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门驱动机构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8154发布日期:2022-02-23 22:1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门驱动机构的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门驱动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车门驱动机构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汽车自动开关门机构需求量越来越大,极大地提高了用户用车体验,增强用户使用的便捷性。该机构实用性较高,实现汽车车门的自动开闭,方便人员出行。但因坡度/ 温度/门开启角度影响因素,无法保证车门在合理极限工况下悬停功能,或不同工况手动开关门时,需要很轻的手动操作力。因此需要在驱动机构中增加一种可调制动器结构,在整个开关门过程中通过ecu 等控制,自动改变机构内阻,从而实现各工况车门悬停、合适的开关门手动力等。
3.目前电撑杆/驱动机构中制动器制动扭矩通常为固定值,不可调整,致使电撑杆/驱动机构内阻恒定不可调整,导致满足平坡各工况悬停及电动/手动功能后,极限工况(如上坡、下坡、侧坡等)易出现开关门异常。
4.甚至市场上某些电撑杆/驱动机构中没有制动器,导致常温时只能满足车门在平坡状态各角度悬停,在常温上、下坡时出现车门大角度反弹/下落等异常情况,严重影响电动/手动开关车门,也容易致车门下落/反弹导致用户受伤等异常状况。
5.中国专利cn202110353369.0公开了一种电撑杆电磁制动器,包括定子、线圈、线圈架、壳体、衔铁压片、摩擦组件以及花键轴,线圈绕制于线圈架组成线圈组件总成并装配至定子内部,衔铁压片与摩擦组件装配至壳体中并位于定子右部,花键轴横向穿过定子、衔铁压片以及摩擦组件,花键轴通过花键与摩擦组件相连。
6.该制动器通过摩擦力对花间轴产生制动扭矩,其摩擦组件的摩擦面易产生磨损,进而其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门驱动机构的制动装置。
8.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车门驱动机构的制动装置,包括电磁铁、衔铁和轴件,轴件穿过电磁铁并与电磁铁转动配合,轴件的一端与电撑杆或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衔铁固定设置在轴件上,衔铁位于电磁铁的一侧并靠近电磁铁的磁性发生端。
10.优选地,轴件为花键轴。
11.优选地,还包括轴承,轴承的内圈与轴件同轴固定连接,轴承的外端与电磁铁固定连接。
12.优选地,衔铁与电磁铁的磁性发生端间隙配合。
13.优选地,还包括有安置壳,电磁铁固定设置在安置壳内,轴件贯穿安置壳并与电磁铁转动配合,衔铁位于安置壳内。
14.优选地,安置壳包括壳体和固定板,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通过电磁铁和衔铁的安置开口,固定板设置在安置开口处。
15.优选地,还包括有固定螺钉,壳体和固定板之间通过固定螺钉可拆卸连接。
16.优选地,还包括定位销钉,定位销钉与轴件同轴向贯穿安置壳,且定位销钉与电磁铁固定连接。
17.优选地,还包括挡圈,轴件圆周面的一端设置有阶梯槽,且阶梯槽的圆周面上还同轴设置有环槽,衔铁沿轴向滑动设置在阶梯槽上并抵接在阶梯槽的阶梯面,挡圈套设在环槽上并抵接衔铁的另一端;衔铁与轴件的滑动面设置有与轴件的圆周面卡接的卡槽。
18.优选地,还包括有齿轮,齿轮同轴固定设置在轴件的一端,齿轮与电撑杆或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同步传动连接。
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20.1、本技术实现了制动器扭矩可以根据不同工况,输出不同电压,实现制动扭矩可调;
21.2、本技术保证了电撑杆/驱动机构中内阻可调,装配至整车上时,满足车门在各工况电动/手动开闭、悬停等功能;
22.3、本技术的制动器为整体式,内部尺寸可控且便于安装;
23.4、本技术的制动器工作时,制动调整迅速、响应快,且运行时噪音低等优点;
24.5、本技术中的制动装置外形尺寸小,占用空间小,可以满足不同场合装配要求。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轴向剖视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7.图3为图2的a-a方向的剖视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29.图中标号为:
30.1-固定板,2-花键轴,3-电磁铁,4-衔铁,5-壳体,6-固定螺钉, 7-轴承,8-隔距套,9-齿轮,10-挡圈,11-定位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32.现有车门驱动机构的制动装置结构复杂,且通过摩擦力对轴件产生制动扭矩时,而摩擦面易磨损容易导致制动效果不佳,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33.一种车门驱动机构的制动装置,包括电磁铁3、衔铁4和轴件,轴件穿过电磁铁3并与电磁铁3转动配合,轴件的一端与电撑杆或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传动连接,衔铁4固定设置在轴件上,衔铁4位于电磁铁3的一侧并靠近电磁铁3的磁性发生端。
