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04925发布日期:2022-02-12 14:3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


背景技术:

2.水热反应釜是一种能分解难溶物质的密闭容器。可用于原子吸收光谱及等离子发射等分析中的溶样预处理;也可用于小剂量的合成反应;还可利用罐体内强酸或强碱且高温高压密闭的环境来达到快速消解难溶物质的目的。是测定微量元素及痕量元素时消解样品的得力助手。在石油化工、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地质化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商品检验等部门的研究和生产中被广泛使用。目前为了提高工作速率,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支架。
3.市场上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不具有高度调节功能,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存在利用率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支架本体、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一螺纹通孔,且第一支架本体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内部后端上下两侧之间固定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架本体的内部前端左右两侧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柱贯穿于第一支架本体表面的第一螺纹通孔中。
6.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支架本体、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第二螺纹通孔和第三螺纹通孔,且第二支架本体的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三螺纹通孔,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表面四周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且第二支架本体的内部后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前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支撑柱贯穿于第二支架本体表面的第三螺纹通孔中,所述第二螺纹通孔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三支撑柱。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关于第一支架本体的内部呈十字状分布,且第二支撑杆设置有四根。
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包括支撑柱本体和螺纹柱,且支撑柱本体的下方固定有螺纹柱。
9.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通孔关于第一支架本体的表面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第一螺纹通孔和螺纹柱之间呈螺纹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通孔关于第二支架本体的中心位置呈环形等距状分布,且第二螺纹通孔设置有四个。
11.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端部螺纹连接有承托架,且承托架的下方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基座。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通过在第二支撑柱的端部螺纹连接承托架,使之可以采用承托架下方中部转动连接的基座来代替第三支撑柱对第二支架本体支撑,同时承托架、转轴与基座组成的转动连接结构,能够满足第二支架本体360度转动的需求,以确保材料水热反应的更加均匀。
13.1、本实用新型第一支撑杆等距离分布在第一支架本体的内部后端上下方之间位置,多根第一支撑杆和四根第二支撑杆垂直交错形成的结构可用于承托放置待水热反应的材料,该第一支架所具备的通透性强的优点,是为了使材料与外界之间能够充分接触,以达到提高水热反应速率的作用。
14.2、本实用新型支撑柱本体下方的螺纹柱在与第一支架本体表面第一螺纹通孔完成螺纹连接后,能够起到支撑和托举第一支架本体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一支架本体底部与界面接触,而造成与外界接触范围缩小的情况发生,其中通过调节螺纹柱与第一螺纹通孔的螺纹连接状态,可以对第一支架本体的置放高度进行改变。
