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结构工程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4280发布日期:2022-03-02 04:5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结构工程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结构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结构工程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结构工程,是隶属于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主要运用力学方法对结构物进行分析与设计,并进行有关服役状态的评估,广义的结构工程研究对象是指地球表面或浅表地壳内的一切人工构筑物,狭义的结构工程则主要包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是土水建筑工程施工占主导地位的施工内容,无论是在人力、物力消耗方面,还是对工期的影响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工厂化施工两个方面。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
3.目前结构工程在对水管等进行加固时一般采用抱箍进行固定,但是在水管等转角部分液体由于自上而下流动,对水管等弯角处的冲击力较大,使水管等发生晃动,降低水管等的稳定性,容易造成水管等的损伤,使水管等的使用寿命较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结构工程的加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结构工程的加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目前结构工程在对水管等进行加固时一般采用抱箍进行固定,但是在水管等转角部分液体由于自上而下流动,对水管等弯角处的冲击力较大,使水管等发生晃动,降低水管等的稳定性,容易造成水管等的损伤,使水管等的使用寿命较低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结构工程的加固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和调角结构,所述调角结构包括中心板,所述中心板固接于第一支撑板一侧,所述中心板一侧固接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表面转动连接调节壳体,所述调节壳体底部固接有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表面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内壁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柱,所述第二螺纹柱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固接于第一支撑板一侧。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架由上固定板和上固定柱构成,所述上固定柱两端均固接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固接于调节壳体底部,所述上固定柱表面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柱。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架由下固定板和下固定柱构成,所述下固定柱两端均固接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固接于第一支撑板一侧,所述下固定柱表面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柱。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纹柱和第二螺纹柱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中心柱两端均固接有中心板,且两个所述中心板均固接于第一支撑板一侧。
9.进一步地,包括调高结构,所述提高结构包括加强柱,所述加强柱固接于第一支撑板一侧,所述加强柱一端固接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侧固接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转
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螺纹杆表面,所述第一转动螺纹杆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顶部,所述第一转动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于限位柱表面,所述限位柱固接于第一支撑板顶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柱,所述移动板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柱顶端贯穿限位孔并固接于第二支撑板底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板开设有转动孔,所述移动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转动螺纹杆顶端依次贯穿螺纹孔和转动孔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上方,所述第一转动螺纹杆顶端固接有第一旋钮。
12.进一步地,包括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安装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转动螺纹杆,所述第二转动螺纹杆转动连接于调节壳体内腔侧壁,所述第二转动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滑动板,所述滑动板顶部固接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顶部固接橡胶垫板,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固接于移动板一侧,所述放置板一侧固接放置柱,所述放置柱表面滑动连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一侧固接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一侧固接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一侧固接第二加强板。
