流道,所述球阀另一侧设有三通阀第二流道,所述球阀底部设有三通阀送水流道,所述分流通道和三通阀第一流道、三通阀送水流道以及三通阀第二流道之间互相连通,所述三通阀送水流道底部外侧设有送水导管,所述送水导管和三通阀送水流道之间通过送水导管连接衬套固定连接,所述三通阀阀门旋钮一侧底部位于三通阀第一流道和三通阀第二流道上方均设有反馈支撑柱,每个所述反馈支撑柱靠近三通阀阀门旋钮的位置均设有反馈金属板,所述反馈金属板上设有扭力转轴固定窗,所述扭力转轴固定窗上设有扭力转轴,所述扭力转轴上设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一侧连接传动拨片,所述扭力弹簧另一侧连接复位打击板,所述复位打击板末端连接敲击轴。”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三通阀阀门旋钮使通过三通阀阀门旋钮底部的拨杆拨动反馈金属板上的传动拨片使敲击轴翘起,在拨杆离开传动拨片后,扭力弹簧带动复位打击板复位并使敲击轴对反馈金属板进行打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使使用者得到反馈,了解是三通阀第一流道或三通阀第二流道其中一个流道打开的提示,功能实用,使用方便。
4.上述实用新型专利的多功能三通阀,虽然解决了难以在使用者打开三通管时提供反馈,使使用者难以分辨三通管管道的开启方向的技术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为需要转动三通阀阀门旋钮来控制流道的开与关,动作较慢,当需要对三通阀第一流道和三通阀第二流道之间进行切换时,其反应速度慢,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具备可更加快速地进行流道切换,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包括主腔体,所述主腔体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以及进液孔,所述第一出液口、第二出液口以及进液孔通过活动腔相连通,所述活动腔设置在主腔体内,所述活动腔的两端均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活动腔的内部动密封设置有内芯,所述内芯在活动腔内的往复运动实现进液孔与第一出液口以及进液孔与第二出液口的连通切换。
7.上述的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所述主腔体的一端设置有前端盖,另一端设置有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贯穿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后端盖上贯穿设置有第一平衡气孔,所述主腔体上设置有第二平衡气孔,且内芯上设置有与第二平衡气孔相对应的槽口,所述活动腔的一端通过第一平衡气孔与外界相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平衡气孔与外界相连通。
8.上述的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所述后端盖与内芯之间通过弹簧相连接,所述进气孔与外部气源相连接,在所述弹簧和外部气源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内芯在活动腔内往复运动。
9.上述的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所述内芯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上设置有连通槽,所述第一出液口以及第二出液口均通过连通槽与进液孔相连通。
10.上述的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上套接有内芯密封圈,所述内芯密封圈的外周面与活动腔的内壁滑动贴合。
11.上述的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所述主体靠近进气孔的端面设置有聚气槽,所述聚气槽的内壁呈球形面。
12.上述的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所述主体内设置有油腔,所述油腔的内部填充有润滑油。
13.上述的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所述油腔通过出油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油腔靠近后端盖的一端插接有撞击柱,所述撞击柱的一端通过活塞与油腔动密封连接,另一端活动贯穿主体并延伸至主体的外部,所述内芯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使得所述撞击柱与后端盖相碰撞。