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压型玻璃钢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8134发布日期:2022-03-30 13:1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压型玻璃钢风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钢风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抗压型玻璃钢风管。


背景技术:

2.玻璃钢风管利用玻璃钢缠绕管道,具有轻质、高强以及耐腐蚀的效果,该风管是由具有树脂基体重的玻璃纤维按工艺要求逐层缠绕然后旋转得到的,并在纤维之间远距离均匀地铺上石英砂作为夹砂层,其管壁结构合理先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前题下,提高了钢度,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玻璃钢夹砂与普通钢管比较使用寿命长,综合造价低,安装快捷,安全可靠等优点,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玻璃钢风管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不需要阴极防腐保护及其它防腐措施,不会对水和其它介质产生二次污染;管道重量仅占同规格、同长度球墨铸铁管的1/4,水泥管道的1/10。运输装卸方便,易于安装;单根管道长度长减少管线接头,加快了安装速度,提高整条管线质量;管壁内壁光滑减少了流阻、提高流速、降低能耗,玻璃钢风管用较小口径的管道输送同等流量的流体,与同规格钢管相比可提高流量的10%左右且不结垢,长期使用不降低流速。
3.现有玻璃钢风管均采用逐层缠绕,以石英砂作为夹砂层的形式,来完成其生产,为了保证玻璃钢管内部介质运输的速度以及安装速度,增加了管道长度以及管壁内壁光滑度,该种需求使传统逐层缠绕形成的玻璃钢风管在抗压过程中,易出现压迫点变形过大无法复位,加上工作环境恶劣易引起玻璃纤维层出现横向分层,影响玻璃钢风管的使用寿命,且不利于检修者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压型玻璃钢风管,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逐层缠绕形成的玻璃钢风管在抗压过程中,易出现压迫点变形过大无法复位,加上工作环境恶劣易引起玻璃纤维层出现横向分层,影响玻璃钢风管的使用寿命,且不利于检修者进行检测。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压型玻璃钢风管,包括纤维内层,所述纤维内层的外部包覆有抗压层,所述抗压层的外部包覆有纤维外层,所述抗压层包括两个抗压模块,所述两个抗压模块关于xz平面相互对称。
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内层和纤维外层的内部均缠绕有玻璃钢布,所述玻璃钢布以螺旋无规则的形式分布在纤维外层和纤维内层的内部。
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纤维内层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缠绕模具,所述缠绕模具和纤维内层采用过盈配合的形式进行连接。
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压模块由四个抗压支架构成,四个所述抗压支架采用首尾相接的形式形成闭环体。
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四个所述抗压支架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由正面向背面
贯穿的抗压线孔,所述抗压支架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抗压支架的另一侧开设有插槽,四个所述抗压支架均与插槽进行活动连接。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压支架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紧线器,所述紧线器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紧线孔。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紧线孔与相应的抗压线孔在同一平面内,所述紧线器的半径小于闭环体的半径。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抗压层,通过抗压层联合对抗压层进行包裹的纤维内层以及联合对抗压层进行支撑的纤维内层纵向缠绕的玻璃钢布以及横向分布的抗压层对其冲击力进行抵抗,从而达到由纵向和横向同时抵抗冲击力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的效果,避免了本实用新型在抵抗冲击力时出现纵向分层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压层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抗压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抗压模块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为:1、纤维外层;2、玻璃钢布;3、紧线器;4、抗压层;41、抗压模块;411、抗压支架;412、抗压线孔;413、插块; 