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封性的高温高压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7084发布日期:2022-05-18 11:1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密封性的高温高压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截止阀,具体是一种高密封性的高温高压截止阀。


背景技术:

2.截止阀,也叫截门,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阀门之一,它之所以广受欢迎,是由于开闭过程中密封面之间摩擦力小,比较耐用,开启高度不大,制造容易,维修方便,不仅适用于中低压,而且适用于高压。截止阀的闭合原理是,依靠阀杠压力,使阀板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紧密贴合,阻止介质流通。
3.现有的截止阀,其阀板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的结构较为单一,密封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封性的高温高压截止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高密封性的高温高压截止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阀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出水流道通过安装孔与进水流道连通,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导流套,所述导流套通过两个第一密封圈与安装孔密封连接,所述导流套的侧壁开设有侧开口,所述侧开口与出水流道连通,两个第一密封圈对称分布在侧开口的两侧,所述导流套的底端开口与进水流道连通,所述导流套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锥口,所述阀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的底部将导流套压紧在安装孔内,所述阀盖上活动贯穿设置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底端穿过导流套后固定连接有阀板,所述阀板的顶部位于阀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锥形密封块,所述锥形密封块与密封锥口相适配,所述阀板的顶部位于锥形密封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与导流套的底部相适配,所述阀杆上活动套接有顶盖、压套、密封填料,所述顶盖与阀盖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阀杆的外壁通过螺纹配合套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顶盖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阀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套的底端将密封填料压紧在阀盖内,所述压套的顶端与顶盖的内壁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的顶面与阀盖的底部紧密贴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销,所述阀盖的底部与定位销的对应处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的顶端贯穿第一密封垫后位于对应的定位孔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套的底面开设有多个与密封锥口同心的环形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垫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多个与锥形密封块同心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与环形密封槽一一对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阀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进水流道的内壁与导向杆的对应处开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底端位于导向孔内。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流套、密封锥口、环形密封槽、阀板、锥形密封块、第二密封垫及第二密封圈等的设置,在使用时,转动手轮,利用螺母与阀杆的螺纹配合,可驱动阀板向上移动,从而使锥形密封块的外壁与密封锥口紧密贴合、使第二密封垫的顶面与导流套的底面紧密贴合、使第二密封圈嵌入对应的环形密封槽内,利用软硬搭配的多重密封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截止阀的密封效果。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定位销与定位孔的配合,便于对导流套进行定位,从而在对截止阀进行组装的过程中,便于将侧开口与出水流道对齐,具体操作时,先将定位销插入对应的定位孔内,以对阀盖与导流套之间进行定位,之后转动手轮,使阀板上移,以将导流套卡在阀盖与阀板之间,再将导流套插入安装孔,并利用螺栓将阀盖与阀体进行固定即可。
15.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与锥形密封块向配合的密封锥口设置在导流套上,当密封锥口因受到长时间的流体冲刷,导致密封性能下降时,只需更换导流套即可,无需对整体截止阀进行更换,节约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高密封性的高温高压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高密封性的高温高压截止阀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19.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0.其中,阀体1、进水流道2、出水流道3、安装孔4、导向孔5、导流套6、侧开口7、密封锥口8、环形密封槽9、定位销10、第一密封圈 11、第一密封垫12、阀盖13、定位孔14、密封填料15、压套16、顶盖 17、螺母18、手轮19、阀杆20、锥形密封块21、第二密封垫22、第二密封圈23、阀板24、导向杆25。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3.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说明书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
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5.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 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进水流道2和出水流道3,所述阀体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4,所述出水流道3通过安装孔4与进水流道2连通,所述安装孔4内设置有导流套6,所述导流套6通过两个第一密封圈11 与安装孔4密封连接,所述导流套6的侧壁开设有侧开口7,所述侧开口7与出水流道3连通,两个第一密封圈11对称分布在侧开口7 的两侧,所述导流套6的底端开口与进水流道2连通,所述导流套6 的底端开口处设置有密封锥口8,所述阀体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阀盖13,所述阀盖13的底部将导流套6压紧在安装孔4内,所述阀盖13上活动贯穿设置有阀杆20,所述阀杆20的底端穿过导流套6后固定连接有阀板24,所述阀板24的顶部位于阀杆2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锥形密封块21,所述锥形密封块21与密封锥口8相适配,所述阀板24的顶部位于锥形密封块2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 22,所述第二密封垫22与导流套6的底部相适配,所述阀杆20上活动套接有顶盖17、压套16、密封填料15,所述顶盖17与阀盖13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阀杆20的外壁通过螺纹配合套接有螺母18,所述螺母18与顶盖1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阀杆2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轮19。
26.所述压套16的底端将密封填料15压紧在阀盖13内,所述压套16的顶端与顶盖17的内壁固定连接。
27.通过密封填料15的设置,能够对阀杆20与阀盖13之间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避免阀盖13处渗水。
28.所述导流套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密封垫12,所述第一密封垫12 的顶面与阀盖13的底部紧密贴合。
29.通过第一密封垫12的设置,能够对导流套6与阀盖13之间起到良好的密封性。
30.所述导流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销10,所述阀盖13的底部与定位销10的对应处开设有定位孔14,所述定位销10的顶端贯穿第一密封垫12后位于对应的定位孔14内。
31.通过定位销10与定位孔14的配合,便于对导流套6进行定位,从而在对截止阀进行组装的过程中,便于将侧开口7与出水流道3对齐。
32.所述导流套6的底面开设有多个与密封锥口8同心的环形密封槽 9,所述第二密封垫2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多个与锥形密封块21同心的第二密封圈23,所述第二密封圈23与环形密封槽9一一对应。
33.通过环形密封槽9与第二密封圈23的配合,能够进一步提升截止阀的密封性。
34.所述阀板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导向杆25,所述进水流道2的内壁与导向杆25的对应处开设有导向孔5,所述导向杆25的底端位于导向孔5内。
35.通过导向孔5与导向杆25的配合,能够提高阀板24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7.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流套6、密封锥口8、环形密封槽9、阀板24、锥形密封块21、第二密封垫22及第二密封圈23的设置,在使用时,转动手轮19,利用螺母18与阀杆20的螺纹配合,可驱动阀板24向上移动,从而使锥形密封块21的外壁与密封锥口8紧密贴合、使第二密封垫22的顶面与导流套6的底面紧密贴合、使第二密封圈23嵌入对应的环形密封槽9内,利用软硬搭配的多重密封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截止阀的密封效果。
38.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定位销10与定位孔14的配合,便于对导流套6进行定位,从而在对截止阀进行组装的过程中,便于将侧开口7 与出水流道3对齐,具体操作时,先将定位销10插入对应的定位孔 14内,以对阀盖13与导流套6之间进行定位,之后转动手轮19,使阀板24上移,以将导流套6卡在阀盖13与阀板24之间,再将导流套6插入安装孔4,并利用螺栓将阀盖13与阀体1进行固定即可。
3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与锥形密封块21向配合的密封锥口8设置在导流套6上,当密封锥口8因受到长时间的流体冲刷,导致密封性能下降时,只需更换导流套6即可,无需对整体截止阀进行更换,节约了使用成本。
40.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导向孔5与导向杆25的配合,能够提高阀板24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4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