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壳体一侧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二转动螺纹杆一端贯穿连通孔并延伸至调节壳体一侧,所述第二转动螺纹杆一端固接有第二旋钮,所述第二转动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滑动板,所述调节壳体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动口,所述连接柱顶端贯穿滑动口并延伸至调节壳体上方。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一侧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板,所述放置柱表面滑动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限位板,所述固定夹板的截面呈弧形结构,所述固定夹板一侧固接有防护垫。
15.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第一支撑板和调节壳体等结构对水管等进行支撑,解决了目前结构工程在对水管等进行加固时一般采用抱箍进行固定,但是在水管等转角部分液体由于自上而下流动,对水管等弯角处的冲击力较大,使水管等发生晃动,降低水管等的稳定性,容易造成水管等的损伤,使水管等的使用寿命较低问题,使水管等更加稳定,降低水管等的损伤,提高水管等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内部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提高结构和安装组件俯视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1.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图2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中:1、第一支撑板,2、中心板,3、中心柱,4、调节壳体,5、第一固定架,6、第一螺纹柱,7、调节套筒,8、第二螺纹柱,9、第二固定架,10、加强柱,11、安装板,12、第二支撑板,
13、第一转动螺纹杆,14、移动板,15、限位柱,16、第二转动螺纹杆,17、滑动板,18、连接柱,19、橡胶垫板,20、放置板,21、放置柱,22、限位板,23、第一加强板,24、固定夹板,25、第二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5.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6.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9.本实施例中的加固装置可以适用于各种结构工程管道,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绿色建筑环保水管,本实施例中的加固装置可以用来进行监测如下绿色建筑环保水管。
30.该绿色建筑环保水管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连接管。进水管和出水管相互平行且不同轴,连接管位于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进水管和出水管为内径相等的管体。绿色建筑中,进水管通常用于接通待处理的进水;例如,进水管设置于绿色建筑屋顶的雨水收集池的底端,并与雨水收集池连通。连接管靠近出水管的一端设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用于进水的过滤处理。出水管则通常连通于设置于特定位置(例如地下)的蓄水池,用于将过滤后的水流导入蓄水池内进行储存。蓄水池内的水流可用于植被喷灌、马桶冲洗等生活用水,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连接管包括入口端、出口端和连接中段。入口端用于连接管与进水管
相连,出口端则用于连接管与出水管相连,入口端和出口端的内径等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内径。连接中段用于连接入口端和出口端,连接中段与入口端和出口端之间光滑过渡。连接中段倾斜布置,连接中段的底端为靠近入口端的一端,连接中段的高端为靠近出口端的一端。待处理的进水从进水管进入后,在连接管的底端汇集,直至将连接管的顶端漫过后,才能向出水管运动。倾斜的连接中段不仅有利于将进水中的沉淀物一部分沉降在入口端,减少达到过滤装置处的杂质,以延长过滤装置的更换周期;并且连接中段的底端和入口端始终残留余水形成“水封”,能够阻止过滤装置处过滤物产生的异味倒回进水管。入口端和连接中段的连接处设有泄水口,泄水口与入口端为一体结构。泄水口螺纹连接有端盖。入口端和连接中段的连接处汇聚了较多沉降物,致使进水不畅时,可将端盖旋转打开,将连接处的沉降物排出,并对连接处进行清洁,清洁完成后再将端盖拧回泄水口形成密封,从而保证进水的畅通。为了达到拧动端盖更加省力的目的,端盖的周面上等间距设有凸筋。
31.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其他结构的结构工程管道。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固装置进行介绍。
32.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用于结构工程的加固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1和调角结构,所述调角结构包括中心板2,所述中心板2固接于第一支撑板1一侧,所述中心板2一侧固接中心柱3,所述中心柱3表面转动连接调节壳体4,所述调节壳体4底部固接有第一固定架5,所述第一固定架5表面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柱6,所述第一螺纹柱6表面螺纹连接调节套筒7,所述调节套筒7内壁螺纹连接第二螺纹柱8,所述第二螺纹柱8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架9,所述第二固定架9固接于第一支撑板1一侧。