15.3、本实用新型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交错形成的矩形凹槽用于摆放待水热反应的材料,同时矩形凹槽的设计还能够限制材料的活动范围,避免在取出第二支架时材料之间发生混合。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的第一支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的第一支架后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的第一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的第二支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的第二支架后视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的第二支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的第二支撑柱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支架;101、第一支架本体;102、第一支撑杆;103、第二支撑杆;104、第一螺纹通孔;2、第一支撑柱;201、支撑柱本体;202、螺纹柱;3、第二支架;301、第二支架本体;302、第一固定杆;303、第二固定杆;304、第二螺纹通孔;305、第三螺纹通孔;4、第二支撑柱;5、第三支撑柱;6、承托架;7、转轴;8、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一支撑柱2,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01、第一支撑杆102、第二支撑杆103和第一螺纹通孔104,且第一支架本体10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104,第一支架本体101的内部后端上下两侧之间固定有第一支撑杆102,且第一支架本体101的内部前端左右两侧之间固定有第二支撑杆103,第一支撑杆102和第二支撑杆103关于第一支架本体101的内部呈十字状分布,且第二支撑杆103设置有四根,第一支撑杆102等距离分布在第一支架本体101的内部后端上下方之间位置,多根第一支撑杆102和四根第二支撑杆103垂直交错形成的结构可用于承托放置待水热反应的材料,该第一支架1所具备的通透性强的优点,是为了使材料与外界之间能
够充分接触,以达到提高水热反应速率的作用;第一支撑柱2贯穿于第一支架本体101表面的第一螺纹通孔104中,第一支撑柱2包括支撑柱本体201和螺纹柱202,且支撑柱本体201的下方固定有螺纹柱202,第一螺纹通孔104关于第一支架本体101的表面横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且第一螺纹通孔104和螺纹柱202之间呈螺纹连接,支撑柱本体201下方的螺纹柱202在与第一支架本体101表面第一螺纹通孔104完成螺纹连接后,能够起到支撑和托举第一支架本体101的作用,有效避免因第一支架本体101底部与界面接触,而造成与外界接触范围缩小的情况发生,其中通过调节螺纹柱202与第一螺纹通孔104的螺纹连接状态,可以对第一支架本体101的置放高度进行改变。
25.如图4-7所示,一种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包括第二支架3和第二支撑柱4,第二支架3包括第二支架本体301、第一固定杆302、第二固定杆303、第二螺纹通孔304和第三螺纹通孔305,且第二支架本体301的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三螺纹通孔305,第二支架本体301的表面四周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304,且第二支架本体301的内部后端固定有第一固定杆302,第一固定杆302的前端固定有第二固定杆303,第二螺纹通孔304关于第二支架本体301的中心位置呈环形等距状分布,且第二螺纹通孔304设置有四个,第一固定杆302和第二固定杆303交错形成的矩形凹槽用于摆放待水热反应的材料,同时矩形凹槽的设计还能够限制材料的活动范围,避免在取出第二支架3时材料之间发生混合,第二支撑柱4贯穿于第二支架本体301表面的第三螺纹通孔305中,第二螺纹通孔304的中部螺纹连接有第三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4的端部螺纹连接有承托架6,且承托架6的下方中部通过转轴7转动连接有基座8。
26.综上,该用于反应釜水热反应的支架,使用时,首先图1-3为第一种实施例,第一支架1由第一支架本体101、第一支撑杆102、第二支撑杆103、第一螺纹通孔104组成,第一支架本体101内部多根第一支撑杆102和四根第二支撑杆103相互垂直拼接的结构可用于承托摆放待水热反应的材料,而第一支撑杆102和第二支撑杆103的结构设计,是为了提升第一支架1的通透性能,以确保材料能够充分反应,而第一支撑柱2在与第一螺纹通孔104螺纹连接后可对第一支架本体101进行支撑和抬高,以避免直接与界面接触缩小与外界之间的接触面积,其中通过调节螺纹柱202与第一螺纹通孔104的螺纹连接状态,可以对第一支架本体101的置放高度进行改变,其中螺纹柱202能够同时满足与两组第一支架1进行螺纹连接,且两组第一支架1之间的间距以及高度可以自由调节;
27.接着图4-7为第二种实施例,第二支架3由第二支架本体301、第一固定杆302、第二固定杆303、第二螺纹通孔304、第三螺纹通孔305组成,第二支架本体301内部第一固定杆302和第二固定杆303交错形成的矩形凹槽用于摆放待水热反应的材料,同时矩形凹槽的设计还起到限制材料活动范围的作用,以避免在取出第二支架3时材料于第二支架3内发生移动和混合,接着第二支架本体301表面第二螺纹通孔304与第三支撑柱5螺纹连接后,可通过第三支撑柱5抬高第二支架本体301与界面之间的距离,而第二支撑柱4与第三螺纹通孔305螺纹连接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实验人员对第二支架3进行取放,其中在贯穿第三螺纹通孔305中部后,可通过螺纹连接承托架6,利用承托架6下方中部转动连接的基座8来代替第三支撑柱5对第二支架本体301支撑,以使其第二支架本体301能够具备360度转动的能力,从而使得在第二支架本体301发生顺时针旋转后材料水热反应的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