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通过在活动腔内动密封设置内芯,使得内芯在活动腔内往复运动时实现进液孔与第一出液口以及进液孔与第二出液口的连通切换,即实现三通阀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的切换,与现有技术相比,对三通阀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进行切换时,不需要转动阀门旋钮,可极大的提高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未通气时的剖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通气时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芯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芯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芯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第一出液口;2、第二出液口;3、主腔体;4、前端盖;5、前端盖密封圈;6、进气孔;7、内芯;701、主体;702、连通槽;703、聚气槽;704、油腔;705、固定槽;8、第二平衡气孔;9、进液孔;10、内芯密封圈;11、第一平衡气孔;12、弹簧;13、后端盖;14、活动腔;15、撞击柱;16、活塞;17、出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4.如图1

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包括主腔体3,主腔体3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1、第二出液口2以及进液孔9,第一出液口1、第二出液口2以及进液孔9通过活动腔14相连通,活动腔14设置在主腔体3内,活动腔14的两端均与外界相连通,活动腔14的内部动密封设置有内芯7,内芯7在活动腔14内的往复运动实现进液孔9与第一出液口1以及进液孔9与第二出液口2的连通切换。
25.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可用于化工领域、食品及医药领域,以及用于特殊精准计量的场合,主腔体3为该气动三通阀结构的主体,用于将进液孔9、第一出液口1以及第二出液口2均设置在主腔体3上,进液孔9用于连接外部的物料输送装置,物料经过主腔体3可从第一出液口1或者第二出液口2中流出,第一出液口1和第二出液口2左右并排设置,活动腔14与进液孔9、第一出液口1和第二出液口2均相连通,并用于为内芯7提供滑动的空间,内芯7通过外力(该外力可为气动式或电动式等,不需要手动操作)的作用可实现在活动腔14中的往复滑动,因为内芯7活动密封设置在活动腔14内,使得内芯7可用于将进液孔9与第一出液口1以及进液孔9与第二出液口2进行连通或者闭合,进液孔9与第一出液口1之间的通路为第一流道,进液孔9与第二出液口2之间的通路为第二流道,当进液孔9与第一出液口1连通时,为第一流道开启,第二流道关闭,当进液孔9与第二出液口2连通时,为第二流道开启,第一流道关闭。
26.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活动腔14内动密封设置内芯7,使得内芯7在气动或者电动的动力源下在活动腔14内往复运动,实现进液孔9与第一出液口1以及进液孔9与第二出液口2的连通切换,即实现三通阀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的切换,不需要转动阀门旋钮,可极大的提高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7.本实施例中,因为内芯7需要在活动腔14内往复运动,为保证内芯7的顺利滑动,活动腔14可与外界相连通,使其内部的气压与外界保持一致,当给内芯7加压时,即可推动内芯7滑动,活动腔14与外界相连通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主腔体3的一端设置有前端盖4,另一端设置有后端盖13,前端盖4上贯穿设置有进气孔6,后端盖13上贯穿设置有第一平衡气孔11,主腔体3上设置有第二平衡气孔8,且内芯7上设置有与第二平衡气孔8相对应的槽口,槽口可为圆环状或半圆环状等,用于使第二平衡气孔8与活动腔14相连通,活动腔14的一端通过第一平衡气孔11与外界相连通,另一端通过第二平衡气孔8与外界相连通,第一平衡气孔11和第二平衡气孔8用于对内芯7运动时,将推动的气体排出,使内芯7可顺利滑动,前端盖4以及后端盖13与主腔体3的连接均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进气孔6用于连接外部气源,当启动外部气源时,高压气体对内芯7的端面施加压力,可使内芯7在活动腔14内滑动,而内芯7滑动时,其另一端面会推动活动腔14内的气体从第一平衡气孔11中排出;其中前端盖4与主腔体3相接触的面为密封式设置,可防止外部气源进行输气时从前端盖4与主腔体3的连接处泄露,造成气体的浪费,而后端盖13与主腔体3相接触的面可为密封式设置也可为非密封式设置。
28.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前端盖4与主腔体3相接触的面密封效果,进一步的,在前端盖4与主腔体3之间设置有前端盖密封圈5,前端盖4与主腔体3的对立面可设置放置槽,用于放
置前端盖密封圈5,使前端盖密封圈5在前端盖4与主腔体3之间更加牢固方便进行安装的同时,可使前端盖4与主腔体3进行固定安装时,使前端盖4与主腔体3的对立面相接触贴合,前端盖密封圈5为具有弹性的橡胶制成,用于提高前端盖4与主腔体3之间的密封效果,在将前端盖4固定安装到主腔体3上时,前端盖4与主腔体3挤压前端盖密封圈5变形,使前端盖密封圈5的外表面与放置槽的内壁充分挤压贴合,从而可提高前端盖4与主腔体3之间的密封性。
