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相色谱仪的管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7286发布日期:2022-02-19 19:32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相色谱仪的管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相色谱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相色谱仪的管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2.气相色谱仪是以气体为流动相进行色谱分析,主要用于分离分析易挥发的物质,气相色谱法已成为极为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在医药卫生、石油化工、环境监测、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气相色谱仪的进气管和出气管的管径较小、且长度大,容易造成堵塞,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相色谱仪的管连接组件,能够降低气管堵塞的概率。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气相色谱仪的管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气管,连接于气相色谱仪;第二气管,用于与集气瓶连接,所述第二气管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一气管的管径;转接部件,呈管状结构,所述转接部件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气管的端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气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气管的端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且所述第二气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密封配合。
5.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转接部件将管径小的第一气管和管径大的第二气管连接,使第一气管连通第二气管,并且第一气管与转接部件密封配合,第二气管与转接部件密封配合,从而可将气相色谱仪的小管径气管(即第一气管)转接至大管径气管(即第二气管),同时可将第一气管的长度缩短,以降低气管堵塞的概率,便于用户使用,且结构简单。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管的端部连接有钢管,所述第一气管套设于所述钢管,并且所述第一气管的内壁与所述钢管的外壁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气管与所述钢管组合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管设置为橡胶管,所述钢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气管的内径。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钢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深度,并且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部件设置为橡胶件,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气管的外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部件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通孔背离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部件连接有箍紧件,所述箍紧件沿所述
第一通孔的周向设置并且所述箍紧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外侧。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箍紧件设置为活扣扎带。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转接部件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环,所述箍紧件容纳于所述定位环。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气管的外壁通过密封胶粘接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连接组件的剖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接部件的剖视图。
19.附图标记:
20.第一气管100;钢管110;
21.第二气管200;
22.转接部件300;第一通孔310;导向部311;第二通孔320;定位环330;箍紧件340。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6.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气相色谱仪的管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气管100、第二气管200和转接部件300,第一气管100连接于气相色谱仪,第一气管100可以是气相色谱仪的进气管或出气管,第二气管200用于与集气瓶连接,若第一气管100为进气管,则集气瓶为样品瓶,以便进样,若第一气管100为出气管,则集气瓶为废气瓶,以便收
集废气进行进一步统一处理,避免废气污染环境;其中,第二气管200的管径大于第一气管100的管径,第一气管100和第二气管200分别连接于转接部件300的两端,具体地,转接部件300层管状结构,转接部件3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310和第二通孔320,第一通孔310连通第二通孔320,一般而言,第一通孔310的中心轴与第二通孔320的中心轴重合,以便加工,第一通孔310与第一气管100匹配,第二通孔320与第二气管200匹配,亦即,第二通孔320的内径大于第一通孔310的内径,第一气管100的端部穿设于第一通孔310并伸入至第二通孔320,以便进气或排气,第一气管100的外壁与第一通孔310的内壁密封配合,避免气体泄露,第二气管200的端部穿设于第一通孔310,并且第二气管200的外壁与第一通孔310的内壁密封配合,避免气体泄露。
28.通过转接部件300将气相色谱仪的小管径气管(即第一气管100)转接至大管径气管(即第二气管200),同时,可以缩短第一气管100的长度,管径增大可使气体流动顺畅,以降低气管堵塞的概率,便于用户使用,且结构简单。
29.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气管100的端部连接有钢管110,钢管110能够供气体通过,第一气管100套设于钢管110,并且第一气管100的内壁与钢管110的外壁密封配合,第一气管100与钢管110组合并穿设于第一通孔310,由于第一气管100一般为软体结构,如橡胶管,组装时,可以先将第一气管100套设于钢管110,以增强第一气管100的端部的刚度,再将钢管110和第一气管100同时插进第一通孔310,方便操作,第一气管100和钢管110可以通过密封胶粘接固定,以提高连接稳固性。
3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气管100设置为橡胶管,钢管110的外径大于第一气管100的内径,即第一气管100沿其周向方向具有伸缩性,当第一气管100套设于钢管110后,依靠第一气管100的收缩作用力,使第一气管100的内壁紧贴于钢管110,从而提高第一气管100与钢管110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气体泄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第一气管100与钢管110的连接稳固性。
31.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钢管110的长度大于第一通孔310的深度,并且钢管110的两端分别穿出第一通孔310的端部,即l》d,以便组装时将钢管110插入第一通孔310,并且能够使第一气管100伸入至第二通孔320,操作方便。
32.可以理解的是,转接部件300设置为橡胶件,第一通孔310的直径小于第一气管100的外径,即转接部件300具有一定的变形量,第一通孔310的直径略小于第一气管100的外径,组装时,得益于转接部件300的可变形性,可以先将第一通孔310扩大,再将第一气管100和钢管110的组合体插入至第一通孔310,第一气管100到位后,依靠转接部件300的收缩压力使第一通孔310的内壁紧贴第一气管100的外壁,第一气管100的内壁紧贴钢管110的外壁,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气管100和转接部件300的连接密封性。第一气管100可也通过密封胶粘接于第一通孔310的内壁,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和连接稳固性。
33.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转接部件300设置有导向部311,导向部311位于第一通孔310背离第二通孔320的一端,导向部311可以是倒角或倒圆角,方便将第一气管100和钢管110的组合体插入第一通孔310,便于组装。
34.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转接部件300连接有箍紧件340,箍紧件340沿第一通孔310的周向设置并且箍紧件340位于第一通孔310的外侧,即箍紧件340捆绑于转接部件300的外侧并位于设有第一通孔310的一端,从而能够增大转接部件300对第一气管100的收缩
压力,转接部件300紧贴第一气管100,第一气管100紧贴钢管110,进一步提高连接密封性。
35.参照图1,可以理解的是,箍紧件340设置为活扣扎带,活扣扎带成本低,且方便锁紧,便于组装。
36.参照图1和图2,可以理解的是,转接部件300的外侧壁设置有定位环330,箍紧件340容纳于定位环330,定位环330沿第一通孔310的周向布置,可避免箍紧件340从转接部件300滑落而造成失效问题,提高可靠性。
37.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气管200的外壁通过密封胶粘接于第二通孔320的内壁,使第一气管100与转接部件300密封配合,提高密封性,避免气体泄露,且连接稳固可靠。
3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