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多介质板翅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8312发布日期:2022-02-23 22:1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多介质板翅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多介质板翅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由于政策导向、用户需求等多方面利好因素影响,液力缓速器销量节节攀升。根据调研,匹配液力缓速器的整车配置比较高,散热能力也会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这样就能保证在缓速器工作时,缓速器油液的热量能通过缓速器热交换器传递给整车冷却液,再通过整车散热系统散出。但针对跑山区路况的大马力重载车辆,重载上坡时变速箱油温过高问题突出,如何对其变速箱油液进行冷却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3.现有的变速箱油温散热方案多为单独外接冷却,包括自然风冷和单独水冷两种方式:
4.首先,自然风冷通过将变速箱油液外接到空冷器,然后空气自然对流进行散热,散热功率小,且受车速等因素影响大,散热不稳定;
5.其次,单独水冷需要新增热交换器、独立冷却管路,将变速箱油液外接到热交换器,然后通过独立冷却管路对其进行冷却,对整车改动较大,且受到空间布置限制。
6.因此,寻求一种对整车改动小、散热功率大的新的变速箱油液散热方式很有必要。对目前的液力缓速器(如福伊特、法士特等)而言,其热交换器只能对缓速器自身油液进行冷却,而缓速器的有效工作时间占整车运行时间的比例有限,在缓速器空转时,整车的散热系统处于低负荷状态,造成了配置上的浪费,如何利用剩余的散热能力对各厂家仍是相对空白的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多介质板翅式热交换器。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9.一种应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多介质板翅式热交换器,包括本体、副油道进油口、副油道出油口、进水口、出水口、主油道进油口和主油道出油口;
10.所述本体包括油层、水层和最外侧的顶板层,所述顶板层的上部设置副油道进油口、副油道出油口和进水口,顶板层的下部设置出水口和主油道放油口;顶板层的内部设置顶板层副油道,顶板层副油道的末端,靠近本体底部的位置设置了内部进油口;
11.所述本体相对顶板层另一侧的上部设置了主油道出油口,下部设置了主油道进油口;
12.本体内部设置了若干组主副油道环形隔离密封体,用于分离主油道和副油道。
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14.所述顶板层副油道在顶板层的内部呈对角分布。
15.所述顶板层内部相对副油道出油口的位置设置了内部出油口,内部出油口与副油道出油口相通。
16.所述顶板层为3层,包括前顶板、中间顶板和后顶板;所述顶板层副油道设置在中间顶板上,前顶板和后顶板刚性连接构成顶板层副油道。
17.所述环形隔离密封体有两组,对称设置在本体内部的上部和下部。
18.所述环形隔离密封体的材质为20号钢。
19.所述油层包括主油腔油层和副油腔油层,主油腔油层为13层,副油层为2层。
20.所述水层为16层。
21.所述本体上设置主油道出油口的一侧与缓速器刚性连接。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多介质板翅式热交换器,包括本体、副油道进油口、副油道出油口、进水口、出水口、主油道进油口和主油道出油口;本体的外部设置了顶板层,顶板层上设置有副油道进油口、副油道出油口和进水口,顶板层的内部设置了顶板层副油道,同时顶板层副油道的末端靠近本体底部的位置设置了内部进油口,保证油液通过顶板层上部的副油道进口流入后可以从本体的下方流入本体内部进行换热,使得进出口的油液能够与冷却液实现最大程度的换热;本体相对顶板层另一侧的上部设置了主油道出油口,下部设置了主油道进油口,同时本体内部设置了若干组环形隔离密封体,用于分离主油道和副油道,使得主油道和副油道可以相对独立同时进行换热,能同时对缓速器和变速油箱进行换热,实现高度集成化多介质换热,合理应用了整车的散热能力,散热稳定,降低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换热器结构简单,紧凑,对原热交换器的改动小,成本低。
2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换热器的顶板层副油道呈对角分布有利于加换热的面积。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层内部油路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9.其中:1-副油道进油口;2-副油道出油口;3-进水口;4-出水口;5-主油道进油口;6-主油道出油口;7-主油道放油口;8-螺栓孔;9-顶板层副油道;10-主副油道隔圈;11-中间顶板;12-内部进油口;13-内部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1.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37.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液力缓速器的多介质板翅式热交换器,包括本体、副油道进油口1、副油道出油口2、进水口3、出水口4、主油道进油口5和主油道出油口6;本体由油层和水层相间布置构成,本体还包括设置在外侧的顶板层,所述顶板层的上部设置副油道进油口1、副油道出油口2和进水口3,顶板层的下部设置出水口4和主油道放油口7;顶板层的内部设置顶板层副油道9,顶板层副油道9的末端,靠近本体底部的位置设置了内部进油口12;本体相对顶板层另一侧的上部设置了主油道出油口6,下部设置了主油道进油口5。本体内部设置了若干组主副油道环形隔离密封体10,用于分离主油道和副油道。
38.顶板层副油道9在顶板层的内部呈对角分布。顶板层内部相对副油道出油口2的位置设置了内部出油口13,内部出油口13与副油道出油口2相通。顶板层为3层,包括前顶板、中间顶板11和后顶板;顶板层副油道9设置在中间顶板11上,前顶板和后顶板焊接,贴紧后构成顶板层副油道9。所述环形隔离密封体10有两组,对称设置在本体内部的上部和下部,每组有2个环形隔离密封体10焊接组成,主副油道的油液依靠4个环形隔离密封体实现隔离,确保各自独立散热。所述环形隔离密封体10材质为20钢。所述油层包括主油腔油层和副油腔油层,主油腔油层为13层,副油层为2层。所述水层为16层。所述本体上设置主油道出油口的一侧与缓速器刚性连接,主油道出油口的一侧设置了4个螺栓孔8,通过螺栓将换热器固定在缓速器的壳体上。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40.主油道油液经主油道进油口5流入主油道油腔,整车冷却液经进水口3流入水腔,油与水在内部完成热交换后,主油道油液经主油道出油口6流出,整车冷却液经出水口4流出。
41.副油道油液经热交换器上方副油道进油口1流入中间顶板11,经中间顶板上设置的顶板层副油道9流入底部的内部进油口12,整车冷却液经进水口3流入水腔,油与水在内部完成热交换后,副油道油液经内部出油口13流到副油道出油口2,然后流出,整车冷却液经出水口4流出;其中通过顶板层油道将副油道油液的进油口引流到本体的底部,从下方流入,换热后再从上部的出口流出,使得油液与冷却液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称换热。
4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