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装置及小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6141发布日期:2022-09-20 20:39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动装置及小农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及小农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农用机械主要由机架、动力装置、行走部和作业部等组成,动力装置通过传动装置控制农用机械的行走部行进,并通过传动装置控制作业部的作业。为将动力自动力装置传递至行走部和作业部,传动装置一般包括与动力装置连接的传动轴,行走部和作业部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到传动轴上,传动轴承受大的作用力,尤其是在行走部行走和作业部作业时,传动轴同时承受行走部和作业部巨大的反作用力,很容易出现断轴的现象,使用寿命短。此外,传动轴断轴需经常更换,一方面频繁的更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存在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及小农机。
4.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限位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第一传动件包括传动部和第一连接部,传动部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轴部和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轴部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中的一个传动连接行走部,另一个传动连接作业部;限位件套设于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外且一端固定于机体上,轴部与限位件转动连接。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连接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将来自动力装置的动力经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传递至行走部和作业部,即采用拼接式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替代现有采用的单一传动轴,可以避免传动轴过长导致其受力易于弯曲断轴的问题,防止传动轴承受过大的载荷,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且同轴度高,不易断轴;另外,轴部与限位件转动连接,限位件使轴部只能发生转动,在行走部行走和作业部作业时反作用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上的力引发弯曲趋势时,限位件阻止轴部的位移,尤其是阻止轴部的非轴向位移(非轴向位移是指除轴部轴向以外方向的位移),即阻止轴部弯曲,进而阻止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弯曲,避免断轴问题的产生,使用寿命长,无需频繁换轴,成本低;再者,拼接式的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中的任一个损坏时可拆分更换,进一步降低成本。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件包括壳体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套设于轴部上,壳体套设于连接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外;所述连接件的外径与壳体套设于连接件外的部分的内径相匹配。
7.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限位件包括壳体和连接件,连接件套设于轴部上,壳体套设于连接件、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外,连接件的外径与壳体套设于连接件外的部分的内径相匹配,连接件一方面支撑壳体与轴部之间的空间,在轴部受力时,
连接件外径与壳体内径配合以限定轴部的位移,尤其是非轴向位移,进而阻止轴部弯曲,避免断轴;另一方面,壳体一端固定于机体上,通过连接件实现轴部与限位件的转动连接,连接件不会妨碍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传动。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轴部设置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上设置用于限定连接件轴向位置的卡簧。
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环形槽用于设置卡簧,卡簧用于限定连接件在轴部的轴向位置,卡簧配合第二传动件的第二连接部将连接件限定在壳体内,防止连接件在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传动过程中产生位移移动到壳体外,进而防止限位件对轴部的非轴向位移的限定程度变弱,即卡簧将连接件限定在壳体内,进一步保证限位件对轴部的限位能力,防止轴部左右摆动,防止弯曲断轴。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开设有开口,第一传动机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与传动部传动连接;轴部延伸出壳体外的部分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
1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壳体开设开口,使得第一传动机构一端可借助开口实现与传动部的传动连接,且开口方便对第一传动机构与传动部连接处的维护;第二传动机构与轴部延伸出壳体外的部分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与轴部连接处暴露于壳体外,方便实现传动,且方便对第二传动机构与轴部连接处的维护。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一端固定于机体上,另一端与第二壳体连接,所述开口开设在第一壳体上;第一壳体套设于第二连接部和第一传动件外,第二壳体套设于轴部外。
13.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覆盖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的第二连接部,一方面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第一壳体为第一传动件的传动部提供传动空间;第二壳体套设于轴部外,通过第二壳体和连接件的配合实现对轴部位移的限定,尤其是非轴向位移的限定。由于第二壳体覆盖处无需提供额外的传动空间,优选第二壳体的内径外径可小于第一壳体的内径外径,节省材料成本。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15.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开口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传动机构一端可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传动部传动连接,尤其是在第一传动机构为皮带传动时,上下段皮带可分别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接到传动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为皮带提供通行空间。优选地,开口自第一壳体固定于机体的一端向远离机体的一端延伸,在固定壳体时,可在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的间隔处开孔,增加连接稳固性。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第一底壁,第一底壁上设置通孔,通过通孔与发动机壳体上预留的开孔将第一壳体固定到机体上;所述第一底壁上的通孔数量不少于4个,优选地,第一底壁上的通孔数量为8或12或16个。