33.通过第一螺纹柱6、调节套筒7和第二螺纹柱8可以调节调节壳体4的角度,便于对弯折角度不同的水管进行支撑,使水管更为稳定,防止水管弯折处冲击力较大而损坏水管,增加水管的使用寿命。
34.所述第一固定架5由上固定板和上固定柱构成,所述上固定柱两端均固接有上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固接于调节壳体4底部,所述上固定柱表面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柱6;所述第二固定架9由下固定板和下固定柱构成,所述下固定柱两端均固接有下固定板,所述下固定板固接于第一支撑板1一侧,所述下固定柱表面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柱8;所述第一螺纹柱6和第二螺纹柱8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中心柱3两端均固接有中心板2,且两个所述中心板2均固接于第一支撑板1一侧,通过中心柱3可以便于转动调节壳体4;包括调高结构,所述提高结构包括加强柱10,所述加强柱10固接于第一支撑板1一侧,所述加强柱10一端固接安装板11,所述安装板11一侧固接第二支撑板12,所述第二支撑板12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螺纹杆13表面,所述第一转动螺纹杆13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顶部,所述第一转动螺纹杆13表面螺纹连接移动板14,所述移动板14滑动连接于限位柱15表面,所述限位柱15固接于第一支撑板1顶部,通过调高结构可以调节固定夹板24等结构的高度,便于对水管的不同高度进行固定。
35.所述第一支撑板1顶部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柱15,所述移动板14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孔,所述限位柱15顶端贯穿限位孔并固接于第二支撑板12底部,通过限位柱15可以对移动板14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使移动板14移动更为稳定;所述第二支撑板12开设有转动孔,所述移动板14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转动螺纹杆13顶端依次贯穿螺纹孔和转动孔并延伸至第二支撑板12上方,所述第一转动螺纹杆13顶端固接有第一旋钮,通
过第一旋钮可以便于转动第一转动螺纹杆13;包括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支撑组件和安装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二转动螺纹杆16,所述第二转动螺纹杆16转动连接于调节壳体4内腔侧壁,所述第二转动螺纹杆16表面螺纹连接滑动板17,所述滑动板17顶部固接连接柱18,所述连接柱18顶部固接橡胶垫板19,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放置板20,所述放置板20固接于移动板14一侧,所述放置板20一侧固接放置柱21,所述放置柱21表面滑动连接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一侧固接第一加强板23,所述第一加强板23一侧固接固定夹板24,所述固定夹板24一侧固接第二加强板25,通过辅助结构可以便于对水管进行支撑、固定,便于水管的安装、拆卸;所述调节壳体4一侧开设有连通孔,所述第二转动螺纹杆16一端贯穿连通孔并延伸至调节壳体4一侧,所述第二转动螺纹杆16一端固接有第二旋钮,通过第二旋钮可以便于对第二转动螺纹杆16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螺纹杆16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左右分布的滑动板17,所述调节壳体4顶部开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滑动口,所述连接柱18顶端贯穿滑动口并延伸至调节壳体4上方,通过第二转动螺纹杆16可以调节滑动板17的位置,从而调节橡胶垫板19的位置;所述第一加强板23一侧固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板22,所述放置柱21表面滑动连接有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限位板22,所述固定夹板24的截面呈弧形结构,所述固定夹板24一侧固接有防护垫,防护垫可以对水管进行防护,防止水管划伤。
36.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水管由第一连接管、接头管和第二连接管构成,然后根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角度转动调节套筒7,从而使第一螺纹柱6和第二螺纹柱8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使调节壳体4一端绕中心柱3转动,从而调节调节壳体4的角度,使调节壳体4和第一支撑板1之间的夹角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夹角相同,然后将水管放置于调节壳体4顶部,然后转动第二转动螺纹杆16,从而带动滑动板17移动,进而带动连接柱18移动,同时可以带动橡胶垫板19同向移动,使橡胶垫板19处于第一连接管底部,使接头管处于调节壳体4顶部,利用橡胶垫板19对第一连接管进行支撑,此时使第二连接管处于两侧的固定夹板24之间的位置,然后将两侧的固定夹板24相向滑动,使两侧的固定夹板24与第二连接管接触,然后利用螺栓和螺帽限定两侧的第二加强板25的位置,从而限定两侧的固定夹板24的位置,从而利用固定夹板24限定水管的位置,便于水管的安装和拆卸,防止水管弯折处的冲击力较大而使水管发生晃动,使水管更加稳定,降低水管的损伤,增加水管的使用寿命。
37.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8.1.本技术操作简单,通过第一螺纹柱、调节套筒和第二螺纹柱可以调节调节壳体的角度,便于对弯折角度不同的水管进行支撑,使水管更为稳定,防止水管弯折处冲击力较大而损坏水管,增加水管的使用寿命;
39.2.本技术结构紧凑,通过第一转动螺纹杆等结构可以调节移动板的高度,便于根据水管直径的不同调节水管固定的高度,使不同直径水管的安装、固定更为稳定;
40.3.本技术结构合理,通过第二转动螺纹杆等结构可以调节橡胶垫板的角度,通过橡胶垫板可以对水管进行支撑,通过放置柱等结构可以调节固定夹板的位置,便于对不同直径的水管进行安装。
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