414、插槽;415、抗压线体;5、缠绕模具;6、纤维内层;7、紧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参照说明书附图1,该实施例的一种抗压型玻璃钢风管,包括纤维内层6,纤维内层6用于对抗压层4进行固定并在受到外部压力的冲击时,由其纵向缠绕的玻璃钢以及横向分布的抗压层4对冲击力进行共同抵抗,纤维内层6和纤维外层1的内部均缠绕有玻璃钢布2,玻璃钢布2用作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物质,拥有轻巧、强度较高且良好的耐腐蚀效果,玻璃钢布2以螺旋无规则的形式分布在纤维外层 1和纤维内层6的内部,通过螺旋缠绕的方式可以在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前提下,提高了钢度,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纤维内层6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缠绕模具5,缠绕模具5和纤维内层6采用过盈配合的形式进行连接,通过将玻璃钢布2缠绕在缠绕模具5的外周并使其均匀分布在缠绕模具5的表面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
23.实施场景具体为:
24.在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介质运输时,纤维外层1外侧产生的压力首先作用在纤维外层1的内部,通过构成纤维外层1的螺旋形无规则缠绕分布的玻璃钢布2对冲击进行抵抗,
在纤维外层1对压力进行抵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抗压层4的外侧,通过抗压层4联合对抗压层4进行包裹的纤维外层1由其纵向缠绕的玻璃钢布2以及横向分布的抗压层4对冲击力进行共同抵抗,纤维内层 6内侧产生的压力首先作用在纤维内层6的内部,通过构成纤维内层 6的玻璃钢布2对冲击进行初步的抵抗,在纤维内层6对压力进行抵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抗压层4的内侧,通过抗压层4联合对抗压层4进行支撑的纤维内层6由其纵向缠绕的玻璃钢布2以及横向分布的抗压层4对其冲击力进行抵抗,从而达到由纵向和横向同时抵抗冲击力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的效果,避免了本实用新型在抵抗冲击力时出现纵向分层的情况发生。
25.参照说明书附图2-5,该实施例的一种抗压型玻璃钢风管,包括纤维内层6,纤维内层6的外部包覆有抗压层4,通过在纤维内层6 外部包覆抗压层4,有利于同时抵抗来自与本实用新型外部以及内部的压力冲击,通过纤维外层1和纤维内层6横向抵抗以及抗压层4的纵向抵抗有利于避免传统玻璃钢风管受压力冲击而出现分层的情况发生,提高了风管的使用寿命和抗压强度,抗压层4的外部包覆有纤维外层1,纤维外层1用于对抗压层4进行包裹并在受到内部压力的冲击时,由其纵向缠绕的玻璃钢布2以及横向分布的抗压层4对冲击力进行共同抵抗,抗压层4包括两个抗压模块41,两个抗压模块41 关于xz平面相互对称,通过将两个抗压模块41设置成对称的形式,有利于在进行抗压层4的布置时,保证所用抗压线体415最短,从而达到防松动的效果。
26.抗压模块41由四个抗压支架411构成,四个抗压支架411采用首尾相接的形式形成闭环体,通过利用四个抗压支架411采用首尾相接的形式形成闭环体,有利于在抵抗内部和外部压力冲击时,防止抗压模块41横向或者纵向滑移,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
27.四个抗压支架411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由正面向背面贯穿的抗压线孔412,抗压线孔412用于对多个抗压线体415进行安装以及固定,抗压支架41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插块413,抗压支架411的另一侧开设有插槽414,一个抗压支架411上的插块413用于与另一个抗压支架411内部的插槽414进行匹配连接,通过将插块413插入插槽414的内部,有利于抗压模块41的稳定,四个抗压支架411均与插槽414进行活动连接。
28.抗压支架411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紧线器3,紧线器3用于对抗压线体415进行拉紧处理,保证抗压层4拥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紧线器3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紧线孔7,紧线孔7用于与对应抗压线孔 412内引出的抗压线体415进行夹持,通过保证抗压线体415的绷紧程度,有利于保证抗压层4的结构强度。
29.多个紧线孔7与相应的抗压线孔412在同一平面内,紧线器3的半径小于闭环体的半径,通过将紧线器3的半径设置成小于闭环体半径的形式,以改变拉紧角度的形式,有利于对抗压线体415的拉持工作,保证抗压层4良好的抗冲击能力和对纤维外层1和纤维内层6的保护能力。
30.实施场景具体为:
31.在进行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时,将玻璃钢布2缠绕在缠绕模具5的外部,渐渐缠绕成用于抵抗内部压力冲击的纤维内层6,在使其正面和背面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达到规定厚度后,在纤维内层6的正面和背面的外侧安装四个抗压支架411使每个抗压支架411的插块413 卡接在另一个插槽414的内部,最终使四个抗压支架411首尾相接形成闭环体,在开设在闭环体内抗压线孔412的内部穿入抗压线体415,然后通过在两个紧线器3的内部将抗压
线体415进行夹紧拉持处理,使得抗压线体415拥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后,在抗压层4的外部继续缠绕玻璃钢布2,最终完成缠绕后将正面和背面的紧线器3进行释放。
32.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3.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34.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