17.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壳体设置具备通孔的第一底壁,通过通孔与发动机(动力装置)壳体上预留的开孔将第一壳体固定到机体(机体包括发动机壳体)上,市售发动机壳体上预留有开孔,通过第一底壁上的通孔与发动机壳体上预留的开孔,并借助螺钉螺母结构等,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第一壳体与机体的固定,另外,在发动机壳体上预留的开孔处实现固定,无需在机体上额外开孔,节省加工成本;第一底壁上通孔数量
为4时,通孔与发动机壳体上预留的开孔一一对应,连接稳固;第一底壁上通孔数量大于4时,尤其是第一底壁上通孔数量为8、12或16时,可适配于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开孔,在不同发动机上预留的开孔间的相对位置等不同时,通过微小的转动第一壳体即可使第一底壁上的部分通孔与发动机上预留的开孔对位,以借助螺钉螺母结构等实现第一壳体与机体的固定,且由于第一壳体仅发生微小转动,第一壳体上的开口位置几乎不发生变化,不会影响第一传动机构穿过开口与传动部的传动连接。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一体式或分体式,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分体式时,第一壳体设置第一顶壁,第二壳体设置第二底壁,通过第一顶壁与第二底壁上设置的通孔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顶壁上的通孔数量不少于4个,优选地,第一顶壁上的通孔数量为8或12或16个。
1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一体式时,连接稳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分体式时,通过市场购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成品即可,无需开模加工,省时省力;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为分体式时,通过第一壳体第一顶壁上设置的通孔、第二壳体第二底壁上设置的通孔,并借助螺钉螺母结构等,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第一顶壁上通孔数量为4时,第一顶壁上的通孔与第二壳体第二底壁上的通孔一一对应,连接稳固;第一顶壁上通孔数量大于4时,尤其是第一顶壁上通孔数量为8、12或16时,可适配于多种通孔规格的第二壳体第二底壁,仅通过微小的转动第一壳体即可使第一顶壁上的部分通孔与第二壳体第二底壁上的通孔对位,以借助螺钉螺母结构等实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且由于第一壳体仅发生微小转动,第一壳体上的开口位置几乎不发生变化,不会影响第一传动机构穿过开口与传动部的传动连接。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为皮带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传动部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从动轮和穿过所述开口并连接在环形凹槽和第一从动轮上的皮带;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从动轮、套设于轴部上的主动轮和连接在两轮上的皮带;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中的一个套设于作业部上,另一个直接或间接连接行走部。
2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传动件的传动部设置有环形凹槽,皮带连接在环形凹槽和第一从动轮上,传动部充当主动轮的作用,构成皮带传动结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结构简单,皮带具有较好的弹性,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和吸振能力;另外,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中的一个直接连接到行走部上可以降低装置的复杂度,间接连接到行走部上可以在与行走部间接连接的第一从动轮或第二从动轮与行走部之间传动连接其他部件(例如,变速机构),实现小农机的行走部的变速;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中的一个直接套设于作业部,作业部与轴部或作业部与传动部间的传动之间为单轴传动,与现有技术多轴传动相比,提高了传动效率,结构简单,减少了成本,尤其是在第二从动轮直接套设于作业部,作业部与轴部之间为单轴传动时,作业部的大小不受多轴传动的限制,第二传动机构距离机体的横向空间(沿轴部轴向方向)较大,为作业部提供安装空间,作业部的大小可以得到保证。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传动机构还可以为链条传动。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和位于第一凸块间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块和位于第二凸块间的第二凹槽;第一凸块插入第二凹槽中,第二凸块插入第一凹槽中。
23.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实现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在传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的配合实现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二传动件的转动,进而使动力能够自第一传动件传递至第二传动件;另外,通过凸块与凹槽的配合实现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同轴度高。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位于第一凸块与第二凹槽以及第二凸块与第一凹槽的连接间隙中。
25.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缓冲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当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受力以及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有碰撞趋势时,缓冲件避免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的直接接触,有效吸收部分作用力,防止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直接碰撞损坏,保证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受力时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处的同轴度。