34.具体的,因惯性作用,电撑杆或驱动机构在停止工作时,其输出轴仍然会移动一定的距离,即无法使得车门能够在任意位置悬停,而通过将制动装置设置在车门内,使得轴件
的一端与电撑杆或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即使得电磁铁3在断电状态下,电撑杆或驱动机构输出轴能够带动轴件在电磁铁3中正常转动,当电撑杆或驱动机构在停止工作时,对电磁铁3进行通电,使其磁性发生端产生磁力并吸引衔铁4,进而对轴件产生制动扭矩,且通过改变电磁铁3电压的大小,能够改变电磁制动扭矩,且因衔铁4与电磁发生端具有一定的间隙,能够防止衔铁4和电磁铁3之间发生干涉,以防止出现轴件带动衔铁4转动后摩擦产生高温等异常现象。
35.为了解决轴件如何连接电撑杆或驱动机构输出输出轴的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36.轴件为花键轴2。
37.具体的,轴件为花键轴2,以便于将花键轴2转动设置在电磁铁 3中,且便于安装其他零件。
38.为了解决轴件如何在电磁铁3中同轴稳定转动的技术问题,如图 1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39.还包括轴承7,轴承7的内圈与轴件同轴固定连接,轴承7的外端与电磁铁3固定连接。
40.具体的,轴件通过轴承7能够与电磁铁3稳定连续的转动,进而能够提高制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41.为了解决衔铁4与电磁铁3如何设置以减小安装空间的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42.衔铁4与电磁铁3的磁性发生端间隙配合。
43.具体的,通过使得衔铁4与电磁铁3的磁性发生端间隙配合,从而能够在紧凑安置衔铁4和电磁铁3的同时,避免衔铁4和电磁铁3 的接触导致转动时产生高温等其他问题。
44.为了解决如何安置电磁铁3、轴件和衔铁4的技术问题,如图3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45.还包括有安置壳,电磁铁3固定设置在安置壳内,轴件贯穿安置壳并与电磁铁3转动配合,衔铁4位于安置壳内。
46.具体的,通过将电磁铁3、轴件和衔铁4设置在安置壳内,以便于电磁铁3、轴件和衔铁4能够组合成一个整体,以便于安装。
47.为了解决安置壳如何固定安置电磁铁3、轴件和衔铁4的技术问题,如图3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48.安置壳包括壳体5和固定板1,壳体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通过电磁铁3和衔铁4的安置开口,固定板1设置在安置开口处。
49.具体的,因壳体5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通过电磁铁3和衔铁4的安置开口,即使得电磁体和衔铁4能够通过安置开口并设置在壳体5内,且使得固定板1固定设置在安置开口的外侧,以防止电磁铁3和衔铁 4脱离壳体5。
50.为了解决如何固定连接壳体5和固定板1的技术问题,如图3和图4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51.还包括有固定螺钉6,壳体5和固定板1之间通过固定螺钉6可拆卸连接。
52.具体的,固定板1通过固定螺钉6与壳体5可拆卸连接,即在检修个拆卸电磁铁3或
衔铁4时,通过转动固定螺钉6,能够使得固定板1脱离壳体5,以便检修。
53.为了解决电磁铁3如何固定设置在安置壳内的技术问题,如图3 和图4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54.还包括定位销钉11,定位销钉11与轴件同轴向贯穿安置壳,且定位销钉11与电磁铁3固定连接。
55.具体的,通过定位销钉11使得电磁铁3被固定设置在安装壳内,进而能够防止电磁铁3在壳体5内转动,以使得衔铁4能够被电磁铁 3稳定约束。
56.为了解决轴件如何与衔铁4固定连接的技术问题,如图3和图4 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57.还包括挡圈10,轴件圆周面的一端设置有阶梯槽,且阶梯槽的圆周面上还同轴设置有环槽,衔铁4沿轴向滑动设置在阶梯槽上并抵接在阶梯槽的阶梯面,挡圈10套设在环槽上并抵接衔铁4的另一端;衔铁4与轴件的滑动面设置有与轴件的圆周面卡接的卡槽。
58.具体的,通过在衔铁4内侧设置与轴件卡接的卡槽,进而能够防止衔铁4相对轴件发生转动,而通过在轴件上设置阶梯槽,并使得衔铁4抵接在阶梯槽的阶梯面上,将挡圈10套设在环槽上并抵接在衔铁4的另一端,从而能够防止衔铁4在轴件上沿轴向滑动,以便于轴件能够带动衔铁4转动并能够被电磁铁3约束。
59.为了解决轴件如何与电撑杆或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技术问题,如图2和图3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60.还包括有齿轮9,齿轮9同轴固定设置在轴件的一端,齿轮9与电撑杆或驱动机构的输出轴同步传动连接。
61.具体的,齿轮9设置在轴件的一侧,即使得轴件通过齿轮9能够与电撑杆或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便对其输出轴产生制动扭矩。
62.作为本技术的一些可选实施例,还包括有隔距套8,隔距套8套设在轴件上,隔距套8位于齿轮9和轴承7之间,隔距套8用于防止齿轮9在轴件上滑动并靠近轴承7。
6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