29.本实施例中,为实现内芯7在活动腔14内的往复运动,还需要内芯7在被气源推动后,还能根据需要进行反向滑动,为此,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后端盖13与内芯7之间通过弹簧12相连接,进气孔6与外部气源相连接,在弹簧12和外部气源的作用下,使得内芯7在活动腔14内往复运动。当启动外部气源使内芯7滑动后,其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弹簧12被压缩,进液孔9与第一出液口1相连通,即第一流道开启第二流道关闭,而当关闭外部气源时,在弹簧12的弹力作用下,内芯7反向滑动,反向滑动时推出的气体从第二平衡气孔8中排出,其状态如图1所示,此时进液孔9与第二出液口2相连通,即第二流道开启第一流道关闭。通过设置弹簧12即可实现内芯7的反向滑动,非常方便快捷。
30.通过外部气源与弹簧12的配合,使内芯7的往复运动非常迅速,可实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之间的快速切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因为内芯7的往复运动非常迅速,能使第一流道或第二流道实现快速关闭和开启,因此可实现精准控制加注量的目的。
31.本实施例中,内芯7包括主体701,主体701上设置有连通槽702,第一出液口1以及第二出液口2均通过连通槽702与进液孔9相连通。连通槽702为圆环形,设置在主体701的外周面,使得此处的主体701的外径变小,从而此处的主体701的外表面与活动腔14的内壁不接触,物料可通过连通槽702进入到第一出液口1以及第二出液口2中,而进液孔9与连通槽702相连通,且进液孔9与此处的主体701的位置相错开,可防止物料从进液孔9中流出时大量喷射到主体701上而造成流动不畅。
32.再进一步的,主体701上还设置有固定槽705,固定槽705上套接有内芯密封圈10,内芯密封圈10的外周面与活动腔14的内壁滑动贴合。固定槽705用于固定内芯密封圈10,而内芯密封圈10的外周面与活动腔14的内壁滑动贴合,可提高内芯7与活动腔14之间的密闭性,防止物料渗漏。
33.其中,内芯密封圈10的顶部两侧边呈弧形,当内芯密封圈10经过进液孔9、第一出液口1以及第二出液口2时,弧形的设计可防止内芯密封圈10的顶部两侧边与进液孔9、第一出液口1以及第二出液口2发生剐蹭,可提高内芯密封圈10移动的顺畅性以及内芯密封圈10自身的完整性。
34.本实施例中,再进一步的,主体701靠近进气孔6的端面设置有聚气槽703,聚气槽703的内壁呈球形面。利用内壁呈球形面的聚气槽703,使得喷射到主体701端面上的气体冲击力沿着聚气槽703的内壁不断相聚气槽703的中心位置靠近,从而将发散的冲击力更多的汇聚到一起,提高内芯7滑动时反应速度。
35.再进一步的,主体701内设置有油腔704,油腔704的内部填充有润滑油。因为当内芯7在活动腔14内反复运动时,主体701与活动腔14之间的不断摩擦会造成温度的升高,而利用油腔704内的润滑油可实现降温的目的。
36.同时,主体701上设置有多个出油孔17,油腔704通过出油孔17与外界相连通,出油孔17的直径不大于1mm,使得油腔704内的润滑油,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不会从出油孔17中
流出,油腔704靠近后端盖13的一端插接有撞击柱15,撞击柱15的一端通过活塞16与油腔704动密封连接,撞击柱15与活塞16固定连接,撞击柱15的另一端活动贯穿主体701并延伸至主体701的外部,内芯7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使得撞击柱15与后端盖13相碰撞。当外部气源推动内芯7滑动时,在气体冲击力的作用下,撞击柱15与后端盖13相碰撞,而碰撞后撞击柱15以及活塞16受到与内芯7滑动方向相反的撞击力,使油腔704内的压力增大,高压下使得润滑油沿着出油孔17流动,出油孔17的出口位于主体701靠近前端盖4的端面上,因为出油孔17的直径较小,润滑油不会大量从出油孔17中喷出,而是渗出,渗出的润滑油沿着主体701的端面缓慢地粘附到活动腔14的内壁上,从而在内芯7反复运动时,可大大减少内芯7与活动腔14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内芯7的反应速度。
37.同时,当启动外部气源,撞击柱15与后端盖13相碰撞之前,会有部分气体对出油孔17的出口进行冲击,使油腔704内的气压增大,使得油腔704中的润滑油具有动力,具有动力的润滑油推动活塞16和撞击柱15向外侧移动,可防止撞击柱15与后端盖13的反复撞击过程中不断进入到油腔704内,而无法继续完成与后端盖13的碰撞。
38.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体加注的气动三通阀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出液口1、第二出液口2与进液装置连接,并将进液孔9与物料输送装置连接,外部气源与进气孔6连接,当需要开启第一流道时,启动外部气源,外部气源提供高压气流吹向主体701的端面,使内芯7滑动,弹簧12被压缩,直至连通槽702与第一出液口1导通,并使外部气源持续提供高压气体,此时第一流道开启,且连通槽702与第一出液口1导通时,连通槽702与第二出液口2相错开,使得第二流道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开启第二流道时,关闭外部气源,失去气流的冲击后,在弹簧12的作用下,使主体701反向移动并复位,此时连通槽702与第二出液口2导通与第一出液口1相错开,使得第二流道开启,第一流道关闭。
39.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