26.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小农机,所述小农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传动装置。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小农机传动装置的轴部不易弯曲断轴,进而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不易弯曲断轴,使用寿命长。另外,不论作业部与轴部传动还是作业部与传动部传动时都为单轴传动,与现有技术多轴传动相比,提高了传动效率,结构简单,减少了成本,尤其是在第二从动轮直接套设于作业部,作业部与轴部之间为单轴传动时,作业部的大小不受多轴传动的限制,作业部的大小可以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传动装置与机体、行走部和作业部的传动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传动装置为透视图;
30.图2为图1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图1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件的第一连接部立体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传动装置与机体、行走部和作业部的传动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传动装置为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具体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实质内容构成任何限定。
34.实施例1:
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与机体、行走部和作业部的传动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传动装置为透视图,图2示出了图1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和机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传动装置的第一传动件的第一连接部立体图。
36.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1、第二传动件2、第一传动机
构3、第二传动机构4和限位件5。第一传动件1与动力装置(图中未示出,位于机体6内)传动连接,第一传动件1包括传动部11和第一连接部12,传动部11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机构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1与动力装置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只要能实现传动即可,例如,可以在第一传动件1开设轴孔(轴孔如图3所示的贯穿传动部11和第一连接部12的轴孔123),轴孔处可设置花键,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与轴孔处的花键配合的花键,将动力装置的输出轴插入轴孔中以带动第一传动件1。第二传动件2包括轴部21和与第一连接部1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2(连接后,第一连接部12可将动力传递至第二连接部22,进而传递至轴部21),轴部21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4,第一传动机构3和第二传动机构4中的一个传动连接行走部7,另一个传动连接作业部8。限位件5套设于第一传动件1和第二传动件2外且一端固定于机体6上,轴部21与限位件5转动连接,限位件5使轴部21只能发生转动,即限位件5可限定轴部21的位移,尤其是限定轴部21的非轴向位移。在本实施例中,非轴向位移是指除轴部21轴向以外方向的位移。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5与机体6的固定方式不受限制,只要能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即可,例如,可以是通过法兰结构固定,或者可以在限位件5和机体6上开设相互对应的孔,通过螺钉螺母结构进行固定,优选地,可以将限位件5固定在发动机壳体上,通常在购买的发动机壳体上会预留开孔,这样只需在限位件5上开设通孔即可实现限位件5与发动机壳体的固定,节约加工成本。
3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限位件5包括壳体51和连接件52。连接件52套设于轴部21上,壳体51套设于连接件52、第一传动件1和第二传动件2外;连接件52的外径与壳体51套设于连接件52外的部分的内径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2支撑壳体51与轴部21之间的空间,壳体51一端固定于机体6上,通过连接件52实现轴部21与限位件5的转动连接,连接件52的外径与壳体51套设于连接件52外的部分的内径相匹配以限定轴部21的位移,尤其是非轴向位移。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件52的外径、壳体51套设于连接件52外的部分的内径刚好允许轴部21可相对于壳体51发生绕轴部21轴向的转动,而无法沿其他方向产生位移。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2的数量不受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设置,当连接件数量大于1时,连接件之间优选设置阻挡块10以隔开各连接件,防止连接件相互接触,进而防止传动过程中连接件间产生摩擦影响传动或连接件因相互摩擦而损坏。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2可以是轴承,但本实施例的连接件52不限于轴承,只要是能满足支撑壳体51与轴部21之间的空间且能保证轴部21与限位件5的转动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连接件52进行合理选择。
38.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轴部21设置环形槽211,环形槽211上设置用于限定连接件52在轴部21的轴向位置的卡簧212。
39.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壳体51开设有开口511,第一传动机构3一端穿过开口511与传动部11传动连接;轴部21延伸出壳体51外的部分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机构4。
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壳体51包括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第一壳体512一端固定于机体6上,另一端与第二壳体513连接,开口511开设在第一壳体512上;第一壳体512套设于第二传动件2的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一传动件1外,第二壳体513套设于轴部21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2的内径外径可大于第二壳体513的内径外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2与机体6的固定方式不受限制,例如可以为:在第一壳体512的侧壁开设沿轴部21轴向贯穿第一壳体512侧壁的通孔以通过螺钉螺母结构将第一壳体512固定到机体6
的发动机壳体预留的开孔处(或者是在机体6其他位置开孔,通过螺钉螺母结构将第一壳体512固定到机体6上);优选地,也可以是在加工第一壳体512时,在侧壁下部加工出第一底壁,在第一底壁开设沿轴部21轴向贯穿第一底壁的通孔以通过螺钉螺母结构将第一壳体512固定到机体6的发动机壳体预留的开孔处,这样的固定方式相比于侧壁开孔而言,节省加工成本,具体地,第一壳体512设置第一底壁5121,第一底壁5121上设置通孔,通过通孔与发动机壳体上预留的开孔,借助螺钉螺母结构514,将第一壳体512固定到机体6上;第一底壁5121上的通孔数量不少于4个,优选地,第一底壁5121上的通孔数量为8或12或16个。在本实施例中,开设通孔的第一底壁5121可以为法兰结构。
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可以为一体式或分体式。当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为一体式时,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的连接处可以为弧形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当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为分体式时(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512设置第一顶壁5122,第二壳体513设置第二底壁5131,通过第一顶壁5122与第二底壁5131上设置的通孔,借助螺钉螺母结构514,连接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第一顶壁5122上的通孔数量不少于4个,优选地,第一顶壁5122上的通孔数量为8或12或16个。在本实施例中,开设通孔的第一顶壁5122和第二底壁5131可以为法兰结构。
4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传动机构3和第二传动机构4为皮带传动机构。第一传动件1的传动部11设置有环形凹槽111,第一传动机构3包括第一从动轮31和穿过开口511并连接在环形凹槽111和第一从动轮31上的皮带32。第二传动机构4包括第二从动轮42、套设于轴部21上的主动轮41和连接在两轮上的皮带。第一从动轮31和第二从动轮42中的一个套设于作业部上,另一个直接或间接连接行走部。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当第一传动机构3传动连接行走部时,第二传动机构4传动连接作业部,相应地,第一从动轮31直接或间接连接行走部,第二从动轮42套设于作业部上;当第一传动机构3传动连接作业部时,第二传动机构4传动连接行走部,相应地,第一从动轮31套设于作业部上,第二从动轮42直接或间接连接行走部。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传动机构3传动连接行走部7,第二传动机构4传动连接作业部8,第一从动轮31直接或间接连接行走部7,第二从动轮42套设于作业部8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从动轮31直接连接到行走部7上时,可以降低装置的复杂度(当第二从动轮42直接连接到行走部上时,也可以降低装置的复杂度);当第一从动轮31间接连接到行走部7上,可以在第一从动轮31与行走部7之间传动连接其他部件100(例如,变速机构),实现行走部7的变速等(当第二从动轮42间接连接到行走部上,也可以在第二从动轮42与行走部之间传动连接其他部件(例如,变速机构),实现行走部的变速等)。在本实施例中,轴部21上可设置花键,主动轮41设置与轴部21上的花键配合的花键,在将主动轮41安装到轴部21上后,通过花键的配合实现轴部21带动主动轮41转动,进而实现第二传动机构4对动力的传递。
4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部1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121和位于第一凸块121间的第一凹槽122,第二连接部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块221和位于第二凸块221间的第二凹槽。第一凸块121插入第二凹槽中,第二凸块221插入第一凹槽122中,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块121和第二凸块221的形状不受限制,优选地,第一凸块121和第二凸块221均为梯形结构,其腰部为向内凹陷的弧形腰部,较短的上底相比于较长的下底距离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2中心处
更近(如图2-3所示,第二连接部22的第二凸块221与第二凹槽与第一连接部12的第一凸块121和第一凹槽122相同),这样的结构在对接后不易脱离,尤其是在传动过程中,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连接稳定性更强。
4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连接部12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设置缓冲件9,缓冲件9位于第一凸块121与第二凹槽以及第二凸块221与第一凹槽122的连接间隙中。缓冲件的形状与连接间隙一致,使第一凸块121与第二凸块221不会直接接触,避免第一凸块121与第二凸块221的刚性碰撞,可有效保护第一凸块121与第二凸块221。
4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小农机,其包括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实施例的小农机不受限制,其包括任何传动轴容易弯曲断轴的农用机械。
46.实施例2:
4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传动装置及包含该传动装置的小农机。本实施例仅在传动装置的第一壳体部分与实施例1存在区别,其余结构相同,此处不再对相同部分进行赘述,仅对区别部分(第一壳体)进行如下说明:
48.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与机体、行走部和作业部的传动连接关系示意图,其中传动装置为透视图。
49.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壳体51’包括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第一壳体512’一端固定于机体6’上,另一端与第二壳体513’连接,开口开设在第一壳体512’上;第一壳体512’套设于第二传动件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一传动件外,第二壳体513’套设于轴部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2’的内径外径可大于第二壳体513’的内径外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可以为一体式或分体式。当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为一体式时,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的连接处可以为弧形过渡以减小应力集中;当第一壳体512’和第二壳体513’为分体式时,第一壳体512’与第二壳体513’可以通过法兰结构连接,可以与实施例1的连接方式一样。
50.在本实施例中,开口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口511’a和第二开口511’b。在本实施例中,开口优选自第一壳体512’固定于机体6’的一端向远离机体6’的一端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一端穿过第一开口511’a和第二开口511’b与传动部传动连接。尤其是在第一传动机构为皮带传动时,上下段皮带可分别穿过第一开口511’a和第二开口511’b连接到传动部,第一开口511’a和第二开口511’b为皮带提供通行空间。
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2’与机体6’的固定方式不受限制,例如,可以在第一壳体512’的侧壁开设沿轴部轴向贯穿第一壳体512’侧壁的通孔,并且,可以在第一开口511’a和第二开口511’b之间较窄的侧壁中开设沿轴部轴向贯穿第一壳体512’侧壁的通孔,以通过螺钉螺母结构514’将第一壳体512’固定到机体6’的发动机壳体预留的开孔处(或者是在机体6’其他位置开孔,通过螺钉螺母结构514’将第一壳体512’固定到机体6’上)。这样,通孔可均匀围绕侧壁布置,增加连接稳定性。
52.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变化或替换。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各种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